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全民族淤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郭沫若1937年诗中的“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一句来纪念抗日战争。材料体现出
A.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B.抗战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与时代的限制
C.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
D.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并引领了政局的走向
【答案】B
【详解】
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的局限,振奋了民族精神,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抗战对抗战胜利的影响,而不是强调国共合作是决定因素,A项错误;党派之间的矛盾不可能消除,C选项表述太绝对,C错误;材料是强调对民众的国家认同的影响,没有说影响到政局的走向,D项错误。所以选B。
2.如图是我国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雄群体情况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B.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C.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A
【详解】
依据图示信息可知,抗日英雄群体来自于不同政党、不同性质的军队、不同的社会阶层,这反映出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的特点,说明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故A项正确;图示只是反映了抗日英雄群体的构成,不能看出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故排除B项;图示信息不仅仅反映八路军,还涉及了其他军队和阶层,因此无法得出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故排除C项;图示只是反映了抗日英雄群体的构成,不能看出抗日战争对世界的意义,故排除D项。
3.创作于1943年的木版画《减租会》,描绘了农民与地主激烈争论的场景。该木版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A.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巩固了革命根据地群众基础
C.适应了团结一致抗战的需要
D.改变了农村落后的生产关系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1943年”、“《减租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双减双交”政策,以调节农民和地主之间利益,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C正确;我国1950年开始至1952年基本完成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所以A错误;该木版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主要目的是团结一致抗战,而不是巩固革命根据地群众基础,所以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双减双交”政策属于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关系,所以D错误。
4.中国社会惯有“好男不当兵”的观念。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因征兵问题在多地引发严重民怨,但根据地的状况却截然不同。下表是太行抗日根据地黎城县参军数据统计情况,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年份 民兵数 (人) 民兵参军数 (人) 其他参军数 (人) 民兵参军 比例 民兵参军占 参军人数比例
1941 1624 102 153 6.3% 40.0%
1942 2006 226 173 11.3% 56.6%
1943 3306 208 169 6.3% 55.2%
1944 3943 313 121 7.9% 72.1%
1945 5155 623 232 12.1% 72.9%
A.国民党忽视政治动员 B.国人思想觉悟的提高
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D.中共抗战路线的感召
【答案】D
【详解】
表格信息表明,太行抗日根据地黎城县参军人数以及民兵参军比例较高,说明黎城县积极参军参战,根据所学可知,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调动各阶层抗战积极性,在中共全民抗战路线的感召下,黎城县人民踊跃参军,故选D;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党的态度,排除A;材料只是反映黎城县参军情况,无法体现国人思想觉悟的提高,排除B;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
5.1937年秋,国民政府将位于南京的第21兵工厂迁往重庆。到1940年,原本缺乏现代工业的重庆、昆明已经集中了多家搬迁而来的兵工厂,生产了大量武器,有力支援了抗日前线。这反映出抗日战争
A.推动民族工业布局的调整 B.提高了军工生产的技术水平
C.刺激官僚资本的快速膨胀 D.让中国完成向工业国的转变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期,为保护民族工业,为持久抗战奠定物质基础,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重庆、昆明等地集中了多家搬迁而来的兵工厂,生产了大量武器,有力支援了抗日前线。沿海工业内迁至西南、西北等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布局,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军工生产的技术水平,故B项错误;材料与官僚资本无关,故C项错误;“让中国完成向工业国的转变”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6.如图为抗战时期内迁高校分布省份图。当时,高校内迁
A.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B.改变了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
C.延续和保存了教育文化事业
D.巩固和扩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答案】C
【详解】
据图示内容可知,抗战时期大批高校內迁入内地,从而使得这些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免于战火,延续和保存了教育文化事业,故选C;高校的內迁主要是保存了教育资源,和物质基础的奠定不符,排除A;高校的內迁并没有能够改变西部地区落后的面貌,排除B;这些高校并不是迁入敌后抗日根据地,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
7.1941年,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这次改选
A.有利于调动边区各阶层积极抗日
B.根本改变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
D.不符合当时敌后战场抗战的需要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中“1941年”“陕甘宁边区”“‘三三制’原则”“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权改选吸纳了很多其他阶层的人士,具有民主政权的性质,调动了边区各阶层抗日的积极性,故A项正确;各阶层的加入并未导致抗日根据地政权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故排除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早在1937年就已正式形成,与材料中“1941年”不符,故排除C项;此次改选符合当时敌后战场抗战的需要,调动了一切能调动的力量团结抗日,故排除D项。
8.七七事变后的八年抗战中,中国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始终是我国抗战的主战场 B.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C.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D.奠定了抗战全面胜利的基础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其组织的一系列大型会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也为中共的敌后战场起到了掩护和支持的作用,故选C;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起到了主战场的作用,但后来抗战主战场转移到了敌后战场,故排除A;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执行片面抗战路线,故排除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抗战全面胜利的基础,故排除D。
9.1944年12月3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国际上尤其是美国有非以共党主政则不能抗战之谬见,因之无论军事外交在华人员,在言论宣传上与物质行动上,皆一致协助共匪,以推倒我国民政府为其惟一目的。”据此可知,当时
A.敌后抗战得到国际认可 B.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
C.国民政府丧失统治基础 D.美国支持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1944年12月31日”和“国际上尤其是美国有非以共党主政则不能抗战之谬见,因之无论军事外交在华人员,在言论宣传上与物质行动上,皆一致协助共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作用逐渐突显,影响在扩大,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所以A正确;三大战役后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民政府丧失统治基础”,所以C错误;材料体现美国支持中国共产党抗战,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D错误。
10.1926年10月,国民党联席会议做出“减轻佃农田租百分之二十五”,“禁止重利盘剥最高利率,年利不得超过百分之二十”的规定。1940年初,晋西北抗日政权成立,减租减息逐步开展起来,普遍实行二五减租及三十七点五最高租额的规定,废除一切额外剥削。这些做法
A.正视了中国社会现实 B.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
C.消除了农村剥削现象 D.减轻了农民租税负担
【答案】A
【详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深受地主的地租盘剥,从材料反映的国共两党均采取措施来解决农民遭受剥削较为严重的问题来看,说明这些做法均正视中国社会现实,是针对现实问题采取的措施,故答案为A项;这些做法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但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排除B项;C项中的“消除了”说法绝对,农村中的剥削现象仍然存在,排除;这些做法减轻了农民的地租负担,没有涉及赋税的变化,排除D项。
11.它的发表,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它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十大关系》 D.《论持久战》
【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故B正确;《井冈山的斗争》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的著作,故A错误;《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故C错误;《论持久战》发表于1938年,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12.“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抗战期间创作了大量救亡漫画,如下图。这类漫画
A.瓦解了日军的战斗力量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激发了民众的抗日热情 D.凸显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时间及关键信息“唯有军民合作,才能消灭敌人”和所学知识可知,此类漫画对于鼓舞军民抗战,坚定抗战胜利的信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C正确;材料与瓦解日军的战斗力量无关,A排除;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已经建立,B排除;材料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无关,D排除。故选C。
13.1942年春,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败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力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罗斯福的这段话表明
A.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兵力 B.中国坚持抗战使美国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C.打败日本是美国当时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D.中国依靠自身的力量战胜了日军
【答案】A
【详解】
从材料中的“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败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力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等信息可以看出,罗斯福认为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兵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中国坚持抗战对美国战略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当时美国的战略,联系史实可知,美国当时的战略是先打败德国再解决日本,排除C项;材料没有评价中国自身力量在抗战胜利中的作用,排除D项。
14.据史料统计,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进行大小战斗近500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次数的44%,军队伤亡人数达137万,占整个抗战期间的43%。材料旨在说明( )
A.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战场 D.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答案】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国民政府在抗战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故A正确;题干信息中没有涉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而是强调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故排除B;在抗战期间,既存在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故排除C;题干中没有涉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的信息,而是强调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故排除D。
15.1940年底,崔可夫率军事代表团启程来华。临行前斯大林指示他:“您的任务,我们驻华全体人员的任务就是要紧紧束缚日本侵略者的手脚。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且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斯大林的指示表明
A.日本面临东西两条战线作战的窘境 B.中国抗日是世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C.中苏建立抗日同盟 D.苏联援助使中国束缚住日本的手脚
【答案】B
【详解】
从材料“您的任务,我们驻华全体人员的任务就是要紧紧束缚日本侵略者的手脚。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且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可以看出,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军,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B项正确;日本面临的不是东西压力,方位不对,排除A;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苏联的援助,排除D。
1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革命军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抗日战争时期取得平型关大捷的中共军队名称是
A.工农革命军 B.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D.人民解放军
【答案】B
【详解】
工农革命军是秋收起义部队名称,人民解放军是解放战争时期军队名称,抗日战争时期称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取得平型关大捷的是八路军115师。B项正确;AD项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C项主要在南方,不符合题意。
17.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战役中收复被日军占领滇缅公路。此后,共有49.5万吨战略物资通过这条公路输入中国。这场战役
A.有力支援了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
B.为抗日战争争取最后胜利提供了条件
C.体现了敌后战场的重要作用
D.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答案】B
【详解】
缅北滇西反攻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唯一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作战,这次胜利不仅打通了中国与盟国间的陆上交通线,而且揭开了亚洲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的序幕,为抗日战争争取最后胜利提供了条件,故选B,排除C;这场战役与支援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作用有限,排除A;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D。
【点睛】
18.下表为1943年国民政府发布的“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分数据,可知当时
工业部门 国营经济 私营经济
水电工业 89% 11%
冶炼工业 90% 10%
饮食品工业 23% 77%
服饰品工业 8% 92%
A.日本入侵阻断了中国经济发展 B.国民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
C.全民抗战掀起了爱用国货热潮 D.经济结构地域分布不合理
【答案】B
【详解】
通过阅读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3年即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工业部门中,冶炼等重工业以国营经济为主,私营经济多为食品等轻工业,反映出国民经济结构发展的严重不平衡,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日本入侵“阻断了”中国经济发展,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结构而非民众消费,C项错误;经济结构“地域”分布不合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19.下表是抗战期间国际援华抗日英烈简表(部分),对下表内容解读合理的是
马尔琴科夫 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战士。在1938年的武汉空战中壮烈牺牲。
威廉·瑞德 美国援华航空队战士,曾参与开辟”駝峰航线”。1944年作战返航时壮烈牺牲。
宫川英男 由一名侵华日军身份转化为投诚共产党的抗战勇士。1945年,同日作战中壮烈牺牲。
柯棣华 印度援华医疗队医生,曾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1942年因病在华牺牲。
A.中国抗战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援助
B.进一步拓展了抗日统一战线力量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
D.各国援华是抗战胜利的前提保障
【答案】B
【详解】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国际援华抗日英烈表中涉及的英烈来自各个国家,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突破了中华民族的范畴,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故B正确;题干未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态度,排除A;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在欧洲,排除C;全民族抗战时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排除D。故选B。
20.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由此可以说明
A.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B.共产党敌后战场起了至关重要作用
C.中国极大的支援了美国太平洋战争
D.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起了主要作用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期间,美国总统高度评价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强调援助中国抗战才能战胜日本法西斯,说明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A项正确;共产党敌后战场起了至关重要作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中国抗战与太平洋战争的关系,C项错误;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起了主要作用与“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必要的”不符,D项错误。
21.下图是1937年底至1941年日本兵力分布情况。这证实了中国抗日战争
A.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与朝鲜人民抵抗日寇斗争相互配合
C.揭开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序幕 D.为促进世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答案】A
【详解】
命题透析。本题以日本兵力分布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国抗日战争,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根据材料可知,日本投入中国战场的师团兵力不断增加,说明中国抗日战争牵制了日本法西斯在东方的主要兵力,也证实了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故选A项;材料体现不出中朝两国人民的配合抗日,排除B项;C、D两项仅从图中无法得出,皆排除。
22.1938年2月,张自忠率第59军向淮北日军发起反击,将日军逼向淮河北岸。日军因腹背受敌,无力再向北进攻,于是全部退回淮河南岸,3月14日,张自忠又率军强度临沂北郊的沂河,向敌发起反击。经数日激战,日军被击退。对与上述战斗直接相关的会战解读正确的是
A.发生在枣宜地区
B.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时间1938年和材料涉及的地点“淮河北岸”“强度临沂北郊的沂河”可知,这次战役发生在山东地区,是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B正确;题干战役发生山东地区,排除A;1938年10月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排除C;D是淞沪会战的意义,排除。
23.1937年1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的方针提出“国军以确保武汉核为心,持久抗战,争取最后胜利之目的,应以各战区为外廓,发动广大游击战”。这表明国民政府( )
A.受《论持久战》影响 B.主张建立统一战线
C.积极防御重视游击战 D.作战方针缺乏稳定性
【答案】C
【详解】
根据“持久抗战,争取最后胜利之目的,应以各战区为外廓,发动广大游击战”可得出国民政府也十分重视积极防御,重视游击战,C项正确;《论持久战》此时还没有发表,排除A;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缺乏稳定,排除D。
24.1937年8月,共产党员宣侠父向胡宗南提出“对蓄谋已久、锐气正旺的日本侵略军必须采用游击战争”的建议得到赞同;随后,应胡宗南之请,宣侠父写文章《游击战争概述》,并在胡宗南部属中广泛传阅;1938年6月,在武汉军事会议上国民党政府做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的决定。这表明
A.国共两党抗战路线渐趋一致
B.敌后战场成为国民党军队抗战的最主要战场
C.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D.国民党逐渐认识到游击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答案】D
【详解】
从胡宗南赞同“对蓄谋已久、锐气正旺的日本侵略军必须采用游击战争”的建议,到胡宗南部属中广泛传阅《游击战争概述》,再到“国民党政府做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的决定”,表明国民党逐渐认识到游击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D项正确;共产党是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是片面抗战路线,A项错误;“敌后战场成为国民党军队抗战的最主要战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并非材料的主旨,C项错误。
25.1944年中共山东分局要求各地制定生产计划,并特别指出:普遍地推动生产运动,应把按家计划与全县全区的领导计划结合起来。按家计划应根据其生产力的条件去制定;全县、全区的领导生产计划,要依照该地区的人口、地亩、生产的调查来制定。这一规定
A.促进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运行
C.打破了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封锁 D.进一步扩大统一战线的范围
【答案】B
【详解】
由材料“1944年”“要求各地制定生产计划”“按家计划与全县、全区的领导计划结合起来”“按家计划应根据其生产力的条件去制定”等可知,中共山东分局在制定生产计划时注重从生产力实际出发,注重保障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运行,因此B选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并未出现,A选项错误;当时在大前方主要是日本侵略者的封锁,C选项错误;材料与扩大统一战线范围没有直接关系,D选项错误。
【点睛】
26.1942年3月,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报告中说,研究党史的关键是“要把党的路线政策的历史发展搞清楚……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毛泽东提倡研究党史,旨在
A.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
C.传播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答案】B
【详解】
1942年是抗战时期,毛泽东指出“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目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故选B;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破裂,排除A;材料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无关,且不符合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排除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排除D。
【点睛】
27.下表为1937-1943年间陕甘宁边区盐税收入统计情况。其中盐税占工商税收比重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年度 税款(单位:券币) 占工商税收比重(指教:1937100)
1937 1,868.50 100
1938 49,247.50 68.5
1939 29,895.50 67.3
1940 44,060.00 56.8
1941 372,084.00 46.3
1942 489,576.00 12.8
1943 4,471,490.00 15.6
A.日本残酷的经济掠夺 B.“双减双交”政策的实施
C.民族工业大量内迁 D.自力更生运动成效逐渐显现
【答案】D
【详解】
根据“1937-1943年间陕甘宁边区盐税收入统计情况”可以看出,边区政府的盐税占工商税收比重不断降低,而盐税税款总体不断增加,说明边区经济得到了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边区正在开展自力更生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故D项正确;A、C项与边区政府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主要涉及的是农业税,与材料的信息不符合,排除。
【点睛】
28.抗战开始后,汪精卫等人多次散布中国实力不如日本的言论,希望与日本和谈,称“再战必亡”。1938年10月,南洋华侨陈嘉庚向国民参政会发出“敌未出国门前言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该提案体现出
A.坚持抗战到底的精神 B.反对蒋介石专制的意愿
C.中共确立了统一战线方针 D.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答案】A
【详解】
材料反映了陈嘉庚发出“敌未出国门前言和即汉奸”提案,意在批评对日妥协或投降的言论,这说明该提案体现出了反对妥协和投降,坚持抗战到底的精神,故选A;该提案针对汪精卫降日言论,而非针对蒋介石,故排除B;材料未涉及到中共的抗日主张和方针,故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出敌后根据地军民的战斗情况,故排除D。
29.1943年1月11日中美政府、中英政府分别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等条约。很快,巴西、加拿大、挪威、荷兰、阿根廷等国也先后放弃在华特权。这可以反映出
A.中国在抗日战场取得了重大胜利 B.国共合作抗日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C.中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重要性 D.美国加强扶持国民政府一党专政
【答案】C
【详解】
材料反映了1943年欧美国家废除了在华的一些不平等条约和特权,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二战期间,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着大部分日军,有力地配合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鉴于中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重要作用,为继续调动中国抗战积极性,欧美国家废除了一些不平等条约和特权,故选C;1943年中国在抗日战场上并未取得重大胜利,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重要作用的认可,而没有涉及到对国共合作抗日的态度,故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美国扶持国民政府一党专政,故排除D。
30.1942年9月1日至6日,“九一”扩大运动会在延安文化沟体育场举行,比赛项目非常丰富,有篮球、排球、田径类、游泳以及武装爬山、武装爬障碍、射击、投手榴弹、刺杀等项目,图4为运动员刺杀比赛。据此可知,陕甘宁边区
A.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B.移风易俗成效显著
C.重视军事体能训练 D.物质条件大为改善
【答案】C
【详解】
从材料中陕甘宁边区的运动会有“武装爬山、武装爬障碍、射击、投手榴弹等”比赛项目和“刺杀比赛”图片,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非常重视军事体能的训练,故选C项;材料仅体现了陕甘宁边区召开“九一运动大会”,没有体现出陕甘宁边区还有其他的业余活动,故不能得出边区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陕甘宁边区在1942年9月召开运动大会的情况,不能得出召开运动会已经成为惯例,改变了原来的社会风俗习惯,排除B项;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比赛场地条件简陋,结合所学,1942年抗日根据地经济困难,排除D项。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31.根据提示,完成下列“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时间轴。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
E..____________ F. __________ F. ____________ G. _________
【答案】1931年 杨靖宇 一二九运动 华北 1936年 七七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民族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随后,日军占据整个东北。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由游击队改编而成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1935年12月9日,爱国学生进行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1936年12月12日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为早日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随后,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2.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__________事变,中国__________开始。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式建立。国共合作抗日:正面战场与____________相互配合。抗战胜利:______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胜利意义:是近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____________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七七事变 全民族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敌后战场 1945 完全胜利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战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三、判断题
33.抗战时期,中国政府最高统帅部提出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正面战场总体战略。
【答案】正确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抗战时期,基于对中日两国军力和综合国力的认识,中国政府最高统帅部提出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正面战场总体战略。故本题正确。
34.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答案】正确
【详解】
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故判断为正确。
35.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答案】正确
【解析】
抗日战争是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洗刷了中国的民族屈辱,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故本题说法正确。
四、简答题
36.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
【答案】日本法西斯是世界人民第二号敌人。1931年9月即开始向中国武装侵略,形成东方的战争策源地;1937年7月,全面侵华。中国人民举国奋战,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第二战场,单独承担着日本侵略战争的全部压力,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华民族虽然做出了巨大牺牲,但牢牢阻挡了日本军国主义北上南进的步伐,破坏了德意日法西斯结盟的计划,使日本陆军的近一半(1942—1945年平均数)身陷在中国战场不能自拔。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支持了美英继续贯彻其“先欧后亚”的军事战略,而且也是东亚和太平洋战场能够从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的重要因素。至1945年,57个师团的日军主力既不能回援太平洋和日本本土,又无力进行大陆决战,只能在中国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详解】
据所学可从日本法西斯是世界人民第二号敌人;1931年9月即开始向中国武装侵略、形成东方的战争策源地;1937年7月全面侵华、中国人民举国奋战、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第二战场、单独承担着日本侵略战争的全部压力、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华民族虽然做出了巨大牺牲、但牢牢阻挡了日本军国主义北上南进的步伐、破坏了德意日法西斯结盟的计划、使日本陆军的近一半(1942—1945年平均数)身陷在中国战场不能自拔;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支持了美英继续贯彻其“先欧后亚”的军事战略、而且也是东亚和太平洋战场能够从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的重要因素;至1945年、57个师团的日军主力既不能回援太平洋和日本本土、又无力进行大陆决战、只能在中国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等方面回答。
37.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因为:①它在地域上是真正的全国战争。在前线,军民坚决抵抗日军进攻;在后方,掀起了全国性的救亡运动。②全国各个阶级、阶层都参加了战斗。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有部分地主买办、海外华侨和宗教界人士,都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者。③全国各党派,都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了分裂对抗的局面,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④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都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⑤共产党努力发动和组织了广大群众,使抗日战争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⑥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也是抗日战争取胜的重要原因。
【详解】
据所学可从它在地域上是真正的全国战争;在前线军民坚决抵抗日军进攻;在后方掀起了全国性的救亡运动;全国各个阶级、阶层都参加了战斗;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有部分地主买办、海外华侨和宗教界人士、都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者;全国各党派,都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了分裂对抗的局面、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都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共产党努力发动和组织了广大群众、使抗日战争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也是抗日战争取胜的重要原因等方面回答。
五、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1924-1927年的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四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
请回答:
38.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南京条约》中丧失的国家主权,由此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9.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指出在此背景下而爆发的辛亥革命的目的。
40.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41.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答案】
38.主权: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自主权。变化:独立自足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9.背景:清朝统治日益腐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目的:推翻清朝专制统治;救亡图存;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40.实质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41.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影响: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详解】
(1)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五口通商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独立自足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背景:根据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日益腐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辛亥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专制统治;救亡图存;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是对国民大革命的描述,当时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4)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抗战。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在丰岛海面对中国北洋舰队发动突然袭击,挑起了战争。到1895年3月止,历时八个月。对中国来说,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但是,由于清政府内部分化,奉行一套投降妥协的外交、军事政策,加之帝国主义列强纵容日本等原因,以中国的惨败结束了这场战争。
——摘编自《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中日战争,严格讲,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沈阳开始的。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各党派和社会力量迅速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全民抗战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气象。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敌后战场和中国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所形成的合力,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坚持统一战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来自东方特别是中国的民主力量与西方的民主力量走到一起后,世界民主力量对法西斯国家的协同作战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魏宏运《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第二次中日战争相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特点。
【答案】(1)原因:日本蓄谋已久,突然袭击;清政府内部的斗争;清政府采取妥协政策;清政府未发动和依靠广大民众;列强对日本的纵容。
(2)特点:历时长;具有全民性;国共合作抗战;坚持抗战;得到国际支持和援助。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日本海军在丰岛海面对中国北洋舰队发动突然袭击”,再结合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大陆政策”,可以得出日本蓄谋已久,突然袭击;根据材料“由于清政府内部分化,奉行一套投降妥协的外交、军事政策”,可以得出清政府内部的斗争;清政府采取妥协政策;根据材料“加之帝国主义列强纵容日本等原因”,可以得出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只单纯依靠清政府和军队,可以得出原因是清政府未发动和依靠广大民众。
(2)根据材料二“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沈阳开始的。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可以得出历时长;根据材料“全民抗战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气象”,可以得出具有全民性;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敌后战场和中国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所形成的合力”,可以得出国共合作抗战;根据材料“世界民主力量对法西斯国家的协同作战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可以得出得到国际支持和援助;再结合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统一战线下坚持的14年抗战,可以得出特点是坚持抗战。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现代中国外交概况
时期 代表性外交活动
20世纪50年代 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0世纪60年代 与坦桑尼亚等17个国家建交
20世纪70年代 重返联合国,中日、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示的场景分别反映哪一历史事件 这两个事件对中国国际地位各产生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答案】(1)事件:图一:签订《马关条约》;
图二: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向中国正式投降)。
影响:图一: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进一步削弱中国的国际地位)。
图二: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阶段性;自主外交或和平外交。
【详解】
(1)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春帆楼上的中日谈判》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马关条约》的签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即1945年中国政府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仪式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抗日战争胜利(或日本向中国正式投降)。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削弱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特点:通过观察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四个时期的代表性外交活动,反映出现代中国外交活动具有阶段性;综合材料二中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中国外交活动在本质上体现出中国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
——(德)拉贝《拉贝日记》(1937年12月14日)
一个日本记者目击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他写道:“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山间有五十到一百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重要文证送选录》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全面侵华犯下的暴行。
材料二 “敌机的轰炸是可怕的,也是可恨的;但是也未尝不是可喜的。轰炸使得每一个中国人,凭他在那个角落儿里,都认识了咱们的敌人;这是第一回,每一个中国人都觉得自己有了一个民族,有了一个国家。”
——1942年朱自清在《论轰炸》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1)简述:①从战争的性质看,中日双方的战争是日本策划并发动的侵略战争。②从战争中对非武装人员的态度看,日本对我国手无寸铁的平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武装人员进行屠杀,南京大屠杀就是例证。③从战争中使用的手段看,日本在战争中屠杀手段残忍,还使用细菌战、毒气战等违背国际公法的手段,并大量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破坏中国的城镇等。
(2)简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中华民族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详解】
(1)简述: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本小问作答可从战争的性质、日军对非武装人员的态度及战争中使用的手段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简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中华民族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英命。与辛亥革命相此,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源,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
【答案】(1)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共产党的纲领,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党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2)抗日战争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形成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关键;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是取胜的国际条件。
【详解】
(1)根据“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源,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共产党的纲领,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党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2)根据“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并结合所学内容得出抗日战争的影响是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形成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关键;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是取胜的国际条件。
46.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2/3以上的总兵力,使日军在北线被迫放弃介入苏德战争,在太平洋战场上使得美国能够从容贯彻总体上先欧后亚的战略计划。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抗日战争期间的地图任选两幅进行解读。(解读要求:指出地图所示历史事件,事件的时间和空间要素,事件的主要影响。)并给三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确立一个主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原因。
【答案】(1)图一:九一八事变。1931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东北三省沦陷,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图二: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西安。结束了国共两党对峙的局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起来;图三:百团大战,1940年—1941年,华北地区,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队抗日的信心。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吸引了日本陆军80%的兵力,使它不能转向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中国的军队还出国作战,直接配合和支援英、美军队的作战,这都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
【详解】
(1)根据“北大营”、“沈阳”等信息可知图一反映了九一八事变。时间是1931年九月十八日的沈阳,带来的影响是东北三省沦陷,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根据“西安车站”、“蒋介石‘行辕’地点”可知图二反映了西安事变,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带来的影响则是结束了国共两党对峙的局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起来;根据“太行山”、“石家庄”、“八路军进攻方向”等可知图三是百团大战,时间是1940年—1941年的华北地区,带来的影响是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队抗日的信心。综合材料内容可知主题应该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2)根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2/3以上的总兵力,使日军在北线被迫放弃介入苏德战争,在太平洋战场上使得美国能够从容贯彻总体上先欧后亚的战略计划”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吸引了日本陆军80%的兵力,使它不能转向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中国的军队还出国作战,直接配合和支援英、美军队的作战,这都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所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于1868年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成为了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材料二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政府议和,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两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材料三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借此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随后日本进一步扩大侵略,占领了整个东北……1945年8月,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月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以上均摘编自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不足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关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日军侵华暴行,并阐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答案】(1)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2)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3)暴行:南京大屠杀;轰炸重庆;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以战养战,经济掠夺;“三光”政策。
意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详解】
(1)据材料一“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成为了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结合所学中日甲午战争及抗日战争相关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2)据材料二《马关条约》内容:“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两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可知,巨额的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割让领土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因此,从社会性质的角度来说,《马关 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2)暴行:根据所学知识任举两例即可。如:南京大屠杀;轰炸重庆;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以战养战,经济掠夺;“三光”政策等。
意义:主要从对内和对外两个角度阐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对内:主要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转折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对外:主要从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方面进行阐述。
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日本向中国方面递交投降书
(1)指出材料一、二所述史实分别是哪两次战争的结果,并说明导致中国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根本原因。
(2)说明材料二所述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意义。
【答案】(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根本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华民族团结抗战。
(2)意义: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的战略总方针,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凝聚形成的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重。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详解】
(1)根据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现场及条约内容可知,材料一所述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材料二“日本向中国方面递交投降书”可知,材料二所述战争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结合所学可知,导致中国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根本原因分别是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华民族团结抗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的地位和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及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等角度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意义。
4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的国情,中国战场实际上分为两个相互独立,同时在战略上相互支撑的战场。这种格局贯穿于战争始终,是中国抗日战场在极其困难情况下得以保持完整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国抗日力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努力的结果。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战场才能在自身贫弱、外援不足的情况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战略性的贡献,使反法西斯盟国世界战略能在中国战场的牵制下得以完成。
——摘自韩永利《浅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
材料二 历史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正面战场多次大规模作战,吸引并杀伤大量日军,敌后战场的开辟将是艰难的;同样,如果没有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对日、伪军的有力牵制、打击,正面战场所承受的军事压力将更大,有些战役失败得也将更惨。……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战场作用是明显的,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游击战场的关键作用也是明显的。
——摘编自曲青山《在抗战纪念活动中需把握好的几个重大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战期间中国战场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评价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答案】(1)特点:形成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持的两个战场;自身贫弱,外援不足;抗战初期主战场是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战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战场起到关键性作用。
(2)态度:历史地看待,不戴有色眼镜加以全盘否定;全面地看待,既不否定正面战场初期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也不否定其后期的消极影响。
【详解】
(1)根据材料“由于中国的国情,中国战场实际上分为两个相互独立,同时在战略上相互支撑的战场”可知,形成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持的两个战场;根据材料“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战场才能在自身贫弱、外援不足的情况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战略性的贡献”可知,自身贫弱,外援不足;根据材料“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战场作用是明显的,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游击战场的关键作用也是明显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初期主战场是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战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战场起到关键性作用。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共赴国难,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我们应该历史地看待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不戴有色眼镜加以全盘否定。同时,也要全面地看待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既不否定正面战场初期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也不否定其后期的消极影响。
5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为辛亥革命前已经萌生的中华民族观念的广泛流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民国初年,孙中山将“五族共和”思想作为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准则,少数民族在观念上第一次被置于平等地位,从而令统一多民族共和思想开始深入人心。“中华民国”国号的使用本身,就极大地增强了国人对“中华”一词所代表的中华民国共同体内涵的认同感与自觉归属感。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如“中华革命党”“中华实业团”“中华书局”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以法律形式将人民平等规定下来,如第一章总纲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继续发展有了法律上的保护,各民族至少实现了法律上平等的联合。
——摘编自李帆《以“中华”为族称:辛亥革命前后的民族认同》
材料二 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
——摘自《胡锦涛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
(1)依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年中华民族观念广泛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
【答案】(1)原因:中华民国的建立及中华民国国号的使用,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民族观念的认同; “五族共和”思想有利于民族平等,使统一多民族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用“中华”一次来命名各种事物的行为,促进了中华民族观念的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使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有了法律保障。
(2)意义: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自尊心、自信心、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民主意识的新觉醒;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和变革创立了条件)。
【详解】
(1)原因:根据“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为辛亥革命前已经萌生的中华民族观念的广泛流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得出中华民国的建立及中华民国国号的使用,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民族观念的认同;根据“民国初年,孙中山将“五族共和”思想作为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准则,少数民族在观念上第一次被置于平等地位,从而令统一多民族共和思想开始深入人心。”得出 “五族共和”思想有利于民族平等,使统一多民族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根据““中华民国”国号的使用本身,就极大地增强了国人对“中华”一词所代表的中华民国共同体内涵的认同感与自觉归属感。”得出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的行为,促进了中华民族观念的流行;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以法律形式将人民平等规定下来……”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使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有了法律保障。
(2)意义:根据“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可得出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自尊心、自信心、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民主意识的新觉醒;根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可得出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5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蒋介石于1931年9月21日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临时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蒋介石主张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先行提出向国际联盟与签订非战公约诸国诉诸公理,同时“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
——摘编自《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声明:“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性抗日迅速展开
——摘编自《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43年1月11日,中美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同日,中英在重庆签暑《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与换文》.新约规定废除的英美在华特权有: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使馆区及一些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外人引水权、英籍海关税务司权等。同时宣布废除《辛丑条约》,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蒋介石抗日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意义。
【答案】(1)变化:退让、和解到积极参战。
原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严重。
(2)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详解】
(1)根据材料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主张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先行提出向国际联盟与签订非战公约诸国诉诸公理,同时‘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可得出,当时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退让态度,寄希望于国联的调停;根据材料二“……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声明:‘……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可得出,蒋介石的对日态度由九一八事变后的退让、和解到八一三事变后积极参战。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严重等方面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1943年1月11日……新约规定废除的英美在华特权……,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及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等方面回答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意义。
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的失败, 深深刺痛了中国人因循守旧和麻木的神经,并在事实上直接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 甲午战争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同时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
——摘编自孙军《试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五色旗,又称五族共和旗,中华民国国旗,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分别表示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象征着这五族共和。
材料三 抗战期间,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是空前的、也是高度自觉的。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摘编自宋黎明《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用材料二的史实证明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抗战期间和抗战胜利后,收回中华民族利益的具体事例。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中国走向民族独立的重要作用。
【答案】(1)观点:甲午战争的失败,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让中国的政治精英意识到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性。证明: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政治精英着手建立多民族共和的现代民族国家——中华民国。
(2)与美、英等西方国家达成协议,废除旧约,取消在华特权,签订新约;收回近代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
(3)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推翻满清封建统治;有利于推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或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有利于抵抗外国列强的侵略或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详解】
(1)第一小问,关于观点,根据材料一“甲午战争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同时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概括观点为甲午战争的失败,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让中国的政治精英意识到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性。第二小问,观察图片和材料可知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五色旗,故史实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中国的政治精英着手建立多民族共和的现代民族国家——中华民国。
(2)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与美、英等西方国家达成协议,废除旧约,取消在华特权,签订新约;收回近代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等方面作答。
(3)关于作用,可从争取民族独立、建立民主政治方面思考,具体答案为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推翻满清封建统治;有利于推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或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有利于抵抗外国列强的侵略或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点睛】
5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给在延安学习的妻子刘志兰写了最后一封信,同年5月25日,他便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壮烈牺牲。
他在信中写道:
就江明同志回延之便再带给你几个字。乔迁同志那批过路的人,在几天前已安全通过敌之封锁线了,很快可以到达延安,想不久你便可看到我的信。
此间一切正常,唯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我虽如此爱太北,但是时局有变,你可大胆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 念、念、念、念!
有空便多写信给我。
又自本区开始扫荡,同付你。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左权牺牲时抗日战争处于哪一阶段?举出这一阶段八路军积极抗战的战例。
(2)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此时抗日根据地面临哪些困难?根据地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答案】(1)战略相持阶段。百团大战。
(2)困难:日军的“三光政策”、“治安强化运动”、“扫荡”;国民党反共高潮。
应对措施: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
【详解】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2年是全面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这一阶段八路军积极抗战的战例有百团大战。
(2)困难:根据“此间一切正常,唯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根据地面临的困难时日军的严密封锁和扫荡,包括“三光政策”、“治安强化运动”、“扫荡”以及国民党掀起的反共高潮等。根据地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大生产运动和精兵简政等。
5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从此以后,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在中国的广大区域内,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通过八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怎样的理论为革命指明方向。
(2)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中共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重大战役。
【答案】(1)事件:国民革命运动;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理解:中共党员数量和人民军队的增加;建立了广泛的根据地;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后期的主战场。重大战役:百团大战。
【详解】
(1)事件:根据材料“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右派叛变国民革命,由此可知,材料中“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国民革命运动。理论:根据材料“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在中国的广大区域内,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理解: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可知,中共党员数量和人民军队的增加;根据材料“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可知,建立了广泛的根据地;根据材料“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可知,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根据材料“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可知,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后期的主战场。重大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敌后战争的重大胜利是百团大战。
六、论述题
5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给在延安学习的妻子刘志兰写了最后一封信,同年5月25日,他便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壮烈牺牲。
他在信中写道:就江明同志回延之便再带给你几个字。乔迁同志那批过路的人,在几天前已安全通过敌之封锁线了.很快可以到达延安,想不久你便可看到我的信。此间一切正常,唯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暗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我虽如此爱太北,但是时局有变,你可大胆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有空便多写信给我。又自本区开始扫荡,同付你。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
根据材判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共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成文。)
【答案】示例:
八路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战,八路军将士付出了极大的牺牲。
八路军深入敌后抗战,总部等重要机关时常陷入敌人的包围,时刻处于危险的境地;左权将军在敌后组织开展游击战争,给延安的妻子寄信需要穿越敌占区(沦陷区),突破日军及国民党的重重封锁,交流不便,甚至送信人会面临生命危险;敌后根据地的经济也非常困难,部队在开展游击战争的闲暇时间必须从事生产劳动;八路军将士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一直坚持抗战的。
左权将军写信时与妻子和孩子分开已经近两年,一家三口分隔三地,信中透露出对家人的强烈思念。八路军中不少将士也是与亲人长期分离,忍受着对亲人的思念,将自己教养子女的责任托付他人,为国家的利益贡献自己的生命。
综上所述,左权将军的家书真实地反映了全面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艰险,也展现了八路军战士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评分标准)
【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从材料中的家书内容可提炼出论点是八路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战,八路军将士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关于阐释可结合家书的具体内容及中共敌后抗战艰巨的史实进行作答即可。
5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70周年、75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14年、2015年、2020年先后公布了三批共1085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以下是根据政府机构官网摘录的三批名录中的部分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
表1著名抗日英烈名录(摘录)
英烈 牺牲时职务 英烈 牺牲时职务 英烈 牺牲时职务
吉鸿昌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2军军长 黄振亚 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第3大队队长 陈宝风 八路军山东军区民兵飞行爆炸组组长
姚子青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98师292旅583团3营营长 周礼平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第1支队政治委员 胡发坚 新四军第1支队参谋长兼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路副司令员
乐以琴 空军第4航空大队22中队分队长 张自忠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 佟麟阁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副军长
郭陆顺 八路军第3纵队回民支队政治委员 罗伯特·肖特 军政部航空学校美籍飞行教官 郁达夫 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
左权 八路军副参谋长 威廉·瑞德 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行员 萨师俊 海军第1舰队中山舰舰长
童长荣 中共东满特委书记 王璞 抗日儿童团团长 任光 音乐家
高凤英 蒙古抗日游击队队长 白文冠(女) 河北省献县东辛庄村民 顾永田 晋西北行政公署8分区专员
白求恩 加美援华医疗队医生 茅丽瑛(女) 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 邹韬奋 新闻记者、出版家
库里申科 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 汉斯·希伯 波兰记者 高捷成 冀南银行总行行长
表2著名抗日英雄群体名录(摘录)
英雄群体 集体番号 英雄群体 集体番号 英雄群体 集体番号
谢晋元等八百壮士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524团 刘春祥等十二名龙鼓洲战斗牺牲英烈 港九独立大队大屿山中队 冷云等八名女战士 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
红十字抗日殉难四烈士 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分会战地救护队 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 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 狼牙山 五壮士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7连6班
燕子阁抗战七烈士 抗日军政大学第5分校 渊子崖抗日楷模村村民 山东省莒南县渊子崖村 抗日外交九烈士 国民政府驻菲律宾马尼拉和北婆罗洲山打根外交使节
(1)从以上名录中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我国公布三批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1)示例①结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共同抗战的结果。说明:可结合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国民政府的军事动员和物资保障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抗战、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敌后抗战、各阶层爱国人土和海外侨胞的积极支援,以及东北义勇军、抗日同盟军、抗日联军、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游击支队的英勇抗战等史实加以说明。
示例②:结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各阶层抗日英烈用英勇顽强的钢铁意志和无私无畏牺牲生命换来的。说明:可结合抗日英烈的具体事迹加以说明。
示例③:结论:抗日战争的胜利与国际援助密不可分。说明:可结合国际力量和国际友人援助抗日的具体事迹加以说明。
示例④:其他符合史实和正确情感态度价值导向的结论,以及符合史实的说明,也可同等给分。
(2)结合题意答出两层意义即可。示例:铭记历史,铭记英烈;以英烈为榜样,激励奋进;増强全民的爱国意识(爱国主义教育);时刻警惕外来侵略,筑牢国防;警示日本等近代侵略者,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意志不可动摇;等等
【详解】
(1)材料“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英烈们的身份情况包含着中共军队官兵、国民党军队官兵、外国援华军官及外国援华医生等人员,材料“著名抗日英雄群体名录”中既有中共军队官兵集体、国名党军队官兵集体,还有中国抗日外交烈士群体,根据这些图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或者其他角度提出结论,例如: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共同抗战的结果、或者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各阶层抗日英烈用英勇顽强的钢铁意志和无私无畏牺牲生命换来的、或者抗日战争的胜利与国际援助密不可分等结论,只要符合史实和正确情感态度价值导向的结论均可。然后围绕结论,结合抗日期间中共及人民、国民党军队以及国际援助等方面的具体抗战史实进行说明即可。
(2)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国人爱国意识和国防意识的增强、对日本等近代侵略者的警示两个角度进行回答。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全民族淤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郭沫若1937年诗中的“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一句来纪念抗日战争。材料体现出
A.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B.抗战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与时代的限制
C.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
D.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并引领了政局的走向
2.如图是我国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雄群体情况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B.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C.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创作于1943年的木版画《减租会》,描绘了农民与地主激烈争论的场景。该木版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A.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巩固了革命根据地群众基础
C.适应了团结一致抗战的需要
D.改变了农村落后的生产关系
4.中国社会惯有“好男不当兵”的观念。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因征兵问题在多地引发严重民怨,但根据地的状况却截然不同。下表是太行抗日根据地黎城县参军数据统计情况,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年份 民兵数 (人) 民兵参军数 (人) 其他参军数 (人) 民兵参军 比例 民兵参军占 参军人数比例
1941 1624 102 153 6.3% 40.0%
1942 2006 226 173 11.3% 56.6%
1943 3306 208 169 6.3% 55.2%
1944 3943 313 121 7.9% 72.1%
1945 5155 623 232 12.1% 72.9%
A.国民党忽视政治动员 B.国人思想觉悟的提高
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D.中共抗战路线的感召
5.1937年秋,国民政府将位于南京的第21兵工厂迁往重庆。到1940年,原本缺乏现代工业的重庆、昆明已经集中了多家搬迁而来的兵工厂,生产了大量武器,有力支援了抗日前线。这反映出抗日战争
A.推动民族工业布局的调整 B.提高了军工生产的技术水平
C.刺激官僚资本的快速膨胀 D.让中国完成向工业国的转变
6.如图为抗战时期内迁高校分布省份图。当时,高校内迁
A.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B.改变了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
C.延续和保存了教育文化事业
D.巩固和扩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7.1941年,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这次改选
A.有利于调动边区各阶层积极抗日
B.根本改变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
D.不符合当时敌后战场抗战的需要
8.七七事变后的八年抗战中,中国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始终是我国抗战的主战场 B.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C.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D.奠定了抗战全面胜利的基础
9.1944年12月3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国际上尤其是美国有非以共党主政则不能抗战之谬见,因之无论军事外交在华人员,在言论宣传上与物质行动上,皆一致协助共匪,以推倒我国民政府为其惟一目的。”据此可知,当时
A.敌后抗战得到国际认可 B.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
C.国民政府丧失统治基础 D.美国支持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
10.1926年10月,国民党联席会议做出“减轻佃农田租百分之二十五”,“禁止重利盘剥最高利率,年利不得超过百分之二十”的规定。1940年初,晋西北抗日政权成立,减租减息逐步开展起来,普遍实行二五减租及三十七点五最高租额的规定,废除一切额外剥削。这些做法
A.正视了中国社会现实 B.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
C.消除了农村剥削现象 D.减轻了农民租税负担
11.它的发表,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它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十大关系》 D.《论持久战》
12.“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抗战期间创作了大量救亡漫画,如下图。这类漫画
A.瓦解了日军的战斗力量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激发了民众的抗日热情 D.凸显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
13.1942年春,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败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力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罗斯福的这段话表明
A.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兵力 B.中国坚持抗战使美国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C.打败日本是美国当时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D.中国依靠自身的力量战胜了日军
14.据史料统计,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进行大小战斗近500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次数的44%,军队伤亡人数达137万,占整个抗战期间的43%。材料旨在说明( )
A.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战场 D.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15.1940年底,崔可夫率军事代表团启程来华。临行前斯大林指示他:“您的任务,我们驻华全体人员的任务就是要紧紧束缚日本侵略者的手脚。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且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斯大林的指示表明
A.日本面临东西两条战线作战的窘境 B.中国抗日是世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C.中苏建立抗日同盟 D.苏联援助使中国束缚住日本的手脚
1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革命军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抗日战争时期取得平型关大捷的中共军队名称是
A.工农革命军 B.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D.人民解放军
17.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战役中收复被日军占领滇缅公路。此后,共有49.5万吨战略物资通过这条公路输入中国。这场战役
A.有力支援了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
B.为抗日战争争取最后胜利提供了条件
C.体现了敌后战场的重要作用
D.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8.下表为1943年国民政府发布的“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分数据,可知当时
工业部门 国营经济 私营经济
水电工业 89% 11%
冶炼工业 90% 10%
饮食品工业 23% 77%
服饰品工业 8% 92%
A.日本入侵阻断了中国经济发展 B.国民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
C.全民抗战掀起了爱用国货热潮 D.经济结构地域分布不合理
19.下表是抗战期间国际援华抗日英烈简表(部分),对下表内容解读合理的是
马尔琴科夫 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战士。在1938年的武汉空战中壮烈牺牲。
威廉·瑞德 美国援华航空队战士,曾参与开辟”駝峰航线”。1944年作战返航时壮烈牺牲。
宫川英男 由一名侵华日军身份转化为投诚共产党的抗战勇士。1945年,同日作战中壮烈牺牲。
柯棣华 印度援华医疗队医生,曾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1942年因病在华牺牲。
A.中国抗战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援助
B.进一步拓展了抗日统一战线力量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
D.各国援华是抗战胜利的前提保障
20.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由此可以说明
A.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B.共产党敌后战场起了至关重要作用
C.中国极大的支援了美国太平洋战争
D.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起了主要作用
21.下图是1937年底至1941年日本兵力分布情况。这证实了中国抗日战争
A.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与朝鲜人民抵抗日寇斗争相互配合
C.揭开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序幕 D.为促进世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2.1938年2月,张自忠率第59军向淮北日军发起反击,将日军逼向淮河北岸。日军因腹背受敌,无力再向北进攻,于是全部退回淮河南岸,3月14日,张自忠又率军强度临沂北郊的沂河,向敌发起反击。经数日激战,日军被击退。对与上述战斗直接相关的会战解读正确的是
A.发生在枣宜地区
B.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23.1937年1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的方针提出“国军以确保武汉核为心,持久抗战,争取最后胜利之目的,应以各战区为外廓,发动广大游击战”。这表明国民政府( )
A.受《论持久战》影响 B.主张建立统一战线
C.积极防御重视游击战 D.作战方针缺乏稳定性
24.1937年8月,共产党员宣侠父向胡宗南提出“对蓄谋已久、锐气正旺的日本侵略军必须采用游击战争”的建议得到赞同;随后,应胡宗南之请,宣侠父写文章《游击战争概述》,并在胡宗南部属中广泛传阅;1938年6月,在武汉军事会议上国民党政府做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的决定。这表明
A.国共两党抗战路线渐趋一致
B.敌后战场成为国民党军队抗战的最主要战场
C.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D.国民党逐渐认识到游击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5.1944年中共山东分局要求各地制定生产计划,并特别指出:普遍地推动生产运动,应把按家计划与全县全区的领导计划结合起来。按家计划应根据其生产力的条件去制定;全县、全区的领导生产计划,要依照该地区的人口、地亩、生产的调查来制定。这一规定
A.促进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运行
C.打破了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封锁 D.进一步扩大统一战线的范围
26.1942年3月,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报告中说,研究党史的关键是“要把党的路线政策的历史发展搞清楚……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毛泽东提倡研究党史,旨在
A.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
C.传播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27.下表为1937-1943年间陕甘宁边区盐税收入统计情况。其中盐税占工商税收比重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年度 税款(单位:券币) 占工商税收比重(指教:1937100)
1937 1,868.50 100
1938 49,247.50 68.5
1939 29,895.50 67.3
1940 44,060.00 56.8
1941 372,084.00 46.3
1942 489,576.00 12.8
1943 4,471,490.00 15.6
A.日本残酷的经济掠夺 B.“双减双交”政策的实施
C.民族工业大量内迁 D.自力更生运动成效逐渐显现
28.抗战开始后,汪精卫等人多次散布中国实力不如日本的言论,希望与日本和谈,称“再战必亡”。1938年10月,南洋华侨陈嘉庚向国民参政会发出“敌未出国门前言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该提案体现出
A.坚持抗战到底的精神 B.反对蒋介石专制的意愿
C.中共确立了统一战线方针 D.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29.1943年1月11日中美政府、中英政府分别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等条约。很快,巴西、加拿大、挪威、荷兰、阿根廷等国也先后放弃在华特权。这可以反映出
A.中国在抗日战场取得了重大胜利 B.国共合作抗日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C.中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重要性 D.美国加强扶持国民政府一党专政
30.1942年9月1日至6日,“九一”扩大运动会在延安文化沟体育场举行,比赛项目非常丰富,有篮球、排球、田径类、游泳以及武装爬山、武装爬障碍、射击、投手榴弹、刺杀等项目,图4为运动员刺杀比赛。据此可知,陕甘宁边区
A.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B.移风易俗成效显著
C.重视军事体能训练 D.物质条件大为改善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31.根据提示,完成下列“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时间轴。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
E..____________ F. __________ F. ____________ G. _________
32.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__________事变,中国__________开始。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式建立。国共合作抗日:正面战场与____________相互配合。抗战胜利:______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胜利意义:是近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____________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判断题
33.抗战时期,中国政府最高统帅部提出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正面战场总体战略。
34.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35.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四、简答题
36.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
37.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五、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1924-1927年的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四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
请回答:
38.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南京条约》中丧失的国家主权,由此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9.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指出在此背景下而爆发的辛亥革命的目的。
40.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41.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在丰岛海面对中国北洋舰队发动突然袭击,挑起了战争。到1895年3月止,历时八个月。对中国来说,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但是,由于清政府内部分化,奉行一套投降妥协的外交、军事政策,加之帝国主义列强纵容日本等原因,以中国的惨败结束了这场战争。
——摘编自《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中日战争,严格讲,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沈阳开始的。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各党派和社会力量迅速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全民抗战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气象。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敌后战场和中国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所形成的合力,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坚持统一战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来自东方特别是中国的民主力量与西方的民主力量走到一起后,世界民主力量对法西斯国家的协同作战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魏宏运《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第二次中日战争相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特点。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现代中国外交概况
时期 代表性外交活动
20世纪50年代 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0世纪60年代 与坦桑尼亚等17个国家建交
20世纪70年代 重返联合国,中日、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示的场景分别反映哪一历史事件 这两个事件对中国国际地位各产生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
——(德)拉贝《拉贝日记》(1937年12月14日)
一个日本记者目击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他写道:“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山间有五十到一百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重要文证送选录》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全面侵华犯下的暴行。
材料二 “敌机的轰炸是可怕的,也是可恨的;但是也未尝不是可喜的。轰炸使得每一个中国人,凭他在那个角落儿里,都认识了咱们的敌人;这是第一回,每一个中国人都觉得自己有了一个民族,有了一个国家。”
——1942年朱自清在《论轰炸》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英命。与辛亥革命相此,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源,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
46.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2/3以上的总兵力,使日军在北线被迫放弃介入苏德战争,在太平洋战场上使得美国能够从容贯彻总体上先欧后亚的战略计划。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抗日战争期间的地图任选两幅进行解读。(解读要求:指出地图所示历史事件,事件的时间和空间要素,事件的主要影响。)并给三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确立一个主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原因。
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于1868年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成为了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材料二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政府议和,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两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材料三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借此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随后日本进一步扩大侵略,占领了整个东北……1945年8月,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月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以上均摘编自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不足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关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日军侵华暴行,并阐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日本向中国方面递交投降书
(1)指出材料一、二所述史实分别是哪两次战争的结果,并说明导致中国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根本原因。
(2)说明材料二所述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意义。
4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的国情,中国战场实际上分为两个相互独立,同时在战略上相互支撑的战场。这种格局贯穿于战争始终,是中国抗日战场在极其困难情况下得以保持完整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国抗日力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努力的结果。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战场才能在自身贫弱、外援不足的情况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战略性的贡献,使反法西斯盟国世界战略能在中国战场的牵制下得以完成。
——摘自韩永利《浅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
材料二 历史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正面战场多次大规模作战,吸引并杀伤大量日军,敌后战场的开辟将是艰难的;同样,如果没有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对日、伪军的有力牵制、打击,正面战场所承受的军事压力将更大,有些战役失败得也将更惨。……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战场作用是明显的,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游击战场的关键作用也是明显的。
——摘编自曲青山《在抗战纪念活动中需把握好的几个重大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战期间中国战场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评价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5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为辛亥革命前已经萌生的中华民族观念的广泛流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民国初年,孙中山将“五族共和”思想作为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准则,少数民族在观念上第一次被置于平等地位,从而令统一多民族共和思想开始深入人心。“中华民国”国号的使用本身,就极大地增强了国人对“中华”一词所代表的中华民国共同体内涵的认同感与自觉归属感。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如“中华革命党”“中华实业团”“中华书局”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以法律形式将人民平等规定下来,如第一章总纲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继续发展有了法律上的保护,各民族至少实现了法律上平等的联合。
——摘编自李帆《以“中华”为族称:辛亥革命前后的民族认同》
材料二 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
——摘自《胡锦涛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
(1)依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年中华民族观念广泛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
5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蒋介石于1931年9月21日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临时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蒋介石主张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先行提出向国际联盟与签订非战公约诸国诉诸公理,同时“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
——摘编自《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声明:“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性抗日迅速展开
——摘编自《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43年1月11日,中美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同日,中英在重庆签暑《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与换文》.新约规定废除的英美在华特权有: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使馆区及一些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外人引水权、英籍海关税务司权等。同时宣布废除《辛丑条约》,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蒋介石抗日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意义。
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的失败, 深深刺痛了中国人因循守旧和麻木的神经,并在事实上直接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 甲午战争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同时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
——摘编自孙军《试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五色旗,又称五族共和旗,中华民国国旗,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分别表示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象征着这五族共和。
材料三 抗战期间,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是空前的、也是高度自觉的。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摘编自宋黎明《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用材料二的史实证明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抗战期间和抗战胜利后,收回中华民族利益的具体事例。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中国走向民族独立的重要作用。
5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给在延安学习的妻子刘志兰写了最后一封信,同年5月25日,他便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壮烈牺牲。
他在信中写道:
就江明同志回延之便再带给你几个字。乔迁同志那批过路的人,在几天前已安全通过敌之封锁线了,很快可以到达延安,想不久你便可看到我的信。
此间一切正常,唯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我虽如此爱太北,但是时局有变,你可大胆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 念、念、念、念!
有空便多写信给我。
又自本区开始扫荡,同付你。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左权牺牲时抗日战争处于哪一阶段?举出这一阶段八路军积极抗战的战例。
(2)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此时抗日根据地面临哪些困难?根据地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5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从此以后,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在中国的广大区域内,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通过八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怎样的理论为革命指明方向。
(2)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中共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重大战役。
六、论述题
5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给在延安学习的妻子刘志兰写了最后一封信,同年5月25日,他便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壮烈牺牲。
他在信中写道:就江明同志回延之便再带给你几个字。乔迁同志那批过路的人,在几天前已安全通过敌之封锁线了.很快可以到达延安,想不久你便可看到我的信。此间一切正常,唯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暗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我虽如此爱太北,但是时局有变,你可大胆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有空便多写信给我。又自本区开始扫荡,同付你。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
根据材判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共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成文。)
5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70周年、75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14年、2015年、2020年先后公布了三批共1085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以下是根据政府机构官网摘录的三批名录中的部分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
表1著名抗日英烈名录(摘录)
英烈 牺牲时职务 英烈 牺牲时职务 英烈 牺牲时职务
吉鸿昌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2军军长 黄振亚 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第3大队队长 陈宝风 八路军山东军区民兵飞行爆炸组组长
姚子青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98师292旅583团3营营长 周礼平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第1支队政治委员 胡发坚 新四军第1支队参谋长兼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路副司令员
乐以琴 空军第4航空大队22中队分队长 张自忠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 佟麟阁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副军长
郭陆顺 八路军第3纵队回民支队政治委员 罗伯特·肖特 军政部航空学校美籍飞行教官 郁达夫 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
左权 八路军副参谋长 威廉·瑞德 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行员 萨师俊 海军第1舰队中山舰舰长
童长荣 中共东满特委书记 王璞 抗日儿童团团长 任光 音乐家
高凤英 蒙古抗日游击队队长 白文冠(女) 河北省献县东辛庄村民 顾永田 晋西北行政公署8分区专员
白求恩 加美援华医疗队医生 茅丽瑛(女) 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 邹韬奋 新闻记者、出版家
库里申科 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 汉斯·希伯 波兰记者 高捷成 冀南银行总行行长
表2著名抗日英雄群体名录(摘录)
英雄群体 集体番号 英雄群体 集体番号 英雄群体 集体番号
谢晋元等八百壮士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524团 刘春祥等十二名龙鼓洲战斗牺牲英烈 港九独立大队大屿山中队 冷云等八名女战士 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
红十字抗日殉难四烈士 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分会战地救护队 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 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 狼牙山 五壮士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7连6班
燕子阁抗战七烈士 抗日军政大学第5分校 渊子崖抗日楷模村村民 山东省莒南县渊子崖村 抗日外交九烈士 国民政府驻菲律宾马尼拉和北婆罗洲山打根外交使节
(1)从以上名录中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我国公布三批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有何现实意义?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