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导入新课
猜猜这些图片反映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也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土地
改革
探究新知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阅读下列表格: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有总耕地 50%以上 仅占14%
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大多掌握在哪类人的手中?
土地大多掌握在地主、富农手中
地主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农民
2.结合上题图表和教材内容,介绍土地改革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半多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
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02
01
3.阅读教材,了解土地改革的相关内容后填写表格。
时间
依据
内容
目的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具体措施
结果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 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6月30日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10月
知识链接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四川金堂县的贫农分到了土地
农民分到了劳动工具
4.比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占
有者 地主阶级与
农民关系 产品分配
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地主阶级
农民
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地主阶级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归
私人所
有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展示
材料一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土地改革。”
材料二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在自己的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辽宁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材料三 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材 料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
经济
政治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课堂小结
由于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正式开始,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这一措施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总
结
课堂总结
土地改革
原因
时间
依据
内容
意义
封建土地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1950-1952年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当堂演练
1.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的是(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宪法
2.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是在(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底 D.1953年
B
C
3.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①废除了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1950年,国家决定在______实行土地改革( )
A.新解放区 B.西藏自治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D
A
5.建国初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法令是( )
A.《共同纲领》
B.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我国彻底废除了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在
( )
A.1949年 B.1952年 C.1950年 D.1951年
C
B
7.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不包括
(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巩固了人民政权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