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四川盆地 课件(41页ppt)+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3四川盆地 课件(41页ppt)+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14 15:11:57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七章 认识区域
粤教版 八年级下
第三节 四川盆地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新课导入
大 熊 猫
成 都 平 原
新课导入
四川火锅
川剧变脸
九寨沟
九 寨 沟
新知导入
学习目标
01
02
03
通过图表材料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说明盆地富庶的表现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分类总结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理解某一地区的区域特色形成原因。
新知讲解
巴山蜀水
01
天府之国
02
目 录
蜀道变通途
03
巴山蜀水
01
新知讲解
盆地概况




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地处我国西南部,主要包括:包括四川省的东部和重庆市的西部。
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云贵高原以北,北有秦岭和大巴山脉,东有巫山。
课堂交流
四川盆地四周被山地和高原环绕,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
古语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请从地形角度分析古代四川盆地交通艰难的原因。
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没有现代化的修路设备,道路建设困难,交通不便。
新知讲解
  岷江、嘉陵江、乌江等多条河流从盆地四周汇入长江,使长江干流水量大增。
找出流经四川盆地的主要河流,观察河流流向,思考反映了四川盆地怎样的地势?
地势:中间低,四周高;内部低山丘陵起伏,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新知讲解
四川盆地: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降水丰富。
活动探究
四川盆地冬季很少受寒潮影响,少霜雪,盆地内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温高,试分析原因。
冬季风
四川盆地:以北有秦岭、大巴山等山脉的阻挡了冬季风南下,冬季很少受到寒潮影响少霜雪,使得盆地内部冬季温度较纬度相当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
新知讲解
四川盆地全年多云雾,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很差,试分析原因。
四川盆地河流多,降水多,蒸发的水汽受盆地地形影响难以扩散。
光照少,太阳能资源缺乏
蜀犬吠日
新知讲解
紫色土是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经风化侵蚀等作用形成的。四川盆地是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因而四川盆地又称为紫色盆地。
紫色土富含丰富的钙质(碳酸钙)和磷、钾等矿物质,有较好的透水性、通气性,是较为肥沃的土壤,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早在西汉时期,人民已经在紫色土上开垦种植。




归纳总结
运用四川盆地的相关资料,填写下列空格,并说一说这些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形类型:
气候特征:
河流流向:
典型
植被:
特色土壤:
盆地
温暖湿润
自北向南、自西向东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紫色土
天府之国
02
新知讲解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地势低平、土地肥沃、农业发达、物产丰富,自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以后,更被誉为“天府之国”。
成都平原
新知讲解
生猪饲养
油菜种植
水稻种植
成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油菜籽的产区;饲养业发达,畜群种类多。
新知讲解
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的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
都江堰水利工程
活动探究
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的原因。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热量充足;
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劳动力丰富。
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解决了水患。
新知讲解
悠久的历史
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物产,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深厚的、多姿多彩的巴蜀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四川盆地旅游文化资源的主要源泉,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
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乐山大佛
著名的佛教名山——峨眉山
新知讲解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悠久的历史
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物产,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深厚的、多姿多彩的巴蜀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四川盆地旅游文化资源的主要源泉,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
三国蜀汉遗迹——成都武侯祠
新知讲解
悠久的历史
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物产,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深厚的、多姿多彩的巴蜀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四川盆地旅游文化资源的主要源泉,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
我国四大名锦之一的蜀锦
土法生产井盐的——自贡燊海古盐井
蜀道变通途
03
新知讲解
四川盆地四周环绕的山地,曾阻碍了四川盆地与周边的地域联系,故引来古人叹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发展盆地内外交通,改变“蜀道难”的局面,国家投资兴建了成渝、宝成、成昆、川黔、襄渝等铁路干线和包括大量高速公路在内的一系列公路,成都、重庆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新知讲解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第四大航空港口,中国中西部最繁忙的民用机场,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港和客货集散地。
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重庆
新知讲解
主要城市:成都、重庆。主要分布在铁路及公路沿线的交汇处。
读图54页图7.48,回答下列问题。
(1)找一找贯通四川盆地的交通干线,将路线名称填入下表。
(2)在地图上找一找四川盆地的主要城市,并说说其分布特点是什么?
铁路
公路
成渝、宝成、成昆、川黔、襄渝
西昌高速公路等
新知讲解
水陆空多种交通运输的建设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四川盆地的经济发展与建设,使之成为中国新兴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之一。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的成渝经济区成为中国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
新知讲解
成渝经济区
成渝经济区总面积20.61万平方公里,区域内人口接近1亿,劳动力资源丰富;以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型城市为核心的、众多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分布密集,形成了城市群;交通体系完整。
成渝经济区农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工业中钢铁、机械、电子、天然气、化工、食品等部门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成渝经济区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天然气、森林资源均位居全国前列。这里是我国水能“富集区”,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也是我国天然气的重要产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水能资源和天然气的开发成为本地区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
为了进一步开发我国西部,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区将建成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
新知讲解
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有什么有利条件?
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基础好;
劳动力充足;
交通体系完整;
市场广阔;
另外,还有政策支持。
归纳总结
课堂练习
辣椒有一定的药性,因此能“除风发汗,行痰,除湿。” 四川菜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享誉中外,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与文明史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1-2小题。
1.中国特色传统的四大菜系发源于四川的是( )
A.鲁菜 B.粤菜 C.川菜 D.淮扬菜
2.推断四川省的气候特点是( )
A.湿度大 B.风力大 C.光照强 D.降水少
C
A
课堂练习
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古代称堪舆术,将天文、气候、地形、水文、生态等内容引进选择城址、构建环境的艺术之中。四川阆中古城被称作“风水第一城”,旅游业发达。
读图,完成3~5小题。
3.阆中古城所属地形区是( )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柴达木盆地
A
课堂练习
4.从传统风水学来看,阆中古城是一个风水宝地。据图分析,阆中古城城址选择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三面环水 ②北面靠山
③矿产丰富 ④地势平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据图分析,对阆中古城区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
A.干旱 B.洪涝 C.台风 D.地震
C
B
课堂练习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 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据此完成6~7小题。
6.诗句中“蜀”地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
A.贵阳 B.西安 C.成都 D.长沙
7.蜀道公路呈“之”字形(如上图)主要是为了( )
A.考虑居民点分布 B.降低公路造价
C.视觉上的美观 D.减缓公路坡度
C
D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3四川盆地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图表材料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说明盆地富庶的表现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理解一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地图和分析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分析四川盆地的范围、界线、气候、河流、资源和经济发展等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四川盆地的学习,总结四川盆地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类总结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学习重点】
1.了解四川盆地的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掌握四川盆地的交通状况以及工业发展。
【课内探究】
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
欣赏诗词《夜雨寄北》:引入巴山蜀水。
图片展示四川盆地相关图片,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二、知识梳理、构建框架
知识点一:优越的自然条件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阅读教材第一框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
(2)找出流经四川盆地的主要河流?
(3)观察河流的流向,思考四川盆地的地势特点。
(4)为什么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先独立思考,讨论时先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交流后组间交流)
探究一四川盆地冬季很少受寒潮影响,少霜雪,盆地内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温高,试分析原因。
探究二 四川盆地全年多云雾,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很差,试分析原因。
(三)运用四川盆地的相关资料,填写下列空格,并说一说这些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知识点二:天府之国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阅读教材第二框内容,回答问题
(1)成都平原为什么叫做“天府之国”;
(2)都江堰工程为什么被称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对成都平原起到什么作用?
(3)说一说,四川盆地内有哪些风景名胜。
(1)长江流域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该地区粮食生产有哪些有利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为什么长江流域淡水产品的产量丰富?
(3)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特色。
3.读第47页图7.31,说出长江干流沿岸主要工业基地的名称。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先独立思考,讨论时先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交流后组间交流)
活动探究: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的原因。
知识点三:蜀道变通途
合作学习:阅读教材第三框内容,回答问题。
1.读图7.48找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四川盆地为改变“蜀道难”所修建的交通干线。
四川盆地内外交通干线
铁路
公路
水路
航空
2.读图7.54,结合课本P56“知识之窗——成渝经济区”,说说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中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的有利条件。
三、基础练习,巩固提升
辣椒有一定的药性,因此能“除风发汗,行痰,除湿。” 四川菜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享誉中外,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与文明史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1-2小题。
1.中国特色传统的四大菜系发源于四川的是( )
A.鲁菜 B.粤菜
C.川菜 D.淮扬菜
2.推断四川省的气候特点是( )
A.湿度大 B.风力大
C.光照强 D.降水少
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古代称堪舆术,将天文、气候、地形、水文、生态等内容引进选择城址、构建环境的艺术之中。四川阆中古城被称作“风水第一城”,旅游业发达。读图,完成3~5小题。
3.阆中古城所属地形区是( )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柴达木盆地
4.从传统风水学来看,阆中古城是一个风水宝地。据图分析,阆中古城城址选择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三面环水 ②北面靠山
③矿产丰富 ④地势平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据图分析,对阆中古城区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
A.干旱B.洪涝C.台风D.地震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 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据此完成6-7小题。
6.诗句中“蜀”地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
A.贵阳 B.西安 C.成都 D.长沙
7.蜀道公路呈“之”字形(如上图)主要是为了( )
A.考虑居民点分布 B.降低公路造价
C.视觉上的美观 D.减缓公路坡度
参考答案: C A A C B C D
四、课堂总结
结合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构建。
五、自主检测
1.歌曲《康定情歌》中唱到“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这种情景反映的是(  )
A.川西山地 B.成都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江南丘陵
2.下列流经四川盆地的河流是:
①长江 ②岷江 ③嘉陵江 ④澜沧江 ⑤乌江 ⑥乌苏里江
A.①②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⑥
3.四川盆地气候较湿热的原因不包括:
A.流经的河流多,空气潮湿 B.北部山脉阻挡冬季风南下
C.地势四周低中间高 D.气候温暖,降水丰富
2018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四川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这是我省继四川自贡世界地质公园、四川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后的第3个、全国第36个世界地质公园。运用相关知识回答4-6小题。
4.下列关于四川省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四川省简称川或蜀,行政中心成都
B.四川省境内有乐山大佛、大足石刻、秦始皇陵兵马俑等景观
C.四川省有蜀锦、蜀绣、川菜、川剧等文化名片
D.四川境内的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
5.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成功升级为世界地质公园,对巴中有什么意义(  )
①吸引游客,活跃旅游经济 ②填补巴中在国际旅游上的空白
③能大力发展工业,增加财政收入 ④提升巴中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关于世界地质公园的开发和保护,做法正确的是(  )
A.封闭地质公园,禁止人员参观
B.为满足观光需求,在地质公园建大量高层建筑
C.对地质公园内的所有建筑予以拆除,以保护环境
D.适当限制参观人数,避免过度旅游
7.下列关于成渝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资源丰富 B.海运便利 C.工业发达 D.劳动力充足
参考答案:A C C B B D 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七章第三节 四川盆地 教学设计
课题 7.3四川盆地 单元 第七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四川盆地我国四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面积最小、海拔最低的盆地,是中国和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域之一,也是巴蜀文化的摇篮。这里有发达的农业、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均与其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密切相关。本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巴山蜀水、天府之国、蜀道变通途。通过学习学生能进一步认识盆地的地形特点,树立人地和谐观,感受环境和富庶;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图表材料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说明盆地富庶的表现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2.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理解一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地图和分析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2.分析四川盆地的范围、界线、气候、河流、资源和经济发展等相关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四川盆地的学习,总结四川盆地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类总结能力;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重点 1.了解四川盆地的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2.掌握四川盆地的交通状况以及工业发展。
难点 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欣赏诗词《夜雨寄北》:引入巴山蜀水。图片展示四川盆地相关图片,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欣赏诗词,观看图片,进入情境。 诗词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一、巴山蜀水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一框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2)找出流经四川盆地的主要河流?(3)观察河流的流向,思考四川盆地的地势特点。(4)为什么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1)位置和范围:四川盆地地处我国西南部,主要包括:包括四川省的东部和重庆市的西部。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云贵高原以北,北有秦岭和大巴山脉,东有巫山。(2)四川盆地四周被山地和高原环绕,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没有现代化的修路设备,道路建设困难,交通不便。(3)岷江、嘉陵江、乌江等多条河流从盆地四周汇入长江,使长江干流水量大增。地势:中间低,四周高;内部低山丘陵起伏,西高东低,北高南低。(4)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降水丰富。2.活动探究(1)四川盆地冬季很少受寒潮影响,少霜雪,盆地内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温高,试分析原因。学生交流思考,举手回答,师生总结:四川盆地:以北有秦岭、大巴山等山脉的阻挡了冬季风南下,冬季很少受到寒潮影响少霜雪,使得盆地内部冬季温度较纬度相当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2)四川盆地全年多云雾,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很差,试分析原因。学生交流思考,举手回答,师生总结:四川盆地河流多,降水多,蒸发的水汽受盆地地形影响难以扩散。课堂延伸:蜀犬吠日。3. 知识小结:运用四川盆地的相关资料,填写下列空格,并说一说这些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二、天府之国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二框内容,回答问题(1)成都平原为什么叫做“天府之国”;(2)都江堰工程为什么被称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对成都平原起到什么作用?(3)说一说,四川盆地内有哪些风景名胜。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地势低平、土地肥沃、农业发达、物产丰富,自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以后,更被誉为“天府之国”。成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油菜籽的产区;饲养业发达,畜群种类多。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的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物产,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深厚的、多姿多彩的巴蜀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四川盆地旅游文化资源的主要源泉,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目前,四川盆地内已有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熊猫栖息地、重庆大足石刻等风景名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活动探究: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的原因。学生交流思考,举手回答,并相互补充。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热量充足; 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劳动力丰富。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解决了水患。三、蜀道变通途合作学习:阅读教材第三框内容,回答问题。1.读图7.48找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四川盆地为改变“蜀道难”所修建的交通干线。四川盆地内外交通干线铁路成渝、宝成、成昆、川黔、襄渝公路西昌高速公路等水路长江水系航空重庆、成都、宜宾等2.读图7.54,结合课本P56“知识之窗——成渝经济区”,说说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中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的有利条件。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基础好; 劳动力充足; 交通体系完整; 市场广阔; 另外,还有政策支持。 读图,按要求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学生举手回答,其余学生补充。阅读相关地图,和教材资料,小组合作,分析原因。学生思考,小组交流认真思考,分析梳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按要求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认真阅读资料,交流作答。学生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小组交流,课上积极发言。。小组讨论、交流,积极发表见解。生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小组交流,积极发言。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图习惯,发散自己的思维,培养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课上展示环节让学生讲的更精彩。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厘清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课堂练习 辣椒有一定的药性,因此能“除风发汗,行痰,除湿。” 四川菜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享誉中外,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与文明史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1-2小题。1.中国特色传统的四大菜系发源于四川的是( )A.鲁菜 B.粤菜 C.川菜 D.淮扬菜2.推断四川省的气候特点是( )A.湿度大 B.风力大 C.光照强 D.降水少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古代称堪舆术,将天文、气候、地形、水文、生态等内容引进选择城址、构建环境的艺术之中。四川阆中古城被称作“风水第一城”,旅游业发达。读图,完成3~5小题。 3.阆中古城所属地形区是(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柴达木盆地4.从传统风水学来看,阆中古城是一个风水宝地。据图分析,阆中古城城址选择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三面环水 ②北面靠山 ③矿产丰富 ④地势平缓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据图分析,对阆中古城区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干旱B.洪涝C.台风D.地震《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 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据此完成6-7小题。 6.诗句中“蜀”地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A.贵阳 B.西安 C.成都 D.长沙7.蜀道公路呈“之”字形(如上图)主要是为了( )A.考虑居民点分布 B.降低公路造价C.视觉上的美观 D.减缓公路坡度参考答案: C A A C B C D
课堂小结 结合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构建。 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做好知识构建。小组交流,积极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理清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完成本节知识建构。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