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唐诗三首》课时练习
1.(2021·广西岑溪·八年级期末)石壕吏
杜甫
幕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更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下列对这首诗的贯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加点词语“一何”是“多么”的意思,诗人连用两个“一何”,增强了感彩,有力地渲染出差吏的蛮横气势与老妇的凄凉处境。
B.最后四句是故事的尾声,“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C.本诗构思巧妙,暗写老妇,明写差役,将差役的“怒”“呼”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横残暴不言而喻。
D.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事实和具体的形象里,如“有吏夜捉人”一句,它是叙事,同时又是讽刺和揭露,包含诗人的憎恨之情。
2.(2021·广西容县·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忍”,狠心;“能”,如此,这样;“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接近;“寒士”,贫寒的士人;“突兀”,高耸的样子。
B.“风怒号”运用比拟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字写出狂风威力之大。面对大自然的暴力,诗人只好任其所为,表现得较为平静。
C.大风过后,云涌雨至,诗人赖以生存的茅屋四处漏雨,漫漫长夜,何以度过?诗人洒泪沾襟,只因愧对娇儿。
D.诗人最终从沉思中振作,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与他写的“三吏”“三别”是一样的。
3.(2019·新疆克拉玛依·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首叙事诗,形象地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流露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诗的第一节写卖炭翁劳苦悲惨的生活,前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第二节写“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前四句主要描绘“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
C.“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是对卖炭翁肖像精炼传神的描绘,一位白发苍苍、满脸尘灰、双手污黑的老翁站在眼前,让人感受到环境的恶劣。
D.“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但他却“愿天寒”。这一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实则真实地反映出卖炭翁的悲惨境遇。产生了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E.“翩翩”两字形象地写出了“宫使”风度翩翩的神态,“把”“称”“叱”“牵”等一连串的动作,生动地刻画出“宫使”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系向牛头充炭直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八月/秋高/风怒号
B.老翁/逾墙走
C.满面/尘灰/烟火色
D.半匹红纱/—丈/绫
6.默写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 , ”。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虽身处逆境仍然乐观向上的诗句是“ , ”。
(3)《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出他劳动的艰辛的句子是“ , ”。
(4)《卖炭翁》中体现了卖炭翁卖炭路途艰难的句子是“ , ”。
(5)《石壕吏》中,寥寥十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时代氛围的诗句是“ , ”。
(6)《石壕吏》中,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是“ , , , ”。
7.文学常识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从体裁上说属于__________诗。作者杜甫,字_____,曾自称 ______________,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人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 为___________。
(2)白居易,字_______,________代著名诗人,晚年自号_____,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白居易因“宫市”低价强购货物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用“两鬓苍苍”突出人物的老迈,用“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复杂的工序。
C.“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该句采用设问的修辞,一问一答,表现出卖炭老人生活的贫困。
D.“惜不得”一词生动地描绘出老人的炭被夺走,尽管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
(2)展开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呈现的画面。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上衣裳口中食”反映出卖炭翁辛苦劳作仅仅是为了最基本的生存所需。
B.“牛困人饥日已高”写出了运炭路途的遥远与艰辛。
C.“宫使驱将惜不得”刻画了卖炭翁想要反抗而不能的软弱性格。
D.本诗以叙事结尾,与直接议论相比,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思索空间。
(2)请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讽喻诗,揭露了唐朝“宫市”公开掠夺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B.“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2)简析“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字的表达作用。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卖炭翁》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D.“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不得”体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作者白居易,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B.全诗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
C.诗的前六句,点出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来表现卖炭翁的无奈与悲愤。
(2)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
参考答案
1.C
【详解】
C.应改为“明写老妇,暗写差役”;
故选C。
2.C
【详解】
C. 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此时除了因为屋破漏雨,长夜难熬,才睡不着觉,还因自己和国家都在风雨飘摇中挣扎而睡不着,题干中“诗人洒泪沾襟,只因愧对娇儿”不准确。
故选C。
3.CE
【详解】
C.错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以荒凉险恶的南山陪衬,形象地勾画出卖炭老人终日劳作、外表憔悴的形象,以此让人感受到卖炭老人生活的艰辛;
E.错误,“翩翩”二字意思是轻快的样子,用在这里却含有讽刺、挖苦的意味,“翩翩两骑”勾勒出宫使及其爪牙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形象,并非选项所说“风度翩翩的神态”;
故选CE。
4.C 5.D
6.【答案】(1)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2)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4)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5)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6)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7.【答案】(1)古体 子美 少陵野老
(2)杜工部 乐天 唐 香山居士
8.
【答案】
(1)B
(2)夜里,天空飘起鹅毛大雪,城外的地上一望无际,白茫茫一片,积雪足足有一尺来厚。天刚蒙蒙亮,老翁就驾着牛拉的炭车向城外驶去,只有那车轮碾碎冰的声音在回响。
9.
【答案】
(1)C
(2)“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10.
【答案】
(1)A
(2)“辗”字既写出了天气寒冷,路面已经结了厚冰,同时又暗示了牛车的重量,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生活的辛苦和艰难。
11.
【答案】
(1)D
(2)“惜不得”体现了卖炭翁对炭被抢舍不得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理。
12.
【答案】
(1)D
(2)运用心理描写,细致地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更寒冷的矛盾心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