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8张PPT)
初中病句修改
类型与辨析
常见的病句类型
1.用词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
4.成分赘余
5.结构混乱(语序不当、句式杂糅)
6.表意不明
7.不合事理(不合逻辑)
8.语义重复
一、用词不当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吹下,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 例 分 析
“生活水平"不能“增强”,应将“增强”改为“提高”。
“鼓吹”是贬义词,用于此处,不符合语境,应改为“鼓励”。
“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最后一个分句应改为:最终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CYBER PUNK
一、用词不当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
例如:他可能是不熟悉这种炊具的用法,也可能是由于心情紧张,最终把烤羊肉没有做好。
实 例 分 析
(主谓搭配不当)
2.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目的。
修改: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态度。
(动宾搭配不当)
3.尽管严寒酷暑,我们都坚持清晨的锻炼。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修改:不管(无论)严寒酷暑,我们都坚持清晨的锻炼。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修改: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
二、搭配不当
实 例 分 析
(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4.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
修改:我们认真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
5.报晓的公鸡是集合的信号。
修改:公鸡的报晓是集合的信号。
(主宾意义上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中学时代的那些同学愉快的笑容和爽朗的歌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注意:并列短语中常常有搭配不当的现象)
(“改善”改为“提高”)
(“笑容”改为“笑声”)
狂风和暴雨哗哗地下。
句子的主语是“狂风和暴雨”,谓语是“下”,我们可以说下雨,但不能说下风,可以改为“狂风呼呼地刮,暴雨哗哗地下。”
1.主谓搭配不当
2、谓语和宾语(动宾)搭配不当:
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目的。
(“目的”改为“态度”)
几声鸟叫从幽谷中传来,打破了沉寂的环境。
句中的谓语是“打破”,宾语是“环境”,搭配不当,我们可以改为“打破了环境的沉寂”。
3、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中学时代打下的扎实的基础知识,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
句子中的定语“扎实的”与“基础知识”不搭配,我们可以把“基础知识”改为“基础”。
4、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北京”是“季节”,主宾搭配不当,我们可以改为“北京的秋天”。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只有恪守学术道德,就能消除学术腐败,净化学术风气。
句子中“只有”与“就”搭配不当,我们可以把“就”改为“才”。
实 例 分 析
(缺主语)
★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
(缺主语)
句子中的“使”字一用,就使整个句子缺少了主语,所以我们要把“使”字去掉。或者我们可以把介词“通过”去掉,让“学习"作句子的主语,变成“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
★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修改:去掉“从”和“中”。(“通过”“ 在”“当”等词和 “使”同时出现在句中,要考虑是否缺乏主语)
三、成分残缺
(一)主语残缺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实 例 分 析
(缺主语)
★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修改:前面的主语是“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最后一个分句的主语显然偷换成了“《食品安全法》”,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应在“被称为前添加主语“这部法律”。此外,本句还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正确语序为“更严格的监管、更严肃的问责、更严厉的处罚”。
三、成分残缺
(一)主语残缺
2.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实 例 分 析
(缺谓语)
★我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缺谓语)
句中的主语是“我们”,宾语是“能力”,却没有谓语、在主语“我们”后面加上“具有”,这样句子就有谓语了。
★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三、成分残缺
(二)谓语残缺
修改: (在句子末尾加上“而努力”)
实 例 分 析
(缺宾语)
(缺宾语)
★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三、成分残缺
(三)宾语残缺
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宾语中心语残缺。
修改: 谓语“成为”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补上宾语中心语“的大型企业”。
★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
修改: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实 例 分 析
(缺定语)
修改:我国鸟类工作者经过多年的考察,已查明先后在贵州高原栖息的鸟类有400多种。
★我国鸟类工作者经过多年的考察,已查明先后在贵州高原的鸟类有400多种。
三、成分残缺
(四)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句中的第二个“鸟类”前缺少修饰限制它的定语,我们可以在“贵州高原”后补上“栖息”,用“栖息的”作“鸟类”的定语。
实 例 分 析
(缺关联词)
★有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上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
三、成分残缺
(五)缺少关联词
此句中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前面已用“不仅”,而后一分句缺少与之相呼应的“而且”,应在“体形”前面加“而且”。
★这次学术会,时间很长,收获不大。
(缺关联词)
修改:这次学术会,虽然时间很长,但是收获不大。
1.缺少主语:
原因:由于乱用介词而导致,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在这篇文章里,热情地歌颂了新风尚。
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2、缺少谓语:
原因:状语较长,省略了谓语中心语
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在句子末尾加上“而努力”)
3、缺少宾语:
原因: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宾语中心语残缺。
(在句子末尾加上“的习惯”)
★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
实 例 分 析
(主语成分有多余)
★我们初中学生,一般来说,我们都有自学能力。
句中的后一个“我们”是多余的,应该删去。
四、成分赘余
(一)主语有多余成分
★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修改: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主语成分有多余)
实 例 分 析
(谓语成分有多余)
★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
句中的“潜台词”就有不出声的意思,应该删去“‘无声’的”。
四、成分赘余
(二)谓语有多余成分
★欢迎领导到我校光临指导。
“到我校”即“光临”,造成赘余,修改的方法是删去“光临”。
(定语成分有多余)
(三)定语有多余成分
实 例 分 析
(宾语成分有多余)
★大家响应号召,又快又好地进行施工任务,争取提前完成工程。
句中的“任务”一词多余,应该删去。
四、成分赘余
(四)宾语有多余成分
★祥子挣的钱不足以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宾语成分有多余)
修改:祥子挣的钱不足以养活一家人。
实 例 分 析
(状语多余)
★他们一起收拾一番,就各自分道扬镳了。
句中的“分道扬镳”就有各奔东西的意思,应把“各自”删去。
四、成分赘余
(五)状语有多余成分
(状语多余)
修改:目前学生财政困难,资料费不能很快交上来。
★目前学生财政困难,资料费短期内不能很快交上来。
实 例 分 析
(补语多余)
★从那以后,这个原本平静的家里,不时发生使人不安的怪事出来。
句中的“发生”就有“出现”的意思,再加上“出来”就是多余的,应该删去“出来”。
四、成分赘余
(六)补语有多余成分
(补语多余)
修改:为了精简数字,不得不略加删改。
★为了精简数字,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
实 例 分 析
★在一个阴云密布的傍晚,盛夏大地的热闹纷繁突然沉寂下来。
“热闹纷繁”是修饰“大地”的定语,“大地”是中心语,应改为“热闹纷繁的盛夏大地”。
五、结构混乱
(一)语序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我国粮食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
(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
修改:我国生产的粮食,现在已经自给有余。
(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
实 例 分 析
★我们来了的消息传开了,村里的老人和孩子许多都跑来看我们。
句中的“许多”应放在“老人和孩子”前作定语而不是放在后面作“跑”的状语。
五、结构混乱
(一)语序不当
2.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记者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定语错放在状语位置上)
(定语错放在状语位置上)
修改:记者到学校采访到了张老师的许多事迹。
实 例 分 析
★这次班会对怎样提高学习效率的间题也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句中的“广泛”应该修饰“交换”,而不是作“意见”的定语,应调整为“也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五、结构混乱
(一)语序不当
3.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状语错放在定语位置上)
(状语错放在定语位置上)
修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作用。
实 例 分 析
★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羽毛球教练。
五、结构混乱
(一)语序不当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修改: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国家队的(领属性的短语)一位(数量词)有20年教学经验的(动词性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羽毛球(名词)教练。
实 例 分 析
多层定语的正确语序一般是:
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短语+指称或数量短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名词或名词性想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五、结构混乱
(一)语序不当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实 例 分 析
★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五、结构混乱
(一)语序不当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他是一位优秀的有30年教龄的龙源中心校的教师。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正确的语序应该为: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修改:他是龙源中心校一位有30年教龄的优秀的教师。
实 例 分 析
多层状语的正确语序大致为:
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表时间或处所的十表范围(副词)或 对象的(介宾短语)+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五、结构混乱
(一)语序不当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实 例 分 析
五、结构混乱
(一)语序不当
6.主谓颠倒。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主谓颠倒)
修改:中国青年对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什么是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
例如:
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把“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与“听了他的报告,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中一种。)
★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修改: “关键在于内因”与“内因起决定作用”杂糅在一起,用一个即可。
★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秸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修改:要么用 “主要成分是……等”,要么用“是由……等配制而成的”,不能将二者杂糅在一起。
五、结构混乱
实 例 分 析
(二)句式杂糅
1.两种说法混杂。
★听了王老师的一席话,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两个句子的主语不一致,造成两种句子结构混在了一起。我们可以改为“听了王老师的一席话,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教育”,或者改为“王老师的一席话,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五、结构混乱
实 例 分 析
(二)句式杂糅
1.两种说法混杂。
★当学校宣布把照顾孤寡老人李奶奶的任务交给我们组时,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句中的“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前一句的结尾,又是后一句的开头,牵连在一起,我们可以在“感觉”后面加一个逗号,再在“是颇难形容的”前加上“这种感觉”四个字。
五、结构混乱
实 例 分 析
(二)句式杂糅
2.前后牵连。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该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老工人的一席话”,第二个分句的隐含主语是“小邱的心”。由于句子是隐含转换主语,因此造成句式混乱,应在“久久”之前加“小邱的心”。
五、结构混乱
实 例 分 析
(二)句式杂糅
3.复句中暗换分句主语,造成混乱。
★我们听到一个中学生奋不顾身同罪犯搏斗的英勇事迹对我们教育很大。
修改:我们听到一个中学生奋不顾身同罪犯搏斗的英勇事迹,这个事迹对我们教育很大。
★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修改:(通过检查,大家发现、讨论、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
五、结构混乱
实 例 分 析
(二)句式杂糅
4.层次不清、语序不合理。
★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
修改:(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圆明园的历史 。)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
修改:复句中分句之间有先后、轻重、缓急、大小、因果等关系时,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排列分句。该句的正确语序应该是: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五、结构混乱
实 例 分 析
(二)句式杂糅
4.层次不清、语序不合理。
★王先生亲切地走到我跟前,向我说:“要当心!”
修改:(“亲切地”移到“说”字前面)
1、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当务之急。
修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当务之急。
2、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传统。
分析:“国际”即指“国家与国家之间”,后面的“间”字多余。
六、语义重复
实 例 分 析
修改技巧
注意容易重复的词语:
“约……左右” “津津乐道地谈论”
“更加变本加厉” “让它任其自然”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从心里发自肺腑”
“显得相形见绌” “一气呵成地写就”
“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一个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
实 例 分 析
(强加因果)
七、不合逻辑
(一)强加因果
★由于今天是公园里游园活动的最后一天,因此游人寥寥无几。
此句强加因果关系,“游人寥寥无几”的原因不是“游园活动的最后一天”,“游园活动的最后一天”游人也有可能更多、更拥挤。
实 例 分 析
(前后矛盾)
七、不合逻辑
(二)前后矛盾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修改:删去“与否”。(常见的词如 “有无”“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
★他是很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就说明没有死,可又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前后矛盾)
实 例 分 析
(分类不当)
七、不合逻辑
(三)概念误用。(分类不当)
★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修改:我们的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文学作品,如《语文知识指南》《教师语文大全》《辞海》等。
“文学作品”与“语文教学用书”是不同的概念,可改成“图书馆增添了许多语文教学用书”。
实 例 分 析
(主客倒置)
七、不合逻辑
(四)主客倒置。
★那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修改:“报纸与我接触”应改为“我与报纸接触”。因为“我”为主动,“报纸”为被动。
★学校抓不抓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该句前面是两个条件“抓不抓”,后面只说了“后继有人”一个结果,前后失衡,应在“后继有人”前加“是否”二字。
(五)前后失衡,缺乏照应。
实 例 分 析
(否定不当)
七、不合逻辑
(六)否定不当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修改:删去“不”。(否定不当)(“防止”“ 禁止”“ 忌”“ 忘”“ 避免”等词语后是否有否定副词,要考虑是否把意思说反了。)
★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该句应去掉“不”字。
1、前后矛盾:
例句:同学们基本上都参加了这次数学竞赛。
(“基本”和“都”任意去掉一个)
2、多次否定引起混乱:
例句:尘土太厚,这又怎能不让卫生检查团的人不皱眉头呢?
(算清否定的次数,去掉后一个“不”)
七、不合逻辑
注意:前半句有肯定、否定连用,
后半句也一定要有肯定、否定的连用。
例句:能否有健康的身体,关键在于平时多锻炼。
(后半句改为“关键在于平时是否多锻炼。”)
七、不合逻辑
实 例 分 析
(对象不明)
八、表意不明
(一)对象不明
在语言的表达过程中,对事物或概念进行并列述说时因界定不当造成语义费解。
★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王教授和正在美国的李工程师没能到场领奖。
“因患病住院”的主语不明确,是王教授还是李工程师 应改为“因患病住院的83岁高龄的王教授和正在美国的李工程师没能到场领奖”。
实 例 分 析
八、表意不明
(二)指代不明
★王新和李强赛跑,经过一番激烈的竟争,他终于取得了胜利。
“他”是指王新还是李强 指代不明确。
(三)歧义现象
★老师和学生中的一部分坐汽车去。
“一部分”是仅指“学生”的部分人,还是指“老师和学生”的部分人 表意不明,有歧义。
实 例 分 析
八、表意不明
(四)意思混杂,不知所云。
★这些年,写文章的人特别喜欢“该”和“其”这两个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该”和“其”当然可以用,因为今天我们用的是现代汉语,很多时候,用“这”“那”“他”之类,文章更流畅,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
前面说“该”和“其”当然可以用,中间又讲现代汉语中的“这”“那”“他”使文章更流畅,最后又说“‘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使读者无法明白“该”和“其”与“这”“那”“他”用哪个更好。
判断病句的方法
一主干枝叶梳理法
二语感对照法
三仿句类比法
四逻辑分析法
五关联词检查法
一主干枝叶梳理法
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先分析句子的主干部分,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等情况。句子的主干部分若无语病,再检查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以及修饰语内部顺序等是否存在语病。
★在会上,学生会主席汇报了新年前夕,各班同学准备文艺节目,到处借服装和道具,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积极排练,准备过一个愉快的“除夕艺术节”。
抽出句子主干“学生会主席汇报了…”,可发现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情况”
判断病句的方法
二语感对照法
人们在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形成了对用词造句规则、调整语序以增强表达效果的规则、标点符号使用规则等的感性认识,这就是语感。一个句子有语病,会与我们的语感不一致,使我们的感情表达不顺畅。如果拿病句同语感一对照,就能发现语病在哪里。
★据科学工作者研究,雏鸟的消化能力比成鸟更强烈。
读了全句,我们感到“能力”和“强烈”不能搭配,“能力”应该与“强”搭配。
判断病句的方法
三仿句类比法
发现某些句子或句子里的一部分同语感相冲突,而又无法断定有什么语病时,可以造出几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这样更容易发现语病。
★我们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为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狭隘的目的。
读到“为了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为目的”感到别扭,就可以造出一些结构相似的语句来——“为了参加运动会为目的”,从这个相似的语句中可以看出,“为了”和“为目的”不能同时使用,要么说成“为了……”,要么说成“以……为目的”。所以此句犯了两种句式混用的错误。
判断病句的方法
四逻辑分析法
可以从概念的使用上,在判断、推理的过程中,从语句的前后顺序以及句间关系上考虑句子是否存在语病。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地仿造伪劣产品。
好的产品可以仿造,但“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逻辑的,应将“伪劣”改为“优质”。
判断病句的方法
五关联词检查法
此法主要用于检查复句内部各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存在问题。
★不管是去大学深造,还是在工作岗位上自学,也有可能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这里错用了关联词语“也”,造成分句之间的关系表达不清,应把“也”改为“都”。
判断病句的方法
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看并列短语
二看关联词语
三看否定词
四看数量短语
五看多重定语或状语
十看“把”“被”和表使令的词语
九看代词
八看介词
七看固定句式
六看两面词
一看并列短语
常见病因:不完全搭配、并列成分之间有交叉或包容关系、语序不当等。
★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侮辱、殴打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句子的主干是“有关部门对事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是并列短语,其中“批评教育”与“事件”不搭配。
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看并列短语
常见病因:不完全搭配、并列成分之间有交叉或包容关系、语序不当等。
★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不合逻辑,“报刊”包括“杂志”,“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
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看并列短语
常见病因:不完全搭配、并列成分之间有交叉或包容关系、语序不当等。
★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语序不当,应为“听取和讨论”,因为有时间上的前后关系。
修改病句的方法
二看关联词语
常见病因: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合逻辑、搭配不当。
★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有两个毛病,一是不合逻辑,应该由公民到国家递进;二是关联词语“不仅”的位置不当,“不仅………而且”这一递进关系复句的两个分句主语都是“诚信”,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应改为“因为诚信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修改病句的方法
二看关联词语
常见病因: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合逻辑、搭配不当。
★虽然你的礼品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中,却像千斤重的砝码。
关联词语“虽然”和副词“多么”搭配不当,可将“多么”改为“很”。
修改病句的方法
三看否定词
常见病因:多重否定造成表意相反、否定词和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相反、否定词和带有否定意义的动词连用造成表意相反。
★雷锋精神当然要被赋予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反问句再加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否定,三重否定还是否定,表达的意思与实际意思相反了,变成“不需要学习雷锋了”。
修改病句的方法
三看否定词
常见病因:多重否定造成表意相反、否定词和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相反、否定词和带有否定意义的动词连用造成表意相反。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就是不要,与“不可"连用造成表意相反,二者删其一。
修改病句的方法
四看数量短语
常见病因:表意不明、成分赘余、
语序不当。
★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
表意不明,主是“来自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还是“一个学校的三个学生会干部”,不明确。
修改病句的方法
四看数量短语
常见病因:表意不明、成分赘余、
语序不当。
★科罗拉多州的阿斯彭、埃斯蒂斯帕克和科罗拉多斯一普林斯克等著名游览区,每年要接待成千上万以上的游客。
成分赘余,“成千上万”表约数,"以上”多余。
修改病句的方法
四看数量短语
常见病因:表意不明、成分赘余、
语序不当。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端正党风、增强党的凝聚力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语序不当,“一种”应在“行之有效”之前。
修改病句的方法
五看多重定语或状语
常见病因: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可能造成语序不当。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形容词“有效的”和动词性短语“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都是“方法”的定语,根据多重定语一般语序,动词性短语放在形容词前,应将“有效的”调至“方法”前。
修改病句的方法
五看多重定语或状语
常见病因: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可能造成语序不当。
★首期培训班是由两个部门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职工代表参加了这次培训。
应将表情态的状语“联合”调至表时间的状语“今年5月底”后。
修改病句的方法
六看两面词
常见病因:两面对一面或一面对两面。常见的两面词有“能否、是否、成败、好坏”等。
★考试能否取得优良成绩,取决于平时的努力学习。
“能否”包含正反两方面意思,只能说“取得优良成绩”取决于平时的努力学习,而不能说考试成绩不好也取决于平时的努力学习。可把“能否”去掉,或在“努力学习”前面加“是否”并删去“的”。
修改病句的方法
七看固定句式
常见病因: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以………为重点”和“围绕……”杂糅,删除“围绕”或“以……为重点”。
修改病句的方法
七看固定句式
常见病因: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我校高考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与校长对全校师生进行人文关怀从而提高了师生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关键是……"和“与………分不开”两种式杂糅,可以删除“的关键”或删除“与”“分不开的”
修改病句的方法
八看介词
常见病因:搭配不当、主客颠倒、主语残缺
★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盘的信心。
搭配不当,应为“而是从……中”。
修改病句的方法
八看介词
常见病因:搭配不当、主客颠倒、主语残缺
★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主客颠倒,“陌生”的主体分别是“青年人”和“四十岁以上的人”,动作的主体要在“对”的前边,客体在后边,可改为“青年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可能有些陌生,可四十岁以上的人对它却是很熟悉的”。
修改病句的方法
八看介词
常见病因:搭配不当、主客颠倒、主语残缺
★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的是“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但是这一名词性短语前加上了介词“对于”,就变成了介宾短语,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删“对于”。
修改病句的方法
九看代词
常见病因: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他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老师在毕业典礼上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
表意不明,“自己"到底指“他”还是“老师”,有歧义。
修改病句的方法
十看“把”“被”和表使令的词语
常见病因:主语残缺、语序不当。
★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语序不当,应将“没有”调至“把”之前。
修改病句的方法
十看“把”“被”和表使令的词语
常见病因:主语残缺、语序不当。
★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主语残缺,“使”的主语是主谓短语“老主任再三解释”,这个短语前有介词“经过”,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去掉“经过”,或者去掉“使”,将后句改为“他才逐渐平息怒气,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修改病句的方法
修改病句的步骤、方法
方法指导
步骤: 一读、二提、三改、四查
一读:借助语感找出病句,往往别扭的地方就是有语病的 。
二提:主干提取。从而辨析句子是否有错误。(抓主要动词)
三改:
增(即增加缺少的成分)、删(删去多余的部分)
调(调整字词顺序)、 换(更换不恰当的字词)。
四查:进行复查(是否通顺、有无新语病)。
方法指导
无论用哪种方法,修改病句都要遵循两条原则:
一是保留原意,
二是多就(原文)少(改动)。
修改病句的口诀
一看成分缺不缺,缺的成分要补全。
二看搭配当不当,不当之处改流畅。
三看指代明不明,不明之处要注清。
四看用词当不当,恰当词语来换上。
五看意思重复否,重复词语要赶走。
六看句子矛盾处,矛盾之处要改正。
七看分类当不当,异类事物另置放。
八看多重定与状,思考语序当不当。
九看反问多重否,表意相反经常有。
十看能否是否好不好,后面一个对不了。
十一句中数字要细判,约数倍数经常乱。
十二关联词语要搭配,准确再审主语位。
真题演练
该频道发扬媒体资源优势,使各地中学生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修改意见:
把“发扬”改为“发挥”
真题演练
1.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
修改意见:
2.这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得规范美观,而且还要求会认会写。
修改意见:
1删去“随着”或“使”。
2把“写得规范美观”与“会认会写”调换位置。
真题演练
安徽省共有包括黄梅戏、戏剧、曲剧、杂技等在内的22个项目入选,反映了安徽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的深厚文化积淀。
画线句有语病,请改正:_________
删去“戏剧” (不合逻辑-分类不当)
当堂演练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
B.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C.在酷热的夏季,雪碧、娃哈哈、农夫山泉等矿泉水是深受考生喜爱的夏季饮品之一。
D.中国珠峰登山队之所以能成功登上珠峰,是因为全体队员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的精神。
A项将“《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和“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两句式杂糅,应选取其中一种表达。
C项列举的是三种饮品,与“之一”矛盾。
D去掉“的精神” 芜湖语文教师QQ群:28762386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