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2021六上·定州期中)下面各比中,与 ∶ 能组成比例的是( )。
A.4∶5 B.5∶4 C.1∶20
2.(2021六上·郯城期中)甲数的 与乙数的 相等,甲、乙两数的比是( )。
A.7:1 B.6:1 C.6:7 D.7:6
3.根据a×b=c×d(a、b、c、d均不为0),改写成比例是( )。
A.c:a=d:b B.c:a=b:d C.a:b=c:d D.a:c=b:d
4.(2021·福田)下面各组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的有( )组。
18:15和0.6:0.5 : 和 :2 0.4:0.8和0.5:0.2 16:8和1.2:0.6
A.1 B.2 C.3 D.4
5.(2021·龙湾)有四张图,比例尺分别如下,图中5厘米长的线段表示的实际距离最长的是( )。
A.1:3000000 B.
C. D.50:1
6.(2021·坪山)一幅图的比例尺是( )。
A.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B.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C.是一把尺子
7.(2021六下·菏泽期中)在比例尺是1:650000的地图上,图上1cm表示实际距离是( )km。
A.65 B.6.5 C.650 D.6500
8.(2020·临朐)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数值比例尺
B.说明要把实际距离缩小1000000倍后,再画在图纸上
C.图上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的
D.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1000000米
9.在一幅地区图上附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如下: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 B. C. D.
10.(2021六下·成武期中)下面的数中,能与6,9,10这三个数组成比例的是( )
A.7 B.5.4 C.1.5
二、判断题
11.(2021六下·菏泽期中)比例尺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 )
12.(2021六下·惠来期中)如果5a=7b,(a,b均不为0),那么a:b=5:7。( )
13.(2021六下·惠来期中)“1,5,1.2和6"这四个数能组成比例。( )
14.比例尺的前项必须是1。( )
15.由2、3、4、5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三、填空题
16.在36的因数中找出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17.(2021六下·南关期中)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2000000,即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
18.(2021六下·柳州期中)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 ,另一个外项是 。
19.(2021六下·阳东期中)如果3:a=4:b,则 × = × ;如果7c=8d,则c:d= : 。
20.在 : , : 和 :4中, 和 可以组成比例。
四、作图题
21.(2021六下·新会月考)
(1)画出图①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再将画好的完整图形向右平移8格。
(2)图中圆的圆心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将圆按3:1的比放大,并以O点为圆心画出放大后的圆。
(3)请将图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五、计算题
22.解方程。
(1) x+2x=25
(2)x: =2:5
(3)
六、解答题
23.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4厘米。一辆汽车以平均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
24.(2021六上·定州期中)某天中午六年级同学同时测量了一棵大树和学校旗杆的影长,测量结果是:大树影长3.2米,旗杆影长6米。已知旗杆的高度为15米,这棵大树高多少米?
25.学校高年级到小区植树420棵,五年级和六年级植树棵数的比是3∶4.五、六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比例的认识及组成比例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
选项A,4:5=4÷5=,即错误;
选项B,5:4=5÷4=,即正确;
选项C,1:20=1÷20=,即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本题先计算出:的比值(比的前项÷后项);再计算出各个选项中各个比的比值,找出与:的比值相等的比即可得出答案。
2.【答案】C
【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析】【解答】解:甲数×=乙数×;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得甲数:乙数=:
=(×42):(×42)
=6:7。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甲数×=乙数×,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即可得出甲数:乙数=:,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即可得出答案。
3.【答案】B
【知识点】比例的认识及组成比例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改写成比例是c:a=b:d。
故答案为:B。
【分析】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据此作答即可。
4.【答案】B
【知识点】比例的认识及组成比例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18:15=1.2,0.6:0.5=1.2,能组成比例;
:=4, :2=,不能组成比例;
0.4:0.8=0.5,0.5:0.2=2.5,不能组成比例;
16:8=2,1.2:0.6=2,能组成比例。
故答案为:B。
【分析】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因此求出每个比的比值,如果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
5.【答案】A
【知识点】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解析】【解答】解:A项:5÷=15000000(厘米);
B项:5÷=7500000(厘米);
C项:5×20×100000
=100×100000
=10000000(厘米);
D项:5÷50=0.1(厘米);
15000000厘米>10000000厘米>7500000厘米>0.1厘米。
故答案为:A。
【分析】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然后比较大小。
6.【答案】A
【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
【解析】【解答】解:一幅图的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故答案为:A。
【分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据此作答即可。
7.【答案】B
【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
【解析】【解答】解:650000厘米=6500米=6.5千米。
故答案为:B。
【分析】厘米÷100=米,米÷1000=千米。
8.【答案】D
【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解析】【解答】解:1000000÷100000=10(千米)
故答案为:D。
【分析】比例尺是1:1000000,是一个数值比例尺 ,说明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000厘米;1000000厘=10千米;所以这个比例尺是缩小1000000倍后,再画在图纸上的;也就是说图上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的。
9.【答案】C
【知识点】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解析】【解答】50千米=5000000厘米,1:5000000=
【分析】解答此题要先把单位化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再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解答。
10.【答案】B
【知识点】比例的认识及组成比例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6×9=54,5.4×10=54,即5.4:6=9:10(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B。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
【解析】【解答】解:比例尺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比例尺大于1或小于1,主要取决于实际距离的大小,实际距离大的,比例尺就小,实际距离小的,比例尺就大。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析】【解答】解:因为5a=7b,
所以a:b=7:5,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本题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解答。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比例的认识及组成比例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因为1÷5=0.2,1.2÷6=0.2,
所以1,5,1.2和6能这四个数能组成比例,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本题根据比例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
【解析】【解答】解:比例尺的前项一般是1。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1的比。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比例的认识及组成比例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由2、3、4、5四个数,不可以组成比例;因为找不到两个数的积等于另外两个数的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 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
16.【答案】1:4=9:36
【知识点】比例的认识及组成比例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36的因数有:1、36、2、18、3、12、4、9、6;
组成比例是1:4=9:36(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1:4=9:36。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
17.【答案】20
【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
【解析】【解答】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2000000,即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千米。
故答案为:20。
【分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千米=100000厘米,据此解答。
18.【答案】
【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析】【解答】解: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 ,另一个外项和互为倒数,是。
故答案为:。
【分析】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则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19.【答案】3;b;4;a;8;7
【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析】【解答】解:3:a=4:b
3×b=4×a
7c=8d
c:d=8:7
故答案为:3;b;4;a;8;7。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
20.【答案】 : ; :4
【知识点】比例的认识及组成比例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4。
故答案为::;:4。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比例。
21.【答案】(1)
(2)(11,3);
(3)
【知识点】图形的缩放
【解析】【解答】(2)图中圆的圆心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11,3);放大后圆的直径是2×3=6;
【分析】(1)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数出或量出图形的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所给图形的顺序连接各点;
(2)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前面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后面一个数表示第几行;
(3)作旋转图形的方法:图形的旋转的关键是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的角度;画图时先弄清楚旋转的方向和角度,再确定从旋转点出发的两条线段旋转后的位置,这是关键所在,最后画其他的线段即可。
22.【答案】(1)x+2x=25
解:x=25
x÷=25÷
x=10
(2) x:=2:5
解:5x=×2
5x÷5=÷5
x=
(3)
解:0.5x=54
0.5x÷0.5=54÷0.5
x=108
【知识点】综合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解析】【分析】解方程时,先把相同的项放在一起计算,即把含有x的项放在等号的左边,把常数项放在等号的右边,然后等号两边同时除以x前面的系数,就可以解得x的值;
解比例时,先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把含有x的项放在等号的左边,把常数项放在等号的右边,然后等号两边同时除以x前面的系数,就可以解得x的值。
23.【答案】解:4÷=20000000(厘米)=200(米)
200÷80=2.5(时)
答:需要2.5小时才能到达。
【知识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解析】【分析】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比例尺,然后进行单位换算,即1千米=100000厘米,所以到达需要的时间=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速度
24.【答案】解:设大树的高是x米,则
3.2:x=6:15
6x=3.2×15
6x÷6=3.2×15÷6
x=8
答:这棵大树高8米。
【知识点】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分析】设大树的高是x米,根据题意可得大树的影长:这棵大树的高度=旗杆的影长:旗杆的高度,代入数值,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可得出一个方程,求解方程即可得出答案。
25.【答案】解:3+4=7;五年级植树:
六年级植树: 或420-180=240(棵)
【知识点】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分析】根据比例确定五年级和六年级植树棵数与总植树棵数比较的占比,然后求出他们各自的植树棵数。
1 / 1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2021六上·定州期中)下面各比中,与 ∶ 能组成比例的是( )。
A.4∶5 B.5∶4 C.1∶20
【答案】B
【知识点】比例的认识及组成比例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
选项A,4:5=4÷5=,即错误;
选项B,5:4=5÷4=,即正确;
选项C,1:20=1÷20=,即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本题先计算出:的比值(比的前项÷后项);再计算出各个选项中各个比的比值,找出与:的比值相等的比即可得出答案。
2.(2021六上·郯城期中)甲数的 与乙数的 相等,甲、乙两数的比是( )。
A.7:1 B.6:1 C.6:7 D.7:6
【答案】C
【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析】【解答】解:甲数×=乙数×;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得甲数:乙数=:
=(×42):(×42)
=6:7。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甲数×=乙数×,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即可得出甲数:乙数=:,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即可得出答案。
3.根据a×b=c×d(a、b、c、d均不为0),改写成比例是( )。
A.c:a=d:b B.c:a=b:d C.a:b=c:d D.a:c=b:d
【答案】B
【知识点】比例的认识及组成比例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改写成比例是c:a=b:d。
故答案为:B。
【分析】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据此作答即可。
4.(2021·福田)下面各组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的有( )组。
18:15和0.6:0.5 : 和 :2 0.4:0.8和0.5:0.2 16:8和1.2:0.6
A.1 B.2 C.3 D.4
【答案】B
【知识点】比例的认识及组成比例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18:15=1.2,0.6:0.5=1.2,能组成比例;
:=4, :2=,不能组成比例;
0.4:0.8=0.5,0.5:0.2=2.5,不能组成比例;
16:8=2,1.2:0.6=2,能组成比例。
故答案为:B。
【分析】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因此求出每个比的比值,如果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
5.(2021·龙湾)有四张图,比例尺分别如下,图中5厘米长的线段表示的实际距离最长的是( )。
A.1:3000000 B.
C. D.50:1
【答案】A
【知识点】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解析】【解答】解:A项:5÷=15000000(厘米);
B项:5÷=7500000(厘米);
C项:5×20×100000
=100×100000
=10000000(厘米);
D项:5÷50=0.1(厘米);
15000000厘米>10000000厘米>7500000厘米>0.1厘米。
故答案为:A。
【分析】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然后比较大小。
6.(2021·坪山)一幅图的比例尺是( )。
A.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B.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C.是一把尺子
【答案】A
【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
【解析】【解答】解:一幅图的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故答案为:A。
【分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据此作答即可。
7.(2021六下·菏泽期中)在比例尺是1:650000的地图上,图上1cm表示实际距离是( )km。
A.65 B.6.5 C.650 D.6500
【答案】B
【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
【解析】【解答】解:650000厘米=6500米=6.5千米。
故答案为:B。
【分析】厘米÷100=米,米÷1000=千米。
8.(2020·临朐)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数值比例尺
B.说明要把实际距离缩小1000000倍后,再画在图纸上
C.图上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的
D.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1000000米
【答案】D
【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解析】【解答】解:1000000÷100000=10(千米)
故答案为:D。
【分析】比例尺是1:1000000,是一个数值比例尺 ,说明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000厘米;1000000厘=10千米;所以这个比例尺是缩小1000000倍后,再画在图纸上的;也就是说图上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的。
9.在一幅地区图上附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如下: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解析】【解答】50千米=5000000厘米,1:5000000=
【分析】解答此题要先把单位化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再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解答。
10.(2021六下·成武期中)下面的数中,能与6,9,10这三个数组成比例的是( )
A.7 B.5.4 C.1.5
【答案】B
【知识点】比例的认识及组成比例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6×9=54,5.4×10=54,即5.4:6=9:10(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B。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
二、判断题
11.(2021六下·菏泽期中)比例尺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
【解析】【解答】解:比例尺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比例尺大于1或小于1,主要取决于实际距离的大小,实际距离大的,比例尺就小,实际距离小的,比例尺就大。
12.(2021六下·惠来期中)如果5a=7b,(a,b均不为0),那么a:b=5:7。(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析】【解答】解:因为5a=7b,
所以a:b=7:5,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本题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解答。
13.(2021六下·惠来期中)“1,5,1.2和6"这四个数能组成比例。(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比例的认识及组成比例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因为1÷5=0.2,1.2÷6=0.2,
所以1,5,1.2和6能这四个数能组成比例,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本题根据比例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14.比例尺的前项必须是1。(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
【解析】【解答】解:比例尺的前项一般是1。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1的比。
15.由2、3、4、5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答案】错误
【知识点】比例的认识及组成比例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由2、3、4、5四个数,不可以组成比例;因为找不到两个数的积等于另外两个数的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 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
三、填空题
16.在36的因数中找出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答案】1:4=9:36
【知识点】比例的认识及组成比例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36的因数有:1、36、2、18、3、12、4、9、6;
组成比例是1:4=9:36(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1:4=9:36。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
17.(2021六下·南关期中)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2000000,即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
【答案】20
【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
【解析】【解答】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2000000,即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千米。
故答案为:20。
【分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千米=100000厘米,据此解答。
18.(2021六下·柳州期中)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 ,另一个外项是 。
【答案】
【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析】【解答】解: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 ,另一个外项和互为倒数,是。
故答案为:。
【分析】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则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19.(2021六下·阳东期中)如果3:a=4:b,则 × = × ;如果7c=8d,则c:d= : 。
【答案】3;b;4;a;8;7
【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析】【解答】解:3:a=4:b
3×b=4×a
7c=8d
c:d=8:7
故答案为:3;b;4;a;8;7。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
20.在 : , : 和 :4中, 和 可以组成比例。
【答案】 : ; :4
【知识点】比例的认识及组成比例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4。
故答案为::;:4。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比例。
四、作图题
21.(2021六下·新会月考)
(1)画出图①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再将画好的完整图形向右平移8格。
(2)图中圆的圆心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将圆按3:1的比放大,并以O点为圆心画出放大后的圆。
(3)请将图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答案】(1)
(2)(11,3);
(3)
【知识点】图形的缩放
【解析】【解答】(2)图中圆的圆心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11,3);放大后圆的直径是2×3=6;
【分析】(1)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数出或量出图形的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所给图形的顺序连接各点;
(2)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前面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后面一个数表示第几行;
(3)作旋转图形的方法:图形的旋转的关键是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的角度;画图时先弄清楚旋转的方向和角度,再确定从旋转点出发的两条线段旋转后的位置,这是关键所在,最后画其他的线段即可。
五、计算题
22.解方程。
(1) x+2x=25
(2)x: =2:5
(3)
【答案】(1)x+2x=25
解:x=25
x÷=25÷
x=10
(2) x:=2:5
解:5x=×2
5x÷5=÷5
x=
(3)
解:0.5x=54
0.5x÷0.5=54÷0.5
x=108
【知识点】综合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解析】【分析】解方程时,先把相同的项放在一起计算,即把含有x的项放在等号的左边,把常数项放在等号的右边,然后等号两边同时除以x前面的系数,就可以解得x的值;
解比例时,先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把含有x的项放在等号的左边,把常数项放在等号的右边,然后等号两边同时除以x前面的系数,就可以解得x的值。
六、解答题
23.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4厘米。一辆汽车以平均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
【答案】解:4÷=20000000(厘米)=200(米)
200÷80=2.5(时)
答:需要2.5小时才能到达。
【知识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解析】【分析】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比例尺,然后进行单位换算,即1千米=100000厘米,所以到达需要的时间=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速度
24.(2021六上·定州期中)某天中午六年级同学同时测量了一棵大树和学校旗杆的影长,测量结果是:大树影长3.2米,旗杆影长6米。已知旗杆的高度为15米,这棵大树高多少米?
【答案】解:设大树的高是x米,则
3.2:x=6:15
6x=3.2×15
6x÷6=3.2×15÷6
x=8
答:这棵大树高8米。
【知识点】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分析】设大树的高是x米,根据题意可得大树的影长:这棵大树的高度=旗杆的影长:旗杆的高度,代入数值,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可得出一个方程,求解方程即可得出答案。
25.学校高年级到小区植树420棵,五年级和六年级植树棵数的比是3∶4.五、六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答案】解:3+4=7;五年级植树:
六年级植树: 或420-180=240(棵)
【知识点】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分析】根据比例确定五年级和六年级植树棵数与总植树棵数比较的占比,然后求出他们各自的植树棵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