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乘法分配律
数学苏教版 四年级下
新知导入
1.填空。
(1)交换两个( )的位置,( )。这叫作乘法交换律。
(2)先乘( )两个数,或者先乘( )两个数,( )。
这叫作乘法结合律。
(3)6×72=72×6,用字母表示为( )。
(4)(32×4)×5=32×(4×5),用字母表示为( )。
乘数
积不变
前
后
积不变
a×b=b×a
(a×b)×c=a×(b×c)
新知导入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567×5×2
125×99×8
=567×(5×2)
=567×10
=5670
=(125×8)×99
=1000×99
=99000
新知讲解
四年级有6个班。
五年级有4个班。
每个班领24根跳绳。
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
你能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吗?
新知讲解
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
先算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
(6+4)×24
=10×24
=240(根)
新知讲解
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
先算出四、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
6×24+4×24
=144+96
=240(根)
新知讲解
(6+4)×24
=10×24
=240(根)
6×24+4×24
=144+96
=240(根)
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等。
(6+4)×24=6×24+4×24
新知讲解
(6+4)×24=6×24+4×24
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等号左边先算6加4的和,再算10个24是多少。
等号右边先算6个24与4个24各是多少,再求和。
新知讲解
写几组这样的算式,算一算,再和同学说说有什么发现。
(35+65)×4=400
35×4+65×4=400
(35+65)×4=35×4+65×4
(6+4)×5=50
6×5+4×5=50
(6+4)×5=6×5+4×5
新知讲解
每组两个算式中的三个数相同,计算结果也相同。
说说你们的发现。
(6+4)×24=6×24+4×24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新知讲解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b)×c=a×c+b×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45×23+45×77=(_______+_______)×45
(89+10)×7=_______×7+_______×7
(21+47)×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5+33×15=(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 +_______×
课堂练习
1.根据乘法分配律,在下面的横线填上适当的数。
23
77
89
10
21
32
47
32
23
33
15
课堂练习
2.判断正误。
(1)23×( 15 + 25) = 23 × 15 +25 ( )
(2)(21+12)×45=21×45×12×45 ( )
(3)67×9 + 67 = 67×( 9 +1 ) ( )
(4)3×17 + 5 ×17 =(3 + 5)×17 ( )
×
×
√
√
课堂练习
3.说说下面的等式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1)346+789=789+346 ( )
(2)48×32=32×48 ( )
(3)12×(5×23)=(12×5)×23 ( )
(4)54×23+46×23=(54+46)×23 ( )
加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课堂练习
4.一个长方形苗圃,长65米,宽35米,这个苗圃的周长是多少?(用两种方法计算)
65×2+35×2
=130+70
=200(米)
(65+35)×2
=100×2
=200(米)
答:这个苗圃的周长是200米。
课堂练习
5.拓展练习
你能很快的算出118×36+118×64的结果吗?
118×36+118×64
=118×(36+64)
=118×100
=11800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我认识了乘法分配律。
我还知道了乘法分配律:(a+b)×c=a×c+b×c。
(6+4)×24 6×24+4×24
=10×24 =144+96
=240(根) =240(根)
(6+4)×24=6×24+4×24
(a+b)×c=a×c+b×c 乘法分配律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2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乘法分配律》导学单
【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创设生活情境,探索乘法分配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分配律。
2.在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学习难点】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知识链接】
1.填空:
(1)交换两个( )的位置,( )。这叫作乘法交换律。
(2)先乘( )两个数,或者先乘( )两个数,( )。这叫作乘法结律。
(3)6×72=72×6,用字母表示为( )。
(4)(32×4)×5=32×(4×5),用字母表示为( )。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567×5×2 125×99×8
【合作探究】
一、读一读,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
已知条件:四年级有( )个班,五年级有( )个班,每个班领( )根跳绳。
所求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决问题
你能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吗?并与同伴说说先算什么。
解法一:先算出四、五年级( )。
列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根)
解法二:先算出四、五年级( ) 。
列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根)
三、观察比较
1.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这两个算式的得数( )。
2.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个算式连起来?
(6+4)×24=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等号左边先算( )加( )的和,再算( )个24是多少。
等号右边先算( )个24与( )个24各是多少,再求( )。
4.写几组这样的算式,算一算,再和同学说说有什么发现。
(1)写几组这样的算式。
(2)说说你们的发现。
每组两个算式中的三个数( ),计算结果也( )。
两个数的( )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 )与这个数相乘,再( )。
5.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上面的规律可以怎样写?
(a+b)×c=_____×_____+_____×_____
6.两个数的( )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 )与这个数相乘,再( ),结果( ),这就是乘法( )律。
【达标检测】
一、判断。
1.6×43×5=43×(6×5)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 )
2.(8+4)×25=8×25+4×25,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 )
3.(5+9)×6=5+9×6 ( )
二、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运用了什么定律。
(1)a×b=b×______ ( )
(2)24+(16+56)=(____+____)+56 ( )
(3)302×5=____×5+____×5 ( )
三、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48×12+52×12 15×18+26×18
(15+18)×26 25×40+25×4
25×(40+4) (48+52)×12
14×(45-5) 11×4+25×4
(11×25)×4 14×45-14×5
四、解决问题。
学校购回25套桌椅。(请用两种方法解答)
(1) 一共需多少元?
(2)买桌子比椅子多花了多少元?
参考答案
一、判断。
1.× 2.√ 3.×
二、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运用了什么定律。
A 乘法交换律
24 16 加法结合律
300 2 乘法分配律
三、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48×12+52×12 15×18+26×18
(15+18)×26 25×40+25×4
25×(40+4) (48+52)×12
14×(45-5) 11×4+25×4
(11×25)×4 14×45-14×5
四、解决问题。
(1)112×25+32×25=3600(元)
(112+32)×25=3600(元)
(2)112×25-32×25=2000(元)
(112-32)×25=2000(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课题 乘法分配律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下
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创设生活情境,探索乘法分配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分配律。2.在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难点 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1.填空。(1)交换两个( )的位置,( )。这叫作乘法交换律。(2)先乘( )两个数,或者先乘( )两个数,( )。这叫作乘法结合律。(3)6×72=72×6,用字母表示为( )。(4)(32×4)×5=32×(4×5),用字母表示为( )。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567×5×2 125×99×8二、导入新课师:自从学校开展了阳光体育,每个班都在积极开展,学校也为各个班准备了充足的跳绳。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知做准备。
讲授新课 一、收集信息课件出示: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师:读一读,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二、解决问题师:你能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吗?并与同伴说说先算什么。师:谁来说说?反馈:解法一:先算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6+4)×24=10×24=240(根)解法二:先算出四、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 6×24+4×24=144+96=240(根)三、观察比较师: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等。师:得数相同,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个算式连起来?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6+4)×24=6×24+4×24师: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得出:等号左边先算6加4的和,再算10个24是多少。等号右边先算6个24与4个24各是多少,再求和。师:写几组这样的算式,算一算,再和同学说说有什么发现。展示:(35+65)×4=40035×4+65×4=400(35+65)×4=35×4+65×4(6+4)×5=506×5+4×5=50(6+4)×5=6×5+4×5……师:说说你们的发现好吗?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每组两个算式中的三个数相同,计算结果也相同。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师: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上面的规律可以怎样写?反馈:(a+b)×c=a×c+b×c师指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列式计算,然后与同伴交流。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 学生:可以用“=”连起来。 学生分组交流,然后自由说说。 学生尝试写出算式,然后同桌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自由说说。 通过说说获取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题意识。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感受方法的的多样性。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得出两个算式的关系,同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得出规律,为后面的总结规律提供帮助。采用举例的方法,让学生再次感受规律的普遍性,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巩固运用 1.根据乘法分配律,在下面的横线填上适当的数。45×23+45×77=(____+____)×45(89+10)×7=____×7+____×7(21+47)×32=____×____+____×____23×15+33×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判断正误。(1)23×(15+25) =23×15+25 (2)(21+12)×45=21×45×12×45 (3)67×9+ 67= 67×(9+1) (4)3×17+5×17=(3+5)×17 3.说说下面的等式应用了什么运算律?(1)346+789=789+346 ( )(2)48×32=32×48 ( )(3)12×(5×23)=(12×5)×23 ( )(4)54×23+46×23=(54+46)×23 ( )4.一个长方形苗圃,长65米,宽35米,这个苗圃的周长是多少?(用两种方法计算) 5.拓展练习你能很快的算出118×36+118×64的结果吗?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不同的练习题,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利用说一说帮助学生回忆新知,整体感知。
板书 乘法分配律(6+4)×24 6×24+4×24=10×24 =144+96=240(根) =240(根)(6+4)×24=6×24+4×24 (a+b)×c=a×c+b×c 乘法分配律 通过板书呈现本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框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