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劝学》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1 18:5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劝学》教案
温州市第十九中学 黄 静 徐 梅
学习目标:
1、根据注释①和预习导学案,了解《荀子》及荀子
2、掌握輮、金、砺、知、疾、彰、利、水、绝、生、跬步、骐骥、镂、锲等文言实词的意思;掌握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重点)。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学习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方法。 4、通过诵读,初步背诵课文
5、通过课堂讨论,进一步感受学习具有提高人生修养和使人生达观的意义,所以需要有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难点)
第一课时
导入: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专题
今天我们来讨论《劝学》,这是什么字你联想到什么?
亚历山大 ②好像要支撑起什么,孩子在蓬勃向上发展。
学习是到底是我们所迷茫的现实的压力,还是有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劝学》看看关于学习荀子告诉我们什么呢?初读,讨论。文通才能意顺,要读出一篇文言文的思想深度,首先理解意思。(4分钟)
二、检查预习(8分钟)
1、点评学案,投影学案,让学生指出错误,基本疏通意思。【投影学案】
强调两个“于”的一词多义及该句的翻译,“参省乎己”的翻译,“已““輮”“者”“砺”“就”“博学”字的意思。
2、学生同桌之间互读,互相翻译交流。提出问题。整体答疑。
三、文本研读(25分钟)
1、书读百变其意自现,请同学放声朗读,第一段。
生读,生点评。(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听,点评的时候要具体的点评。比如:哪句怎样处理更好点;哪句读得非常好,为什么。)再读,再评。
2、思考:学习有哪些作用?第一段举了那么多例子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吗?
【板书】




预设引导:(顺)通过学习改变和提高,人能达到怎样的境界?
小结【幻灯】:
学习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明白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郭小川
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赫尔曼·黑塞
3、想象着人生这样一个美好的境界,齐读第一段。按照黑板的笔记能不能试着背下来。学生示范背。生齐背。
4、要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境界是因为有些人天生就具备了比较优秀的品质呢还是有一定的方法可寻?“善假于物也。”
预设引导:(顺)善假于哪些物呢?取得哪些效果呢?(逆)找出方法和取得的效果。这些方法都有什么共同点?
通过一种方法,达到更好的效果。这种方法叫做。“善假于物”。看来,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有方法可寻的。为了突出借助的方法取得的良好的效果本段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再来读一读,前后通过比较是为了突出什么?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比较论证。)
表格内容直接在白板第二段上做记号。
【板书】
吾尝……不如……
非……而……
请同学们根据这样的句式特点背诵第二段。
5、它们是不是有一个共同点呢?这是一种什么方式?请在文中用一句话来概括。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请同学翻译。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并未死板的苦学而已,而应博采众长,这是一种聪明的方法,因为你站在了别人的肩膀上。可以“迅速地提高和改变自己。”这个字上面是一只手拉另一手,学字看似沉重,但是有一定方法的,通过别人的帮助,或向别人学习,来改变和强大自己。
6、假借的方式真好。我们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板书:假 “”崖下的那只手拉压上的那只手,借助他人之力达到目的】
7、小结:
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每一个人都能够寻找“另一只手”而获得自己的提高和改变。
人生犹如舞台,没有人可以独自演完一场戏,即意味着没有人能够独自成功。
【幻灯】
也许你正在为许多近期的目标,比如考大学、找工作等等而非常努力,倍感辛苦,但是当抬起头来仰望一下天空,问问自己,当这些目标都实现之后,人应该往哪里走?荀子告诉我们那就用强化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人格的修养和充实自我的生命,这将是人生路途中的一种愉悦之旅。只有这样,我们的灵魂能够得到净化和满足。
四、作业:1、背诵一、二两段
五、板书




吾尝……不如……
非……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题解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劝学》。“劝学”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劝勉大家努力学习。
2、回顾
“劝勉”的方法无外乎两种,或者动之以情,或者晓之以理。这篇文章是以情动人还是以理动人呢?——以理动人。那一二段分别说了什么理呢?
第一段: 论述了学习的意义 强调“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 论述了学习的作用 强调“善假于物也”
通过不停止的学习,人在品性上的提高就如常温的水可以凝结成冰、墨绳量过的木头可以变形为车轮一样可以“知明”而“行无过矣”。作者为我们描述了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的美好境界。正如:
山顶有美丽风景,让人心向往之。
当然,这种境界的提升是需要付出努力的。第一段有形象的说法,就是“糅”和“砺”。
那么,接着前两段,第三段又说了哪些理呢?
二、检查预习
1、初读:齐读第三段,正音和停顿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请大家对照预习学案,特别注意一词多义 “焉”、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词类活用“上”“下”“一”和古今异义词“寄托”的翻译。
三、文本研读第三段
1、第三段说了哪些理?
同桌共同研读:说说这一段说了哪些理?对应的句子是哪些?
明确:按顺序论述了学习重在积少成多、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板书】
积累
坚持
专一
2、学生分别读三个层次,注意停顿。
借助外物来提高自己的道理不难懂得,但是掌握技巧的过程可能常常需要艰苦卓绝的努力,无论“糅”或者“砺”,都需要强大的内心,这就要我们强化我们的内在。必须有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山就在那里,美丽的风景值得欣赏,而我们只有修练内功、注意方法才可能攀登到达!
那就是——
“非你莫属”的专一,
“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坚持
和“滴水石穿”的积累!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废寝忘食”众多的成语都在告诉我们类似的道理。“水滴石穿”就是积累的量变到质变,龟兔赛跑的故事也通俗地阐释了持之以恒的道理,“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专注更是成为一种极致的美。学习的收获是美的,对学习的坚持更有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
四、论证方法
1、再读:全段没有出现“学习”这样的字眼,但是大家都读懂了在说学习,为什么呢?这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设喻
总共设了多少个喻?
积累五喻,坚持四喻,专一两喻,共十一喻。
2、设喻的作用和原则
【幻灯】
设喻的作用:使得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设喻的基本原则: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骐骥、驽马、蚯蚓、螃蟹、雕刻都很常见,生动形象易懂。
个别学生读,读出形象感来,读得生动。然后齐读。试背第三段。
3、回顾
第一段和第二段也都用了很多比喻。
第一段:“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糅以为轮”、“金就砺则利”
第二段:“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
当我们从经典中获得教益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它们表达思想的方法?还有那朴素的文风,抽象的道理竟然在娓娓的阐述中表达得那么生动、清晰!
——《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前言
五、拓展
问:如果让你选一句话作为人生格言来送给朋友,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
学生说,齐背。
试背第三段。
六、结合板书,小结全文
中国不乏“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程门立雪”的勤学、好学故事。“苦读”、“勤学苦练”、“刻苦学习”这些词语也成为对学习者最常见的肯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更是许多学习者的座右铭。既然学习如此之苦,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不懈追求?回顾全文思路。
七、学案当堂练
阅读语段,完成1——6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C.绝江河(渡)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5、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课文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八、课堂小结:
【幻灯】
人生难免困惑。
学会一些本领固然重要,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也固然让人快乐。但是人生更难得的是“知明而行无过矣”的自律和通达。

山顶有美丽风景,我们只有通过攀登才能到达,而攀登的辛苦甚至痛苦衬托得风景更加美丽,这就是学习的苦与乐。美好的目标激励我们前行,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帮助我们到达。当目标实现时,回首奋斗的过程,曾经的痛苦都已经成为我们人生的财富,这样的通达怎么不让我们快乐!所以你们也愿意吗?在学习中苦并快乐着!
【板书】:
九、作业
背诵全文,试默一次。完成学案中的课后巩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