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基础巩固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
一、选择题(共15题)
1.下列关于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
C.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 D.只有很小的球形带电体才叫做点电荷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带电一定是带有多余的电子
B.物体所带电荷量可能是元电荷的1.5倍
C.只有摩擦才能使物体带电
D.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就是质子
C.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D.物体所带电荷量可以不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4.干燥的天气里,在阳光下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越梳头发越蓬松,主要原因是( )
A.头发散失了水分后变得坚硬
B.由于摩擦起电,头发带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C.太阳照射和摩擦产生的热使头发膨胀
D.梳子的机械分离作用使各根头发彼此分开
5.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关于丝绸的带电状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带电 B.带正电荷 C.带负电荷 D.带电状况具有随机性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当物体速度达到时,牛顿力学仍然适用
C.地球同步卫星速度比第一宇宙速度大其运行轨道在赤道上空
D.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量,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7.如图所示,将一束塑料包扎带一端打结,另一端撕成细条后,用手迅速捋细条,观察到细条散开了,则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细条之间相互感应起电,相互排斥散开
B.撕成细条后,所受重力减小,细条自然松散
C.搓成细条后,由于空气浮力作用,细条散开
D.由于摩擦起电,细条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散开
8.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
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正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N端带负电,M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两端都带正电
9.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下列选项中使用的方法与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中计算橡皮筋拉力的功时所使用的方法相似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带电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电荷来代替带电体
B.牛顿曾设想在水平地面上一定高度处把一个物体平抛出去,速度达到一定值时,物体可绕地球旋转而不落到地面上
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D.探究库仑定律时用一个和带电小球完全相同的不带电小球接触带电小球,电量平均分配
10.对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认为元电荷是自然界中电荷的最小单元,其值是1.60×10-19C
B.元电荷就是质子
C.元电荷就是电子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11.下列关于元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或质子
B.元电荷是最小电荷量
C.法国物理学家库仑最早用油滴实验精确地测出了e的数值
D.油滴所带的电荷量可能是8.8×10﹣19C
1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元电荷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扭秤实验测出的
B.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直接用实验验证
C.第谷通过大量的天文观察,发现了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迹是椭圆
D.牛顿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13.现有a、b、c、d四个带电球,已知d带正电,a和c相互排斥,c和d相互吸引,而b和d相互排斥,则( )
A.a、c带负电,b带正电 B.a带负电,b、c带正电
C.b带负电,a、c带正电 D.a所带电性不能确定
14.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科学家总结了许多重要的物理学思想与方法。下列有关物理学思想与方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验证力的合成法则的实验中利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B.库仑在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时,利用了微小量放大法的思想
C.在研究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利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D.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把物体视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即质点,利用了假设法的思想
15.下列有关摩擦起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是可以创造的
B.摩擦起电时物体带负电荷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此物体得到电子
C.摩擦起电是正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D.等量的正、负电荷可以中和,说明电荷可以被消灭
二、填空题(共4题)
16.取有绝缘支柱的两个不带电枕形导体A、B,使它们彼此接触,贴在下部的金属箔片是闭合的(如图所示)当用带正电的球形导体C靠近导体A,如先将A、B分开,再移走C,此时两金属箔片均___________。(填“张开”或“闭合”)。若再将A、B接触,金属箔片将___________。(填“张开”或“闭合”)这个现象说明了电荷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___________,从而证明了电荷守恒定律。
17.A、B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可看成点电荷),分别带有+3Q和﹣Q的电荷量,当它们相距r时,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大小为_____.若把它们接触后分开再放回原处,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大小变为原来的_____倍(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18.电荷守恒定律和元电荷
(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___________,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___________;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元电荷:用e表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___________ 倍,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在我们的计算中,可取e=___________C;
19.如图所示为一个密立根油滴实验的示意图.实验中用喷雾器向一个透明的小盒子里喷 入带电油滴.小盒了中的上下板分别连接电池的两极,让上板成为正极板、下板成为负极板. 带电油滴在上下板之间受力的作用而运动,运动的速度可以通过改变极板间的电压来控制.
(1)现观察到一个油滴正在匀速下降,这时AB两板间的匀强电场强度为E,现测得油滴的质量为m,则这个油滴带____电,带电荷量为_______. (用E、m、g表示)
(2)密立根不断改变电压,仔细观察油滴的运动,经过反复试验得出大量数据,得到如下表所数据:
你从密立根所测得的大量数据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共4题)
20.A、B、C、D四个球都带电,A球能排斥B球,C球能吸引A球,D球又排斥C球,已知D球带正电,则B球应带何种性质的电?
21.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A1=6.4×10-9C和QB1=–3.2×10-9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后再分开,求:
(1)小球A、B带电量QA2和QB2各为多少库仑?
(2)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多少个电子(元电荷e=1.6×10-19C)?
22.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3×10﹣3C的正电荷,小球B带有﹣2×10﹣3C的负电荷,小球C不带电.先将小球C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再将小球B与小球C接触然后分开,试求这时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
23.人体不仅能产生数千伏静电压,而且能承受数千伏到数万伏的静电压,下面请你尝试一下人体静电实验。
(1)晚上,取一根日光灯管,用干净布将灯管上的灰措去,左手握住灯管一端,右手捏住灯管管身并来回连续摩擦,灯管就会闪光。不信,你就试一试,想一想为什么。
(2)请你站在聚苯乙烯绝缘板上,手握日光灯管的一个电极,让一位伙伴手握塑料薄膜或化纤布,反复在你身上拍打,请另一位伙伴握住日光灯管的中间或另一个电极若在暗室里或晚上,你会发现日光灯管发光,
请你与你的伙伴们试一试,仔细观察现象并加以解释。
参考答案
1.C
2.D
3.C
4.B
5.C
6.D
7.D
8.C
9.D
10.A
11.B
12.D
13.A
14.B
15.B
16.张开 闭合 保持不变
17.
18.另一物体 另一部分 整数
19.负 油滴所带电量是的整数倍
20.负电
21.(1)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后A、B所带的电荷量各是1.6×10-9C,1.6×10-9C;(2)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转移了3.0×1010个电子.
22.最终ABC三小球的带电量分别是:1.5×10﹣3C,﹣0.25×10﹣3C,﹣0.25×10﹣3C
23.
(1)摩擦产生静电,当静电电压把灯管内的低压汞蒸气击穿放电,灯管就会出现闪光;
(2)人体因为与塑料薄膜或化纤布反复摩擦而出现越来越多的静电积累,因为人站在聚苯乙烯绝缘板上,静电不能释放掉,所以与地面之间有很高的电压,当另一个人站在地上握住另一个电极,静电电压把灯管内的低压汞蒸气击穿放电,使日光灯管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