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课时练习
1.(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蓦(mù)然 闭塞(sè) 晦(huì)暗
B.挣(zhēng)脱 烧灼(shuó) 安塞(sài)
C.冗(yǒng)杂 戛(jiá)然而止 羁(jī)绊
D.恬(tián)静 骤(zhòu)雨 亢(háng)奋
2.(2020·湖北硚口·八年级期中)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骤雨一样,是 的鼓点;旋风一样,是 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 的瞳仁;斗虎一样,是 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热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A.强健 飞扬 急促 闪射 B.强健 急促 闪射 飞扬
C.急促 闪射 飞扬 强健 D.急促 飞扬 闪射 强健
3.(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对《安塞腰鼓》写作特点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D.文章采用了平实叙述的方式,没有使用修辞方法。
4.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看每组中哪一句更好些,为什么?
(1)①急促的雨点像骤雨一样;②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2)①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②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了。
在(l)中,________句更好些,因为________。
在(2)中,________句更好些,因为________。
5.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________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________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________
6. 选择词语填空
旋风一样 斗虎一样 骤雨一样 乱蛙一样 火花一样
________,是急促的鼓点;________,是飞扬的流苏;________,是蹦跳的脚步;________,是闪射的瞳仁;________,是强健的风姿。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1)阳光本来就是静态的,为什么说它“变得飞溅”了?
(2)文中所说的“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一股劲?
(3)观众的心能变成牛皮鼓面发出隆隆的响声吗?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4)“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从全文看,它起什么作用?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锣鼓声处是故乡
陈志光
几次回乡,当目光还没有翻越村前那高高的水渠,捕捉到家乡的轮廓之时,总是在很远处先听到阵阵熟悉的锣鼓声,仿佛在欢迎游子的归来。顷刻间,心弦被拨动,心潮在奔涌,下意识判断,锣鼓声处,定是故乡。
家乡的锣鼓原始而又奔放,虽然没有安塞腰鼓的气势恢宏,也没有山东大鼓的曲调高昂,但是经过一代代锣鼓师傅的千锤百炼,也是别具一格,魅力难挡,既是一种与父老乡亲和悦共生、血脉相通的民间艺术,也是一处与泥土混于一体、与山水相融的风景。锣鼓声回响在屋瓦错落的村巷里,飘荡在广阔无垠的田野上,穿梭在葳蕤苍翠的树林间,也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
在家乡,几乎每个村子都有锣鼓队,他们游走在村巷屋弄之间,主要为村民们的婚丧嫁娶进行演奏服务。锣鼓队规模不大,只有七人,由四位锣鼓手和三位唢呐手组成;锣鼓器材也是常规四件,即大锣、小锣、大鼓和镲钹。队员们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只要演奏功底深厚,配合默契娴熟,往往能协奏出清新悦耳、美妙动听的锣鼓乐。
家乡的锣鼓韵律丰富、格调清新、变化多样——时而如蜻蜓点水,音律轻柔,时而又如暴风骤雨,节奏明快;时而浅吟低唱、如泣如诉,时而高歌猛进、荡气回肠……再加上点缀其间的清脆嘹亮的唢呐声,把各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听得人心潮跌宕、难以自制。尤其在喜结连理、金榜题名等大喜之日,还伴有梆子、二胡演奏和戏曲演唱。锣鼓艺术和戏曲艺术无缝对接、浑然一体,使得喜庆气氛更加热烈,文化韵味更加浓厚。
除了日常的婚丧嫁娶之外,在元宵节的龙灯会上,也是锣鼓队大显身手之时。龙灯游到哪儿,锣鼓响到哪儿,节奏欢快,铿锵有力,使中国龙更加威风凛凛、气宇轩昂。特别是在舞龙比赛表演的时候,锣鼓不仅是指挥手的声音信号,更是鼓舞士气的进军号角。只要咚咚锵的锣鼓声响起,舞龙者全身的细胞能量就会被激活。他们踏着鼓点,奋勇争先。激情的锣鼓击打得他们斗志昂扬、汗水四溅。巨龙时而盘旋,时而翻转,时而蛟龙出海,时而腾云驾雾……随着锣鼓声像雨点般愈加密集,舞龙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热血沸腾,节目表演和观众情绪一并被推向高潮……四周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叫好声一片,场面雷动,热闹无比。
多少年来,家乡的锣鼓就一直没有停息过。每当听到这熟悉的锣鼓声,要么会驻足凝神,沉浸其中;要么会朝着锣散声飞奔而去,以飨眼耳。
(摘自《散文选刊·下半月》)
(1)文中拿家乡的锣鼓与安塞腰鼓、山东大鼓做比较,作用是什么?
(2)家乡的锣鼓的用武之地有哪些?
(3)文中的画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提及“锣鼓声处,定是故乡”,既扣了题目,又自然引出了家乡的锣鼓。
B.“也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一句中的“漂泊异乡的游子”也包括作者自己。
C.家乡的锣鼓队规模不大,只有七人,锣鼓器材也是常规四件,体现了作者对家乡锣鼓的失望。
D.“除了日常的婚丧嫁娶之外,在元宵节的龙灯会上,也是锣鼓队大显身手之时”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3题。
羊皮扇鼓
崔子美
①在陕北寒雪匝地的季候,我挤在涌动的人群中,热烈地观看旷野上羊皮扇鼓方阵精彩的表演,心因之而强烈地嘭嘭作响。
②开阔的山脚下,列立了百十号男女,他们身穿洁白羊皮褂、大红裤子,在以群山为背景的大地上等待声音的召唤。有了,是唢呐声,像是从天上忽然落下来的,又仿佛是从地下陡然冒出来的,游丝般苍凉悠婉地响了起来,恍若无影的手指弹在人们的心尖上③扇鼓手们一惊一动,犹如春天里出圈的羔羊,哗地一下冲散而出,在浑亮的鼓乐声中摆首起舞,扭身踏浪。他们挥动百十面扇形羊皮手鼓,嘭嘭敲打,跳起来、缠起来、绕起来、腾沓起来、歌吟起来。忽而似嫩柳在春风间交错,忽而如茂草地里一群蹦跳的蚂蚱,忽而像身醉心不醉的武士…天色由此一暗,羊皮扇鼓现代群体性的舞蹈灿亮如焰。
④鼓声如雨,一重再重。左手鼓,右手槌,昂首向天,脚下旋转,轻轻地轻轻地敲出一片细语,那是对天的问候,那是对无所不能的上苍的敬畏;再看,鼓手们弯腰到地,状如收割,慢节奏地打出一片浑厚之响,应该是他们对大地的感激,是他们对生长五谷的原野赤诚的祈愿。又一番鼓声激烈,鼓手们踢腿扬臂,柔美中见刚硬。摇首蹈足,婉转中现强悍。鼓手们面对面、手挽手,打得狂放,打得自由,打得似雨似风,春潮阵阵,歌颂人的伟大,鞭策着无边的心灵。那訇然而起的呐喊声,泼洒着一种胆气,犹似敢在虎口拔牙,亦能在权贵面前挺胸,不为功名利禄所累,充满了拥抱生活的坚定,洋溢着身处逆境而不懦弱的奋争。
⑤羊皮扇鼓是一种藏刚于柔、纳火于水的舞蹈,它不仅跳动出了粗犷古朴的美,尤其让我体味了生命的深沉和负重、容忍和冀盼,它实实在在渲染了陕北人生存在高梁大峁之间,直面困苦的豁达脾性。
⑥扇鼓来自哪里?应该是在古老遥远的文明之初,羊皮扇鼓就诞生在了游牧民族的手中,驱赶豺狼,传递平安,消解寂寞,也许还曾发展成一种庆祝六畜兴旺的舞蹈。由于扇鼓的饱满浑厚之声,演化为战场上助阵的武鼓,系上铁环,哗哗铮响,杀气腾腾。多民族血液融合的陕北,在艰难生存的困苦中,传承了扇鼓,敲敲打打,一辈又一辈地延续下来。
⑦但是,当二十世纪末的艺术家把它改编成壮美的现代群体舞蹈时,它便更加明晰了向命运之神挑战,以及鼓舞生存的内涵品质。我看过安塞腰鼓洒脱刚猛气壮山河的阵容,我看过洛川蹩鼓的欢腾火热的场面,我也看过威风锣鼓的浩荡和大气。然而,羊皮扇鼓一经打起来,就不能不使人心生悲壮之美。它美在阐释陕北人不畏天命的高贵、不服于命运的安排、不惧苦难的风度。可以说,羊皮扇鼓打的是一种解剖人生和慰藉心灵的哲学,告诉你生命不易,应该多些忍耐、多些沉着、多些坚持、多些准备、多些信心。
⑧陕北的羊皮扇鼓呵,一节一节,一幌一幌,直能打到人的心里去。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忽而似嫩柳在春风间交错,忽而如茂草地里一群蹦跳的蚂蚱,忽而像身醉心不醉的武士…
3.羊皮扇鼓由来已久,写它的历史起源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 蓦(mò)然。
B. 挣(zhèng)脱,烧灼(zhuó)。
C. 冗(rǒng)杂。
D. 亢(kàng)奋。
故选B。
2.D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强健:强壮而健康,身体十分有活力的样子。有强健的体魄,一般用于形容人;急促:指短促、速度快的;飞扬:指飞舞,飘扬;闪射:指闪耀,放射光芒。
比较四个词语的意思,强健用来形容身体,所以搭配风姿;急促用来形容声音短促,所以搭配鼓点;飞扬是飞舞的意思,所以搭配流苏;只有瞳仁能放射光芒,所以闪射搭配瞳仁;
故选D。
3.D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掌握情况。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安塞腰鼓》一文并不是平实的叙述,全文采用了多种修辞方法。
故答案为:D
4.
【答案】
②句 这样写强调了鼓点“像骤雨一样”,更生动、更形象的突出了鼓点急促的特点。
②,这样写强调了鼓点“像骤雨一样”,更生动、更形象的突出了鼓点急促的特点,①,“立即”强调了速度快,突出了腰鼓火烈、奔放、力量的影响之大。
5.
【答案】
排比
比喻
比喻
6.
【答案】
骤雨一样,旋风一样,乱蛙一样,火花一样,斗虎一样
7.
【答案】
(1)阳光本是静态的,但阳光下那舞动的身影,挥动的手臂,蹦跳的脚步让人眼花缭乱,阳光也似乎被舞动得四处飞溅了,这句话写出打腰鼓时那热烈、奔放、灵动的场面。
(2)贫瘠的黄土地、闭塞的生活,让生活在这儿的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和束缚,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束缚的力量。
(3)这句话从人的感受的角度写安塞腰鼓所释放出的磅礴能量和对观众产生的奇特效应。它雄壮、振奋人心,使观众受到感染,产生了心灵共鸣。
(4)“好一个安塞腰鼓”是文章的抒情线索,它反复出现,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无限赞美的深情。
8.
【答案】
(1)突出家乡锣鼓的特色:别具一格,既是一种与父老乡亲和悦共生、血脉相通的民间艺术,也是一处与泥土混于一体、与山水相融的风景。
(2)主要为村民们的婚丧嫁娶进行演奏服务,在元宵节的龙灯会上表演。
(3)排比。运用排比,列出家乡锣鼓丰富多样的韵律,突出表现了家乡锣鼓格调清新、韵律变化多样的特点。
(4)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锣鼓的喜爱之情和对家乡浓浓的热爱。
(5)C
9.
1.【答案】讲了表演羊皮扇鼓的情景,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答案】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鼓声的悦耳动听。语言富有气势,增强了感染力。
3.【答案】展示了羊皮扇鼓的源远流长,为文章抹上一层文化的厚重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