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3课《马说》课时练习
1.(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 B.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hí) D.其真无马邪(yé)
2.(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修其在已,听其在人。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奶,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选自《古文笔法百篇》)
(注)骥:千里马
下列句子中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人不知而不愠 B.康肃笑而遣之
C.野芳发而幽香 D.乃记之而去
3.(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语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虽有千里之能”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马之千里者
C.执策而临之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本段文字作者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
②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___
④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5. 认真观察下面的这幅题为《伯乐收了好处费》的漫画,完成后面两题。
伯乐收了好处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的内容。(不超过30个字)
(2)看了上面的漫画,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自省事以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贤者虽得卑位,则旋而死,不贤者或至眉寿。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无乃所好恶与人异心哉?
(节选自韩愈《与崔群书》)
(1)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才美不外见
③策之不以其道
④又见贤者恒不遇
⑤不贤者或至眉寿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无乃所好恶与人异心哉?
(3)在【甲】文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4)阅读两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篇目 表达手法 主旨
《马说》 托物寓意
②
《与崔群书》节选 ①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②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③执策而临之( )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乙】文作者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3)翻译画线句子。
①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甲】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
(5)【乙】文开篇就出人意料地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这一有悖常理的论断,意在说明什么?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
B.才美不外见/见往事耳
C.策之不以其道/虽不能察,必以情
D.一食或尽粟一石/或以为死
(2)请把“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短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开篇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既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也抒发了怀才不遇者常有的感慨。
B.“其真不知马也”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行为的愤慨之情。
C.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才美不外见”,因此作者呼吁有才之士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D.作者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强烈期望。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问题。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点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B.文章通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借此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两句具体地描绘了千里马在没有遇见伯乐时可悲的遭遇,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D.“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运用了排比手法,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
1.C
【详解】
C. “食”应读“sì”,同“饲”,喂养。故选C。
2.A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而”的用法。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例句句意为: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而:表转折,却。
A.句意为:人们不了解自己的才学,自己却不感到生气。而:表转折,却。
B.句意为: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而:表修饰。
C.句意为:野花开了,散发着淡淡清香。而:表承接。
D.句意为:于是记录下来,然后离开。而:表顺承。
故选A.
3.D
【详解】
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要求在不同语境中辨析词语的含义。
A项,“之”是代词,指千里马。
B项,“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无意义。
C项,“之”是代词,指千里马。D项,“之”是结构助词,的。题干中的“之”也是结构助词,的,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4.
【答案】
(1)唐代,韩愈
(2)①通“饲”,喂养,②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③懂得,④鞭子
(3)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5)不断提高自我,等待合适的机会;毛遂自荐,积极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
5.
【答案】
【答案】(1)猪向伯乐行贿,得到“千里马”的称誉后得意忘形。
(2)示例一:要加大对行贿、受贿者的惩处。示例二:名人须自重。示例三:纸终究包不住火。
6.
【答案】
(1)①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②见:同“现”,③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④经常,一直,⑤有的
(2)①喂马人不知道按照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才能喂养它。
②不知道老天的意思到底是怎样的,难道老天的好恶之心与人有所不同吗?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①对比,②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痛恨和控诉(对人才被埋没的痛恨)
7.
【答案】
(1)①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②名字,③面对,④同“饲”,喂
(2)退之,唐
(3)①在水面上击打的水花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②喂马的人不知道根据千里马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饲养它。
(4)示例:①在想象中夸张。 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②在想象中进行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比来阐述万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③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5)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8.
【答案】
(1)C
(2)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或: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C
9.
【答案】
(1)①著称,②犹,尚且,③才能、才干
(2)①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②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3)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