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下图图示最能体现下列哪一运动的内容
A.三大改造 B.“一五”建设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
【答案】C
【详解】
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展示的“肥猪赛大象”等“左”倾现象,体现了大跃进运动的特点,C项符合题意;对生产关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三大改造运动与图中宣传内容不符,A项错误;图片中展示的“浮夸风”现象不能反映“一五”建设的特征,B项不符合题意;追求“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图示内容无关,D项错误。
2.“文化大革命”中的1975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
A.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大跃进运动 D.中共八大的召开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5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的原因主要是邓小平的全面整顿,A正确;BCD均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排除。故选A。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的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中属于这一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神舟5号”发射成功 D.基本恢复国民经济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的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指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到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两弹一星”研制成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A项表述符合题意,故选A;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属于过渡时期的政治建设成就,故排除B;“神舟5号”发射成功是在2003年,故排除C;基本恢复国民经济是在1952年底,不属于这一时期科技成就,故排除D。
4.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A.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B.制定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C.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D.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矛盾和主要任务,制定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因此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故B项正确;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故A项错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故C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D项错误。
5.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下列属于 1971 年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D.结束与美国的敌对状态
【答案】C
【详解】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C正确;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排除B;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结束了与美国的敌对状态,排除D。
6.“两弹功臣……开创祖国核武器,他是领跑者;研制中国核导弹,他是探索者。”以上颁奖词应该献给
A.雷锋 B.邓稼先 C.李四光 D.焦裕禄
【答案】B
【详解】
邓稼先是两弹元勋,B正确;雷锋助人为乐,排除A;李四光是地质学家,排除C;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排除D。
7.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著,叫《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书中写道:“(他)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丰衣足食的世界。”这是对谁的褒奖
A.钱学森 B.邓稼先 C.郭沫若 D.袁隆平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为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利于世界击败饥饿威胁,走向“丰衣足食”,D项正确;钱学森不是农业科学家,A项错误;“两弹元勋”邓稼先与促进粮食增产无关,B项错误;郭沫若并未在农业科学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C项错误。
8.在新中国的某一时期。经济建设领域浮夸风盛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响遍神州大地。这一时期是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答案】B
【详解】
材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对大跃进运动的“浮夸风”现象的描述,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
9.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反映了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A.中苏关系开始解冻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B
【详解】
图片是尼克松访华,标志中美关系走向缓和,B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10.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70年,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故选C;A是1964年,B是1967年,D是2003年,排除ABD。
【点睛】
11.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B
【详解】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B项正确;ACD项时间都不符合,排除。
12.下列运动中,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A.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 D.“文化大革命”
【答案】B
【分析】
【详解】
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B项正确。
13.如图是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时与周恩来握手时的精彩瞬间。该事件推动了
A.中国加入联合国 B.亚非会议的召开
C.日内瓦会议召开 D.中美关系正常化
【答案】D
【详解】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故选D;1945年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排除A;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1954年召开日内瓦会议,B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4.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召开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是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C正确;ABD均是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排除。故选C。
15.2018年5月,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称赞我国许多科学家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其中的杰出代表有“两弹元勋”
A.袁隆平 B.邓稼先 C.王进喜 D.焦裕禄
【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B项正确;A项袁隆平研发出了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排除;C项王建喜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为中国的石油开采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石油铁人,排除;D项焦裕禄任河南兰考书记,为治理风沙鞠躬尽瘁,被誉为党的好干部,排除。故选B。
16.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属于成功的探索有
A.大炼钢铁,以钢为纲 B.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C.建立一大二公的公社 D.提倡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答案】B
【详解】
根据“成功的探索”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冬天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属于成功的探索,故选B;A是“大跃进”运动的范畴,属于左倾错误,排除;C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左倾错误,排除;D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属于左倾错误,排除。
【点睛】
17.之所以说“文化大革命”是我国经济建设中“极其沉痛的教训”,是因为“文革”十年
A.我国经济建设没有取得任何进步
B.我国粮食产量和工业产值倒退了几十年
C.在政治领域造成了不少冤假错案
D.错失了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宝贵机遇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是因为“文革”的十年我国错失了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宝贵机遇,D项正确;文革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并非没有取得“任何”进步,A项错误;文革时期我国经济没能正常发展,但粮食产量和工业产值并未倒退几十年,B项错误;在“政治”领域造成了不少冤假错案并非文革带给我们的经济建设方面的教训,C项错误。
18.某一运动建立起的组织“实际上是利用行政权力,在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带有浓厚的平均色彩、军事共产主义色彩和超社会发展阶段的空想色彩的联合体。”这一运动是
A.土地改革 B.“银元之战” C.人民公社化 D.大跃进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国家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利用行政命令方式进行的生产关系调整,其间建立的人民公社,是平均主义、军事共产主义和超社会发展阶段的联合体,C项正确;土地改革运动仅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并未建立带有军事共产主义色彩等特点的社会组织,A项错误;为稳定市场进行的“银元之战”与建立超社会发展阶段的组织无关,B项错误;追求“高指标”的大跃进运动与材料描述内容不符,D项错误。
19.下图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画中情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盲目学习苏联的经济模式 B.国民经济出现严重的困难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导 D.“左”倾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三面红旗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扩大化的产物,D正确;AC是影响因素之一,并非是根本原因,排除;国民经济困难的出现是三面红旗对生产力破坏的结果,B排除。故选D。
20.196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规定在1960年底一亿二千九百万城镇人口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二千万以上,本年内减少一千万。此规定
A.为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奠基 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
C.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D.改变了国家工业化战略
【答案】B
【详解】
1961年正值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当时农业生产出现危机,为了调整国民经济,因此减少城镇人口,B正确;A是1984年开始,排除;1961年依然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1961年我国依然坚持工业化战略,排除D。
21.下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A.表达新中国农民分配到土地的喜悦 B.宜传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
C.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D.说明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
【答案】C
【详解】
材料“1964年”“跟前辈学习,把青春献给农业”体现的是当时的宣传画在号召人们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C正确;A是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描述,排除;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时间是1953年至1956年,B排除;当时的土地经营方式仍然是集体经营,D排除。故选C。
22.下图是我国某个时期的宣传画,这个时期是
A.“一五计划”时期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答案】C
【详解】
从宣传画的内容和“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浮夸风盛行的“大跃进”时期,故答案为C项;“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开展三大改造,排除A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1949—1956年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均没有发生材料反映的现象,排除B、D项。
23.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这旨在
A.改善我国中西部少数民族生活 B.应对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
C.提高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D.加速完成“一五”计划工业体系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因此B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三线建设主要是在中西部地区,C排除;一五计划早在1957年就已经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D排除。故选B。
24.下列属于我国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取得的成就的是
①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②自主研发了“两弹--星”
③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④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详解】
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我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增强了国防力量也改善了工业布局,自主研发了“两弹一星”,①②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说法不全面,排除A、B、C项。
25.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如图是朱宣武于20世纪50年代末创作的《炼钢炉前》。如图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计划 B.改革开放 C.人民公社化 D.大跃进运动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从材料“20世纪50年代末《炼钢炉前》”可得出这是大跃进运动时期的大炼钢铁,D项正确;A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时间不对,排除ABC。
26.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涌现出“铁人”王进喜、好干部焦裕禄、好战士雷锋、著名科学家邓稼先等英雄模范人物,形成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这表明
A.历史是由英雄模范人物创造与推动的
B.这一时期的探索符合国情且成效显著
C.中国的科技成就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D.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及其价值
【答案】D
【详解】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模范人物,这可以看出他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及价值,故D正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故A错误;材料所示时间,有探索失误,故B错误;材料无法判断中国科技地位,故C错误。
27.“文化大革命”期间,哪种情况或言行可能不会遭到批判
A.宣扬“中国会出现资本主义复辟” B.讨论朝鲜战争中全军被俘的志愿军180师
C.收听“美国之音”“莫斯科广播电台” D.发表“太阳为什么有黑子?”的文章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期间,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因此,宣扬“中国会出现资本主义复辟”,主张阶级斗争,符合当时社会要求,不会遭到批判,故A项正确;“讨论朝鲜战争中全军被俘的志愿军180师”、“收听“美国之音”“莫斯科广播电台””都会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复辟的表现,可能会遭到批判,故B、C项错误;“发表‘太阳为什么有黑子?’的文章”,有攻击毛主席之嫌,可能会遭批判,故D项错误。
28.在十年文革时期我国也曾有过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时期,其中1971年国民经济的复苏是因为
A.毛泽东认识到了文革的错误开始纠“左”
B.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C.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在十年文革时期我国也曾有过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时期,其中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国民经济得以复苏,C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项是1975年,排除B;D项是1978年,排除。
29.下图是著名漫画家朱宣咸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漫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广大人民群众的忘我劳动 B.新中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C.国家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度 D.我国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
【答案】C
【详解】
材料描述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是左倾错误的产物,反映的是国家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度,C正确;材料与群众的忘我劳动无关,A排除;大跃进运动属于失误的探索,BD说法错误。故选C。
30.从1950年起,美国阻止联合国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到1960年,美国拒绝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在表决时仅获得微弱多数。到1970年,支持驱逐台湾国民党“代表”的已有51票,反对的仅有47票。这表明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条件日益成熟
B.联合国的作用发生根本性变化
C.美国和苏联控制联合国的局面开始发生转变
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A
【详解】
材料“到1970年,支持驱逐台湾国民党‘代表’的已有51票,反对的仅有47票”体现的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A正确;联合国的作用并未发生根本变化,B排除;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20世纪9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排除。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判断题
31.下图为新中国建国后某一时期的漫画,名为《刻舟称瓜》。这幅漫画反映了这一时期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
1958年开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其中“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大办农业、大办工业,体现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漫画即体现了这一点,故正确。
三、简答题
32.为什么说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时期?
【答案】三个重大的外交事件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标志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缓和,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
【详解】
据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缓和,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这三个重大的外交事件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标志性成就。
3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关系的新篇章。中美、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它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详解】
根据所学,可从揭开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关系的新篇章,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等方面概括。
34.请结合史实说明,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0年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曲折发展的10年?
【答案】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0年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遭到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十年间,中国先后建成了武汉、包头两大内地钢铁基地;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本行业;新修铁路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这一时期,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石油已经全部自给,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宣告结束。
但是,这十年间,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中共党内在经济工作中的一些“左”的错误观点并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所发展。如“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等。十年中“左”倾错误的积累和发展,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1966年期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时期我国在曲折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遭到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正确分析我国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是一次成功的探索,面对严重的“左”倾错误,1960年冬开始在农村进行调整,提出“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获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时期我国建成武汉、包头钢铁基地,除西藏以外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并且石油实现了自给,在1965年发明人工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等,但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如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左”倾错误泛滥,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我国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四、材料分析题
35.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道路来解决,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改革家、哲学家,伟大的诗人。从欧洲,他借来的不是机器,也不是制度。……他施以技巧和灵活性,把借来的东西熬成了一处药方,对症下药,用来使这个病人——“大革命后的中国”复生。
材料二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经过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强国富民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借来的东西”和“药方”的含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艰辛探索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失误?“走向强国富民的道路”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1)“借来的东西”是指马克思主义或科学共产主义或共产主义等皆可;“药方”是指“工农武装割据”,或者“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含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详解】
(1)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因此“借来的东西”是指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2)失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失误的表现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6.图示法和列表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某班学生以此为课题分组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组同学绘制了“中国古代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机构的演变示意图”
材料二 乙组同学制作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成就(部分)”简表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C 成为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秦汉 D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隋唐 筒车
E 控制耕土的深浅
材料三 丙组同学制作了《1840—1900年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简表》
战争名称 时间 签订的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南京条约》 ……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马关条约》 一割辽台澎 二赔2亿两 三开放F 四开工厂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年 《辛丑条约》 ……
材料四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即尊敬阶段、轻视阶段、乐善好施阶段、赞赏阶段、清醒阶段、敌对阶段。丁组同学参考了以上结论,绘制了“近代以来中美关系发展阶段示意图”(如图)
(1)根据所学知识,在材料一图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并归纳出皇帝集权削弱相权的两种方式。
(2)根据所学知识,在材料二表格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3)根据所学知识,在材料三表格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4)在材料四所述的六个阶段名称中,选取两个恰当的、与如图时间轴上的时间段相对应的名称,填入G、H两处,同时为I阶段取一个与史实相符的名称并说明理由。
【答案】(1)A:中外朝(内外朝)B:内阁方式: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形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
(2)C:铁犁牛耕D:耧车E:曲辕犁
(3)F: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4)G:赞赏阶段;H:敌对阶段;I:关系正常化阶段说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1978年底,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交。
【详解】
(1)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削弱相权的手段是实行中外朝(内外朝)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设置内阁。方式:根据汉代削弱相权的方式可知,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形成决策核心;根据唐代削弱相权的方式可知,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
(2)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耧车是较为搞笑的播种工具;E: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可以控制耕土的深浅。
(3)F: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中,开放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4)G:根据所学知识可知,G段是抗战时期,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持赞赏态度;H: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至1972年正值美国对中国孤立封锁阶段,这一时期中美处于敌对阶段;I: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阶段。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中美发表“建交公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交。
37.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是妥协的艺术,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请说明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图四、图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中国取得了什么样的外交成就
(3)图六是我国代表在第26届联大上的照片,你知道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
(4)中央音像出版社准备发行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图六、图七、图八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新中国外交成就被选入其中,你认为能够反映这一时期外交特点的标题应该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镰”“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网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5)上列图片反映出旧中国外交与新中国外交的历程,你读后会有哪些感慨
【答案】(1)图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图三,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2)图四,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图五,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3)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4)D
(5)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力量是决定外交成败的关键。
【详解】
(1)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2)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3)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因此“乔冠华开怀大笑”。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七、图八反映的是中美建交和中日建交,可用“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进行概括,因此D正确。
(5)感慨: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因素可从国家利益、国际力量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8.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时空观念,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据素养,某班级制作历史墙报,题目是“现代中国外交风云”。请按时间顺序挑选出符合主题的图片资料,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符合主题的时间顺序:图1、3、5、6。挑选理由:"现代中国外交"指的是1949年到今天的中国外交发展史,图1、3、5、6符合这一主题要求。
【详解】
根据题干“现代中国外交风云”这一主题可知,所选图片事件必须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外交活动,所以符合主题的时间顺序为:图1、3、5、6。挑选的理由是因为“现代中国外交”指的是1949年到今天的中国外交发展史,只有图1、3、5、6符合这一主题要求,而图2会议中国没有参加,图4会议不属于现代,故排除图2和图4。
39.阅读下列图片材料(下列几幅图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①“五星红旗在联合国飘扬”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什么成就?有何意义?
(2)请给图②加一个合适的标题;按照时间先后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排序。
(3)图③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答案】(1)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促进世界和平。
(2)跨越大洋了握手;排序: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3)结束了中日间的对立,改善了中国周边的环境,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详解】
(1)根据“五星红旗在联合国飘扬”可得出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意义:根据所学可从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促进世界和平等方面概括。
(2)图2 是尼克松访华的场景,因此可得出标题是跨越大洋了握手;排序:根据所学可得出顺序是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3)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结束了中日间的对立,改善了中国周边的环境,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每日新闻》刊载尼克松的讲话
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答案】变化:由敌对到关系正常化。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或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美国战略收缩(或美国经济出现“滞涨”)。
【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可知美国的态度是由敌对到关系正常化。原因需要从当时的国际格局变化、中美双方的利益契合及美国的自身实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关条约》封面
材料二
日本向中国方面递交投降书
材料三:送别田中时,周恩来总理这样说:“我们和日本的交往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半个世纪的对立,二十多年的工作。今天,我们已经看到时代螺旋式地前进了。”
——邓在军《你是这样的人:回忆周恩来口述实录》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幅图片分别是哪两次战争的结果,并说明导致中国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说明其对中国造成的危害。
(3)根据材料二,说明其所述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意义。
(4)与材料三这段话相匹配的背景是什么?中日关系的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
根本原因:失败:清政府的腐朽无能。胜利:中华民族团结抗战。
(2)危害:从政治角度作答,如破坏中国主权、民族危机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等。;从经济方面作答,如加重了人民负担、加深了清政府财政危机、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等。
(3)意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背景:1972年中日建交;启示: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日本应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战后遗留问题;中国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强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力促进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详解】
(1)战争及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战败的根源是制度落后;日本向中国方面递交投降书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源是中国全民族的抗战。
(2)危害:关于《马关条约》的危害可从中国性质的变化、民族危机的加深、主权的破坏、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和民族工业发展受到压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3)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背景:根据材料“送别田中时”、“今天,我们已经看到时代螺旋式地前进了”可以判断出是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启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启示可从日本方面、中国方面和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缴纳。
材料二 1937—1941年,中国独立抗击了100多万日军,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候,日本230玩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340亿美元中的120亿,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9万多人。中国军人阵亡130万人,物资损失价值500多亿美元。平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材料三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个条约。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丧失了哪些权力。结合所学分析,从政治文明角度简述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3)指出材料三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事件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能够影响一国国际地位变化的根本性因素。
【答案】(1)南京条约;权力: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步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对中国:是百年来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世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新中国国力的增强
(4)国家的综合实力
【详解】
(1)据“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可知出自《南京条约》。据材料一可知在《南京条约》中清政府主要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等权力。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步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
(3)“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所代表的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事件的原因主要是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新中国国力的增强等。
(4)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影响一国国际地位变化的根本性因素是国家综合实力。
43.近代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用期与外交转型》
材料二: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摘端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个周期的起点1919年、1949年、1979年”发生在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答案】(1)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答“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答“七届二中全会”“开国大典”、中苏建交等)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答“《告台湾同胞书》”等)
(2)原因:①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②新中国成立,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③政治上,美国“遏制孤立”新中国。④经济上,美国对其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
(3)关系变化:由对抗(答“敌视”亦可)到正常化(答“缓和”或“解冻”亦可)。
(4)制约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局势;意识形态。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结合所学知识,从1919年、1949年、1979年涉及外交因素或内容的我国重大标志性历史事件进行回答即可,如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爆发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苏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等。
(2)根据材料二“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局势、中国外交方针及美国对中国政治经济的方面敌视政策进行分析阐述。
(3)根据材料三可知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
(4)结合所学可知,影响外交策略的主要因素可从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局势、意识形态进行阐述。
44.以下几幅照片记录了我国外交史上的几次大事件,请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上述六张图片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两个时期的外交成就,请判别哪些图片反映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哪些图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2)请简要阐述图1所记录大事的外交成就及作用。
(3)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请你谈一下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在国际事务中致力的重点是什么
【答案】(1)图1、图2、图4反映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图3、图5、图6反映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2)周恩来访问印度时,与印度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致力于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图1时间为1954年中印会谈,图2为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图4为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即日内瓦会议,三者均反映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图3为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场面,图5为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图6反映中日邦交正常化,三者均反映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2)结合所学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意义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3)结合所学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及反对霸权主义进行阐述即可。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 年)12 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 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 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 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 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
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 了 ‘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 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 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 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
——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 4 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 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 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的因素。
【答案】(1)成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产生广泛影响;促成“日内瓦协议”,缓 和紧张局势;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受到广泛赞扬和拥护。 立场: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进行自由选择。
(2)表现: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 因素: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国际形势等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详解】
(1)成效:结合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进行分析即可,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先后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立场:根据材料“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可归纳出立场是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进行自由选择。
(2)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果主要有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因素: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国际形势及综合国力等都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4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世界发表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愿意同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10月3日,中国政府复照苏联政府,表示欢迎立即建立中苏两国的外交关系和互派大使。中苏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并在困难中有过相互支持。
中苏两国人民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继苏联之后,中国又与其他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熊志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苏矛盾加深,直到边境上军事对抗。面对美苏争霸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新形势,毛泽东以联合求斗争的具体内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当苏联成为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毛泽东从国际斗争的现实出发……我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在国际舞台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摘编自刘光良<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1949~1976年)的内在逻辑透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所推行的外交原则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的主要表现。
【答案】(1)原则与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表现: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详解】
(1)根据材料“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愿意同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可知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根据材料“中苏两国人民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继苏联之后,中国又与其他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根据材料“当苏联成为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毛泽东从国际斗争的现实出发……我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结合所学可知70年代的重要外交事件为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巾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至1999年世界各大洲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统计示意图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70年代的美国,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材料三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材料四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能够取得这样成就主要得益于我当时实行的正确的外交方针,该方针及其具体政策内容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三、四与所学知识,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案】(1)建国初期成就:建国第一年与17国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具体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主要因素:从美国角度看:①美国长期以来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②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③与苏争霸处于守势地位④美国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从中国的角度看:①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②利于改善国际地位③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根本原因:两国共同利益要求。
理解:结束了中美之间长期对立的僵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详解】
(1)建国初期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建国第一年与17国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方针与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当时又具体表现为三大方针,分别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主要因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美国和中国各自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美国层面,由材料“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可归纳为美国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由材料“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70年代的美国,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可归纳为与苏争霸处于守势地位;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想要改善中美关系的原因还包括美国长期以来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及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其次,中国层面,由材料“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可知,国改善与美国关系的原因为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和改善国际地位;由材料“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可知,除此之外,改善关系还利于解决台湾问题。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决定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根本原因是两国共同利益要求。
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束一个时代主要指结束了中美之间长期对立的僵局,而开始另一个时代主要指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下图图示最能体现下列哪一运动的内容
A.三大改造 B.“一五”建设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
2.“文化大革命”中的1975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
A.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大跃进运动 D.中共八大的召开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的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中属于这一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神舟5号”发射成功 D.基本恢复国民经济
4.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A.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B.制定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C.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D.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5.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下列属于 1971 年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D.结束与美国的敌对状态
6.“两弹功臣……开创祖国核武器,他是领跑者;研制中国核导弹,他是探索者。”以上颁奖词应该献给
A.雷锋 B.邓稼先 C.李四光 D.焦裕禄
7.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著,叫《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书中写道:“(他)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丰衣足食的世界。”这是对谁的褒奖
A.钱学森 B.邓稼先 C.郭沫若 D.袁隆平
8.在新中国的某一时期。经济建设领域浮夸风盛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响遍神州大地。这一时期是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9.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反映了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A.中苏关系开始解冻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0.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70年,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11.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2.下列运动中,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A.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 D.“文化大革命”
13.如图是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时与周恩来握手时的精彩瞬间。该事件推动了
A.中国加入联合国 B.亚非会议的召开
C.日内瓦会议召开 D.中美关系正常化
14.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5.2018年5月,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称赞我国许多科学家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其中的杰出代表有“两弹元勋”
A.袁隆平 B.邓稼先 C.王进喜 D.焦裕禄
16.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属于成功的探索有
A.大炼钢铁,以钢为纲 B.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C.建立一大二公的公社 D.提倡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17.之所以说“文化大革命”是我国经济建设中“极其沉痛的教训”,是因为“文革”十年
A.我国经济建设没有取得任何进步
B.我国粮食产量和工业产值倒退了几十年
C.在政治领域造成了不少冤假错案
D.错失了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宝贵机遇
18.某一运动建立起的组织“实际上是利用行政权力,在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带有浓厚的平均色彩、军事共产主义色彩和超社会发展阶段的空想色彩的联合体。”这一运动是
A.土地改革 B.“银元之战” C.人民公社化 D.大跃进
19.下图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画中情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盲目学习苏联的经济模式 B.国民经济出现严重的困难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导 D.“左”倾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
20.196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规定在1960年底一亿二千九百万城镇人口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二千万以上,本年内减少一千万。此规定
A.为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奠基 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
C.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D.改变了国家工业化战略
21.下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A.表达新中国农民分配到土地的喜悦 B.宜传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
C.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D.说明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
22.下图是我国某个时期的宣传画,这个时期是
A.“一五计划”时期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23.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这旨在
A.改善我国中西部少数民族生活 B.应对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
C.提高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D.加速完成“一五”计划工业体系
24.下列属于我国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取得的成就的是
①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②自主研发了“两弹--星”
③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④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如图是朱宣武于20世纪50年代末创作的《炼钢炉前》。如图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计划 B.改革开放 C.人民公社化 D.大跃进运动
26.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涌现出“铁人”王进喜、好干部焦裕禄、好战士雷锋、著名科学家邓稼先等英雄模范人物,形成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这表明
A.历史是由英雄模范人物创造与推动的
B.这一时期的探索符合国情且成效显著
C.中国的科技成就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D.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及其价值
27.“文化大革命”期间,哪种情况或言行可能不会遭到批判
A.宣扬“中国会出现资本主义复辟” B.讨论朝鲜战争中全军被俘的志愿军180师
C.收听“美国之音”“莫斯科广播电台” D.发表“太阳为什么有黑子?”的文章
28.在十年文革时期我国也曾有过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时期,其中1971年国民经济的复苏是因为
A.毛泽东认识到了文革的错误开始纠“左”
B.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C.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9.下图是著名漫画家朱宣咸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漫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广大人民群众的忘我劳动 B.新中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C.国家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度 D.我国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
30.从1950年起,美国阻止联合国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到1960年,美国拒绝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在表决时仅获得微弱多数。到1970年,支持驱逐台湾国民党“代表”的已有51票,反对的仅有47票。这表明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条件日益成熟
B.联合国的作用发生根本性变化
C.美国和苏联控制联合国的局面开始发生转变
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判断题
31.下图为新中国建国后某一时期的漫画,名为《刻舟称瓜》。这幅漫画反映了这一时期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三、简答题
32.为什么说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时期?
3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34.请结合史实说明,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0年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曲折发展的10年?
四、材料分析题
35.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道路来解决,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改革家、哲学家,伟大的诗人。从欧洲,他借来的不是机器,也不是制度。……他施以技巧和灵活性,把借来的东西熬成了一处药方,对症下药,用来使这个病人——“大革命后的中国”复生。
材料二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经过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强国富民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借来的东西”和“药方”的含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艰辛探索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失误?“走向强国富民的道路”的含义是什么?
36.图示法和列表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某班学生以此为课题分组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组同学绘制了“中国古代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机构的演变示意图”
材料二 乙组同学制作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成就(部分)”简表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C 成为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秦汉 D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隋唐 筒车
E 控制耕土的深浅
材料三 丙组同学制作了《1840—1900年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简表》
战争名称 时间 签订的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南京条约》 ……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马关条约》 一割辽台澎 二赔2亿两 三开放F 四开工厂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年 《辛丑条约》 ……
材料四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即尊敬阶段、轻视阶段、乐善好施阶段、赞赏阶段、清醒阶段、敌对阶段。丁组同学参考了以上结论,绘制了“近代以来中美关系发展阶段示意图”(如图)
(1)根据所学知识,在材料一图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并归纳出皇帝集权削弱相权的两种方式。
(2)根据所学知识,在材料二表格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3)根据所学知识,在材料三表格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4)在材料四所述的六个阶段名称中,选取两个恰当的、与如图时间轴上的时间段相对应的名称,填入G、H两处,同时为I阶段取一个与史实相符的名称并说明理由。
37.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是妥协的艺术,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请说明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图四、图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中国取得了什么样的外交成就
(3)图六是我国代表在第26届联大上的照片,你知道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
(4)中央音像出版社准备发行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图六、图七、图八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新中国外交成就被选入其中,你认为能够反映这一时期外交特点的标题应该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镰”“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网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5)上列图片反映出旧中国外交与新中国外交的历程,你读后会有哪些感慨
38.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时空观念,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据素养,某班级制作历史墙报,题目是“现代中国外交风云”。请按时间顺序挑选出符合主题的图片资料,并说明你的理由。
39.阅读下列图片材料(下列几幅图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①“五星红旗在联合国飘扬”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什么成就?有何意义?
(2)请给图②加一个合适的标题;按照时间先后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排序。
(3)图③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每日新闻》刊载尼克松的讲话
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关条约》封面
材料二
日本向中国方面递交投降书
材料三:送别田中时,周恩来总理这样说:“我们和日本的交往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半个世纪的对立,二十多年的工作。今天,我们已经看到时代螺旋式地前进了。”
——邓在军《你是这样的人:回忆周恩来口述实录》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幅图片分别是哪两次战争的结果,并说明导致中国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说明其对中国造成的危害。
(3)根据材料二,说明其所述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意义。
(4)与材料三这段话相匹配的背景是什么?中日关系的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缴纳。
材料二 1937—1941年,中国独立抗击了100多万日军,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候,日本230玩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340亿美元中的120亿,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9万多人。中国军人阵亡130万人,物资损失价值500多亿美元。平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材料三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个条约。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丧失了哪些权力。结合所学分析,从政治文明角度简述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3)指出材料三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事件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能够影响一国国际地位变化的根本性因素。
43.近代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用期与外交转型》
材料二: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摘端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个周期的起点1919年、1949年、1979年”发生在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44.以下几幅照片记录了我国外交史上的几次大事件,请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上述六张图片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两个时期的外交成就,请判别哪些图片反映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哪些图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2)请简要阐述图1所记录大事的外交成就及作用。
(3)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请你谈一下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在国际事务中致力的重点是什么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 年)12 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 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 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 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 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
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 了 ‘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 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 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 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
——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 4 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 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 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的因素。
4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世界发表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愿意同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10月3日,中国政府复照苏联政府,表示欢迎立即建立中苏两国的外交关系和互派大使。中苏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并在困难中有过相互支持。
中苏两国人民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继苏联之后,中国又与其他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熊志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苏矛盾加深,直到边境上军事对抗。面对美苏争霸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新形势,毛泽东以联合求斗争的具体内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当苏联成为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毛泽东从国际斗争的现实出发……我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在国际舞台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摘编自刘光良<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1949~1976年)的内在逻辑透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所推行的外交原则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的主要表现。
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至1999年世界各大洲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统计示意图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70年代的美国,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材料三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材料四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能够取得这样成就主要得益于我当时实行的正确的外交方针,该方针及其具体政策内容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三、四与所学知识,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如何理解这句话?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