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电影《革命者》以李大钊行刑前38小时为叙事的时间范畴,采用非线性叙事手法,从1912年1927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选取了几个历史瞬间:比如,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1925年“五卅”大罢工、1926年“三一八”惨案、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捕入狱、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等事件,这些事件的亲历者包括张学良、蒋介石、陈独秀、毛泽东、段祺瑞、赵纫兰等历史人物,还包括诸如阿晨、庆子等虚构的社会小人物。他们虽然阶级不同、政见不同、立场不同,但是,他们都与李大钊进行了深入灵魂的跨时空对话。影片从他们不同的视角,多维度、多层面地还原了李大钊作为革命者有血有肉的形象。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可以看作是近些年主流电影偏爱的“穿糖葫芦”叙事结构的新拓展,它实现了叙事方法的另一种创新表达。导演运用非线性蒙太奇叙事方式,实现了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对李大钊这一革命者的现代解读。在张学良眼中,李大钊是有着赤子之心的爱国者,他对街头少年阿晨的爱,他对租界洋人的恨,他的仁爱之心铸就了他在人民群众中的坚实基础;在蒋介石眼中,李大钊是危险分子,他是孙中山的座上宾,是敢说“你输了”的竞争对手,是促成国共合作的关键人物;在陈独秀眼中,李大钊是精神上的挚友,是情感上的真兄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是共同开创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同盟者;在毛泽东眼中,李大钊是伯乐,是革命的领路人;在庆子这些小人物眼中,他是如神一般的存在,他与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打成一片,他的威信与他的政治理念来自人民;在妻子赵纫兰眼中,他是值得用一生追随的崇拜者,他是爱家爱孩子的好父亲。与其说电影《革命者》是李大钊先生的传记电影,不如说,这部影片是李大钊的朋友、盟友乃至敌人追忆李大钊的青春成长史。
新主流影视作品的创作不仅表现在对叙事方式的探索,还表现在对叙事影像上的精益求精。在电影《革命者》中,导演通过运用光影、道具、场面调度等不同手法,表现革命先行者崇高的精神世界。比如,监狱中的李大钊先生的轮廓光,既照亮了黑暗,也表征着文化觉醒者的思想光芒,实现了“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的审美意境。
(摘编自赵晖《从<觉醒年代>到<革命者>,青春气质与诗意表达》)
材料二:
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鲁迅……电视刷《觉醒年代》,让无数个历史课本上的人物变得鲜活起来。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作品之一,《觉醒年代》聚焦建营风云人物,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贡献。
“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如何去面对船坚炮利,只有一条路-觉醒。”导演张永新透露,他在剧中还多处使用这种隐喻手法来表达该剧主旨。为了保留这种特别的“车辙痕迹”,剧组还专门定制了几十米长的道具随着场景拍摄四处搬运,张永新希望通过这些隐喻的方式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出剧中的时代背景,从而更加明白全剧的深刻蕴意。
《觉醒年代》用大量的隐喻作为镜头语言勾勒出时代风骨。第二集中,陈独秀在上海亚东图书馆宣讲自己办杂志的理念,剧中的一个镜头是一只蚂蚁在会场话筒上往复爬行。张永新说:“这个画面寓意了中国人在那个大变局、大过渡、大迷茫、大浮躁的时代中的上下求索。”再如毛泽东出场时,疾风骤雨的泥泞街头,被牵着的牲口、面无表情的百姓接连入镜,坐在车子上的富家公子吃着汉堡,泥泞道路上的女孩饥饿难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环境不言自明。
除了在用隐喻蒙太奇表现历史社会情状、人物精神风貌上,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以外,剧中还爆发出诸多“金句”,让观众看得热血沸腾。一些关于思想革新的观点、文化思辨的经典段落,能真切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意识,比如李大创对留日学生说的“既然已经到了国亡人死之际,便再无投鼠忌器之顾虑,我们应该有破釜沉舟之决心”,表达了其对北洋政府卖国行径的愤慨和立志救国的决心。毛泽东的“敢于努力救国之新青年,筋骨强,方能气力雄”等台词虽然朴素却掷地有声,言语中蕴含的哲理以及蕴藏的情怀传播了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正能量,引发当代观众的情感共振。
作为一部历史正剧,历史深度是这部电视剧的重要价值。电视剧用两代人的选择告诉我们,在那个时代,唯有壮士断腕、革故鼎新才是中国的出路。这部剧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作态度,正是这种态度确立了电视剧的历史深度。
《觉醒年代》在力求还原时代风骨中,让观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青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矢志情怀和敢为人先的革命品格。
(摘编自牛梦笛《<觉醒年代>:一部激荡思想的历史文化大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影《革命者》中的张学良、陈独秀、毛泽东段祺瑞、赵纫兰、阿晨等都与李大钊有对话镜头。
B.电影《革命者》中的李大钊在不同人物眼中是不同的形象,这与这些人物的阶级、政见、立场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C.电视剧《觉醒年代》聚焦建党风云人物,力求还原时代风骨,让观众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青年的矢志情怀和革命品格。
D.电视刷《觉醒年代》是部优秀的历史正刷,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作态度,具有历史深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线性叙事方法是一种创新表达,它实现了“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的审美意境。
B.电影或电视剧中的社会环境要靠自然事物或自然环境的暗示才有新意,直接展示难以引观众。
C.在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刷中,那些蕴含哲理或蕴藏情怀的经典台词,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振。
D.电影《革命者》和电视剧《党醒年代》在艺术上有各自的追求,从教育意义上看,前者侧重爱党,后者侧重爱国。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觉醒年代》中的镜头不属于隐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陈延年兄弟把“荷叶黄牛蹄”替换成青蛙,陈独秀看到后,将青蛙扔到了院子里的水池中。
B.有一个镜头,机位是在骆驼脚底,骆驼从镜头上踩过,此时观众的视角是身处底层向上看。
C.陈独秀出狱时放飞了鸽子,到了第40集的时候,鸽子又飞回来了,来到女儿陈子美身边。
D.北大红楼落成于1918年,全楼以红砖红瓦建成,剧中的红楼按照1:1.2的比例复刻原版。
4、请简要分析材料的论证思路。(4分)
5、蒙太奇在法语中是“剪接”的意思,当不同镜头拼接在一起时,往往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特定含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非线性蒙太奇”和“隐喻蒙太奇”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三山凹
李天岑
春宝喝了点酒,他刚躺下就呼呼噜噜睡着了。大脚一脚把他蹤醒,嚷道,就知道喝!
嗯,嗯……春宝嗯着嗯着又呼呼噜睡着了。
大脚又猛蹬他一脚,就知道睡,你没睁眼看看各家各户都忙着找门路脱贫致富挣钱哩,你不会也跑跑挣个钱,光穷着!
一句话刺醒了春宝,他说,我又不会啥手艺,干恁些年生产队长就会敲个钟,开个会……你说干啥呢?
大脚说,你明早就去找宝山,要求去他面粉厂帮工。
第二天大清早,春宝就往宝山家去。宝山去年当上了村支书。他为了带头致富,筹了七百五十元钱到宛都光辉机械厂买了台磨面机,既可方便群众,又可挣个加工费。春宝看见宝山先喊了一声支书,宝山眼翻翻没说话。宝山被选举为村支书后,春宝不服气,常在背后说风凉话。所以,宝山猜想他是来看什么笑话的,干脆直说,你几年没登我家门了,今天有啥事吧?
春宝接上说,我想去你磨面机上打工,随便开工资就行。
宝山一愣,你咋想到这?春宝眼扑闪扑闪说,你看,现在村里人人都忙着找门路挣钱,我两手百拙,脑子又笨,也学不了什么别的手艺,只能下个力气。宝山一笑,问,你是真话?真话。春宝点着头答。
顿了一下,宝山说,我磨面机上不需用人。你要真不怕下力气,倒是有个门路,昨天我妹妹妮妮从深圳回来个信,说那边建筑工地上最需要搬砖、扛水泥的,不知你干得了干不了?干得了!干得了!春宝毫不思索地说,你给妮妮去信讲,我去!宝山说,你说了不算,你回去给大脚嫂商量商量,大脚嫂同意了你才能去!
春宝背着行李卷行进在往黄龙镇的路上,他要去黄龙镇搭乘公共汽车到县城,从县城搭车去许昌,再从许昌坐火车往广州到深圳。昨晚老婆大脚说可以去深圳,夜里两口子就忙着打点行装起程。
天蒙蒙亮时,春宝从被窝里拱起身子朝窗外一张望,说,又下雪了!
大脚嫂说,雪不隔人。
春宝又躺进被窝里,嘟囔着说,今天就腊八节了。
大脚嫂说,好,好,我起床给你熬碗腊八粥。她说着就准备起床。
春宝还嘟囔着说,再过二十几天就春节了!大脚嫂见他磨叽,顿时一头火,猛踹他一脚,就是快过春节才需要花钱的。大脚嫂觉得不下狠心他不会走,又躺下睡了,不给他熬腊八粥了。他无奈地自己起床烧碗汤喝就起程了。
五公里路,他走了两个多小时。到停车点,他望见木牌子上写着:晴通雨阻。他知道今天班车不会来了,打算步行去县汽车站。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没有带介绍信。回村里开又要走两个多小时,太耽误时间。犹豫着,怎么办?他路过镇政府门口,突然想起本村的大林就在这里当着镇党委书记,让镇上给开不是更管用吗?这样想着他就往镇政府院里走。到院里一瞅,大林正弯着腰铲雪。他喊了一声书记,大林抬头一看是他,回了声春宝哥。春宝心里热烘烘的。听了春宝的来因,大林哈哈一笑说,春宝哥,开介绍信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只用带身份证就可以了,车停运了,我下午要去县上开会,带上你吧!春宝激动得把行李卷往地上一搁,抓住一把铁锹加入了铲雪队伍。这事后来成了春宝吹牛的资本,说他与书记一起铲过雪。
大林招待他吃了午饭,下午骑着车子带着春宝往县城去。天黑时,终于到了县汽车站。大林嘱咐春宝找个旅店住下。春宝点头答应,却没有去住,身上只带了二十元钱,哪敢去呀!夜里他抖开行李将被子盖在身上,躺在侯车厅的条椅上,这一夜寒冷难耐。天亮了,售票的窗口还是死死关着。八点时,喇叭里广播,全省普降大雪,容车一律停运。他愁上了。想拐回去又怕挨大脚的骂和踹。这时,一声火车汽笛鸣叫,他想,扒火车去算了。谁成想,扒车后才到枝城他就被车警发现给请下了车!
第二天晚上九点多钟的时候,大林等到了派出所所长和从湖北枝城回来的春宝。大林听了派出所所长介绍后,哈哈一笑说,你个春宝呀,真够胆大!接着,大林脸又严肃起来,说这都是我们当干部的责任啊!像春宝哥这样滑稽的事弄不好还会发生,想出去打工没路费的大有人在,要研究个办法。最好有组织地去打工,无序不好。大林扭过脸问春宝,还去深圳吗?春宝答,还去。马上就春节了,过了春节再去吧!大林说得很温和。春宝摇摇头,欲哭无泪地说,不行啊!回家你大脚嫂还会用脚踹我!大林一听,哈哈一笑,原来是怕老婆啊!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三十元钱递给春宝,让他到许昌火车站买去广州的票。
……
(有删节)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春宝经常喝酒、睡觉,无所事事的现状,大脚嫂看在眼里,忧在心里,希望丈夫也能找门路挣钱脱贫致富。
B.宝山被选举为村支书后,春宝不服气,常在背后说风凉话,但宝山并没有怀恨在心,依然愿意帮助春宝找赚钱门路。
C.春宝到镇政府去找大林开介绍信,由此可知,在春宝当生产队长的时候,去外地工作是必须要到镇政府开介绍信的。
D.临近春节了,大脚嫂还要宝山外出深圳打工,而且宝山所带路费只有20元钱,从这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生活的闲苦。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小见大,从春宝这个曾经就会敲个钟、开个会的生产队长身上,读者不难感受到当时农村所发生的变化。
B.小说中有较多的人物对话,对话中的人物语言具有乡土气息,如“光穷着”“干恁此年生产队长”雪不隔人”
C.作者在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时候,使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在文中都有运用。
D.小说的人物取名极富意蕴,如“大脚嫂”这个称呼能让人想起“祥林嫂”,表明她们都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同一类人。
8、小说中的大林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雪”在小说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注]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乃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说,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桓子曰:“善。”
智伯又求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与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 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谋士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大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有删改)
[注] 狃:习惯,拘泥。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家以同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
B.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柜子御/
C.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柜子御/
D.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邑,文中指封邑,古代诸侯给大臣的封地。“万家之邑”指一万户人口的封地。
B.大夫,古代官名。三代时官分卿、大夫、土三级,大夫中又分上、中、下三等。
C.夥乘,陪乘的人。古人乘车,尊者居右边,御者居中间,另有一人居左边陪乘。
D.光,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文中“臣光曰”指司马光的评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伯分别向韩康子、魏桓子索要土地,但他们两人开始都不肯给,后经身边的人劝说,他们才同意给智伯土地。
B.智伯向赵襄子索要皋狼的地方,但赵襄子坚决拒绝,智伯就联合韩、魏两家军队去攻打,赵襄子于是逃到晋阳
C.疵发现在晋阳城快被攻破三家能按约分割其地时,韩康子、魏桓子竟不高兴,面有忧色,就断定两人有反叛之心。
D.韩康子、魏桓子与赵襄子三人秘密商议,约好日期一起抗击智伯,后经过激战,杀了智伯,诛灭智伯全部族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4分)
(2)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辩,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4分)
14、文章最后一段写了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追悼
吴伟业[注]
秋风萧索响空帏,酒醒更残泪满衣。
辛苦共尝偏早去,乱离知否得同归。
君亲有愧吾还在,生死无端事总非。
最是伤心看稚女,一窗灯火照鸣机。
[注]吴伟业(1609~1672年)明崇祯四年参加会试,得第一名,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当时社会千疮百孔)特赐他归里娶亲。顺治四年,妻子郁氏去世,写了这首悼亡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风带着寒意,拂动着空荡荡的帐幔,一片萧索;诗人酒醒,不觉泪下沾襟。
B.患难与共的妻子遍尝半生的辛苦,过早地离世,等待诗人的是无穷尽的乱离。
C.尾联虚实结合,看到自己的小女儿,就想起妻子往昔在灯火之下织布的情景。
D.这首七律平平道来,浅浅写出,不假藻采,以浅切的语言表现出深沉的感情。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商隐《锦瑟》中“ , ”两句,借用庄子和杜字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已逝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的迷恋以及对人生不幸的无奈与伤感。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借鸟欢鱼跃写出一片晴明之景。
(3)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其中斗宿和牛宿相邻,合称“斗牛”,作为一个天文名词,它经常出现于古代诗文中,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100年风雨兼程,100年风华正茂。从一叶红船到巍巍巨轮,成长为拥有9100万党员的执政党,包涵蕴蓄了生生不息、生机蓬勃的成功秘诀。从1921年到2021年,百年大党饱经沧桑岁月、历经 、闯过荆棘丛林、穿越飞瀑峡谷,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革命、开展伟大建设、推进伟大改革,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进入一个又一个辉煌,诠释了从“1到100”中来、从“100到1”中去的精神密码。
“1”以贯之先锋纯粹,传承100年本色作风知行合“1”。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永葆先锋先进、砥砺担当奋进、坚决为民为公,是每个共产党人 追求、处世安身立命的价值底座和精神丰碑。革命岁月里“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迎难而上,建设时期“敢教日月换新天”的 ,改革开放“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挺立昂扬,无不是百年大党 、共产党人冲锋陷阵的风貌写照和意志释放。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一叶红船到巍巍巨轮,成长为拥有9100万党员的执政党,包涵了它生生不息、蓬勃生机的成功秘诀。
B.它从一叶红船到巍巍巨轮,成长为拥有9100万党员的执政党,包涵蕴蓄了生生不息、蓬勃生机的成功秘认。
C.它从一叶红船到巍巍巨轮,成长为拥有9100万党员的执政党,其中包涵了生生不息、生机蓬勃的成功秘认。
D.从一叶红船到巍巍巨轮,成长为拥有9100万党员的执政党,其中蕴蓄了生生不息、蓬勃生机的成功秘诀。
19、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腥风血雨 九死一生 坚韧不拔 先知先觉
B.腥风血雨 穷极一生 坚韧不拔 敢为人先
C.刀光剑影 穷极一生 坚强不屈 先知先觉
D.刀光剑影 九死一生 坚强不屈 敢为人先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火烈鸟羽毛色彩艳丽,这一身鲜艳的色彩是从哪儿来的呢?科学研究表明, ① 。火烈鸟爱吃的盐虾、幼虫和藻类都富含β—胡萝卜素,( )。不过,虽然火烈鸟的羽毛可以呈现出白色、橙色或粉色,但你不大可能看到蓝色的出现。首先,天然的蓝色色素在自然界中十分稀少,而对于花青素来说,虽然它可以使黑加仑、甘蓝和玉米等植物变色,可一旦进入动物体内就会被分解掉。有人可能问:蓝脚鲣鸟的脚部肤色 ② ?科学家发现,蓝脚壑鸟的深蓝色是由于光照在其皮肤中的胶原蛋白纤维上而产生的。其实在自然界中,大多数蓝色都是结构色,这是由这些动物的皮肤结构组成造成的。因此,就算火烈鸟吃了蓝色的食物 ③ 。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并最终沉积在皮肤和羽毛上,这种脂溶性的天然色素会被火烈鸟吸收
B.火烈鸟能够吸收这种脂溶性的天然色素,并最终沉积在皮肤和羽毛上
C.并最终沉积在皮肤和羽毛上,火烈鸟能够吸收这种脂溶性的天然色素
D.这种脂溶性的天然色素会被火烈鸟吸收,并最终沉积在皮肤和羽毛上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老子》第二十四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意思是说,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教导人要自律克己,谦虚谨慎。
《现代营销学》:“自我推销和自我表现是一种关乎人生成败的重要能力。没有自我展示就没有成功。”
结合上述材料,联系自己的休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休;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十堰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A(“曲解文意”,材料一中“他们都与李大钊进行了深人灵魂的跨时空对话”,并不是这些人与李大钊一定有对话镜头)
2.C(A.“张冠李戴”。“实现了,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的审美意境"的是“光影、道具、场面调度等不同手法”产生的效果。B.“要靠自然事物或自然环境的暗示才有新意”表述绝对。D."前者侧重爱党,后者侧重爱国”于文无据)
3.D(该项所涉为历史上真实的北大红楼及拍制时按一定比例复制的情况,不是编剧特意设计的隐喻细节。)4,首先通过举例阐述电影《革命者》采用的非线性叙事手法,接着结合剧情进一步论述非线性叙事手法的作川,最后概括论述《革命者》在叙事影像上的精益求精。(4分)
5.“非线性蒙太奇”是一种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它围绕中心人物将有关事件和其他人物的镜头“剪接”在一起。
(3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隐喻蒙太奇”是选择自然或生活中的普通事物并赋予其一定的寓意,然后将相关镜头“剪接”在一起。
(3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6.C(“在春宝当生产队长的时候,去外地工作是必须要到镇政府开介绍信的”理解错误,小说中只是说“开介绍信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另外,当时也不是只能到镇政府去开介绍信,春宝本来是准备返回村里开介绍信的)
7.D(“表明她们都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同一类人”分析错误,“大脚嫂”与“祥林嫂”并不是同一类人,“大脚嫂”这一称呼并没有表明她没有社会地位
8.①性格开朗,亲近民众。小说中多次写到他“哈哈一笑”;喊春宝为“春宝哥”。②为人正派,不摆官架。身为镇党委书记,亲自铲雪;骑自行车去县城开会。③纯朴善良,乐于助人。骑自行车捎带春宝去县城,给春宝30元钱买火车票。④T作踏实,敢于担责。他从春它扒火车去深圳打工一事中,意识到要研究个办法。最好有组织地去打工,无序不好。(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9.①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通过“,”读者看到了春宝开始时的懒散,见看到了大林的纯朴和正派。②从情节的发展上看,“雪”造成了交通上的不便,汽车停运,才有了春宝扒火车的情节的发生。③从主题上看,因“,”而发生的故事的结局令人欣慰,“云”给春宝带来困境而大林等积极帮忙解决,自然界的“雪”之严寒与党的干部关心群众的暖心之举形成反差,让小说的主题得到更好的体现。(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介)
10.A(原文标点: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骏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11.C(“古人乘车,尊者居右边,御者居中间,另有一人居左边陪乘”错误,应是“尊者居左边”“另有一人居右边陪乘”)
12.D(“韩康子、魏柜子与赵襄子三人秘密商议”分析错误,根据原文“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的信息可知,赵襄子是派张孟谈与韩康子、魏桓子密谈)
13.(1)别人不给,他必定用兵对付别人,这样以后我们能够免于祸患而等待事情的变化了。(得分点:“与”“向之以兵”“得兔”各1介,句意1分)
(2)才与德是不同的,而世俗中(往往)没人能分得清,一概称他们为贤明,这大概是错用人才的原因。(得分点:“莫之能辨”“通”“所以”各1分,句意1分)
14.0指出智伯灭亡的原因。@点出人们对才与德统称为贤明的世俗误解。③解说才与德的辩证关系。(每点15)
【参考译文】
智伯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想不给。段规说:“智伯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一定讨伐我们,不如姑且给他。他习惯于得地,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必定用兵对付别人,这样以后我们能够免于祸患而等待事情的变化了。”韩康子于是派使臣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智伯大喜,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想不给。任章问:“什么原因不给呢?”魏桓子说:“无缘无故要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智伯无缘无故强索他人领地,一定会引起其他大夫官员的警惕忧惧;我们给智伯地,他一定会骄傲。他骄傲而轻敌,我们警惕忧惧而互相亲善;用精诚团结之兵来对付狂妄轻敌的智伯,智家的命一定不会长久了。魏桓子说:“对。
智伯又向赵襄子要皋狼的地方。赵襄子不给。智伯勃然大怒,率领韩与魏两家甲兵前去攻打赵家。赵襄子于是逃到晋阳。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围住晋阳,引水灌城。城墙头只差三版的地方没有被淹没,锅灶都被泡塌,青蛙四处乱跳,民众仍是没有背叛之意。智伯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站在右边护卫。智伯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脚。谋士疵对智伯说:“韩、魏两家肯定会反叛。”智伯问:“你凭什么知道?”流说:“凭人之常情知道这件事。现在我们约定灭掉赵家后三家分割其地,晋阳城仅差三版就被水淹没,城内宰马为食,破城已是指日可待。然而韩康子、魏桓子两人没有高兴的心情,反倒面有忧色,这不是必反又是什么?”
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二人,说:“现在智伯率领韩、魏两家来围攻赵家,赵家灭亡就该轮到韩、魏了。”韩康子、魏桓子说:“我们心里也知道会这样,只怕事情还未办好而计谋先泄露出去,就会马上大祸临头。”张孟谈又说:“计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进入我一人耳朵,有何伤害呢?”于是两人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约好起事日期后送他回城了。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掉智军守堤官吏,使大水决口反灌智伯军营。智伯军队大乱,韩、魏两家军队乘机从侧翼夹击,赵襄子率士兵从他的正面作战,大败智家的军队,于是杀死智伯,又将智家族人尽行诛灭。
臣司马光曰:智伯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才与德是不同的,而世俗中(往往)没人能分得清,一概称他们为贤明,这大概是错用人才的原因。聪明、明察、坚强、勇毅,是所谓才;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是所谓德。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15.C(尾联以叙述代替抒情,以幼女和鸣机两个具体的人和物作结,诗人自述最伤心的莫过于看到幼小的女儿和妻子生前用过的织机)
16.①生离死别的悲伤。患难与其的妻子去世,诗人黯然神伤,借酒浇愁,泪洒青衫,担心乱离中能否与亡妻同穴。②国破家亡的幽愤。“乱离”指因遭战乱而流离失所;“事总非”指国事、家事经历沧桑之变,诗人认为自己的苟活愧对君亲,幽愤深广。③对亡妻的思念。幼女与织机都是妻子撇在人间的遗物,睹物思人,触目伤怀,表现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17.(1)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鹊
(2)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3)示例: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小壁赋》
物华天宝 龙光射斗牛之墟——王勃《膝王阁序》(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
18.C(原句语病:①两个分句主语残缺:②“包涵”“蕴蓄”重复赘余。A.两个分句主语残缺。B.第二个分句主语残缺,“包涵”“蕴蓄”重复赘余。D.第一个分句主语残缺。)
19.B(腥风血雨:形容残酷居杀的景象。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文段中并非形容搏斗场面,用“腥风血雨”恰当。穷极一生:用尽一生的时间。九死-一生: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文段中要表达“一辈子”的意思,用“穷极一生”恰当。坚韧不拔: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坚强不屈:坚韧、刚毅,毫不屈服。文段中形容党在建设时期的坚强意志,用“坚韧不拔”恰当。敢为人先:比别人早预知的事情,果断地做出相应的决策,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先知先觉: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文段中形容党的先锋作用,用“敢为人先"恰当)
20,构成:将党支部喻为堡垒,将党员喻为旗帜,用“是”构成暗喻。(3分)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其产党顽强坚定、本色不变、永葆先锋精神的特点。(2分)
21.D(“并最终沉积在皮肤和羽毛上”放在后面,与后文衔接更好,排除A、C两项。再比较B,D两项,“这种脂溶性的天然色素”指的是B-胡萝卜素,放在前面与前文衔接更好,排除B项)
22.①是从其摄取的食物中获得的@不是深蓝色的吗③其羽毛也不会变成蓝色(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
23.参考202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明确:审题要点为“自我谦抑”和“自我展示”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利弊关系。审题时应放介偏执一端的做法,尽可能做到明辨两者的优缺点,明确应因时因地保持“自我谦抑”或“自我展示”态度的做法,要注意讲究分寸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