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晶体与结晶
1.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形成晶体的过程叫做 。
2.
饱和溶液 结晶
【答案】结晶 降温 升温
二、粗盐的提纯
1.粗盐溶解
(1)称量 在_____________上称取少量混有泥沙杂质的粗盐5g
(2)溶解 加入20mL水溶解,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滤
现象:过滤后,滤纸上有____________,滤液是___________,滤液澄清。
过滤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在______________上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__________边缘;_________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盛液烧杯口紧靠在倾斜的__________中部;玻璃棒靠在______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紧靠_____________
(4)蒸发
蒸发至一定程度,____________底部有白色晶体析出,晶体是____________。
蒸发注意事项:当出现较多固体的时候停止加热,利用________将剩余水分蒸干。
【答案】托盘天平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固体 氯化钠溶液 漏斗内壁 漏斗 液面 玻璃棒 三 接液烧杯内壁
题型一:结晶现象
1.下图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中含有少量时,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B. 时,、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大于
C. 当温度大于时,溶液一定比溶液浓
D.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答案】
【解析】A.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而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较小,故中含有少量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选项A错误;
B.时,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物质的溶解度,故等质量、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大于,但没有指明是等质量,选项B错误;
C.当温度大于时,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物质的溶解度,但溶液不一定比溶液浓,因为没有讲清楚是否是饱和溶液,选项C错误;
D.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选项D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B. 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C. 欲使克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变成,可向其中加入克固体
D. 时,将某溶液蒸发克水析出克晶体,再蒸发克水析出克晶体,与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答案】
【解析】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A说法正确;
B.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B说法正确;
C.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
D.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饱和溶液,蒸发克水析出克晶体,再蒸发克水析出克晶体,与的质量一定相等,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不饱和溶液,蒸发克水析出克晶体,再蒸发克水析出克晶体,与的质量一定不相等,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3.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实验记录如图,根据上述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 ①②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 固体甲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
C. 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①~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A、最后蒸发水,析出晶体质量是:,即水中溶解甲恰好饱和,蒸发水不能析出晶体,是不饱和溶液,蒸发水析出晶体,是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水中溶解甲恰好饱和,水中溶解恰好饱和,即固体甲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C、不能判断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都是不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相等,中溶液质量大于中溶液质量,因此中质量分数小于,都是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都大于不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题型二:粗盐的提纯
1.粗盐提纯和配制的食盐水都需进行的操作是
A. 过滤 B. 蒸发 C. 溶解 D. 称量
【答案】C
【解析】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
配制的食盐水,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食盐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食盐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
故粗盐提纯和配制的食盐水都需进行的操作是溶解。
故选:C
2.下列“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大颗粒的粗盐可用玻璃棒捣碎
B. 溶解粗盐时,把粗盐慢慢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并不断搅拌
C. 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过滤的速度
D. 蒸发结晶过程中,当蒸发皿中的液体里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答案】D
【解析】A、大颗粒的粗盐可用研杵捣碎,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解粗盐时,把粗盐慢慢倒入盛有烧杯中并不断搅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损坏滤纸,故选项说法错误。
D、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检验氧气的性质 B.存放二氧化碳气体 C.蒸发操作 D.过滤操作
【答案】
【解析】A、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存放二氧化碳气体时,集气瓶应正放,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4.下列是“粗盐中难溶性物质去除”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操作A中,如果5g的砝码生锈了,称量出的粗盐质量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操作B中还需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
(3)利用操作可以将下列混合物分离的是_____
A、氧化铜和氯化铜固体 B、食盐和纯碱固体
(4)操作中盛放滤液的仪器是________。
【答案】(1)偏大 (2)胶头滴管 (3)A (4)蒸发皿
【解析】(1)称量粗盐时,砝码生锈,导致砝码的质量增大,故称量出的粗盐质量偏大;
(2)操作中还需用到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3)操作是过滤操作,适用于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分离。
A、氧化铜不溶于水,氯化铜易溶于水,适用于过滤操作,故A正确;
B、食盐易溶于水,纯碱易溶于水,不适用于过滤操作,故B错误;
故填:A
操作D中盛放滤液的仪器是蒸发皿
故答案为:(1)偏大 (2)胶头滴管 (3)A (4)蒸发皿
1.溶解度曲线可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加入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
C. 时与水充分混合可以形成饱和溶液
D. 中含有少量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答案】
【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不合题意;
B.加入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故B不合题意;
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所以与水充分混合可以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故C符合题意;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降低而显著减小,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中含有少量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读取液体体积 B. 加入锌粒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过滤
【答案】
【解析】、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升温至,它们的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C.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一定小于
D. 甲中含有少量乙时,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
【解析】、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该选项正确;
B、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升温至,它们的溶解度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C、时甲的溶解度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一定小于,该选项正确;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中含有少量乙时,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该选项正确。
故选:
4.已知室温下的溶解度约为。现称取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转移等步骤,除去泥沙得到精盐。下列操作正确且合理的是
A. 溶解 B. 过滤
C. 蒸发 D. 转移
【答案】
【解析】、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但室温下的溶解度约为。现称取粗盐,所需水的质量最多为合,选用的量筒即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蒸发操作,应使用蒸发皿,不能使用烧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转移操作,应使用玻璃棒进行转移,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5.小金自制了一个“气象瓶”,其密闭玻璃容器内装有硝酸钾和氯化铵及蒸馏水,当外界温度改变,物质溶解度相应变化,会展现出不同形态的结晶。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 溶解度不变
C. 溶剂质量变小
D. 溶质质量变小
【答案】
【解析】、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溶液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外界温度改变,物质的溶解度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溶剂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6.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 的数值是
C. 甲物质在时的溶解度是
D.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
【解析】、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第一次蒸发水,析出晶体,第二次蒸发水析出晶体,所以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错误;
B、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第一次蒸发水,析出晶体,第二次蒸发水析出晶体,所以第三次蒸发水析出晶体,所以共析出,错误;
C、蒸发水析出晶体,则水中最多能溶解甲,故甲物质在时的溶解度是,正确;
D、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不能判断出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错误;
故选:C
7.“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
(2)操作B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CB;(2)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
【解析】(1)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要把粗盐先溶解,然后过滤,将滤液进行蒸发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故答案为:ACB;
(2)操作B蒸发实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故答案为: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
故答案为:(1)ACB;(2)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
8.某同学通过下列实验步骤测定克粗盐中精盐含量假定只含不溶性杂质。
称量粗盐溶解____________冷却干燥称量精盐
(1)称量粗盐:用 ______(填一仪器名称,下同)称3g粗盐,称量时托盘上需垫上一张光洁干净的 ______。称量时应在托盘上先 ______后进行另一操作 ______(填“按去皮键”或“放称量纸”)。
(2)溶解: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蒸馏水,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 ______保持水平。如图是量筒的片断,根据图示,所取的水的体积是______。将称量好的粗盐和蒸馏水放入烧杯中溶解。
(3)称量精盐:最后得到的精盐属于 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若某同学在实验后得到的精盐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
【答案】过滤 蒸发 (1)电子天平 称量纸 放称量纸 按去皮键 (2)凹液面最低处 (3)纯净物
【解析】粗盐提纯步骤:称量粗盐溶解过滤蒸发冷却干燥称量精盐。
(1)称量粗盐:用电子天平称粗盐,称量时托盘上需垫上一张光洁干净的称量纸。称量时应在托盘上先放称量纸后,再按去皮键。
(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所取的水的体积是。
(3)由于粗盐中只含不溶性杂质,过滤可除去不溶性杂质,所以所得精盐是纯净物。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所得精盐质量偏大,产率偏大,故错误。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所得精盐质量偏小,产率偏小,故正确。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所得精盐质量偏小,产率偏小,故正确。
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所得精盐质量偏大,产率偏大,故错误。
故选:BC
故答案为: 过滤 蒸发 (1)电子天平 称量纸 放称量纸 按去皮键 (2)凹液面最低处 (3)纯净物
1.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甲
C. 时,若分别从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需蒸发掉较多水的是甲溶液
D. 将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所得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
【解析】、没有指明温度,不能确定甲和乙的溶解度大小,说法错误;
B、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甲;
C、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若分别从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需蒸发掉较多水的是乙溶液,说法错误;
D、将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溶液组成不变,故所得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说法正确;
故选: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时甲和丙的溶解度都是60
B.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甲乙丙
C. 将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将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可析出固体(不含结晶水)
【答案】
【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时甲和丙的溶解度都是,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故A错误;
B、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甲乙丙,没说是否饱和不能比较大小,故B错;
C、将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甲会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要按照甲的溶解度计算,丙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计算丙的溶质质量分数时,按照时丙的溶解度计算,由于甲的溶解度大于时丙的溶解度,所以将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是:甲丙,故C错;
D、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即在该温度下,水中最多溶解甲,所以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甲,水,降温到,由于甲的溶解度是,即在该温度下,水中最多溶解,所以降温后析出晶体质量:,故D正确。
故选:
2.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当中混有少量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B. 时,取等质量的、、三种固体配制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
C. 将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D. 将时、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水,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均为
【答案】
【解析】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当中混有少量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故A错误;
B.时,、、三种固体溶解度的关系是,取等质量的、、三种固体配制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故B错误;
C.将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溶液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故C错误;
D.,、的溶解度相同,都为,将时、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水,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均为,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解析】、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4.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无法判断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B. 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C. 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
D. 常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氯化钠晶体
【答案】
【解析】A、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水中溶解氯化钠,所以中溶液是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所以水中溶解氯化钠,所以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B错误;
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所以水中溶解氯化钠,共加入氯化钠,氯化钠始终有剩余,所以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氯化钠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5.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得出结论,下列关于现象和结论对应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并使之溶解,液体温度下降 硝酸铵溶解时向外界释放热量
时,克水中加入克氯化钠,一段时间后,氯化钠全部溶解 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克
利用滴管吸取一滴左右的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片刻后有晶体出现 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硫酸铜晶体
将克熟石灰加入到装有毫升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发现还有部分固体未溶解 试管中的溶液是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
【答案】
【解析】A、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并使之溶解,液体温度下降,说明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时,克水中加入克氯化钠,一段时间后,氯化钠全部溶解,无法确定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无法确定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利用滴管吸取一滴左右的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片刻后有晶体出现,说明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硫酸铜晶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克熟石灰加入到装有毫升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发现还有部分固体未溶解,说明试管中的溶液是熟石灰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6.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时,将物质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的溶液
B. 物质微溶于水
C. 中含有少量,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D. 将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答案】
【解析】A、时,物质的溶解度是,所以将物质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90g a的溶液,故A错误;
B、时,物质的溶解度是,所以物质易溶于水,故B错误;
C、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中含有少量,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故C错误;
D、时,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物质的溶解度增大,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将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故D正确。
故选:
7.小江同学用甲、乙固体和水,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根据图推断:图中曲线代表溶质_______(填“甲”或“乙”);
(2)要除去乙中混有的少量甲应采用______结晶法;
(3)m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
(4)时,取甲、乙两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填字母。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
C.若再降温到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D.若再降温到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答案】(1)乙 (2)降温 (3) (4)CD
【解析】
(1)根据图推断:图中曲线代表溶质乙,是因为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图中甲固体有剩余。
故填:乙。
(2)乙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甲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要除去乙中混有的少量甲应采用降温结晶法。
故填:降温。
(3)时,甲溶解度是,乙的溶解度;甲固体有剩余,因此的取值范围:。
故填:。
时乙溶解度大于甲,甲、乙两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中,乙中的溶剂质量小于甲,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时乙溶解度大于甲,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时甲、乙溶解度相等,若再降温到时,乙析出晶体的质量比甲多,则溶液的质量:甲乙,该选项说法正确;
D、时甲、乙溶解度相等,若再降温到时,都为饱和溶液,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
8.2011年在部分地区发生“抢盐”风波后,我国政府及时发布公告称:日本核事故对我国海域污染可能性极小,且我国以上的食盐是湖盐来自内陆盐湖而不是海盐。
已知:盐湖原盐主要成分是,还含有泥沙和芒硝等。上图为芒硝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将饱和硫酸钠溶液降温至时,溶液中________填“有”或“没有”晶体析出。
(2)为除去原盐中的泥沙,可先将原盐溶解,再通过________操作除去。
(3)可用“夏季采盐,冬季捞硝”的方法来分离湖水中的芒硝和食盐。这种方法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没有 (2)过滤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解析】(1)由于在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将饱和硫酸钠溶液降温至时,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
(2)由于泥沙难溶于水,而食盐能溶于水,因此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泥沙;
(3)由于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很小,而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因此由于夏季温度高,硫酸钠的溶解度大,随着水分的蒸发,氯化钠就会从溶液中结晶析出,而大多数硫酸钠仍旧会溶解在溶液中;而冬天时,温度低,硫酸钠的溶解度变得很小,就会从溶液中结晶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很小,不会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因此“夏季采盐,冬季捞硝”。
故选:(1)没有 (2)过滤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结晶水合物。
(1)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降温至,析出晶体质量最大的为 _____(填“甲”、“乙”“丙”或“无法确定”)。
(2)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的方法是 ______。
(3)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配成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 ______乙(填“”“”或“”),再降温至,则此温度时三种溶液中水的质量最大的为 ______(填“甲”、“乙”“丙”或“无法确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把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溶解度可能降低
B.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一定为:
C.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加入少量的乙物质,其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
【答案】无法确定 降温结晶 丙
【解析】(1)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降温至,析出晶体质量最大的为无法确定,是因为不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
故答案为:无法确定。
(2)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3)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配成的饱和溶液,由于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所得溶液质量甲小于乙,再降温至,则此温度时三种溶液中水的质量最大的为丙,是因为丙需要手动质量最大。
故答案为:;丙。
(4)A、把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溶解度可能降低,例如加热时,该选项正确;
B.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一定为::,该选项正确;
C.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加入少量的乙物质,乙能够溶解,其溶液总质量增大,该选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B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晶体与结晶
1.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形成晶体的过程叫做 。
2.
饱和溶液 结晶
二、粗盐的提纯
1.粗盐溶解
(1)称量 在_____________上称取少量混有泥沙杂质的粗盐5g
(2)溶解 加入20mL水溶解,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滤
现象:过滤后,滤纸上有____________,滤液是___________,滤液澄清。
过滤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在______________上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__________边缘;_________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盛液烧杯口紧靠在倾斜的__________中部;玻璃棒靠在______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紧靠_____________
(4)蒸发
蒸发至一定程度,____________底部有白色晶体析出,晶体是____________。
蒸发注意事项:当出现较多固体的时候停止加热,利用________将剩余水分蒸干。
题型一:结晶现象
1.下图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中含有少量时,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B. 时,、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大于
C. 当温度大于时,溶液一定比溶液浓
D.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B. 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C. 欲使克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变成,可向其中加入克固体
D. 时,将某溶液蒸发克水析出克晶体,再蒸发克水析出克晶体,与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3.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实验记录如图,根据上述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 ①②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 固体甲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
C. 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①~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
题型二:粗盐的提纯
1.粗盐提纯和配制的食盐水都需进行的操作是
A. 过滤 B. 蒸发 C. 溶解 D. 称量
2.下列“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大颗粒的粗盐可用玻璃棒捣碎
B. 溶解粗盐时,把粗盐慢慢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并不断搅拌
C. 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过滤的速度
D. 蒸发结晶过程中,当蒸发皿中的液体里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检验氧气的性质 B.存放二氧化碳气体 C.蒸发操作 D.过滤操作
4.下列是“粗盐中难溶性物质去除”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操作A中,如果5g的砝码生锈了,称量出的粗盐质量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操作B中还需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
(3)利用操作可以将下列混合物分离的是_____
A、氧化铜和氯化铜固体 B、食盐和纯碱固体
(4)操作中盛放滤液的仪器是________。
1.溶解度曲线可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加入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
C. 时与水充分混合可以形成饱和溶液
D. 中含有少量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读取液体体积 B. 加入锌粒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过滤
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升温至,它们的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C.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一定小于
D. 甲中含有少量乙时,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4.已知室温下的溶解度约为。现称取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转移等步骤,除去泥沙得到精盐。下列操作正确且合理的是
A. 溶解B. 过滤C. 蒸发D. 转移
5.小金自制了一个“气象瓶”,其密闭玻璃容器内装有硝酸钾和氯化铵及蒸馏水,当外界温度改变,物质溶解度相应变化,会展现出不同形态的结晶。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 溶解度不变
C. 溶剂质量变小
D. 溶质质量变小
6.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 的数值是
C. 甲物质在时的溶解度是
D.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7.“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
(2)操作B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同学通过下列实验步骤测定克粗盐中精盐含量假定只含不溶性杂质。
称量粗盐溶解____________冷却干燥称量精盐
(1)称量粗盐:用 ______(填一仪器名称,下同)称3g粗盐,称量时托盘上需垫上一张光洁干净的 ______。称量时应在托盘上先 ______后进行另一操作 ______(填“按去皮键”或“放称量纸”)。
(2)溶解: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蒸馏水,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 ______保持水平。如图是量筒的片断,根据图示,所取的水的体积是______。将称量好的粗盐和蒸馏水放入烧杯中溶解。
(3)称量精盐:最后得到的精盐属于 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若某同学在实验后得到的精盐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
1.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甲
C. 时,若分别从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需蒸发掉较多水的是甲溶液
D. 将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所得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时甲和丙的溶解度都是60
B.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甲乙丙
C. 将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将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可析出固体(不含结晶水)
2.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当中混有少量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B. 时,取等质量的、、三种固体配制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
C. 将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D. 将时、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水,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均为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无法判断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B. 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C. 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
D. 常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氯化钠晶体
5.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得出结论,下列关于现象和结论对应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并使之溶解,液体温度下降 硝酸铵溶解时向外界释放热量
时,克水中加入克氯化钠,一段时间后,氯化钠全部溶解 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克
利用滴管吸取一滴左右的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片刻后有晶体出现 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硫酸铜晶体
将克熟石灰加入到装有毫升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发现还有部分固体未溶解 试管中的溶液是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
6.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时,将物质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的溶液
B. 物质微溶于水
C. 中含有少量,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D. 将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7.小江同学用甲、乙固体和水,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根据图推断:图中曲线代表溶质_______(填“甲”或“乙”);
(2)要除去乙中混有的少量甲应采用______结晶法;
(3)m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
(4)时,取甲、乙两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填字母。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
C.若再降温到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D.若再降温到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8.2011年在部分地区发生“抢盐”风波后,我国政府及时发布公告称:日本核事故对我国海域污染可能性极小,且我国以上的食盐是湖盐来自内陆盐湖而不是海盐。
已知:盐湖原盐主要成分是,还含有泥沙和芒硝等。上图为芒硝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将饱和硫酸钠溶液降温至时,溶液中________填“有”或“没有”晶体析出。
(2)为除去原盐中的泥沙,可先将原盐溶解,再通过________操作除去。
(3)可用“夏季采盐,冬季捞硝”的方法来分离湖水中的芒硝和食盐。这种方法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结晶水合物。
(1)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降温至,析出晶体质量最大的为 _____(填“甲”、“乙”“丙”或“无法确定”)。
(2)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的方法是 ______。
(3)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配成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 ______乙(填“”“”或“”),再降温至,则此温度时三种溶液中水的质量最大的为 ______(填“甲”、“乙”“丙”或“无法确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把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溶解度可能降低
B.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一定为:
C.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加入少量的乙物质,其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