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
学习目标 了解凤阳花鼓相关文化。 学会视唱歌曲A段乐谱。 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小乐器进行伴奏。
教学要点 重点:演唱歌曲,合作表演歌曲。 难点:视唱A段乐谱,对大切分节奏型(X X X)的学习。
作业要求 课后六人小组合作练习。
评价要点 用比较好的音色演唱歌曲,能根据歌曲进行小乐器伴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钢琴、黑板 学具准备:书本 自主学习的时候可用。
课堂导入 问好;带领学生跟随音乐律动。 问好;跟老师随音乐律动。 初次感受《凤阳花鼓》的韵律。
课堂发展 情境创设:音乐列车带领我们来到安徽省凤阳县。引出凤阳花鼓,并讲述凤阳花鼓的相关背景文化。 引出课题:凤阳花鼓 唱一唱:在学生的伴奏下范唱歌曲。 引导学生学习歌曲B段。(模仿、接龙)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A段乐谱,引导学生了解大切分节奏型(X X X),对学生自主学习有困难的乐句进行突破。 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情绪,较统一的音色完整演唱歌曲。 6.小小音乐会:请一位同学当小歌手领唱A段,其余同学唱二声部为其伴奏;B段请两位同学用小乐器来伴奏,其余同学演唱,完成歌曲的表演。 倾听。 为老师的范唱伴奏。 模仿—接龙—完整演唱B段。 小组学习,对新节奏型进行学习练习,完整视唱A段乐谱。 思考并回答如何更完整地唱好歌曲。 自信大胆地表演。 通过实物,让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形状、音色,文化背景,有利于对歌曲的学习。 学会倾听与合作,初步把握歌曲的旋律与风格。教师示范能为学生提供指引。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更有目的性地演唱好歌曲,进一步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增强学生的表现力,丰富歌曲形式。
评价与发展 组织学生评一评哪个同学表现较佳,并进行总结。 学生相互欣赏,并发表意见。 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懂得欣赏别人也欣赏自己。
课后延伸 课后可组合表演给别人看。 课后认真练习并进行表演。 分享表演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