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小石潭记》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小石潭记》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7 08:2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时练习
1.(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俶尔(chù) 佁然(yǐ) 奉壹(yī) 幽邃(suì)
B.篁竹(huáng)清冽(liè) 翕忽(xī) 为屿(yǔ)
C.为坻(chí) 为嵁(kān) 寂寥(liáo)披拂(fú)
D.翠蔓(wàn) 龚古(gōng)差互(cī) 珮环(pèi)
2.(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面句子中的“而”字与“潭西南而望”一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化而为鸟 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怒而飞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3.(2020·黑龙江碾子山·八年级期中)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
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B.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
C.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4. 下列句子画线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心乐之 (快乐)
B.以其境过清 (因为)
C.不可知其源 (指代小溪的)
D.乃记之而去 (于是,就)
5. 下列画线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B. 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C.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D. 不可知其源 不可久居
6. 填空。
(1)《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________,是属于________的范畴。
(2)《小石潭记》的作者是________,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写________,本文是________的第四篇。
7. 根据《小石潭记》提示默写。
(1)描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________
(2)第一段描写小石潭景物的句子:________
(3)最能表现小石潭水至清若无的句子:________
(4)写潭中游鱼的静态和动态的句子:________
(5)写小潭源流,写溪身的特点的句子:________
(6)写岸势的特点的句子:________
(7)写小石潭周围气氛的句子:________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任意东西 东西:_______________
②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____
③经纶世务 经纶:_______________
④不可久居 居: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猛浪若奔 嫦娥奔月
B.自康乐以来 以其境过清
C.有时见日 日光下澈
D.清流见底 以其境过清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甲】文中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景色后的感受,【乙】文中也写了柳宗元在看到小石潭的秀美景色后的感受,试比较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欹: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下列各项中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佁然不动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B.不可名状 名:用言语形容
C.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狗的牙齿
D.遂命之曰右溪 命:命名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潭西南而望/而置州以来
B.丈夫之冠也/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C.以其境过清/以裨形胜
D.乃记之而去/乃疏凿芜秽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描写景物运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动静结合和虚实相生。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是动,动静结合;“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虚实相映成趣。
B.【乙】文虽短,却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开头写景,重在描写;中间感慨,议论为主,兼以抒情;然后写对小溪的修葺和美化,是用记叙;而命名和刻石的来由则用说明。
C.【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水,其中【甲】文从正面描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乙】文从侧面描写了右溪的水流湍急。
D.【甲】【乙】两文均借景抒情,【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乙】文借右溪无人赏爱,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中空火出④,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⑧刺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⑩静躁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心乐之乐
(2)不可久居
(3)不里许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其长尺许者 ②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B.①乃记之而去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①或投饼于左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D.①以其境过清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
4.【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D
【详解】
D.翠蔓màn 故选D。
2.C
【详解】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潭西南而望”中的“而”表示修饰连词,可以不翻译,“西南”作“望”的状语。A、“而”字表示顺接连词;B、“而”是承接连词,表示将其前面的意思更进一层,隐含"又、再、更……“的意思。字C、“而”字表示修饰连词;D、“而”是转折连词,可是,却的意思。故选C。
故答案为:C
3.B
【详解】
《小石潭记》第二段,写的是鱼。“似与游者相乐”的前文“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主语是鱼,本句承前省主语,意为,(鱼)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似与游者相乐’‘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理解错误,故选B。
4.
【答案】
A
5.
【答案】
D
6.
【答案】
(1)抒情议论·散文
(2)柳宗元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7.
【答案】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静态: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动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
【答案】
(1)①向东或向西,②格外,③筹划、治理,④停留
(2)C
(3)①(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
②(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甲】文中作者看到富春江景色后产生“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乙】文作者看到小石潭的秀美景色后,产生“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感,以此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情。
9.
【答案】
(1)C
(2)D
(3)C
(4)①(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10.
1.【答案】(1)以……为乐。(2)居:停留。(3)许:表示约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重点字词的掌握。
2.D
3.【答案】(1)(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然而在水中欢快游动发出刺发声响的,都是几寸长的鱼。
4.【答案】【甲】文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游玩的欢愉和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