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一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50分,共25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出答案填在后面的表格中。)
1.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以下属于观察法的是
A.用肉眼查看墙角里的小蜘蛛
B.查看介绍蜘蛛的知识
C.上网搜索更多关于蜘蛛的资料
D.把有关蜘蛛的信息进行归类
2.2021年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件,涵养心灵。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A.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月宫一号”是基于生态系统原理将生物技术与工程控制技术有机结合,构建的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月宫一号”稳定
A.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复杂
B.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简单
C.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D.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4.我国东北、内蒙古和新疆的部分地区虽处同一纬度地带,但东北是森林生态系统,内蒙古是草原生态系统,可新疆是荒漠生态系统,其主要原因是
A. 土壤条件的不同
B.光照的不同
C.气温的不同
D.降水量的不同
5.右图是科研人员在一段时间内对草原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绘制成的曲线图,晓明同学据图作出的下列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A.存在的食物键是草→鼠→食鼠动物
B.正常情况下,草原植被数量应多于鼠类
C.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D.各种生物的数量维持在几乎不变的状态
6.蚯蚓被人们称为“生物犁”,它可以把动、植物遗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请问它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都不属于
7.某农田中存在下图所示食物链。当地有群众大量捕捉青蛙贩卖,这样会造成的影响是
A.虫害严重,水稻减产
B.老鼠增加,粮食减产
C.蛇的数量大大增加
D.青蛙减少了,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
8.创建文明城市是淄博市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全市广大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有利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下列做法中不利于“创文”和保护生物圈的是
A.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液费,节约用水
B.工厂为节省废水处理经费,直接排放废水
C.节能减排,少用煤作燃料,禁烧秸秆
D.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9.火耕水耨(nòu)是一种古老的水稻耕种方式,火耕指放火烧去杂草,利用燃烧后的草本灰作肥料。水耨指将水灌入稻田以消灭杂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草木灰为水稻提供无机盐 B.水稻使杂草缺氧死亡
C.水稻与杂草间是共生关系 D.水稻适应多水的环境
10.彤彤想制作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希望生活在其中的水草和小鱼能生存较长时间,下列装置和材料中,最好选用
A.无色透明玻璃瓶、蒸馏水 B.棕色玻璃瓶、地塘清水
C.无色透明玻璃瓶、池糖清水 D.棕色玻璃瓶、蒸馏水
11.如果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9>6.那么放在载物台上的载玻片上写的是
A.9>6 8.6<9 C.6>9 D.9<6
12.显微镜是打开微观世界的钥匙,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是初中生必备的一项技能,以下关于显微镜操作的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B.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前,为了避免物镜碰到玻片片标本,应先缓缓上升镜筒
C.下降镜筒时,应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眼睛要一直注视着物镜
D.当物像位于视野右下方时,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13.小华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并利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如图所示)。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制作该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d→c→b→a
B. 该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是160倍
C.观察物像由甲到乙时,若视野模糊应调节1,若视野变暗应换成大光圈或凹面镜
D.制作此装片和制作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一样,都要用稀碘液染色
14.“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扁平的,红细胞是圆饼状的,而神经细胞有很多的突起。”据此推测,与细胞的不同形状有密切关系的是
A.细胞质的多少B.细胞核的大小C. 细胞的生理功能 D. 年龄
15.细胞生活的每一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下面是几个同学关于细胞及细胞生活的争论,其中正确的是
A.水和核酸都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属于无机物
B.细胞需要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吸收营养并排出废物
C.小麦种子燃烧时,烧掉的是无机物,并将化学能释放出来
D.为了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它的细胞结构
16.下列细胞能独立完成生长、繁殖等各项生命活动的是
A.苦草的叶肉细胞 B.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C.羊的乳腺细胞 D.酵母菌
17.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嵩细胞内指导青嵩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
A.细胞膜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核
18.科研人员提取了一级功勋犬“化煌马”的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注射到取自A犬的无核卵细胞中,体外培养成早期胚胎,然后将其移植到代孕B犬的子宫内,生下了克隆犬“昆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克隆犬“昆勋”的遗传特性与“化煌马”几乎相同
B.克隆犬“昆勋”的遗传物质和A犬几乎相同
C.该实例说明了细胞核能够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D.克隆犬“昆勋”长得并不像B犬,其身世类似于小羊“多莉”
19.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一滴生理盐水;而制作植物临时装片时滴的是
清水,虽然液体不同但其作用都是为了
A.杀死细胞 B.减慢细胞运动 C.维持细胞形态 D.分散细胞
20.恶性肿瘤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它和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排在前三位。在我国也同样是这三个病种排在前三位。恶性肿瘤的形成是因为细胞
A.不断分化而不分裂 B. 不断分裂而不分化
C.不断分裂而不生长 D.不断生长而不分裂
21.绿色植物的叶、花和果实呈现不同颜色的主要原因是
A. 细胞中所含色索的不同
B. 细胞液的浓度不同
C.细胞中无机盐的种类不同
D. 细胞中含水量的不同
22.绿豆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成绿豆芽,有关绿豆芽的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绿豆芽的生长只跟细胞分裂有关
B..与母细胞相比,子细胞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几乎不变
C..经细胞分裂,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没有改变
D.经细胞分化,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改变
23.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是治疗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肿瘤的较为有效和理想的方法,已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不断地推广应用。有关造血干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只能分裂不能分化
B.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C.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白血病
D.适量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健康
24.在生物体中,有的细胞长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进行分裂,植物细胞是如何进行分裂的呢 请将以下说法正确排序
①细胞核一分为二;②细胞质 分成两份:③形成新的细胞壁;④遗传物质复制;⑤形成新的细胞膜
A.①④②③⑤ B.①④②⑤③ C.②③⑤①④ D.④①②⑤③
25.吃桔子时,剥去外面的厚皮,取一瓣瓣的桔肉食用,细嚼会感觉到桔肉中有许多甜汁,嚼后剩下丝状的“桔渣”。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构成桔子果实的组织有
A.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B.上皮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保护结织、输导组织、结缔组织
D.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二、非选择题:(50分,共6题)
26.(7分)自然界的景物牵动着人们的情感,人们将自己的情感赋予山水树木、花鸟虫鱼,谱写出许多名诗佳作,同时又将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总结,流传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农谚俗语。下列这些诗词、俗语等都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知识,请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回答。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影响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
(2)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影响“春兰秋菊”这种现象出现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是_______。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绘了生物之间最常见的_______关系,请写出这句话中存在的食物链:_______。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能够把落叶化成春泥起重要作用的生物是_______。
27. (10 分)南极地区在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中有重要作用,我国对该地区进行了多年研究,积累了大量信息。下图是南极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源是________,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
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企鹅和海豹的关系是________,请写出海豹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
(3)在南极从未施用DDT(一种农药),但研究人员在南极动物体内发现了DDT,该事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示生物中体内DDT含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4)南极地区的环境条件恶劣,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能力________较差,因此科考人员会将产生的很多垃圾运回国内处理,以减少对南极地区环境的影响。因此,________是影响生态系统的最大因素,我们应该遵循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8.(9分)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大家非常好奇:“能在怎样的自然水体中找到它们呢 水体中还有哪些小生命呢 ”于是大家从湖泊、河流中取来水样,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1)下列制片及观察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在培养液滴中加入棉花纤维限制其运动
B.为了便于找到草履虫,应选用高倍物镜
C.做好装片后,为便于观察要进行染色
D.吸取靠近底层的培养液,草履虫更多
(2)同学们观察到一种能够游动的藻类,称为衣藻。下图甲为衣藻和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甲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图甲,衣藻和草履虫都具有[②]______和[③]______等基本细胞结构:二者都能运动和呼吸,草履虫是靠[ ]___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草履虫吸收外界的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都通过[ ]_______进行:在环境变化时都能表现出趋利避害;都能够通过分裂延续种群。所以它们都属于单细胞生物体。
②衣藻具有[ ]________, 因此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属于_______。而草履虫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属于______。
29.(7分)在生物课上,我们学过许多重要概念,不同的概念之间常有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思维导图可以用一些关联词把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请根据所学知识,完善下列思维导图并回答问题:
(1)细胞结构②________中含有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_______”,其中_______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核中有_______,它含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可以认为,细胞是③___、④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2)图中的C能够不断地分裂、分化形成A、B、D、E,则C是_______ 组织。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宏观到微观依次是______________。
30.(9分)图甲是生物兴趣小组绘制的大豆结构层次图,图乙是绘制的人体结构层次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不具有的结构有 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个)。
(2)大豆的叶肉主要由甲图中的 _______(填序号)所示的组织构成。从结构层次角度讲,人体中流动的血液属于_______。
(3)甲图h与乙图中_______(填序号)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甲比乙少了_______这一结构层次。
(4)乙图中B→C过程与甲图中的过程相同,叫做_______,甲、乙两图中具有保护作用的组织分别是[ ]________和[ ]_______。
(5)综上所述,可以看出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1. (8分)小萌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请你帮她共同完成实验。
实验材料: 100在升大烧杯,清水,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红色苋菜等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
(2) 设计实验方案:
①取两个相同的大烧杯,编号为甲、乙。
②在甲、乙两烧杯中分别加入_______的清水, 并把甲烧杯放到铁架台上, 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乙烧杯不做处理,其作用是________。
③把等量相同的红色苋菜叶片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烧杯中。
④观察并记录烧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3)实验现象:甲烧杯中的水_______;乙烧杯中的水_______。
原因分析:由于加热,甲烧杯中的苋菜叶细胞的_______、液泡膜被破坏,液泡内的红色物质流出细胞外。而乙烧杯中的苋菜叶细胞的相应的膜结构完好无损。
(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