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下列人物是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A.魏源 林则徐 B.康有为 梁启超
C.孙中山 蒋介石 D.曾国藩 李鸿章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五四运动后 D.抗日战争后
3.“中国拆毁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之炮台,并许各国酌定数处留兵。”这一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扶清灭洋” 口号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对义和团由镇压政策改为“招抚”政策 B.义和团对清朝封建政权的本质缺乏明确认识
C.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D.义和团内部被地主阶级篡夺了领导权
5.鲜明的旗帜在运动中往往能起到导向作用。与义和团运动有关的旗帜是
A. B.
C. D.
6.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人民群众与“洋教”的矛盾激化 B.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招抚政策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消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7.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光绪帝主持,史称“百日维新”
C.变法失败后措施全部废止 D.八国联军侵华是其主要原因
9.发生在十九世纪末的戊戌变法,虽然时间很短并且很快就失败了,但其历史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
A.对新思想在中国社会传播起到推动作用 B.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10.有人指出,这个条约是清统治者给自己立下的“空前的卖身契”,标志着清统治者彻底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该人评价的是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 )
A.抗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B.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C.暴露了清政府的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D.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2.《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共有的内容是
A.割占中国土地 B.强迫中国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协议关税
13.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项中国家主权的不断沦丧
①被迫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
②可以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③获取了开放通商口岸及内河航行权
④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14.下列条约签订的先后顺序是
①《辛丑条约》 ②《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北京条约》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15.《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与《辛丑条约》有关的战争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6.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A.参加者的阶级属性
B.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
C.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D.活动时间的长短
17.在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参与签字的国家最多的是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戊戌变法中仅存的硕果是
A.废除科举制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派遣留学生
19.标志着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工具的不平等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虎门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20.如表是一学生课堂笔记的片段。据此推断其描述的事件是
※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 ※带有盲目排外的行为 ※展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运动
21.严复称“任公(梁启超)妙才,下笔不能自休,其自甲午以后,于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要感受“任公妙才”可以阅读
A.《革命军》 B.《变法通议》 C.《资政新篇》 D.《新学伪经考》
22.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林则徐誓言:“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B.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C.《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百日维新期间,梁启超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23.他是晚清状元,主张实业救国,甲午战后辞官从商,创办了大生纱厂等民族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擘。这位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是
A.陈启源 B.荣宗敬 C.张謇 D.方举赞
24.下列图片的内容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义和团战士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从事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25.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是
A.保路运动 B.黄花岗起义
C.镇南关大捷 D.义和团运动
26.“……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文中省略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27.下图所示的情况,最早应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28.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各国应分自主,当驻兵队护卫使馆,并各将使馆所在境界自行防守”。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黄埔条约》 D.《辛丑条约》
29.下文是近代中国某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摘录,该条约
A.与英、德、法、俄等八国签订于1900年 B.要求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C.割地面积和赔款数额都超过了之前的条约 D.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掀起了瓜分狂潮
30.促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这是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义和团运动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31.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_____________》,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__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32.中外改革
请将下列改革人物与其国家相匹配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填入对应的字母)。
三、判断题
33.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34.戊戌维新运动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的资本主义制度。
35.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太平军
36.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地和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四、简答题
37.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8.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中国签订了一个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请例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请用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39.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百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列强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2)签订了哪几个主要的条约?
(3)这几个条约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
40.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回答:
(1)图一至图三所示场景分别与哪些战争直接相关?
(2)图一至图三中三个条约的共同危害有哪些?它们对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变化分别有什么程度影响?
(3)面对列强的侵略,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三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据《重大历史改革回眸》
(1)上述材料与哪几次改革有关?
(2)对材料二的观点提出你的看法。
(3)你认为上述改革哪一次最为成功?说明理由。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沦入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民族的深重灾难,国家的积弱不振,社会的贫弱穷困,正是不平等条约造成的。李文海先生曾形象地指出:“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像蚊子吮血似的将坚船利炮的尖刺刺入近代中国的孱弱肌体,造成近代中国的大出血。”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近代清政府经历的主要侵华战争及其后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山东、直隶一带出现以反对外国宗教侵略为核心的反侵略的群众组织一义和团。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月30日,山东巡抚张汝梅在奏折中说道:“直隶、山东交界各州县,人民多习拳勇,创立乡团,名日义和。”练拳是为“保卫身家,防御盗贼”,吸引群众参加,并迅速形成一支反帝爱国的洪流。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山东义和团首先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得到了各地义和团的认同,从此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参加反侵略的斗争。
——摘编自关伟《19世纪末20世纪初奕助外交活动真相》
材料二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1900年8月15日)凌晨,侵略军由东便门、东直门、朝阳门、安定门、广渠门等处相继攻破北京城,扑入使馆区,并有一部由前门入内城。几乎同时,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皇后、大阿哥及少数王公大臣,由神武门出西直门,仓皇奔逃。在经历了失陷最初几天完全失控的屠戮、焚烧、抢劫和奸淫之后,侵略军在当地建立起殖民统治秩序,对北京皇城、内城和外城各街区实行分片接管。
——摘编自戴海斌《“无主之国”:庚子北京城陷后的失序与重建一以京官动向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和团运动发生的背景及性质。
(2)指出材料二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材料一说明发动者的目的。
44.历史图片往往能真实地折射大量的历史信息,以图说史是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与哪些侵华战争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有一场著名的海战,其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此次战争后中日签订了一份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中对中国的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四所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哪次战争、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上述图片串起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个庚子年,一段屈辱史。1840年和1900年,这两个庚子年间的六十年,是一段不堪 回首的历史。六十年中,列强相继发动了四次以上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清政府一败再败,前一次创伤未愈,后一回屠戮旋踵。坚船利炮的打击和胁迫,让这个政府一次次以灵魂为代价,以求得肉体的苟安。它们,用血泪写成,用屈辱风干。它们,拧成了一道道绳索,套在了中华民族的脖颈上,愈挣扎,便勒得愈紧。
——摘编自赵彦《晚清那些年: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庚子年”间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及不平等条约(至少三个),并说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电学、化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动植物学、医学等
中卷:“西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等
——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材料二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根据材料一,归纳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概括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南京条约》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三 “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
——上述材料均摘自相关条约原文
请回答:
(1)材料二、三分别出自近代哪些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的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4)上述三则材料表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1~1842年的远征军在1841年8月21日由香港出发,首先占领厦门,然后占领了舟山岛,把这个岛作为他们以后军事行动的军事基地。这种军事行动的目的,在于侵入中部大河长江,并溯江而上,直达离江口约200英里的南京城。
——据(德)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材料二 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
——据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英国的“远征”是哪次侵华战争?指出其根本目的。
(2)概括说明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基础上进行了哪些重大实践活动。
49.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签订于哪一年 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2)图二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 中国社会性质又有何变化
(3)图三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 有何主要影响
(4)简要阐述图四漫画所反映的历史史实。图四与图一、二、三有何联系?
(5)针对当时清政府所处的环境,如果你是皇帝,你应该怎样做,才有可能改变中国近代的历史?
5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承平恬嬉,不知修攘为何事,破一岛一省震,骚一省各省震,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睱,冯河暴虎者虚骄而不实。如此而欲其静镇固守,严断接济,内俟船械之集,外联属国之师,必沿海守臣皆林公而可,必当轴秉钧皆林公而后可。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
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三西历本年八月十九日,即中历七月初六日,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四、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附件十六)。
——梁为楫主编《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选编与介绍》
(1)材料一是如何分析鸦片战争的败因的?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体现在哪里?你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进程中的遭遇?
(3)判断材料三出自哪一条约?它有何标志性后果?
5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同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1)材料一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第六款……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至应享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
(2)材料二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分析此条款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材料三 第十款……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3)材料二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5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1901年9月7日
(1)指出三则材料各出自哪一条约?
(2)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
(3)结合材料三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3.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述三个条约,分别与哪些战争相关
(2)这些条约对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起到怎样的影响?
5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岛屿、彭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四 到了建都天京, 就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 从反满的民族革命大步跃进到反封建的社会革命。到太平军来了,“郡县所经,如行时雨。旌旗所指,了解倒悬”,给农民们解除了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他们有衣有食,感受到革命所给予的幸福,效忠于太平天国。……随着形势的发展,再进一步采取向农民颁发田凭措施, 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什么不平等条约 它们分别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2)以上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3)在材料二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它们对待西方资本主义的态度有何不同?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下列人物是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A.魏源 林则徐 B.康有为 梁启超
C.孙中山 蒋介石 D.曾国藩 李鸿章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康有为、梁启超,B项正确;魏源、林则徐是19世纪中期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A项错误;孙中山、蒋介石并非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C项错误;曾国藩、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并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D项错误。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五四运动后 D.抗日战争后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世纪末即甲午中日战争后,B项正确;直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才产生,A项错误;五四运动后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历了短暂的春天,不仅限于初步发展,C项错误;抗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了萎缩时期,D项错误。
3.“中国拆毁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之炮台,并许各国酌定数处留兵。”这一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要求“中国拆毁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之炮台,并许各国酌定数处留兵”的内容是《辛丑条约》中规定的条款,故选D,排除ABC。
4.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扶清灭洋” 口号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对义和团由镇压政策改为“招抚”政策 B.义和团对清朝封建政权的本质缺乏明确认识
C.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D.义和团内部被地主阶级篡夺了领导权
【答案】C
【详解】
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C项正确;AB都是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扶清灭洋” 口号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
【点睛】
5.鲜明的旗帜在运动中往往能起到导向作用。与义和团运动有关的旗帜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
根据图B旗帜上的“扶清灭洋”文字可知,它是义和团运动的旗帜,故选B;图A是晚清政府颁发国旗黄龙旗,故排除A;图C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五色旗,故排除C;图D是湖北军政府成立时的旗帜,故排除D。
6.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人民群众与“洋教”的矛盾激化 B.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招抚政策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消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民教矛盾激化,A正确;B是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B排除;C是根本原因,排除;D是《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排除。故选A。
7.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对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价息合计超过9.8亿两白银,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
8.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光绪帝主持,史称“百日维新”
C.变法失败后措施全部废止 D.八国联军侵华是其主要原因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维新变法期间,光绪皇帝颁布一系列诏书,主持变法,学习西方,但由于顽固派阻挠,变法迅速失败,史称“百日维新”,故B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1864年,与戊戌变法时间不符,故排除A;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变法中唯一保留下来的措施,故排除C;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戊戌变法之后,故排除D。
9.发生在十九世纪末的戊戌变法,虽然时间很短并且很快就失败了,但其历史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
A.对新思想在中国社会传播起到推动作用 B.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启蒙,对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A正确;戊戌变法最终失败,并未推翻慈禧太后的统治,排除B;戊戌变法失败,资本主义道路未走通,排除C;戊戌变法并未能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排除D。
10.有人指出,这个条约是清统治者给自己立下的“空前的卖身契”,标志着清统治者彻底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该人评价的是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正确,ABC排除。故选D。
11.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 )
A.抗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B.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C.暴露了清政府的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D.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答案】B
【详解】
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B正确;AC项不是直接作用,排除AC;D项与义和团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12.《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共有的内容是
A.割占中国土地 B.强迫中国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协议关税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英法各800万两白银,《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所以三者共有内容是强迫中国赔款,故选B;《辛丑条约》中没有涉及割地、通商、协议关税的内容,故排除ACD。
13.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项中国家主权的不断沦丧
①被迫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
②可以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③获取了开放通商口岸及内河航行权
④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答案】D
【详解】
①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内容,②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③是1858年《天津条约》的内容,④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①③②④,故选D;ABC时间排列错误,排除。
【点睛】
14.下列条约签订的先后顺序是
①《辛丑条约》 ②《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北京条约》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答案】D
【详解】
①②③④的时间分别是1901年、1842年、1895年、1860年,故排序②④③①D项正确,排除ABC。
15.《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与《辛丑条约》有关的战争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与《辛丑条约》有关的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B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马关条约》,故A错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南京条约》,故C错误;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条约是《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故D错误。
16.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A.参加者的阶级属性
B.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
C.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D.活动时间的长短
【答案】C
【详解】
义和团运动期间提出“扶清灭洋”,一概否定西方文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的《资政新编》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可见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是二者不同之处的最主要表现,故C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参加者都以农民为主体,故A不符合题意;两次运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故B不符合题意;D项虽是不同之处,但只是表面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
17.在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参与签字的国家最多的是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与中国签订《辛丑条约》的国家有英、美、俄、法等11个国家,是选项中参与签字国家最多的条约,故选D;与中国签订《天津条约》的国家有俄、美、英、法四国,其参与签字国不是最多的,排除A;与中国签订《北京条约》的国家有英国、法国、俄国三国,其参与签字国不是最多的,排除B;与中国签订《马关条约》的国家只有日本一个,其参与签字国不是最多的,排除C。
18.戊戌变法中仅存的硕果是
A.废除科举制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派遣留学生
【答案】C
【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成果的记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日维新的戊戌变法失败了,因时间短暂,所以留下的成果不多,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京师大学堂的创立,即今天的北京大学,故C项说法正确;在清末新政中,科举制在1905年被废除,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创办于洋务运动期间,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派遣留学生最早出现于洋务运动期间,故D项不合题意,排除。
19.标志着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工具的不平等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虎门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中“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工具,故D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天津条约》等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了,排除A项;《虎门条约》是在鸦片战争后签订,当时清政府还没有沦为“洋人的朝廷”,排除B项;在《马关条约》的签订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排除D项。
20.如表是一学生课堂笔记的片段。据此推断其描述的事件是
※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 ※带有盲目排外的行为 ※展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运动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反帝爱国”“盲目排外”“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可知,这是义和团运动的特征,D正确;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反割台斗争并没有盲目排外特征,排除A、B、C。
21.严复称“任公(梁启超)妙才,下笔不能自休,其自甲午以后,于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要感受“任公妙才”可以阅读
A.《革命军》 B.《变法通议》 C.《资政新篇》 D.《新学伪经考》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严复称“任公妙才”,盛赞梁启超文章写得好。要感受“任公妙才”可以阅读《变法通议》,《变法通议》是维新变法时期宣传改良思想的最高旗帜,对当时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故B项正确;《革命军》是邹容所写的宣传革命的著作,故A项错误;《资政新篇》为洪仁玕所著,故C项错误;《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的代表作,故D项错误。
22.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林则徐誓言:“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B.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C.《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百日维新期间,梁启超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对《辛丑条约》签订的评价,C符合题意;ABD均属于历史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他是晚清状元,主张实业救国,甲午战后辞官从商,创办了大生纱厂等民族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擘。这位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是
A.陈启源 B.荣宗敬 C.张謇 D.方举赞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既是晚清状元,又主张实业救国,还创办了大生纱厂等民族企业家是张謇,C项正确;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的陈启源与材料中人物的经历不符,A项错误;荣宗敬创办的是保兴面粉厂而非大生纱厂,B项错误;创办了发昌机器厂的方举赞并非晚清状元,D项错误。
24.下列图片的内容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义和团战士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从事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答案】A
【详解】
图1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共官兵抵抗日本侵略,图2反映的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图3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抗击外来侵略,因此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反抗外来侵略,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25.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是
A.保路运动 B.黄花岗起义
C.镇南关大捷 D.义和团运动
【答案】D
【详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粉碎列瓜分中国迷梦的事件是义和团运动,故D正确;保路运动、黄花岗起义的斗争对象是清政府,A、B错误;镇南关大捷是中法战争的战义,故C不符题意。
26.“……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文中省略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B
【详解】
根据“……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可得出其指的是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却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项正确;AC项都没有思想解放方面的影响,排除;五四运动并没有被扼杀,排除D。
27.下图所示的情况,最早应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答案】D
【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D选项正确,《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均未涉及允许外国军队驻扎中国境内的内容,排除ABC选项。
28.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各国应分自主,当驻兵队护卫使馆,并各将使馆所在境界自行防守”。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黄埔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
29.下文是近代中国某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摘录,该条约
A.与英、德、法、俄等八国签订于1900年 B.要求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C.割地面积和赔款数额都超过了之前的条约 D.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掀起了瓜分狂潮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提到的“永禁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这一条约还要求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B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而非1900年,A项错误;《辛丑条约》中没有规定割地的条款,C项错误;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掀起了瓜分狂潮的是1895年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D项错误。
30.促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这是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义和团运动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义和团运动极大的震撼了列强,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选D;ABC都与材料中的说法不符,排除。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31.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_____________》,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__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答案】《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32.中外改革
请将下列改革人物与其国家相匹配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填入对应的字母)。
【答案】① E ② B ③ A ④ C ⑤ 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雅典位于希腊地区;日本明治天皇实行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98年,清政府在光绪帝主导实行戊戌变法;1861年俄国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领导下实行农奴制改革;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加深,罗斯福上台推行新政,使美国日益摆脱经济危机,故答案应为①E②B③A④C⑤D 。
三、判断题
33.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答案】正确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故题干说法正确。
34.戊戌维新运动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的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错误
【详解】
戊戌维新运动的目标是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的资本主义制度是辛亥革命的目标,这一说法错误。
35.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太平军
【答案】错误
【详解】
根据“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慈禧”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八国联军,故题目表述错误。
36.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地和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答案】错误
【详解】
试题分析: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赔款最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赔款达4.5亿两白银。割地最多的条约是中俄《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四、简答题
37.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落后,即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8.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中国签订了一个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请例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请用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案】(1)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中英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解】
(1)结合所学可从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等方面回答。
(2)结合所学可从中英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方面回答。
39.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百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列强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2)签订了哪几个主要的条约?
(3)这几个条约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3)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解】
(1)据所学可知,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百年的历史,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战争。
(2)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签订了英法美俄四国《天津条约》、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
(3)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点睛】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材料分析题
40.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回答:
(1)图一至图三所示场景分别与哪些战争直接相关?
(2)图一至图三中三个条约的共同危害有哪些?它们对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变化分别有什么程度影响?
(3)面对列强的侵略,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答案】(1)《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马关条约》——中日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共同危害: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便利了列强对华进行经济掠夺。影响:《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清末新政。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
【详解】
(1)根据图片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1900年,俄、英、法、美、德、意、奥、日八国发动侵华战争,攻入北京。清政府向列强乞和,与次年同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2)共同危害:根据所学三个条约的主要内容相关知识,从三个条约对中国国家主权的严重践踏、为列强对华进行经济掠夺大开方便之门等方面归纳其共同危害。影响:依据三个条约签订的先后顺序及内容,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的角度进行阐述。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主阶级主要指清政府,据此可知其探索有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资产阶级则有改良派和革命派,改良派是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是辛亥革命。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三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据《重大历史改革回眸》
(1)上述材料与哪几次改革有关?
(2)对材料二的观点提出你的看法。
(3)你认为上述改革哪一次最为成功?说明理由。
【答案】(1)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
(2)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扰乱了社会秩序,不利于社会稳定。他的这一看法是站在守旧的地主阶级的立场上进行评价的,不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和进步。
(3)商鞅变法最成功的。商鞅变法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使秦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详解】
(1)根据图示内容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根据“今介甫为政”得出是王安石变法,根据“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得出是戊戌变法。
(2)根据材料可知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扰乱了社会秩序,不利于社会稳定。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他的这一看法是站在守旧的地主阶级的立场上进行评价的,不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和进步。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商鞅变法最成功的。因为商鞅变法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使秦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沦入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民族的深重灾难,国家的积弱不振,社会的贫弱穷困,正是不平等条约造成的。李文海先生曾形象地指出:“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像蚊子吮血似的将坚船利炮的尖刺刺入近代中国的孱弱肌体,造成近代中国的大出血。”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近代清政府经历的主要侵华战争及其后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答案】(1)鸦片战争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也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战争后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
(2)影响:破坏性: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各项主权逐渐沦丧、领土完整被破坏;建设性:加强了中国同外国的联系,推进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民族意识觉醒,开展救亡图存运动;促进自然经济的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详解】
(1)战争及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也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战争后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
(2)影响:根据材料“民族的深重灾难,国家的积弱不振,社会的贫弱穷困,正是不平等条约造成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列强侵华的影响可从破坏性和建设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如破坏性: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各项主权逐渐沦丧、领土完整被破坏;建设性:加强了中国同外国的联系,推进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山东、直隶一带出现以反对外国宗教侵略为核心的反侵略的群众组织一义和团。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月30日,山东巡抚张汝梅在奏折中说道:“直隶、山东交界各州县,人民多习拳勇,创立乡团,名日义和。”练拳是为“保卫身家,防御盗贼”,吸引群众参加,并迅速形成一支反帝爱国的洪流。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山东义和团首先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得到了各地义和团的认同,从此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参加反侵略的斗争。
——摘编自关伟《19世纪末20世纪初奕助外交活动真相》
材料二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1900年8月15日)凌晨,侵略军由东便门、东直门、朝阳门、安定门、广渠门等处相继攻破北京城,扑入使馆区,并有一部由前门入内城。几乎同时,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皇后、大阿哥及少数王公大臣,由神武门出西直门,仓皇奔逃。在经历了失陷最初几天完全失控的屠戮、焚烧、抢劫和奸淫之后,侵略军在当地建立起殖民统治秩序,对北京皇城、内城和外城各街区实行分片接管。
——摘编自戴海斌《“无主之国”:庚子北京城陷后的失序与重建一以京官动向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和团运动发生的背景及性质。
(2)指出材料二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材料一说明发动者的目的。
【答案】(1)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洋教势力猖獗。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2)事件:八国联军侵华。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维护并扩大侵略权益。
【详解】
(1)背景:根据材料“19世纪末,山东、直隶一带出现以反对外国宗教侵略为核心的反侵略的群众组织一义和团”和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直接原因是民教矛盾冲突加剧。性质:从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口号及斗争矛盾可以判断出其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2)事件及目的:材料二是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描述,这次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和维护并扩大侵略权益。
44.历史图片往往能真实地折射大量的历史信息,以图说史是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与哪些侵华战争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有一场著名的海战,其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此次战争后中日签订了一份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中对中国的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四所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哪次战争、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上述图片串起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图一,鸦片战争,图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开拓市场、掠夺原料。
(2)邓世昌: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解】
(1)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的签订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量土地。目的: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当时西方侵华的主要目的是开拓市场、掠夺原料。
(2)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条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适应了列强资本输出的新要求,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
(3)战争及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后,以签订《辛丑条约》而告终,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社会性质: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个庚子年,一段屈辱史。1840年和1900年,这两个庚子年间的六十年,是一段不堪 回首的历史。六十年中,列强相继发动了四次以上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清政府一败再败,前一次创伤未愈,后一回屠戮旋踵。坚船利炮的打击和胁迫,让这个政府一次次以灵魂为代价,以求得肉体的苟安。它们,用血泪写成,用屈辱风干。它们,拧成了一道道绳索,套在了中华民族的脖颈上,愈挣扎,便勒得愈紧。
——摘编自赵彦《晚清那些年: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庚子年”间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及不平等条约(至少三个),并说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战争及条约: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并被迫签订《南京条约》;1856年英法等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并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及《北京条约》;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并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并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解】
战争及条约:根据所学知识,从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任举三例或以上及其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如: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影响:主要是社会性质上的变化,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到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直至最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电学、化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动植物学、医学等
中卷:“西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等
——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材料二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根据材料一,归纳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概括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答案】(1)内容:西方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
(2)特点:托古改制;中西结合。
意义:政治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经济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文化上,保留了京师大学堂,促进了新思想传播。
【详解】
(1)内容:从材料中的上卷和中卷内容可以看出,梁启超主张西方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
(2)特点:根据材料“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可归纳出特点是托古改制和中西结合。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的意义主要体现为政治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经济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文化上,保留了京师大学堂,促进了新思想传播。
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南京条约》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三 “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
——上述材料均摘自相关条约原文
请回答:
(1)材料二、三分别出自近代哪些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的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4)上述三则材料表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材料二出自《马关条约》材料三出自《辛丑条约》
(2)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3)影响:①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④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⑤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⑥使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
(4)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解】
(1)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出自《马关条约》;惩办镇压反帝不利的官员出自《辛丑条约》。
(2)变化: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体现的是列强对华侵略的变化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主要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有关。
(3)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的影响主要体现为:①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④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⑤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⑥使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
(4)性质: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1~1842年的远征军在1841年8月21日由香港出发,首先占领厦门,然后占领了舟山岛,把这个岛作为他们以后军事行动的军事基地。这种军事行动的目的,在于侵入中部大河长江,并溯江而上,直达离江口约200英里的南京城。
——据(德)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材料二 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
——据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英国的“远征”是哪次侵华战争?指出其根本目的。
(2)概括说明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基础上进行了哪些重大实践活动。
【答案】(1)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实践活动: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李鸿章等为代表兴起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兴起维新变法运动。
【详解】
(1)战争:根据材料“1841-1842年的远征军在1841年8月21日由香港出发,首先占领厦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2)实践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群体主要有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具体实践活动,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洋务派李鸿章等为代表兴起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兴起维新变法运动。
49.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签订于哪一年 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2)图二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 中国社会性质又有何变化
(3)图三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 有何主要影响
(4)简要阐述图四漫画所反映的历史史实。图四与图一、二、三有何联系?
(5)针对当时清政府所处的环境,如果你是皇帝,你应该怎样做,才有可能改变中国近代的历史?
【答案】(1)1842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失败。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联系: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近代中国落后,落后必然挨打。
(5)废除闭关锁国政策,实行开放政策;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详解】
(1)时间及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签订于1942年,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领土及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割让的领土有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背景及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中国惨败,最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这次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史实:图四反映的是闭关锁国政策;联系: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近代中国落后,落后必然挨打。
(5)改变:鉴于清朝落后的史实,我们可从积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优秀的文化、发展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5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承平恬嬉,不知修攘为何事,破一岛一省震,骚一省各省震,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睱,冯河暴虎者虚骄而不实。如此而欲其静镇固守,严断接济,内俟船械之集,外联属国之师,必沿海守臣皆林公而可,必当轴秉钧皆林公而后可。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
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三西历本年八月十九日,即中历七月初六日,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四、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附件十六)。
——梁为楫主编《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选编与介绍》
(1)材料一是如何分析鸦片战争的败因的?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体现在哪里?你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进程中的遭遇?
(3)判断材料三出自哪一条约?它有何标志性后果?
【答案】(1)失败原因:清政府虚骄自大,不务实际,统治腐败。
(2)灾难: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或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看待:一方面中国遭受了巨大的屈辱和灾难;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逐步觉醒,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近代化)。
(3)《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最终形成。
【详解】
(1)失败原因:根据“冯河暴虎者虚骄而不实”得出清政府虚骄自大,不务实际,统治腐败。
(2)灾难:根据材料可知,三次分别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根据《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影响可得出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看待:结合所学应该一分为二地看行,一方面中国遭受了巨大的屈辱和灾难;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逐步觉醒,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近代化)。
(3)根据“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可得出是《辛丑条约》。结合所学可得出标志着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最终形成。
5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同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1)材料一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第六款……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至应享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
(2)材料二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分析此条款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材料三 第十款……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3)材料二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1)中英《南京条约》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马关条约》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圆内地免收内地税。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解】
(1)条约:根据材料一中“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等可知,其出自《南京条约》。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条约:根据材料二中“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等信息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条约:根据材料三中“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等信息可知,其出处为《辛丑条约》。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1901年9月7日
(1)指出三则材料各出自哪一条约?
(2)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
(3)结合材料三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同:外国人寄居通商口岸;开埠通商。
异:材料一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材料二中规定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3)清政府保证镇压反帝官吏和人民,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解】
(1)由材料一、二和三的内容和年份,容易判定出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以及《辛丑条约》。
(2)相同点容易判定是开埠通商;不同点,主要是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方式不同,前者反映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后者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3)由材料三“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可以从军事、政治等方面体现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以及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回答。
53.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述三个条约,分别与哪些战争相关
(2)这些条约对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起到怎样的影响?
【答案】(1)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始。《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半殖民地化。
【详解】
(1)《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的条约;《马关条约》是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的条约;《辛丑条约》是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签订的。
(2)根据所学内容主要从材料的三个条约分别答出其历史影响。即《南京条约》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始。《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半殖民地化。
5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岛屿、彭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四 到了建都天京, 就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 从反满的民族革命大步跃进到反封建的社会革命。到太平军来了,“郡县所经,如行时雨。旌旗所指,了解倒悬”,给农民们解除了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他们有衣有食,感受到革命所给予的幸福,效忠于太平天国。……随着形势的发展,再进一步采取向农民颁发田凭措施, 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什么不平等条约 它们分别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2)以上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3)在材料二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它们对待西方资本主义的态度有何不同?
【答案】(1)材料一: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材料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2)材料一:中国由一个封建自主的独立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材料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材料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4)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主张向西方学习,义和团排斥一切西方外来事物。
【详解】
(1)据材料一“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可知,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内容;据材料二“中国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给日本;清政府赔给日本军费2亿白银;清政府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可知,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内容;据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可知,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丑条约》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进一步破坏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据材料“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可以得出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建厂,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冲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建厂,表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4)由材料“到了建都天京, 就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 从反满的民族革命大步跃进到反封建的社会革命。到太平军来了”及材料出处可以得出所述事件为太平天国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了《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义和团运动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排斥一切外洋事物。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