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5课人民解法战争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担任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的是
A.邓小平 B.刘伯承 C.陈毅 D.粟裕
【答案】A
2.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了商讨和平建国方针的
A.重庆谈判 B.西安谈判 C.南京谈判 D.北平谈判
3.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是
A.《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论人民民主专政》
4.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会议着重讨论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
A.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B.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
D.从个体农业社会到集体工业社会
5.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下列史实发生在西柏坡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②毛泽东做《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③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④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当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目标是
A.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B.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C.把日伪资产收归国有 D.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7.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北平谈判 D.全国土地会议
8.毛泽东在会上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共八大
9.人民解放军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发动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三大战役”是指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覆灭的事件是1949年4月23日的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新中国的成立
11.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革命战争局部示意图。图中战役反映
A.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 B.红军开辟革命根据地
C.八路军发起全线反攻 D.解放军展开战略决战
12.口口口口标志着在解放战争进程中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口口口口”应为
A.中原突围 B.淮海战役 C.百团大战 D.挺进大别山
13.1948年11月6日,一位国民党师长日记中记载:“连日报载徐州迄蚌埠之线军事紧张,陈赓匪部自郑州、开封东向攻徐州,陈毅部由鲁南豫东攻徐州,刘伯承部由皖北侧攻凤台、蚌埠……迩来人心之浮动已至极恶化之阶段”。这里记载的应该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4.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B.抗日战争的结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它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
D.中共在“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15.1949年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 )
A.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C.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由经济建设转移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16.军旗和臂章是一支军队的象征,下列军旗或臂章代表的军队按名称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
17.国民党军队在1946年挑起全面内战的起点是大举围攻
A.东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北解放区 D.山东解放区
18.如图所示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1919年 B.1926年 C.1937年 D.1945年
19.如图为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颁发给马毛姐的《渡江船工光荣证》。它可以用于佐证
A.辽沈战役 B.准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0.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突破长江防线。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以上描述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投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1.“领袖运筹战法灵,攻锦事关大局情。明取长春暗调兵,飞兵南下围锦城。”此诗句描述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2.下图俩位人物的历史性会晤发生在
A.1945年 B.1949年 C.1979年 D.2005年
23.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其中,发生在东北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4.在山东菜东县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包括了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村庄的名字。从以上信息可知,他参加了战略决战中的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5.符合下面材料中“基本任务”的军事行动是
A.挺进大别山 B.发动辽沈战役 C.解放北平 D.解放南京
26.下面两幅照片是1947年上海街头的奇怪景象:一边是民众在这条街抢兑黄金,另一边是民众在那条街抢购大米。这反映了当时( )
A.国民政府经济形势恶化 B.民众热衷囤积金银米粮
C.美援断绝引发抢购风潮 D.社会不同阶层贫富悬殊
27.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会晤毛泽东,提出了谈判的原则是“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中心”。这一原则的实质是( )
A.欺骗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 B.承认人民享有民主权利
C.维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D.引诱中国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
28.著名史学家金冲及先生著有《转折年代——中国1947》一书。下列史实可以作为此“转折”的主要依据是
A.中华民族实现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B.国共重庆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共识
C.人民解放军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D.人民解放战争完成了三大战略决战
29.老照片以独特的方式记忆和见证历史,使我们得以在过去朦胧的霞光中,重新回顾遥远的过去。右侧老照片能印证的史实是
A.华北自治运动激起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 B.《马关条约》签订使在京举人纷纷联名上书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导致北大等学生游行示威 D.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学生掀起爱国民主运动
30.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不断进行探索。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的会址,按照会议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31.下列关于“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渡江战役最终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B.渡江战役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
C.毛泽东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意在将革命进行到底
D.修建该渡江战役纪念馆有利于推动革命传统教育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判断题
32.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33.《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34.1945年国共双方在重庆进行谈判,双方签署了《和平建国纲领》,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三、简答题
35.联系现实讨论,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有什么深远意义?
36.材料题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请回答:
(1)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在西方列强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进行了哪些不屈不挠的斗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你认为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什么会议?时间?地点?纠正了什么错误?
(3)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哪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四、材料分析题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二 八路军深处敌后,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击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同时也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打”的谣言。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日胜利的信心。
——摘编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发出通电的缘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大规模的反击战”的名称及其重大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诗词选集》
材料二 “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
材料三 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他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首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例印证材料二所作的结论。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道路,根据材料三说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党的策略方针发生的变化。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材料二 有学者说,从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上来讲,“总统府”要超过北京的故宫。
请回答
(1)近代史上,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这里颁布过哪两部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著名文献?
(2)列举近代史上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
(3)为什么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彻底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片均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幅图片显示的历史事件及其发生在中国近代哪一时期。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个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推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平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路线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性”,“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致抗日”,并进一步提出了“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基本原则,194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中国共产党再次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钢》,要求“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刹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抗战时期相比,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何调整 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基本经验。
42.伴随者欧洲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为救亡图存,中国人民发起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上面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你依据图上信息,完成下表:
图号 反映的大事 主要领导人 运动的性质
图1 洪秀全
图2 孙中山
图3 陈独秀
(2)从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救亡图存的史实分析论证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要求:论据充足,有条理)
4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图一),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它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终结。而且“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从这个角度来讲,“总统府”的它承载着中国整个近代历史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
材料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走“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相反的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近代史上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一中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部宪法的性质和意义如何?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4)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45.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纲领为什么具有空想性?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纲领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纲领的共同点是什么。
(2)哪两幅图可以形象地说明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3)图五所示历史事件的意义何在?
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在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三年以来”,人民解放军的那一次行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指的是哪三次战役?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此革命起点事件是什么?这一革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3)“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分别列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领导的一次重大革命斗争?
(4)请概述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4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伐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 发刊词》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夫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语中国前途》
材料三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三个阶级的政治主张?他们的政治主张有何共同的进步意义?
(2)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什么?提出这一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3)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三个阶级掀起了哪些革命运动?结局如何?
(4)从三个阶级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不同结局来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4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六十多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
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材料二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2)指出材料一中图2、图4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两则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49.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诗一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诗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诗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一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2)导致诗二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3)诗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50.阅读材料: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以来,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年以来”的革命时期内,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行动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这一军事行动是在哪一年进行的?这三年革命斗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 这一革命运动的爆发对中国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从此后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中,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了什么经验教训
(3)“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列举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努力及革命斗争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5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
——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结果。
(2)据材料二,评价渡江战役的重大意义。
5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支撑中国作为抗日大国、国际地位得以提高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材料二 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材料三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上册
(1)根据材料一和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共产党解决图一中的历史事件时所采取的方式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图二判断,材料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哪一历史事件?通过这一历史事件国共两党达成了什么协定?国共双方“三年的军事较量”中,中国共产党迅速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解决图一和图二的历史事件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解决方式有何相同点?
五、论述题
5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历史长河中,城市见证了历史的辉煌与沧桑。
材料一: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史中四个与南京有关的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鸦片战争的影响,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5课人民解法战争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担任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的是
A.邓小平 B.刘伯承 C.陈毅 D.粟裕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淮海战役指挥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因此A项正确,BCD项排除。故选A。
2.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了商讨和平建国方针的
A.重庆谈判 B.西安谈判 C.南京谈判 D.北平谈判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庆谈判(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因此A项正确;西安谈判发生于1936年,B项排除;南京谈判发生于1946年,C项排除;北平谈判发生于1949年,D项排除。故选A。
3.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是
A.《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于1948年12月30日为新华社写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因此C项正确,ABD项排除。故选C。
4.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会议着重讨论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
A.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B.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
D.从个体农业社会到集体工业社会
【答案】A
【详解】
七届二中全会讨论的工作重心转移是由乡村转移到城市,A正确;B是中共八大提出的目标,排除;C是新中国成立后三大改造中讨论的问题,排除;D是在一五计划时期讨论的问题,排除。
5.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下列史实发生在西柏坡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②毛泽东做《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③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④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
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以及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都是在西柏坡,C正确;毛泽东做《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是在中共七大,当时是在延安,排除A、B、D。
6.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当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目标是
A.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B.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C.把日伪资产收归国有 D.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抗战胜利后,和平建国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为此,中共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故选D;当时中共顺应时局变化和人们心愿,主张建立联合政府,而不是推翻国民党统治、没收日伪资产和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三者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BC。
7.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北平谈判 D.全国土地会议
【答案】B
【详解】
据所学可知,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确定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B正确;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正值抗日战争时期,A错误;1949年4月国共北平谈判,故C与题意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工作重心的转移,而不是土地问题,D错误。
8.毛泽东在会上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共八大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发表的讲话的内容,故选B;综上所述可知,ACD与题意不符,排除。
9.人民解放军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发动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三大战役”是指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发动的,不属于“三大战役”。故选A;排除BCD。
10.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覆灭的事件是1949年4月23日的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新中国的成立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覆灭,故选C;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新中国成立,排除ABD。
11.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革命战争局部示意图。图中战役反映
A.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 B.红军开辟革命根据地
C.八路军发起全线反攻 D.解放军展开战略决战
【答案】D
【详解】
根据“徐州”“碾庄”“双堆集”“人民军队歼敌地区”,结合所学,示意图符合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解放军展开战略决战的一次重要战役,故选D;国民革命没有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开展大的战役,排除A;红军开辟的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农村,排除B;八路军发起全线反攻,不符合示意图中的地点,排除C。
【点睛】
12.口口口口标志着在解放战争进程中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口口口口”应为
A.中原突围 B.淮海战役 C.百团大战 D.挺进大别山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
13.1948年11月6日,一位国民党师长日记中记载:“连日报载徐州迄蚌埠之线军事紧张,陈赓匪部自郑州、开封东向攻徐州,陈毅部由鲁南豫东攻徐州,刘伯承部由皖北侧攻凤台、蚌埠……迩来人心之浮动已至极恶化之阶段”。这里记载的应该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C
【详解】
根据题干中“1948年11月6日”、“徐州”、“陈赓”、“陈毅”、“刘伯承”等关键信息可知,此战役是淮海战役;ABD所述战役,与题干中的地点、人物不符合,故排除。
14.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B.抗日战争的结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它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
D.中共在“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错误,符合题意;ACD均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描述,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1949年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 )
A.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C.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由经济建设转移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要由农村转移到城市,B正确;A指的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排除;C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除;D是在文革时期,排除。故选B。
16.军旗和臂章是一支军队的象征,下列军旗或臂章代表的军队按名称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
【答案】B
【解析】
属于北伐时期军旗;②属于抗战时期八路军;③是解放战争时期;④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B正确。
17.国民党军队在1946年挑起全面内战的起点是大举围攻
A.东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北解放区 D.山东解放区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B项正确;国民党军队在1946年挑起全面内战的起点是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而非东北解放区,排除A项;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排除CD项。故选B项。
18.如图所示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1919年 B.1926年 C.1937年 D.1945年
【答案】D
【详解】
从图中的标语“反内战、反饥饿……”等内容可以看出,这是抗战胜利后国人反对国民党试图发动内战的诉求,因此时间是1945年,故D项正确;ABC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9.如图为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颁发给马毛姐的《渡江船工光荣证》。它可以用于佐证
A.辽沈战役 B.准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1949年4月21日……《渡江船工光荣证》”可知,它可以作证渡江战役,故D项正确;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故选D项。
20.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突破长江防线。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以上描述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投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时间以及“占领南京”等信息可知,这是渡江战役,D正确;A、B、C与题干时间和空间信息不符,排除。
21.“领袖运筹战法灵,攻锦事关大局情。明取长春暗调兵,飞兵南下围锦城。”此诗句描述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领袖运筹战法灵,攻锦事关大局情。明取长春暗调兵,飞兵南下围锦城”,可知,诗中提及锦州、长春,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役是辽沈战役。1948年9月,由林彪、罗荣桓等率领东北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先攻克锦州,形成“关门打狗”之势,进而解放了长春、沈阳等地,取得胜利,故A项正确;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这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平津战役发生在华北,,这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渡江战役攻克了南京,,这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22.下图俩位人物的历史性会晤发生在
A.1945年 B.1949年 C.1979年 D.2005年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因此出现了“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照”,A正确,BCD排除。故选A。
23.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其中,发生在东北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8年发生在东北的决定性战役是辽沈战役,故选A;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都与东北不符,排除BCD。
24.在山东菜东县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包括了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村庄的名字。从以上信息可知,他参加了战略决战中的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山东、江苏、安徽三省”可知,这一战役是淮海战役,B正确;辽沈战役主要地区在东北,排除A;平津战役主要地区在华北,排除C;渡江战役地区未涉及山东,排除D。
25.符合下面材料中“基本任务”的军事行动是
A.挺进大别山 B.发动辽沈战役 C.解放北平 D.解放南京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全国性反攻”“主力打到外线去”“解放战争第二年”等信息可知,这里的军事行动是挺进大别山,拉开战略反攻序幕,A正确;辽沈战役、解放北平、解放南京与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时间限定不符,排除B、C、D。
26.下面两幅照片是1947年上海街头的奇怪景象:一边是民众在这条街抢兑黄金,另一边是民众在那条街抢购大米。这反映了当时( )
A.国民政府经济形势恶化 B.民众热衷囤积金银米粮
C.美援断绝引发抢购风潮 D.社会不同阶层贫富悬殊
【答案】A
【详解】
材料中的“民众抢购黄金及大米的行为”说明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经济陷入崩溃的境地,A正确;BC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27.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会晤毛泽东,提出了谈判的原则是“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中心”。这一原则的实质是( )
A.欺骗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 B.承认人民享有民主权利
C.维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D.引诱中国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
【答案】C
【详解】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重庆谈判时期,蒋介石提出“政令、军令之统一”的本质是要坚持国民党一党专制的独裁统治,故C项正确;AD两项不是本质,排除;蒋介石代表的是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利益,不会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故B项错误。
28.著名史学家金冲及先生著有《转折年代——中国1947》一书。下列史实可以作为此“转折”的主要依据是
A.中华民族实现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B.国共重庆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共识
C.人民解放军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D.人民解放战争完成了三大战略决战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6月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南京、武汉,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C项正确;“中华民族实现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指的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共识,但很快被国民党破坏,且不具有“转折”意义,故B项错误;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完成了三大战略决战”,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9.老照片以独特的方式记忆和见证历史,使我们得以在过去朦胧的霞光中,重新回顾遥远的过去。右侧老照片能印证的史实是
A.华北自治运动激起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 B.《马关条约》签订使在京举人纷纷联名上书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导致北大等学生游行示威 D.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学生掀起爱国民主运动
【答案】D
【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可知是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学生掀起爱国民主运动,D项正确;华北自治运动是日本蓄意发动的,企图把华北地区殖民地化,排除A;《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导致北大等学生游行示威的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排除C。
30.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不断进行探索。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的会址,按照会议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会上纠正了军事上王明的“左”倾错误;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继续召开;古田会议于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由此可见,四者先后时间顺序为③④②①,故选C;其他三个选项顺序错误,故排除ABD。
31.下列关于“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渡江战役最终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B.渡江战役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
C.毛泽东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意在将革命进行到底
D.修建该渡江战役纪念馆有利于推动革命传统教育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A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要求,所以选A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从而打响了渡江战役,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宜将剩勇追穷寇”指要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C项;“修建该渡江战役纪念馆有利于推动革命传统教育”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要求,所以排除D项。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判断题
32.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答案】正确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在鄂豫皖地区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这一说法正确。
33.《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答案】错误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故题干说法错误。
34.1945年国共双方在重庆进行谈判,双方签署了《和平建国纲领》,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答案】错误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谈判代表周恩来、王若飞与国民党谈判代表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在重庆曾家岩签订《政府与中国代表会谈纪要》,国民党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故题干说法错误。
三、简答题
35.联系现实讨论,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有什么深远意义?
【答案】
A.历史上:“两个务必”是我们党总结中国历史上历代政权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对走出“历史周期律”的深刻认识。长期执政的环境易使执政党产生官僚主义、懈怠、奢侈、僵化等脱离群众的危险。
B.就现实来说,我国面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任务,只有谦虚谨慎,才能与时俱进;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永不懈怠,也才能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详解】
首先需要了解提出“两个务必”的背景。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新的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此时如果任由党内产生和蔓延骄傲情绪,贪图享乐情绪,则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就可能被“不拿枪的敌人”所征服,就无法完成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然后再结合历史和现实来考虑其意义。
36.材料题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请回答:
(1)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在西方列强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进行了哪些不屈不挠的斗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你认为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什么会议?时间?地点?纠正了什么错误?
(3)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哪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遵义;1935年,左倾错误。
(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详解】
(1)斗争:根据所学可知近代史上的农民反对列强和本国封建主义的代表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功绩:辛亥革命的功绩很多,其中最大功绩是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根据所学可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红军长征途中在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
(3)根据所学可知三大战役为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四、材料分析题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二 八路军深处敌后,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击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同时也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打”的谣言。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日胜利的信心。
——摘编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发出通电的缘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大规模的反击战”的名称及其重大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
【答案】(1)缘由:民族危机加深。
(2)名称:百团大战。意义:打击日军侵略气焰。
(3)事件:渡江战役。意义: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详解】
(1)缘由:根据材料时间“1937年7月8日”和关键信息“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可知当时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名称及意义:根据材料“ 八路军深处敌后,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击战”和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的敌后战场展开了一场交通破袭战,该战役沉重的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
(3)事件及意义:材料三描述的渡江战役,该战役使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诗词选集》
材料二 “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
材料三 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他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首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例印证材料二所作的结论。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道路,根据材料三说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党的策略方针发生的变化。
【答案】(1)事件:秋收起义。
(2)趋向:模仿苏联。印证:秋收起义(或南昌起义),以苏联的“城市中心论”为指导;进攻当地中心城市长沙,结果失败。
(3)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变化: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主要任务由革命战争转移到恢复发展生产。
【详解】
(1)事件:从材料“军叫工农革命”“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27年秋天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
(2)趋向:从材料“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是指中国模仿苏联。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的道路来印证中国模仿苏联。
(3)道路: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毛泽东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道路是指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变化:从材料“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中可以得出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党的策略方针发生的变化。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材料二 有学者说,从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上来讲,“总统府”要超过北京的故宫。
请回答
(1)近代史上,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这里颁布过哪两部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著名文献?
(2)列举近代史上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
(3)为什么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彻底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答案】(1) 《资政新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1853年,太平天国在此定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1912年,中华民国在此宣告成立;1949年解放南京,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3)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详解】
(1)依据题干中“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体现历史 发展方向的著名文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颁布的《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第一部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1853年,太平天国在此定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1912年,中华民国在此宣告成立;1949年解放南京,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3)依据题干中“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彻底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失败的共同原因是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片均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幅图片显示的历史事件及其发生在中国近代哪一时期。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个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
【答案】(1)重大历史事件及时期:图一:台儿庄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图二:渡江战役(占领南京),解放战争时期。
(2)意义: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详解】
(1)由图片一中主要战场“台儿庄”,可得出抗日战争时期的台儿庄战役。由图片二中“中路军”“南京”,等可知指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
(2)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这个胜利,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推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平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路线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性”,“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致抗日”,并进一步提出了“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基本原则,194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中国共产党再次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钢》,要求“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刹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抗战时期相比,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何调整 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基本经验。
【答案】(1)举措: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影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调整: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调整为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农民土地所制。 作用:前者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推动抗战的胜利,后者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3)经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现了道路创新;中共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任答两点)
【详解】
(1)根据材料“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推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举措主要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使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根据材料“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刹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归纳出变化是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调整为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农民土地所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主要是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服务的,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主要是为推动解放战争胜利,赢得群众支持服务的。
(3)结合材料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基本经验需要从国情出发、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和走群众路线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42.伴随者欧洲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为救亡图存,中国人民发起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上面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你依据图上信息,完成下表:
图号 反映的大事 主要领导人 运动的性质
图1 洪秀全
图2 孙中山
图3 陈独秀
(2)从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救亡图存的史实分析论证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要求:论据充足,有条理)
【答案】(1)图1:太平天国运动:性质:农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图2:辛亥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图3:五四运动;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等救国方案的失败,说明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斗争不能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历史的重任最终落在了中国无产阶级身上,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详解】
(1)图1:《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施政纲领,因此这一运动是太平天国运动。性质:天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农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图2:图二中的人物是孙中山,事件是中华民国成立,这一历史运动是辛亥革命。性质: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图3:根据图三中“声援北京学生”并结合时间可知,这是五四运动。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必然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等救国方案受限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终未能实施,运动失败,说明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斗争不能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导的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最终都失败了,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利益,其诞生之后,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这个事实难道还不明显吗?
——摘引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材料二: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各族人民遭受资本——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阶级联合压迫与剥削的历史,结束了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它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近1/4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从而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这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怎样的政党?为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答案】(1)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中国革命“新”在:A.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思想理论指导,即:马克思主义。B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力量,即: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C.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道路选择,即:社会主义道路。
(2)意义: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人民当家作主。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开辟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壮大了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详解】
(1)性质:依据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新的体现:结合所学从新的思想理论指导、新的领导力量、新的道路等方面说明其“新”的体现。
(2)意义:依据材料二中“……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这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贡献。”等信息结合所学即可概括得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4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图一),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它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终结。而且“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从这个角度来讲,“总统府”的它承载着中国整个近代历史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
材料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走“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相反的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近代史上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一中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部宪法的性质和意义如何?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4)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1)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在此定都,建立革命政权;1912年,中华民国在此宣告成立;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2)目的: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或“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关键: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4)意义:国内意义: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多年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世界意义: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详解】
(1)由材料“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可知,这里曾经是天平天国运动革命政权的所在地;由材料“它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终结”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在此宣告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2)目的、性质和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在于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3)由材料“走‘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相反的道路’”可知,中共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关键:结合所学从国情角度入手分析,即要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4)意义:结合材料及所学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国内方面,由材料“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可知,革命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多年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国外方面,可从国际格局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两方面进行分析。国际格局方面,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国际工人运动方面,这场革命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这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45.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纲领为什么具有空想性?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纲领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纲领的共同点是什么。
(2)哪两幅图可以形象地说明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3)图五所示历史事件的意义何在?
【答案】(1)图一:太平天国运动。
原因: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图三:三民主义。
共同点:都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2)图二和图四。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详解】
(1)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图一反映的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要建立人间天国,实行“圣库”制度,突出绝对平均,在紧张的战争环境中,其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所以具有空想性。纲领:根据所学知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对应的是辛亥革命,其指导思想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平分土地和三民主义“平均地权”的思想,都具有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
(2)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解放南京意味着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结束,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基本结束,所以根据图二和图四可以形象地说明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3)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五即日本在南京的投降仪式,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它的意义在于,标志着14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百年来第一次敢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壮大了民主革命的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在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三年以来”,人民解放军的那一次行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指的是哪三次战役?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此革命起点事件是什么?这一革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3)“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分别列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领导的一次重大革命斗争?
(4)请概述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答案】(1)行动:挺进大别山。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2)事件:五四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3)斗争:太平天国,辛亥革命
(4)意义:标志着中国100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中国即将诞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详解】
(1)根据材料“1949年9月30日,……‘三年以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別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根据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指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从1949年往前30年。根据所学可知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革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3)根据所学可知“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有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辛亥革命。
(4)根据课本内容回答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即标志着中国100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中国即将诞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伐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 发刊词》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夫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语中国前途》
材料三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三个阶级的政治主张?他们的政治主张有何共同的进步意义?
(2)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什么?提出这一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3)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三个阶级掀起了哪些革命运动?结局如何?
(4)从三个阶级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不同结局来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意义:都体现了反封建精神。
(2)目标: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3)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失败。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4)启示:在近代中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详解】
(1)阶级:由三则材料的出处可知,材料分别反映了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意义:由材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可知,三者材料在斗争对象都反封建,而这恰是政治进步的主要表现。
(2)目标:由材料“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可归纳为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革命任务之所以既要反封建,又要反帝,是由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其结果是失败;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指的是辛亥革命,结果是失败;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果是在1949年取得了胜利。
(4)启示:结合所学从历史的必然性这一角度进行分析。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4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六十多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
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材料二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2)指出材料一中图2、图4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两则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答案】(1)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渡江战役(或解放战争)。
(2)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3)原因: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努力: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
【详解】
(1)由图1中的时间和图片内容可知,图1反映的是虎门销烟;由图2中的时间和图片内容可知,图2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由图3中的时间和图片内容可知,图3反映的是抗日战争;由图4中的时间和图片内容可知,图4反映的是渡江战役。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中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图4中渡江战役的成功,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3)原因:由材料“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可知,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既要反帝又要反封建。
努力:结合所学可知,国家民主化主要从政体上和法律上进行分析。政体上,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法律上,辛亥革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综合两则材料可知,其斗争对象是一致的,都要进行反帝反封建。
49.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诗一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诗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诗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一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2)导致诗二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3)诗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答案】(1)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或者“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2)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结果:三支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实现了战略转移。
(3)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战役:渡江战役。天翻地覆: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内地的统治结束。
【详解】
(1)新路:新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创出的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或者“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红军“远征”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左”倾错误的影响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远征”的结果是1936年10月,三支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实现了战略转移。
(3)时期和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百万雄师过大江”写的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本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内地22年的统治结束。
50.阅读材料: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以来,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年以来”的革命时期内,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行动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这一军事行动是在哪一年进行的?这三年革命斗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 这一革命运动的爆发对中国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从此后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中,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了什么经验教训
(3)“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列举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努力及革命斗争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答案】(1)挺进大别山;1947年;解放南京
(2)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转折点。
经验教训:掌握军队(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3)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详解】
(1)序幕: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回答出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胜利的标志:根据“三年以来斗争胜利的标志”可知是自1947年以来,到1949年4月的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
(2)1949年以前三十年是1919年,由此可知问题所指应该是五四运动。根据教材内容可以直接回答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以及中国在土地革命时期的经验总结。即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转折点。经验教训是掌握军队(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3)革命斗争: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道路: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5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
——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结果。
(2)据材料二,评价渡江战役的重大意义。
【答案】(1)签订了《双十协定》,促成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治协议,但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2)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取得胜利。
【详解】
(1)由漫画中的文字信息“重庆谈判”及桌子底下的手枪可知体现的是国民党假和平的面目。尽管国共两党当时签订了《双十协定》,促成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并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治协议,但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2)由材料“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抵抗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渡江战役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取得胜利;由材料“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亡。
5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支撑中国作为抗日大国、国际地位得以提高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材料二 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材料三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上册
(1)根据材料一和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共产党解决图一中的历史事件时所采取的方式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图二判断,材料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哪一历史事件?通过这一历史事件国共两党达成了什么协定?国共双方“三年的军事较量”中,中国共产党迅速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解决图一和图二的历史事件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解决方式有何相同点?
【答案】(1)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2)历史事件:重庆谈判。
协定:《双十协定》。
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解放军将领指挥得当;解放军英勇奋战;人民的大力支援和支持等。
(3)出发点:都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解决方式:和平协商和谈。
【详解】
(1)结合图中“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的文字信息可知,图一反映的是西安事变,故学生只需结合问题描述出中共在西安事变发挥出的重要作用即可。
(2)历史事件与协定:结合材料描述的历史背景和图二毛泽东飞抵重庆的信息可知,该历史事件为重庆谈判,通过谈判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
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政治上的正确指导、军事上的正确指挥和英勇奋战、人民的支持等角度展开论述。
(3)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他们考虑问题都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解决方式:通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重庆谈判的比较可知,两者采取的方式都是和平协商和谈。
五、论述题
5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历史长河中,城市见证了历史的辉煌与沧桑。
材料一: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史中四个与南京有关的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鸦片战争的影响,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事件:《南京条约》的签订;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南京大屠杀;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观点一:是灾难: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观点二:是转折点。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使新思潮萌发;开始向近代社会的过渡。
观点三:二者兼而有之。理由参考观点一;理由参考观点二。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信息结合所学从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太平天国定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南京大屠杀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方面进行列举。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观点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并说明理由。可同意材料中鸦片战争是灾难的观点,然后从鸦片战争对中国主权的破坏、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等方面进行说明,也可同意材料中鸦片战争是转折点的观点,然后从促进西方文化和科技传入中国、促使新思潮萌发和向近代社会过渡等方面进行说明。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