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检测题
一、单选题
读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该空间格局相匹配的是我国( )
A.水资源的南多北少 B.地势的东高西低
C.人口的东多西少 D.经济水平的南高北低
2.贵州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 B.植被 C.地貌 D.土壤
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矿物颗粒大小 B.透气状况 C.有机质含量多少 D.透水能力大小
4.土壤中矿物部分的主要来源是( )
A.矿物质 B.有机质 C.水分 D.空气
5.与一般岩石相比较,土壤的特征是( )
A.透水性差 B.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
C.致密粘重 D.在地表以下
读下图四幅等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图中的数字表示地形的部分,下列选项中,地形部分名称排列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峰②山谷③山脊④盆地 B.①山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谷
C.①鞍部②山谷③盆地④山峰 D.①盆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峰
7.下图四幅地图中的虚线部分,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发源于黄山山脉,向北流入长江。在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约90万年),黄山北麓发生较大幅度的地壳抬升。下图为青弋江的四个发育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推测青弋江发育过程是( )
A.b-c-a-d B.c-b-d-a C.c-b-a-d D.b-c-d-a
9.阶地形成过程中( )
A.河流凹凸岸发育持续加强 B.河床沉积物颗粒变粗
C.青弋江河谷出现地堑发育 D.河流径流量不断减少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E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11.F地与图中山峰的最大高差不超过( )
A.260米 B.380米 C.360米 D.310米
2020年12年17日,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1731克月壤样品,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厚度大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
A.平均温度低 B.平均温度高 C.风力大 D.昼夜温差大
13.与地球大部分地区的土壤相比,月球土壤的主要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质含量高 B.含水率高 C.矿物质含量低 D.几乎不含有机质
14.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
A.空气太稀薄 B.宇宙辐射太强 C.陨石撞击太多 D.月球引力太小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 )
A.①处岩浆活动晚于⑤处岩石形成 B.形成①②处岩石的地质作用相同
C.断层发生在岩层③形成之前 D.④处溶洞景观由流水溶蚀造成
16.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①新②云③秦④宁⑤青⑥桂
A.①④ B.②⑥ C.②③ D.⑤⑥
下图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E处的地形是( )
A.鞍部 B.山脊 C.山谷 D.山峰
18.若a=400,则甲的取值可能是( )
A.368 B.400 C.456 D.521
19.若b=300,有关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处坡度和缓 B.在乙处看得见甲
C.乙处是山坡上的小山岗 D.乙处是山坡上的小洼地
北京中山公因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是帝王祭土神、谷神的场所。坛上层按照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铺垫着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下图大致反映我国不同区域的五种土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主要原因是( )
A.生物量多于南方 B.微生物分解缓慢 C.成土母质养分多 D.受人类活动影响
21.与青壤相比,白壤( )
A.腐殖质层较厚 B.土壤肥力较高 C.淋溶层较厚 D.土壤厚度较薄
22.红壤具有酸、黏、瘦的特征,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改良红壤的合理措施有( )
①增施有机肥②补充熟石灰③平整土地④大量增施化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某科研团队研究风电场(位于内蒙古灰腾梁地区)对土壤湿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风电场建成后周边土壤湿度降低。下表示意不同等级P值的时空分布比例(以P值大小表示对风电场建成前后相同月份土壤湿度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所占比例越大差异性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级别 全年 4月 5月 7月 8月
上风向/下风向/风场内 上风向/下风向/风场内 上风向/下风向/风场内 上风向/下风向/风场内 上风向/下风向/风场内
0.00<p≤0.001 0.001<p≤0.01 0.01<p≤0.05 0.0<p≤0.0.5 7/17/10 9/18/15 15/20/22 31/55/47 2/5/4/ 5/14/14 11/22/19 18/41/37 2/3/2 4/6/4/ 8/11/10 14/20/16 0/0/0 1/2/1 4/10/7 5/12/8 3/13/12 16/29/36 28/22/33 47/64/81
23.土壤湿度受风电场影响最大的区域是( )
A.上风向 B.下风向
C.风场内 D.各区相同
24.导致7月土壤湿度显著性差异较小的主要因素是( )
A.植被覆盖 B.风力大小
C.地表起伏 D.降水多少
25.该科研团队未对12月至次年2月土壤湿度进行研究,其原因是此时段( )
A.云量阻碍遥感 B.风力过于强盛
C.地面全部封冻 D.地形起伏过大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并将其送入预定轨道,12月17日“嫦娥五号”带上约2kg的月壤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嫦娥五号”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依次穿过大气层的( )
A.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臭氧层、电离层、对流层
C.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D.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27.与地球相比,月球表面白天升温快的原因是( )
A.没有海洋 B.保温作用强 C.距离太阳近 D.无大气层
28.下列关于带回的月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较高的水分 B.含有少量的有机质 C.土质黏重 D.含有与地球相近的化学元素
二、综合题
2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可可西里地区(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土壤发育不良,垫状植物以其独特的适应方式在此顽强生长。垫状植物贴生于地表,植株矮小,茎叶多白色绒毛,叶片细小,根系粗壮而柔韧,具有紧密多孔隙的形态。由于垫状植物长期在该恶劣的生态环境中生长,逐渐改善了周围的小环境,为其自身的生长繁盛和其他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下图为可可西里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垫状植物图。
(1)根据图文信息推测可可西里地区的气候特征。
(2)指出该地土层厚度和土壤矿物质颗粒粒径、保水性能等土壤特点。
(3)说明垫状植物可能为其他植物的生长创造的条件。
30.读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实线在图中画出长度最长的一条山谷,并说出该山谷的延伸方向、坡度大小状况、山谷的最低海拔。
(2)与丙地相比,描述丁地的坡度和坡向特点。
(3)图中甲附近陡崖____(选择填空)。
A.相对高度大于30米 B.位于山谷中
C.底部海拔最低为860米 D.崖顶海拔可能为870米
(4)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地貌观察顺序,写出图示范围内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地貌形态的层次 图示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
宏观大地貌特征描述 ①
次一级地貌特征描述 ②
微观地貌特征描述 ③
(5)基于前面的问题,归纳读等高线图描述地貌特点的一般方法,基于样例,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地貌)特征
读等高线的数值及其计算 ①
读等高线的疏密 判断坡度大小
读等高线的弯曲形状 ②
读等高线的数值递变特点 ③
读等高线的空间组合 判断地形类型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深洼地”又称峰丛洼地,其特征是峰丛基座相连,山峰密集成四面环围状,中间深凹如锅底,是喀斯特地区的典型地貌。七百弄为岩溶平原,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我国“深洼地”较集中分布地区之一。该地年降雨量1500-1600mm,高温多雨的气候促进了可溶性碳酸盐岩的溶蚀,深洼地、谷地、地下河洞穴、钟乳石等极为发育。下图示意七百弄“深洼地”剖面及形成过程。
(1)说出七百弄地区地表形态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化。
(2)据图描述七百弄地区“深洼地”的形成过程。
(3)近1万年以来,七百弄地区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推测地壳相对稳定对“深洼地”的影响。
32.读下图,回答问题。
(1)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一般情况下,可以在甲、乙、丙、丁哪一处可能找到石油?________。
(2)丙处地貌的名称是________,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
(3)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________循环,其中②环节是指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C 3.C 4.A 5.B 6.D 7.C 8.A 9.B 10.C 11.B 12.D 13.D 14.C 15.D 16.B 17.C 18.C 19.D 20.B 21.D 22.A 23.B 24.A 25.C 26.D 27.D 28.D
29.(1)多大风,气候寒冷干旱,多强光。
(2)土壤浅薄;粒径大;保水性能差。
(3)垫状植物的形态使局地变得湿润、温暖;其植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其他植物的生长环境。
30.
(1)绘图见下图。
延伸方向大致为西北一东南方向,坡度较大,最低海拔在790—800米之间。
(2)坡度较大;坡向朝南,阳坡。
(3)D
(4)①高原;②东、西部各有一座山峰;中部有一条大致呈西北一东南向分布的山谷;③山峰的坡度较小;山谷的坡度较大;有两条北向陡崖,分布在图示地区的西北部和东北部。
(5)①判断各点海拔和相对高度;②判断山脊、山谷;③判断山峰和谷地。
31.
(1)平原面逐渐破碎;地表起伏加剧;出现多个峰丛洼地;洼地面积深度均逐渐变大等。
(2)碳酸盐岩在外力作用(风化、地表水侵蚀冲刷)下产生很多裂隙;地表水沿裂隙下渗、溶蚀,形成浅洼地及地下河;着地表水的下渗及溶蚀作用的增强,地下河不断扩张,顶部变薄坍塌,形成“深洼地”。
(3)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地表水向深洼地汇聚,沉积增强,导致“深洼地”变浅;水流下渗、侵蚀能力减弱,使“深洼地”保持相对稳定。
32.
(1) 断层 背斜 丁
(2) 冲(洪)积扇 流水堆积
(3) 海陆间循环 水汽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