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14.3 神奇的微生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14.3 神奇的微生物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1-26 13:3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1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出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情分析
一方面,经过七年级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生物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少同学还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生物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是学习习惯懒散、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业马虎,好奇心有余而自觉性不足,学习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
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课堂调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习思想引导、学习方法指导,特别是学习过 程和效果的监控,不仅要让学生态度端正、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描述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秩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新闻链接<视频>埃博拉疫情。引出微生物——病毒。
设计思想 情境教学法——播放视频 动态影像的使用,直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导学案:了解病毒的发现、特征、形态结构、分类,生活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设计思想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病毒。同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分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探究点一:病毒的发现
1859年,德国人麦尔—证明花叶病是可以感染的。
1892年,俄国伊万诺夫斯基—发现导致花叶病的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所不能通过的过滤器
1898年,荷兰细菌学家贝杰林克—发现病原体在显微镜下看不到,用细菌的培养方法培养不出来。是比细菌小的“有传染性的活物质”起名“病毒”
设计思想 情境教学法——图文并茂。阅读教材32页,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师以图文形式简化书本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物学研究的推动作用。
探究点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征:
大小:非常微小。用纳米来计算。
设计思想 类比法——记忆深刻。比较细菌和病毒,大约3万的病毒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10万个细菌才有一个小米粒那么大。帮助学生理解病毒的微小。
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
设计思想 直观教学法——图文并茂。观察病毒图片,了解病毒的形态。图片色彩鲜明,形象直观有助学生了解认识病毒。
结构: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设计思想 直观教学法——图文比较法。回顾动植物、细菌和真菌细胞结构,对比观察病毒结构图,了解病毒的结构。
探究点三: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病毒的生活特点:寄生。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有侵入其他生物的细胞,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设计思想 直观教学法——播放视频。视频《流感病毒感染人体的过程》,直观化,动态化,有助于学生了解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从而突破难点。
探究点四:病毒的分类
病毒种类:依据感染生物不同分为:植物病毒 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
设计思想 直观教学法——直观图片。出示图片,引导回忆病毒的生活特点,观察图片(烟草花叶病毒、乙肝病毒、噬菌体)归类。帮助学生理解病毒的分类。
四、梳理小结知识再现
病毒大小:非常微小
病毒形态:杆形 球形 蝌蚪形
病毒结构: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病毒的生活特点:
(1).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它生物的活细胞内。
(2).利用细胞内的物质繁殖。
(3).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开始。
病毒的分类:依据感染生物不同分为:植物病毒 动物病毒 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
设计思想 梳理小结,知识再现,可以巩固记忆,加深印象。
探究点五: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查找资料:
: 病毒对人类有害
: 病毒对人类有益
设计思想 安排学生上网查阅病毒的资料,交流展示,互相促进,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学生积极性高,体现科学探索性,把课堂延伸。
教师补充病毒的利与弊
有害方面
(1)引起人类疾病。
(2)危害经济作物和家禽家畜
有益方面:
(1)疫苗研制
(2)生物防治
(3)基因治疗
设计思想 直观教学法——观看视频
视频《病毒的危害》、《人类对病毒的研究和利用》,加深对病毒的认识。培养辩证的观点。梳理小结,知识再现,可以巩固记忆,加深印象。适时介绍病毒性疾病的预防,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