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下表是1978~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以下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
项目 1992年 比1978年增长 比1949年增长
国民生产总值 24000亿元 7.18倍 国民收入
17400亿元 5.78倍 48.5倍
A.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B.国民经济高度繁荣
C.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呼呼,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此主张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些理论
A.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B.开始了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
C.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武器
D.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遵循
4.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三个代表”成为高频词汇
A.③②①④ B.③②④①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
5.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4日一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急飞灾区察看灾情,强调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抓紧做好受灾群众过渡安置等。这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个方面的内容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6.2021年5月,习近平在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深空探测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如图所示成就,表明我国
A.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B.战略高技术取得新跨越
C.高端产业已取得新突破 D.民生科技取得显著成效
7.1983年底,服装改革的呼声迅速响遍全国。从遍地灰、黑、蓝到风靡全国的的确良、幸子衫,从红裙子、喇叭裤到蝙蝠衫、健美裤。到了90年代和21世纪,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这些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革 B.彻底摆脱贫困全面实现小康
C.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D.人民消费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8.2009年,中国代表在德国波恩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高层会议上指出:我们鼓励学校在节约水、电、纸张、粮食和开展垃圾分类等方面制定制度、增加设施.并在全国农村中小学积极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这表明
A.人类发展繁衍正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
B.和平发展逐渐发展为当今的时代主题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各国共识
D.中国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办法
9.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谋求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不断探索。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倡议共建“一带--路”
②正式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③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④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③④①② B.④③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10.小波的奶奶记载了从1963年开始的家庭每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的开支,一共记载了三十七年,这称之为“豆腐帐”,许多的“豆腐帐”现在已被历史博物馆收藏,它的价值在于
A.记录者是普通百姓 B.记录的时间具有连续性
C.记录的是民众的日常生活 D.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11.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10月分别提出的合作倡议。其贯穿亚欧非大陆,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中国已经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截至2020年11月)。“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主要是因为
A.全球化使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B.我国首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
C.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D.和平与发展是全球化趋势下的共同要求
12.如图分别按1978年、2008年和2010年的贫困人口标准列出了中国的贫困人口比例。观察图片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按各年不同标准的中国贫困人口比例(1978—2020年)
A.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减贫成果具有连续性
B.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同时贫富差距扩大
C.贫困标准的变化说明原有标准不合理
D.中国减贫成果与经济发展情况没有关系
13.15世纪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是一次自然地理意义上的大发现;当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被誉为第二次“地理大发现”,是经济地理大发现。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加速了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B.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C.为世界提供了规模空前的市场空间 D.助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4.学者刘迎秋在2012年发表的《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路》中写道:“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国年度国民经济活动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主要得益于
A.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策 B.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15.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首次向国际社会全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2017年2月10日,该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此后又多次被写入安理会、人权理事会、社会发展委员会的决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获得国际社会的肯定,主要是因为
A.中国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 B.美国丧失了超级大国的地位
C.发展中国家国际话语权增强 D.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日益严重
16.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已同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路”合作协议,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积极支持和参与态度。泛亚铁路网建设提上日程,中巴经济走廊脉动更加清晰;海上丝路支点正在形成,中欧陆海快线加快推进,中哈、中非产能合作形成示范效应。这有利于( )
A.发挥政治互信、经济互补的优势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传播和平和大中华理念 D.增强中国在亚太地区抗衡美国的实力
17.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当前“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研究,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该论断有利于
A.反思真理标准 B.梳理教条主义
C.确立指导思想 D.推动改革开放
1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近年来,我国云计算,移动通信和卫星精确定位系统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产业创新,主要成就是
A.移动支付 B.港珠澳大桥 C.国产大飞机 D.高速铁路
19.某次会议的报告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0.1992年初,邓小平乘车南下,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对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刻阐发。他提出在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强调
A.双百方针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科教兴国 D.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1.下图所示会议揭示的共同主题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B.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C.实现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
D.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入新时期的标志
22.1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这一讲话
A.推动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B.说明当时个人崇拜依然严重
C.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D.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23.下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此表表明,党和政府致力于( )
提出 社会主要矛盾
1956年中共八大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共十九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变革农村的生产关系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C.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 D.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4.有学者指出:“我们正处于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之中,这场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会催生新的经济领域、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从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下列科技成果最能论证该观点的是
A.量子理论的提出 B.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
C.航天事业的发展 D.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25.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某些重要会议上发布的决议节选,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②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③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26.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真正做到“弘义融利”。材料反映出,在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中
A.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 B.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D.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7.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也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这可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C.外贸总额不断攀升 D.人民提前实现全面小康
28.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20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港珠澳大桥仅用8年时间实现全线贯通。这些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C.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 D.中国遵循了当今和平发展理论
29.如图是2011至2018年中美日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材料表明中国
A.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提高 B.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C.科技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D.多边外交得到国际认同
30.1955年新中国开始生产第一辆汽车;1979年汽车产量达158.7万辆;1980年至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达6882万辆,是前三十年的42倍;2020年中国全年生产汽车2522.5万辆、销售汽车2531.1万辆。材料反映出
A.民众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B.大众心态从保守逐渐走向开放
C.汽车工业发展适应了社会需要 D.中国制造水平一直领先于世界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简答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2)五四运动前后,为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中国各阶级进行了哪些探索?
(3)列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三、材料分析题
文明共享·命运与共
材料一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基督教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罚罪。
——“九十五条论纲”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材料二 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和《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
材料四 资本主义在全球商贸活动与世界市场的开拓过程中,制定了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扩张的国际交往规则,影响持续至今。诚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虽然带来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但是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实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但在发展战略层面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的外交思想,而且也为当代动荡的世界走向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32.上述材料反映了欧洲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三者共同的思想核心。
33.根据材料二,概述“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34.如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一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35.概括材料四中关于现代世界秩序形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之一。四川、江南是丝织业中心,其丝织品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有剩余出口。陶瓷业亦相当发达,全国有二十多个著名窑址。其中广东潮州窑烧制出的陶瓷器,是外销的主要物品。沿海主要港口都有造船工场,能制造出载重量大、适于远航的海船。由于战火,更主要的是陆路运输,唐代以前的陆上“丝绸之路”已不能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唐时期,东南亚、印度等地与唐朝通好的国家不下二三十个。它们的使节和商人到中国来,主要是经南海到广州的航道。于是发展海上航线,成为迫切要求。
——摘编自林家劲(唐代广州与南海的交通》
材料二 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留到东方的数量表(单位:百万银元)
17-18世纪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的贸易中,中国以出口生丝、丝织品、瓷器等为主,进口少量土特产,明显的出超,葡、西、日等国商人不得不以大量白银支付贸易逆差,于是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这种中西贸易基本结构,是西方国家以其殖民地产品,主要是白银、棉花、胡椒等交换中国的茶、丝、瓷器等,特别是西班牙几乎只能以白银来进行交换。
——摘编自后智钢《16--19世纪外国白银内流中国问题探讨》
材料三 40年前,老百姓讲的是吃饱就行,因此膳食结构十分单一,主要以主食消费为主。1978年,全国居民食品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达到63.9%。40年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种类的丰富,老百姓对饮食消费的要求不仅是吃饱、吃好,更要吃出健康来,食品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78年的152千克降到2017年的110千克,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78年的248千克下降到了2017年的155千克。肉、禽、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消费显著增加。城镇居民人均猪肉、禽类、蛋类消费量分别由1978年的13.7千克、1.0千克、3.7千克上升到2017年的20.6千克、9.7千克、10.3千克。农村居民人均猪肉、禽类、蛋类消费量分别由1978年的5.2千克、0.3千克、0.8千克上升到2017年的19.5千克、7.9千克、8.7千克。
——摘编自2018年11月《经济日报》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海上航线”繁荣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白银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历史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近40年来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二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在此形势下,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在这些组织中,都有中国的积极参与。
——摘编自统编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个“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解决人类当代面临的共同问题和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什么方案,并谈你对这个方案的认识。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矿业开发工作是从铁矿、煤矿开始的。19世纪下半叶,清政府为了兴办洋务和北洋水师,制造枪炮、战舰和机器以适应防务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始筹划发展现代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但由于中国当时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止,帝国主义者在华开办了许多较大规模的煤矿,外资煤矿产量占到了全国煤矿产量的83.2%。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矿产开发工作与整个国民经济一样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获丰硕成果;石油、天然气在保持东部开发区稳产的同时,西部地区和海域地质勘查方面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黄金地质勘查大丰收;铜矿勘查亦产生了新的突破;煤田地质勘查在陕、蒙、晋、交界地区发现并成功勘探了具有几千亿吨储量规模的神府、东胜煤田等一批煤田。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林丹《中国现代矿业发展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中国矿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矿业开发快速发展的原因。
39.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2年,美国指责溯源链在古巴部署导弹,苏联否认,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出动包括8艘航空母舰在内的183艘军舰和包括携带核武器的B-52轰炸机在内的大批飞机,将古巴“隔离”。美、苏军队都进入战备状态,并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是,美、苏对危机的处理谨慎,双方领导人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漫画《古巴导弹危机》
材料二 赫鲁晚夫在回忆录《最后的遗言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材料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但在发展战略层面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的外交思想,而且也为当代动荡的世界走向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美苏外交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2)在研究“古巴导弹危机”这一历史问题时,漫画和回忆录都具有史料价值,哪种史料价值更大?说明理由。
(3)根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这期间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 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商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 人口从清初的1. .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 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增加约8倍。上海是主要粮食进口地区。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 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年 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自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据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5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 3倍多。 目前,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380公斤左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肉类产量41公斤、水产品21公斤、禽蛋14公斤、水果35公斤、蔬菜198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在八十年代世界增产的谷物中,中国占31%的份额。 中国发展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粮食问题》(199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粮食进口的概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展粮食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其 意义。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坚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始终把人民权利放在首位,不断促进和保护人权。中国解决了13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让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人权事业的重大贡献。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一大批早期收获项目落地开花。中国支持建设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摘编自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阅读材料,围绕其中有关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某一方面的具体影响,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具体、明确;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2)结合材料二,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经济建设上的哪些事件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事件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的重大举措。
4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 标题
1950年11月6日 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紛纷簽名志愿赴朝参战
1955年4月27日 从万隆开始
——摘编自陈月明《使命与主体:《人民日报〉社论(1949—2008)的话语呈现》
材料三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风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年 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提出“走出去”战略。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军事、外交领域发生的历史事件并分别简述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改革”和“开放"方面概括社会主义新时期发生的变化。
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①②③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印证了中国古代中枢机构变化的哪些史实?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暑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
材料三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次大会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这三大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两大基本原则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4)根据材料四图示和所学,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构成。
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江浙地区)所产丰谷,不足供食用”,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长江水系“外通大洋,内联深广腹地”,是连接内陆腹地和国际市场的枢纽;长三角城市群国际化程度高,在市场化为主导的企业合作、港口联盟、创新协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合作经验;长江文化异彩纷呈,自古以来开放进取,主动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辐射内陆,走向海洋;改革开放后又率先实现从封闭型农业社会向开放型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时至今日,长江流域仍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将发挥独特的优势作用。
——摘编自郁鸿胜《贯通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有何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长三角地区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布局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当今“一带一路”建设中长江流域的独特优势。
4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二:1958年广德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前进人民公社在卢村区成立,经过短短2个月……全县突击实现了人民公社。人民公社……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吃饭食堂化。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生产上推行兵团作战式的做法,经营、核算、分配全公社统一。……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大放高产卫星,出现了亩产“几千斤”乃至“几万斤”的高产田。
材料三:1981年8月21日,县委制定了《关于人民公社包干到户责任制试行办法》。……1983年3月,县委抽调868名干部下乡,县政府统一印制合同书,由社、队,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合同明确规定了责、权、利范围,即农户承包土地,自主经营,按规定在(再)向国家交售余粮,上交农业税,并缴纳集体规定的费用后,其余收入全部归己。
——以上材料均选自《广德县志》1996年版
材料四: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几年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也已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重要经验,使经济生活开始出现了多年未有的活跃局面。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五: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是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
——《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月28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六: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读材料一,据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广德县经济建设中出现了怎样的问题?依据材料三,指出广德县的农业生产有了什么新变化?
(3)根据材料四,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据材料五、六,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话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火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
——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1)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哪些理论?它在政治经济两方面“为老百姓带来的体现福祉”的体现是什么?
4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尼克松在咨文中说了一大堆玩弄词藻的空话,但他仍然无法掩盖美帝国主义危机重重、日益没落的处境。同时,这两个咨文表明,美帝国主义在力不从心的情况下,还要继续进行挣扎,对内加强反动治,对外坚持侵略扩张,企图扭转内外交困的局面。
——1972年1月30日人民日报社论
苏修先生们,你们在全世界干尽了横行霸道的勾当,充分暴露了你们超级大国的丑恶面目。…老实告诉你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既然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我们就要坚决同第三世界的国家和人们站在一起,同一切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你们想在联合国千坏事而不遭到中国的坚决反对,那完全是痴妄想。
——197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下表记录了二战结東后的70年来,美国对中国的6次重大战略误判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此时外交的基本态度以及外交政策呈现的变化趋势。
(2)据材料二从美国角度分析导致其六次战略误判的原因,并指出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使美国第三次战略判断成为误判。
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摘编自何毅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材料二 中共十八大以来,数字影像、声光多媒体、LED显示、数字三维虚拟等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为大众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带来奇妙新体验。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程方面,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目前已初步构建了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共享资源超过140TB(1TB=1024GB)。
——摘编自何雅君、温晓《“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成就综述》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八大之后公共文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5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提出了“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是不会成功的”的主张。……到1930年,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人数发展到一个相当大的规模,而农村根据地也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材料二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萧国亮、隋福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在实施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其对中国近代革命带来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第二次思想解放”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
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农业总产值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 工农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1949 466 326 140
1952 810 461 349
1957 1241 537 704
——整理自柳随年、吴群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
材料二 按可比价格计算,农业总产值1959年比上年下降13.6%,1960年又比上年下降12.6%。粮食产量由1958年的2亿吨降至1960年的1.435亿吨。1965年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并有所发展,1965年エ农业总产值为2235化元。统计表明,从1979年到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递增9.04%,1992年达到24379亿元,国民收入达到20223亿元。这些都标志着中国总的经济实カ有了显著的增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摘编自齐海鹏、孙文学《中国财政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1992年经济发展的原因。
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运动的迅速兴起,以及后来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认识到,革命必须要有统一的组织和领导。孙中山说:“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的、立宪的政体”“所谓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摘编自王丽英《浅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材料二 1927年春夏之交,中国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陷入失败。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一方面,中国革命的性质没有改变,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城市起义屡遭失败,农村斗争此起彼伏;另一方面,有些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工农革命和农村根据地。然而,由于建立红色政权所必须的条件尚不完备,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相继失败。经过八七会议及中共六大的召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
——摘编自魏翠华《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及历史意义》
材料三 1984年1月,国务院颁发了《城市规划条例》,同年6月,邓小平指出,虽然城市改革比农村复杂,但是有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信心。随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创了我国以城市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农民不往城市跑,而是建设大批小型新型乡镇,在这种背景下,政府提出了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基本战略,小城镇逐步得到恢复,新兴小城市和集镇也发展起来。
——摘编自王苹《邓小平城市化改革思想发展与实践探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思想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析邓小平城市化改革思想的积极意义
53.图1,图2、图3是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的部分经济成就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一项经济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各图相对应的历史时期(一五计划时期,十年探索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
5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春秋到战国,政治变动十分剧烈,经济有了大幅度发展,华夏认同观念产生,促使西周以来的社会秩序逐渐解体,迫使统治者对传统治国方式进行调整。兼并战争的日益激化,更加推动各国努力提高统治效率,变法运动逐渐成为战国的一股潮流。
——摘编自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5(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
材料二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派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舰炮利,他们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当《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
《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但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5(上)>》
材料三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没有取得的进步。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在地方上推行的政治制度,并说明战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列强侵略加深,国内怎么应对,并简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四、论述题
5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事实表明,经济大国不等于经济强国。一个国家长期落后归根到底是由于技术落后,而不取决经济规模大小。历史上,我国曾长期位居世界经济大国之列,但由于技术落后和工业化水平低,近代以来屡屡被经济总量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当然,我们不能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要积极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努力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
——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
综合运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并进行简要分析。(要求:不脱离题中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5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结合材料与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与世界”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下表是1978~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以下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
项目 1992年 比1978年增长 比1949年增长
国民生产总值 24000亿元 7.18倍 国民收入
17400亿元 5.78倍 48.5倍
A.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B.国民经济高度繁荣
C.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再到1992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升,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迅速,D正确;我国尚未实现现代化,排除A;B中的“高度”与我国的国情不符,排除;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C。
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呼呼,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此主张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答案】A
【详解】
从材料中的“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等信息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故答案为A项;材料信息没有明确只是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提出的主张,排除B项;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对全球治理体系进行改革的主张,排除D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些理论
A.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B.开始了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
C.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武器
D.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遵循
【答案】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故A项正确;开始了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武器是毛泽东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是毛泽东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4.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三个代表”成为高频词汇
A.③②①④ B.③②④①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个人崇拜现象严重,会出现会议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第一位的现象;2002年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四者时间先后顺序为③②①④,故选A;其他三个选项顺序均错误,故排除BCD。
5.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4日一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急飞灾区察看灾情,强调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抓紧做好受灾群众过渡安置等。这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个方面的内容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答案】C
【详解】
李克强总理在第一时间飞往灾区,这体现了共产党人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C正确;材料内容与生产力、文化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无关,排除A、B、D。
6.2021年5月,习近平在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深空探测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如图所示成就,表明我国
A.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B.战略高技术取得新跨越
C.高端产业已取得新突破 D.民生科技取得显著成效
【答案】B
【详解】
成功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是我国航天技术的新突破,表明我国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了新的跨越,故答案为B项;成功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是应用科学的重要进展,不是基础研究取得进展的表现,排除A项;天舟二号发射成功是高科技领域的突破,不是产业突破,排除C项;天舟二号目前与民生没有关系,排除D项。
7.1983年底,服装改革的呼声迅速响遍全国。从遍地灰、黑、蓝到风靡全国的的确良、幸子衫,从红裙子、喇叭裤到蝙蝠衫、健美裤。到了90年代和21世纪,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这些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革 B.彻底摆脱贫困全面实现小康
C.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D.人民消费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3年以来,人们的服装日益丰富多样,穿衣打扮追求个性、多变,时尚潮流日新月异,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C项正确;只服装上的变化不能说明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A项错误;“彻底”摆脱贫困“全面”实现小康在说法夸张,B项错误;人民消费观念发生根本变化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D项错误。
8.2009年,中国代表在德国波恩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高层会议上指出:我们鼓励学校在节约水、电、纸张、粮食和开展垃圾分类等方面制定制度、增加设施.并在全国农村中小学积极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这表明
A.人类发展繁衍正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
B.和平发展逐渐发展为当今的时代主题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各国共识
D.中国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办法
【答案】D
【详解】
据题意可知,材料中反映的都是中国节约资源并且循环利用的措施,这是可持续发展的表现,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探索,并没有体现人类面临的挑战和当今的时代主题,排除AB;“成为共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
9.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谋求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不断探索。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倡议共建“一带--路”
②正式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③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④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③④①② B.④③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是在2013年;正式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在2015年;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是在2002年后;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的十四大上,因此正确排序是④③①②,B正确,ACD排除。故选B。
10.小波的奶奶记载了从1963年开始的家庭每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的开支,一共记载了三十七年,这称之为“豆腐帐”,许多的“豆腐帐”现在已被历史博物馆收藏,它的价值在于
A.记录者是普通百姓 B.记录的时间具有连续性
C.记录的是民众的日常生活 D.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波的奶奶记载了多年家庭开销的“豆腐帐”,体现了当代人民生活的变化,其史料价值在于,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D项正确;记录者是普通百姓是对“豆腐帐”的描述,不是对其价值的介绍,A项错误;记录的时间具有连续性是“豆腐帐”的特点,不是其史料价值,B项错误;记录的是民众的日常生活说明了“豆腐帐”的内容,没有揭示其价值,C项错误。
11.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10月分别提出的合作倡议。其贯穿亚欧非大陆,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中国已经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截至2020年11月)。“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主要是因为
A.全球化使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B.我国首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
C.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D.和平与发展是全球化趋势下的共同要求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和平与发展的要求,D正确;材料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无关,A排除;材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关,B排除;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形成之中,C排除。故选D。
12.如图分别按1978年、2008年和2010年的贫困人口标准列出了中国的贫困人口比例。观察图片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按各年不同标准的中国贫困人口比例(1978—2020年)
A.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减贫成果具有连续性
B.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同时贫富差距扩大
C.贫困标准的变化说明原有标准不合理
D.中国减贫成果与经济发展情况没有关系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图示可知,按1978年、2008年和2010年各年不同标准,中国贫困人口比例整体上都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减贫成果具有连续性,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反映贫富差距的是基尼系数,材料反映的是贫困人口的标准,无法反映贫富差距状况,故B项错误;贫困标准不同时代具有不同内涵,是结合不同时期的实际以及和国际接轨的结果,不能说明原有标准不合理,故C项错误;中国的减贫成果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相符,贫困人口比例减少与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故D项错误。
13.15世纪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是一次自然地理意义上的大发现;当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被誉为第二次“地理大发现”,是经济地理大发现。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加速了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B.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C.为世界提供了规模空前的市场空间 D.助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且不断发展的新兴市场,所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被誉为 “经济地理大发现”,故正确答案是C项;A、B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均排除;D项非材料主旨所在,排除。
14.学者刘迎秋在2012年发表的《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路》中写道:“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国年度国民经济活动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主要得益于
A.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策 B.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答案】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是我国现代史上的伟大变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推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故A项正确;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在1956年就已经建立,排除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不是主要的因素,故排除D项。
15.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首次向国际社会全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2017年2月10日,该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此后又多次被写入安理会、人权理事会、社会发展委员会的决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获得国际社会的肯定,主要是因为
A.中国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 B.美国丧失了超级大国的地位
C.发展中国家国际话语权增强 D.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日益严重
【答案】A
【详解】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态度,体现了对世界大势的清醒判断和对未来走向的准确把握,故选A;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为了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非是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排除D。
【点睛】
16.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已同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路”合作协议,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积极支持和参与态度。泛亚铁路网建设提上日程,中巴经济走廊脉动更加清晰;海上丝路支点正在形成,中欧陆海快线加快推进,中哈、中非产能合作形成示范效应。这有利于( )
A.发挥政治互信、经济互补的优势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传播和平和大中华理念 D.增强中国在亚太地区抗衡美国的实力
【答案】A
【详解】
“一带一路”的合作加强了中国与相关国家的政治互信,能够实现经济互补的优势,故A项正确;“一带一路”是多边合作但并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B项错误;“一带一路”是平等的外交政策而非传播以中国为中心的大中华理念,C项错误;“一带一路”以和平发展为目的,不是为了和其他国家搞对抗,D项错误。
17.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当前“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研究,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该论断有利于
A.反思真理标准 B.梳理教条主义
C.确立指导思想 D.推动改革开放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光明日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认为,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科学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指导革命实践的发展,不能将这些理论教条化,这有利于人们对真理标准的反思,故A项正确;材料反对教条主义,故B项错误;中共自一大开始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故C项错误;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近年来,我国云计算,移动通信和卫星精确定位系统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产业创新,主要成就是
A.移动支付 B.港珠澳大桥 C.国产大飞机 D.高速铁路
【答案】A
【详解】
我国移动支付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属于科技创新基础上的产业创新,故选A;港珠澳大桥、国产大飞机、高速铁路都不属于“创新”,排除BCD。
【点睛】
19.某次会议的报告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所以该会议的报告说明邓小平理论已经完全形成,据此判断应该是中共十五大,故选D;中共七大上邓小平理论还没有出现,排除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四大的时候,邓小平理论还没有完全形成,排除BC。
20.1992年初,邓小平乘车南下,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对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刻阐发。他提出在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强调
A.双百方针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科教兴国 D.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答案】B
【详解】
根据“对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刻阐发。他提出在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可知邓小平论述的是科技发展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他强调的应该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先B;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科教兴国是1995年提出的,排除AC;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排除D。
21.下图所示会议揭示的共同主题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B.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C.实现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
D.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入新时期的标志
【答案】A
【详解】
图片反映的分别是中共七大,十五大,十九大,分别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而这三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毛泽东思想,排除B;C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C;D项是改革开放,排除D。
22.1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这一讲话
A.推动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B.说明当时个人崇拜依然严重
C.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D.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案】C
【详解】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肯定毛主席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促进了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故C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A排除;材料中邓小平只是肯定毛泽东的主张,没有对其有个人崇拜,故B错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材料与社会主义本质无关,故D排除
23.下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此表表明,党和政府致力于( )
提出 社会主要矛盾
1956年中共八大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共十九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变革农村的生产关系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C.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 D.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答案】D
【详解】
从表格信息看,党和政府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论述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调整,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变革农村生产关系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法制问题,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化建设问题,排除C项。
24.有学者指出:“我们正处于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之中,这场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会催生新的经济领域、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从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下列科技成果最能论证该观点的是
A.量子理论的提出 B.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
C.航天事业的发展 D.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答案】D
【详解】
从题中材料的“我们正在……”一处可以得出该科技成果是现阶段正在发挥作用的,目前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和生活,故D项说法符合题意,正确;量子理论诞生于1900年,属于近现代交替时期的科技成果,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生物工程技术是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重要内容,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中国航天事业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即已开始,故C项不合题意,排除。
25.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某些重要会议上发布的决议节选,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②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③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56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上四件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②③①,D项符合题意;其它三个排列均存在时间上的混乱,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26.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真正做到“弘义融利”。材料反映出,在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中
A.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 B.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D.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答案】D
【详解】
根据“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可知在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中重视“义”的重要性,而“义”属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容,所以是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故选D;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材料彰显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宣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容,BC都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27.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也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这可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C.外贸总额不断攀升 D.人民提前实现全面小康
【答案】A
【详解】
材料“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体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A正确;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我国进入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D排除。故选A。
28.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20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港珠澳大桥仅用8年时间实现全线贯通。这些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C.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 D.中国遵循了当今和平发展理论
【答案】B
【详解】
材料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铁路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大型工程建设成就取得的直接原因在于国家财力和技术的提高,而国家财力和技术的提高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具体表现,故选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港澳回归等外交内政成就与铁路建设成就没有关联性,故排除AC;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外交方面的理论,故排除D。
29.如图是2011至2018年中美日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材料表明中国
A.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提高 B.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C.科技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D.多边外交得到国际认同
【答案】B
【详解】
材料中的中国和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是在稳步增长,这说明两国的国民经济都持续获得了增长,故选B;中国人口基数大,国内生产总值不能和人均生产总值划等号,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不能直接反映科技水平的发展,两者同样不能划上等号,排除C;国内生产总值是经济数据,不能直观表现外交状况,排除D。
30.1955年新中国开始生产第一辆汽车;1979年汽车产量达158.7万辆;1980年至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达6882万辆,是前三十年的42倍;2020年中国全年生产汽车2522.5万辆、销售汽车2531.1万辆。材料反映出
A.民众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B.大众心态从保守逐渐走向开放
C.汽车工业发展适应了社会需要 D.中国制造水平一直领先于世界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汽车生产和销售飞速增长。说明汽车工业的发展不断适应社会群众的需要,C正确;题干并不能说明人们消费结构的根本性变化,排除A;中国汽车生产和销售飞速增长,与大众心态无关,排除B;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汽车制造水平和能力的问题,排除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简答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2)五四运动前后,为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中国各阶级进行了哪些探索?
(3)列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答案】(1)目标:民族复兴(民族振兴、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实业救国。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
(3)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可答具体制度);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施“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嫦娥五号登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具体成就亦可酌情给分)
【详解】
(1)目标:根据所学可得出是民族复兴。
(2)根据所学,可从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努力进行概括,可得出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实业救国。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
(3)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主要有,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施“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嫦娥五号登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等。
三、材料分析题
文明共享·命运与共
材料一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基督教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罚罪。
——“九十五条论纲”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材料二 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和《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
材料四 资本主义在全球商贸活动与世界市场的开拓过程中,制定了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扩张的国际交往规则,影响持续至今。诚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虽然带来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但是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实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但在发展战略层面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的外交思想,而且也为当代动荡的世界走向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32.上述材料反映了欧洲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三者共同的思想核心。
33.根据材料二,概述“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34.如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一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35.概括材料四中关于现代世界秩序形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
【答案】
32.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思想核心:人文主义
33.表现:农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
影响: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34.趋势:政治民主化;法治化。
影响:《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为君主立宪制的实行奠定法律基础。《1787年宪法》确定了美国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德意志帝国宪法》确保了德国皇帝的权力,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确立了德国的二元君主立宪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立法权属于议会。标志着法国的民主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35.观点:现代世界秩序是在西方工业资本主义主导下建立的,其形成与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全球扩张与经济掠夺的过程。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目标: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并结合所学可知,彼特拉克的思想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要求;根据材料一“每一个真诚悔改基督教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罚罪”,并结合所学可知,“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根据材料一“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并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的思想反映了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主张。由此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可知,三者共同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
(2)根据材料二“……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可得出,“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是:农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等方面分析“哥伦布大交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1787年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通过了《德意志帝国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颁布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些法律的实行,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实行奠定法律基础。《1787年宪法》确定了美国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保了德国皇帝的权力,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确立了德国的二元君主立宪制。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立法权属于议会,标志着法国的民主共和制的最终确立。(任选其中一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资本主义在全球商贸活动与世界市场的开拓过程中,制定了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扩张的国际交往规则,影响持续至今。诚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虽然带来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但是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实现……”,可得出,材料四中关于现代世界秩序形成的观点是:现代世界秩序是在西方工业资本主义主导下建立的,其形成与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全球扩张与经济掠夺的过程。根据材料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但在发展战略层面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的外交思想,而且也为当代动荡的世界走向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的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目标是: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之一。四川、江南是丝织业中心,其丝织品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有剩余出口。陶瓷业亦相当发达,全国有二十多个著名窑址。其中广东潮州窑烧制出的陶瓷器,是外销的主要物品。沿海主要港口都有造船工场,能制造出载重量大、适于远航的海船。由于战火,更主要的是陆路运输,唐代以前的陆上“丝绸之路”已不能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唐时期,东南亚、印度等地与唐朝通好的国家不下二三十个。它们的使节和商人到中国来,主要是经南海到广州的航道。于是发展海上航线,成为迫切要求。
——摘编自林家劲(唐代广州与南海的交通》
材料二 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留到东方的数量表(单位:百万银元)
17-18世纪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的贸易中,中国以出口生丝、丝织品、瓷器等为主,进口少量土特产,明显的出超,葡、西、日等国商人不得不以大量白银支付贸易逆差,于是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这种中西贸易基本结构,是西方国家以其殖民地产品,主要是白银、棉花、胡椒等交换中国的茶、丝、瓷器等,特别是西班牙几乎只能以白银来进行交换。
——摘编自后智钢《16--19世纪外国白银内流中国问题探讨》
材料三 40年前,老百姓讲的是吃饱就行,因此膳食结构十分单一,主要以主食消费为主。1978年,全国居民食品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达到63.9%。40年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种类的丰富,老百姓对饮食消费的要求不仅是吃饱、吃好,更要吃出健康来,食品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78年的152千克降到2017年的110千克,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78年的248千克下降到了2017年的155千克。肉、禽、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消费显著增加。城镇居民人均猪肉、禽类、蛋类消费量分别由1978年的13.7千克、1.0千克、3.7千克上升到2017年的20.6千克、9.7千克、10.3千克。农村居民人均猪肉、禽类、蛋类消费量分别由1978年的5.2千克、0.3千克、0.8千克上升到2017年的19.5千克、7.9千克、8.7千克。
——摘编自2018年11月《经济日报》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海上航线”繁荣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白银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历史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近40年来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1)背景:经济发展急需拓宽外贸通道;陆上丝绸之路的局限;国际交往不断扩大;造船业和造船技术、航海技术日益发达。
(2)分析:新航路开辟后,西、葡等西方国家走上了殖民护张的道路;西班牙在美洲开展殖民活动,掠夺黄金、白银;黄金、白银流向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西方殖民者用殖民地的产品与中国的茶.丝等产品交换,大量的白银流向中国,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货币体系;白银流动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3)变化:膳食结构由单一到动物性食品消费为主,食品种类丰富多元;由以主食消费为主到主副食多种;由吃饱到吃好吃得健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市场的活跃提供了保障。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其丝织品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有剩余出口。陶瓷业亦相当发达,全国有二十多个著名窑址。其中广东潮州窑烧制出的陶瓷器,是外销的主要物品……”,可得出,唐朝“海上航线”繁荣的历史背景是:经济发展急需拓宽外贸通道;根据材料一“……沿海主要港口都有造船工场,能制造出载重量大、适于远航的海船……”,可得出,唐朝“海上航线”繁荣的历史背景是:造船业和造船技术、航海技术日益发达;根据材料一“……由于战火,更主要的是陆路运输,唐代以前的陆上“丝绸之路”已不能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可得出,唐朝“海上航线”繁荣的历史背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局限;根据材料一“……唐时期,东南亚、印度等地与唐朝通好的国家不下二三十个。它们的使节和商人到中国来,主要是经南海到广州的航道。于是发展海上航线,成为迫切要求”,可得出,唐朝“海上航线”繁荣的历史背景是:国际交往不断扩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引发欧洲价格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大量白银流向中国的影响及白银流动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分析17、18世纪白银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历史影响。如新航路开辟后,西、葡等西方国家走上了殖民护张的道路;西班牙在美洲开展殖民活动,掠夺黄金、白银;黄金、白银流向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西方殖民者用殖民地的产品与中国的茶.丝等产品交换,大量的白银流向中国,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货币体系;白银流动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3)根据材料三“ 40年前,老百姓讲的是吃饱就行,因此膳食结构十分单一,主要以主食消费为主……40年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种类的丰富,老百姓对饮食消费的要求不仅是吃饱、吃好,更要吃出健康来,食品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可得出,近40年来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发生的变化是:膳食结构由单一到动物性食品消费为主,食品种类丰富多元;由以主食消费为主到主副食多种;由吃饱到吃好吃得健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市场的活跃提供了保障等方面分析变化的原因。。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二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在此形势下,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在这些组织中,都有中国的积极参与。
——摘编自统编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个“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解决人类当代面临的共同问题和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什么方案,并谈你对这个方案的认识。
【答案】(1)组织: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新开发银行。
(2)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认识:①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解决全球问题需要新的思路;②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及其已经进行的一些改革存在不足;③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④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而提出的中国方案。
【详解】
(1)组织: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可知,当前中国参与的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主要有,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和新开发银行等。
(2)方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中国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认识:根据材料中“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解决全球问题需要新的思路;根据“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可知,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及其已经进行的一些改革存在不足;根据“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可知,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是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而提出的中国方案。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矿业开发工作是从铁矿、煤矿开始的。19世纪下半叶,清政府为了兴办洋务和北洋水师,制造枪炮、战舰和机器以适应防务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始筹划发展现代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但由于中国当时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止,帝国主义者在华开办了许多较大规模的煤矿,外资煤矿产量占到了全国煤矿产量的83.2%。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矿产开发工作与整个国民经济一样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获丰硕成果;石油、天然气在保持东部开发区稳产的同时,西部地区和海域地质勘查方面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黄金地质勘查大丰收;铜矿勘查亦产生了新的突破;煤田地质勘查在陕、蒙、晋、交界地区发现并成功勘探了具有几千亿吨储量规模的神府、东胜煤田等一批煤田。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林丹《中国现代矿业发展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中国矿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矿业开发快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1)特点:由铁煤矿开始;政府主导;列强处于垄断地位。
(2)原因: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科技的进步;工业发展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
【详解】
(1)特点:根据“近代矿业开发工作是从铁矿、煤矿开始的”得出由铁煤矿开始;根据“清政府为了兴办洋务和北洋水师,制造枪炮、战舰和机器以适应防务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始筹划发展现代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得出政府主导;根据“帝国主义者在华开办了许多较大规模的煤矿,外资煤矿产量占到了全国煤矿产量的83.2%”得出列强处于垄断地位。
(2)原因: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原因主要是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科技的进步,工业发展的促进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等。
39.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2年,美国指责溯源链在古巴部署导弹,苏联否认,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出动包括8艘航空母舰在内的183艘军舰和包括携带核武器的B-52轰炸机在内的大批飞机,将古巴“隔离”。美、苏军队都进入战备状态,并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是,美、苏对危机的处理谨慎,双方领导人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漫画《古巴导弹危机》
材料二 赫鲁晚夫在回忆录《最后的遗言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材料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但在发展战略层面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的外交思想,而且也为当代动荡的世界走向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美苏外交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2)在研究“古巴导弹危机”这一历史问题时,漫画和回忆录都具有史料价值,哪种史料价值更大?说明理由。
(3)根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
【答案】(1)特点:激烈的冷战对抗;不放弃协调对话;苏联处于劣势。
影响:加剧国际关系紧张;同时避免世界战争爆发。
(2)回忆录价值更大。
理由:漫画属于艺术形式,与真实历史有一定距离。回忆录是根据历史当事人回忆写成,与真实历史比较接近。
(3)贡献: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潮流;尊重国家主权;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详解】
(1)特点:根据“美国指责溯源链在古巴部署导弹,苏联否认,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得出激烈的冷战对抗;根据“双方领导人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得出不放弃协调对话;根据“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分析得出苏联处于劣势。影响:根据所学美苏冷战的影响,可从加剧国际关系紧张、同时避免世界战争爆发等角度分析总结。
(2)回忆录价值更大。理由:可从漫画属于艺术形式,具有夸张成分,与真实历史有一定距离;回忆录是历史当事人回忆写成,与真实历史比较接近等分析回答。
(3)贡献:根据“为当代动荡的世界走向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得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还可从顺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潮流;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
【点睛】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这期间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 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商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 人口从清初的1. .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 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增加约8倍。上海是主要粮食进口地区。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 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年 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自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据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5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 3倍多。 目前,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380公斤左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肉类产量41公斤、水产品21公斤、禽蛋14公斤、水果35公斤、蔬菜198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在八十年代世界增产的谷物中,中国占31%的份额。 中国发展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粮食问题》(199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粮食进口的概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展粮食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其 意义。
【答案】(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
(2)概况:粮食进口量比较大,且增长迅速;集中于通商口岸;进口粮食以米面为主。
(3)特点:人民政府的重视与主导;动员人民,依靠人民力量;注重多样化发展;成效显著。
意义:提高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人民对国家的认同和支持,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详解】
(1)原因:据材料一“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可得出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据材料一“清朝取消了人头税”可得出税收制度的变革;据材料一“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可得出农业的精耕细作;据材料一“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可得出高产作物的推广;据材料一“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可得出带来耕地面积增加。
(2)概况:根据材料二“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 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增加约8倍”可归纳出粮食进口量比较大,且增长迅速;根据材料二“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可归纳出集中于通商口岸;根据材料二“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可归纳出进口粮食以米面为主。
(3)①特点:根据材料三“政府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可归纳出人民政府的重视与主导和动员人民,依靠人民力量;根据材料三“人均肉类产量41公斤、水产品21公斤、禽蛋14公斤、水果35公斤、蔬菜198公斤”可归纳出注重多样化发展;根据材料三“中国发展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可归纳出成效显著。
②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提高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人民对国家的认同和支持,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等角度进行分析。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坚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始终把人民权利放在首位,不断促进和保护人权。中国解决了13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让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人权事业的重大贡献。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一大批早期收获项目落地开花。中国支持建设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摘编自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阅读材料,围绕其中有关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某一方面的具体影响,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具体、明确;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一:
论题:中国的扶贫工作为世界人权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阐述:1985年,邓小平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当今的世界并不安宁,和平与发展遭遇严重挑战,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绵延不绝的地区热点问题造成了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曲折的过程,中国政府身体力行,集中力量做好自已的事情,通过改革开放以来数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解决了国内的温饱问题,使数以亿计的人口实现了脱贫,从世界范围看,这是中国对世界人权事业的重大贡献。
示例二:
论题:“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亚投行的举动,强化了各国的命运纽带。
阐述: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人类命运的联系日益紧密;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总书记提出的“--带-路”倡议,得到了沿线上百个国家的积极响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的成立.为“一带一路”上的各种项目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支持,强化了沿线各国发展命运的联系和衔接。
【详解】
示例一: 根据材料“……中国解决了13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让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人权事业的重大贡献……”,可拟定论题为:中国的扶贫工作为世界人权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形势、中国的努力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总结升华。如1985年,邓小平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当今的世界并不安宁,和平与发展遭遇严重挑战,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绵延不绝的地区热点问题造成了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曲折的过程,中国政府身体力行,集中力量做好自已的事情,通过改革开放以来数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解决了国内的温饱问题,使数以亿计的人口实现了脱贫,从世界范围看,这是中国对世界人权事业的重大贡献。
示例二: 根据材料“……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中国支持建设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可拟定论题为:“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亚投行的举动,强化了各国的命运纽带。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需要、中国积极响应并努力推动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总结升华。如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人类命运的联系日益紧密;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总书记提出的“--带-路”倡议,得到了沿线上百个国家的积极响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的成立,为“一带一路”上的各种项目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支持,强化了沿线各国发展命运的联系和衔接。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2)结合材料二,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经济建设上的哪些事件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事件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的重大举措。
【答案】(1)事件:鸦片战争。
影响: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近代工业的兴起;外国资本主义产生并不断发展。
(2)事件: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根源:“左”倾错误。
(3)举措:1978年决定对外实行开放;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1年加入WTO。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并结合所学可知,“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鸦片战争导致的。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推动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产生并不断发展等方面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的,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了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使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困难,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结合所学可知,经济上的惨重代价从根本上讲,是“左”倾错误泛滥所致。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978年决定对外实行开放、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1年加入WTO(世贸组织)等方面说明,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共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采取了一系列促进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的重大举措。
4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 标题
1950年11月6日 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紛纷簽名志愿赴朝参战
1955年4月27日 从万隆开始
——摘编自陈月明《使命与主体:《人民日报〉社论(1949—2008)的话语呈现》
材料三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风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年 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提出“走出去”战略。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军事、外交领域发生的历史事件并分别简述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改革”和“开放"方面概括社会主义新时期发生的变化。
【答案】(1)事件:中共一大;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内在联系: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民主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2)事件:抗美援朝;万隆会议。意义: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全国人民保卫、建设祖国的信心和积极性,为国内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为亚非各国进一步开展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
(3)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乡基层民主得到重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详解】
(1)事件:通过观察三幅图片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内在联系:根据所学知识,从民主革命进程分析可知,三个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为,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明确方向和坚强领导核心,民主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抗日战争的胜利,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的成立,说明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2)事件:根据材料二中“1950年11月6日,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紛纷签名志愿赴朝参战”“1955年4月27日,从万隆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在这一时期在军事、外交领域发生的历史事件有,进行抗美援朝,参加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分析可知,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全国人民保卫、建设祖国的信心和积极性,为国内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根据所学知识,从外交和国际关系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万隆精神,为亚非各国进一步开展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
(3)改革:根据材料三中“1978年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风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的角度,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可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发展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僵化半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城乡基层民主得到重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放:根据材料三中“1980年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中共十四大后,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走出去’战略”,结合所学知识,从开放角度分析可知,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①②③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印证了中国古代中枢机构变化的哪些史实?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暑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
材料三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次大会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这三大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两大基本原则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4)根据材料四图示和所学,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构成。
【答案】(1)史料类型:①实物史料,②文献史料,③图像史料。史实:秦朝确立丞相制度,丞机辅佐皇帝;隋唐时中央设三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2)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或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司法权属于法院。
(3)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详解】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①秦朝右丞相印封泥属于实物史料,②《新唐书》中关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记载属于文献史料,③明朝时期内阁大臣议事的绘画场景属于图像史料。结合所学知识,①反映了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其中丞相为百官之首,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事;②反映了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从而加强皇权,同时又提高了行政效率;③反映了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制度,相权完全被消除,皇权进一步加强。
(2)根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可知《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或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根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可知立法权属于参议院,“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可知“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可知司法权属于法院。
(3)根据材料三“这是-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和所学知识,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两大基本原则是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根据材料三“这次大会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这三大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可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处理政党关系的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政治制度。
(4)根据材料四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中共十八大将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知道思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江浙地区)所产丰谷,不足供食用”,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长江水系“外通大洋,内联深广腹地”,是连接内陆腹地和国际市场的枢纽;长三角城市群国际化程度高,在市场化为主导的企业合作、港口联盟、创新协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合作经验;长江文化异彩纷呈,自古以来开放进取,主动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辐射内陆,走向海洋;改革开放后又率先实现从封闭型农业社会向开放型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时至今日,长江流域仍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将发挥独特的优势作用。
——摘编自郁鸿胜《贯通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有何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长三角地区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布局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当今“一带一路”建设中长江流域的独特优势。
【答案】(1)农业:粮食作物种植减少,经济作物种植增加。
商业: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商人群体(微商)的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白银成为流通货币。
(2)特点:集中在沿海和沿江地区。原因:沿海沿江地区受西方列强的入侵时间早,程度深,自然经济瓦解程度比较深:交通便利;便于获得资金和技术。
(3)优势:连接内陆腹地和国际市场的重要纽带;国际化程度高;丰富的区域合作经验;开放进取,主动吸纳外来文化的优秀传统;建设开放型现代工业社会的实践经验。
【详解】
(1)农业:根据材料“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可知,粮食作物种植减少,经济作物种植增加。商业:根据材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可知,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三角出现了商人群体;根据材料“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可知,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副产品的商品化;从货币角度看,这一时期白银成为流通货币。
(2)特点:根据示意图中的工业类型可以看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以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为主;从占比情况看,江浙地区占据全国民族工业经济重要地位。原因:根据所学可从沿海沿江地区受西方列强的入侵时间早,程度深,自然经济瓦解程度比较深:交通便利;便于获得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概括。
(3)优势:根据材料“是连接内陆腹地和国际市场的枢纽”可知,长江流域连接内陆腹地和国际市场的重要纽带;根据材料“长三角城市群国际化程度高,在市场化为主导的企业合作、港口联盟、创新协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合作经验”可知,长三角城市群国际化程度高,有丰富的区域合作经验;根据材料“长江文化异彩纷呈,自古以来开放进取,主动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辐射内陆,走向海洋”可知,开放进取,主动吸纳外来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又率先实现从封闭型农业社会向开放型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可知,建设开放型现代工业社会的实践经验。核心理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
4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二:1958年广德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前进人民公社在卢村区成立,经过短短2个月……全县突击实现了人民公社。人民公社……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吃饭食堂化。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生产上推行兵团作战式的做法,经营、核算、分配全公社统一。……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大放高产卫星,出现了亩产“几千斤”乃至“几万斤”的高产田。
材料三:1981年8月21日,县委制定了《关于人民公社包干到户责任制试行办法》。……1983年3月,县委抽调868名干部下乡,县政府统一印制合同书,由社、队,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合同明确规定了责、权、利范围,即农户承包土地,自主经营,按规定在(再)向国家交售余粮,上交农业税,并缴纳集体规定的费用后,其余收入全部归己。
——以上材料均选自《广德县志》1996年版
材料四: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几年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也已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重要经验,使经济生活开始出现了多年未有的活跃局面。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五: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是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
——《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月28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六: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读材料一,据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广德县经济建设中出现了怎样的问题?依据材料三,指出广德县的农业生产有了什么新变化?
(3)根据材料四,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据材料五、六,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答案】(1)主要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2)发动了人民社化运动和“大跃进”,在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严重,严重脱离实际,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在全县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增强企业活力
(4)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通过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已成为中国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自近代以来,上海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等。
【详解】
(1)主要原因:表格数据反映公有制经济成分超过90%,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我国完成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转变。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可从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进行回答。
(2)问题:根据“1958年……全县突击实现了人民公社”“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大放高产卫星”,得出发动了人民社化运动和“大跃进”,在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严重,严重脱离实际,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变化:根据“人民公社包干到户责任制”得出在全县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4)原因:根据“浦东如果像深圳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得出通过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已成为中国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根据“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得出自近代以来,上海经济基础好;根据所学,还可从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上海交通便利等分析总结。
【点睛】
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话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火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
——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1)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哪些理论?它在政治经济两方面“为老百姓带来的体现福祉”的体现是什么?
【答案】(1)历史条件: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社会实践活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2)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
体现:政治: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详解】
(1)依据材料“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等结合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历史条件归纳如下: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社会实践活动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2)理论:根据所学可得出其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结合所学主要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体现:根据所学可从政治与经济的角度概括,即政治: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尼克松在咨文中说了一大堆玩弄词藻的空话,但他仍然无法掩盖美帝国主义危机重重、日益没落的处境。同时,这两个咨文表明,美帝国主义在力不从心的情况下,还要继续进行挣扎,对内加强反动治,对外坚持侵略扩张,企图扭转内外交困的局面。
——1972年1月30日人民日报社论
苏修先生们,你们在全世界干尽了横行霸道的勾当,充分暴露了你们超级大国的丑恶面目。…老实告诉你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既然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我们就要坚决同第三世界的国家和人们站在一起,同一切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你们想在联合国千坏事而不遭到中国的坚决反对,那完全是痴妄想。
——197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下表记录了二战结東后的70年来,美国对中国的6次重大战略误判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此时外交的基本态度以及外交政策呈现的变化趋势。
(2)据材料二从美国角度分析导致其六次战略误判的原因,并指出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使美国第三次战略判断成为误判。
【答案】(1)外交态度:对美态度有所缓和;对抗苏联:;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
外交趋势:从以意识形态为主逐渐向以国家利益为主转变。
(2)误判原因:美国实力的强大及与中国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其不能客观认识中国。
做法: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增强经济实力;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加入世贸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详解】
(1)根据材料一“ 尽管尼克松在咨文中说了一大堆玩弄词藻的空话,但他仍然无法掩盖美帝国主义危机重重、日益没落的处境……”,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基本态度是:对美态度有所缓和;根据材料一“苏修先生们,你们在全世界干尽了横行霸道的勾当,充分暴露了你们超级大国的丑恶面目……”,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基本态度是:对抗苏联;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就要坚决同第三世界的国家和人们站在一起,同一切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你们想在联合国千坏事而不遭到中国的坚决反对,那完全是痴妄想”,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基本态度是: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
(2)根据材料二可知,二战结束后的70年来,美国对中国的6次重大战略误判,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美国自身实力强大,同时与中国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差异,使其不能客观认识中国。根据材料二可知,美国对中国的第三次战略判断是“苏联解体,下一个垮台的是中国”,对此,中国政府借鉴苏联教训,进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增强经济实力,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加入世贸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国不但没有重蹈苏联的覆辙,还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使美国第三次战略判断成为误判。
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摘编自何毅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材料二 中共十八大以来,数字影像、声光多媒体、LED显示、数字三维虚拟等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为大众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带来奇妙新体验。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程方面,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目前已初步构建了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共享资源超过140TB(1TB=1024GB)。
——摘编自何雅君、温晓《“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成就综述》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八大之后公共文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1)特点:与社会主义新时代紧密结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视野具有全新性;理念、思想、战略具有开创性。
(2)原因:高科技的运用;政府的重视;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理论的推动。
影响:健全了公共文化设施;提升了公共文化的感染力;丰富了广大民众的精神生活。
【详解】
(1)特点: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得出与社会主义新时代紧密结合;根据“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得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根据“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得出视野具有全新性;根据“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得出理念、思想、战略具有开创性。
(2)原因:根据“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得出高科技的运用;根据“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程”得出政府的重视;根据“‘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成就”得出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理论的推动。影响:根据“初步构建了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得出健全了公共文化设施;根据“为大众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带来奇妙新体验”得出提升了公共文化的感染力、丰富了广大民众的精神生活。
【点睛】
5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提出了“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是不会成功的”的主张。……到1930年,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人数发展到一个相当大的规模,而农村根据地也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材料二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萧国亮、隋福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在实施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其对中国近代革命带来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第二次思想解放”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
【答案】(1)措施:开展土地革命;领导武装斗争;进行根据地建设。
影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是非标准。
事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详解】
(1)措施:根据材料一中“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是不会成功的”“农村根据地也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结合所学知识,从斗争内容、方式和依托等方面分析可知,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开展土地革命、领导武装斗争、进行根据地建设。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对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内容:根据材料二中“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内容主要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是非标准。事件:根据“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农业总产值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 工农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1949 466 326 140
1952 810 461 349
1957 1241 537 704
——整理自柳随年、吴群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
材料二 按可比价格计算,农业总产值1959年比上年下降13.6%,1960年又比上年下降12.6%。粮食产量由1958年的2亿吨降至1960年的1.435亿吨。1965年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并有所发展,1965年エ农业总产值为2235化元。统计表明,从1979年到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递增9.04%,1992年达到24379亿元,国民收入达到20223亿元。这些都标志着中国总的经济实カ有了显著的增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摘编自齐海鹏、孙文学《中国财政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1992年经济发展的原因。
【答案】(1)特点: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エ业发展速度快于农业。
原因:新生人民政权的成立提供了政治保障;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中共中央制定并实施了“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