《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1 14:2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把握本文的主旨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 2、作者作品简介
1、作者 ,名 ,字 ,是战国时期的 家, 家, 是 家代表人之一。后人将他和孔子合称为 。
2、作品介绍:本文出自《 》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3.教师点评。 生字
箪( ) 蹴( )  苟( )   屑( )   羹( )  为( )宫室之美
丧( ) 弗( )   焉( )  妾( )  甚( )  辟( )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三、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小组内活动:你问我答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生问师答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四、 小组展示?
1 、 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
2 、一词多义
于 ① 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 ① 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之 ①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与 ①蹴尔而与之
② 人皆有之.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而 ①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③呼尔而与之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⑤乡为身死而不
3 、重点句子翻译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五、朗读训练 初背课文 ?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 。 学习过程
一、 检查背诵情况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第一段
1根据下面的提示给这一段分层:
(1) 用了比喻从正面立论,确立了论点:_____________
(2) 用假设论证,进一步从反面强调为了“义”, 可以不用“生”、“不”“辟患”.
(3) 强调义的思想境界是人人都有的,只是道德高尚贤明的人没有丧失罢了.
2、开头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作用是什么?这属于什么论证?

3、提“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指哪些事情??
4、提问:“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

5、本文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请你为本文再补充两个事实论据.
精讲点拨: 分析本段是如何展开论证的?
(二)研读第二段
1、根据下面的提示给这一段分层:
第一层 :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正面举例论证不能见利忘义.
第二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反面举例论证不能见利忘义.
第三层 : 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第一部分结束相呼应,把上述人的行为归纳为“失其本心”.
2、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作者认为这种作法如何?
3、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4、现实生活中“失其本心”者不乏其人,试举一例.
5、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三、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四、知识延伸
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达标训练
1、重点词解释
本心: 患: 箪: 蹴: 何加: 恶: 义: 勿丧: 万钟: 贤者: 苟得: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
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践踏)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为宫室之美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B、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非独贤者有是心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4.下列各句中的“义”各有不同 ,选出正确的理解
1.孟子:义我所欲也 ( )
2.三国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 )
3.岳飞、文天祥:凛然大义 ( )
4.红岩英烈:气贯长虹、义薄云天 ( )
A.忠君报国的“忠义”。
B.与生俱来的一种本心“羞恶之心”。
C.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坚贞不渝的信念。
D.士为知已者死的“仗义” 。
5.翻译下列句子。
( 1)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文中用鱼比喻________,用熊掌比喻 ________,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______。文中还把______和______进行对比,指出人世间有比______更宝贵的东西,就是______;也有比_______更可怕的东西,即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列举出历史上“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至少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