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自然的语言 两课时课件(共21+10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5 大自然的语言 两课时课件(共21+10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7 17:34:41

内容文字预览

(共21张PPT)
5 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整体感知课文,筛选主要信息,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阅读目标
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二
重点,涉及积累拓展四
学习目标
1
2
学会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
写作目标
学会运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
重点
品格素养
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是我国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他在气象学、物候学、地理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作品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气象与农业之关系》等。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竺可桢长期坚持观测物候,掌握了翔实的资料,为我国物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此文就改写自他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
他当时写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民提高农作物产量。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文体知识
预习资料速查
说明文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1.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说明,是为了让读者能够认识、了解这个或这类事物。
预习资料速查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清楚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使读者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
2.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和表达方式使用情况的不同,可把说明文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两大类。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在语言上是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
1. 萌( )发:种子或孢子发芽。
2. 次第:依次。
3. 翩( )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4. 孕( )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5. 农谚( ):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méng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字音易错,注意声调。
piān
yùn
yàn
6. 海棠:落叶小乔木,叶子卵形或椭圆形,花白色或淡粉红色。果实球形,黄色或红色,味酸甜。
7. 悬殊:相差很远。
8. 销声匿( )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9.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10. 花香鸟语:花儿飘香,鸟儿叫,多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
11. 草长( )莺飞:形容春天的景色。

必考字词梳理
字音易错,注意拼音。
zhǎng
( )落后
( )落枕
( )大大落落
( )丢三落四
luò
lào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 )记载
( )风雪载途
zǎi
zài

luō

( )连翘
( )翘尾巴
qiáo
qiào

( )观赏
( )道观
guān
guàn

形近字
必考字词梳理
销( )销声匿迹
消( )消灭
xiāo
xiāo
候( )候鸟
侯( )诸侯
hòu
hóu
衰( )衰败
哀( )悲哀
衷( )衷肠
蓑( )蓑衣
shuāi
āi
zhōng
suō
簌( )簌簌
籁( )天籁

lài
词 萌发 萌生
同 都有开始发生的意思。
异 多指具体事物的发生。 多指抽象事物的发生。
例 ① 春天小草萌发。
② 他萌生了外出打工的念头。
近义词辨析
必考字词梳理
所指对象不同。
什么是物候及物候学?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有哪些?
说明对象
说明意义
说明顺序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
说明语言
预习思考问题
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几个因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
导思
1
导思
3
导思
4
关键词:物候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3):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物候观测 → 应用于农业
四季更替
周而复始
自然现象
总结经验
物候
物候学
课文初读感知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 时间因素
决定物候现
象来临的几
个因素
空间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研究物候
学的意义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本文以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意义等,告诉我们,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一课一法
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比较构成的基础是比较点,在同一个比较点上鉴别事物,常常通过叙述或说明的方式将两种事物、现象等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鉴别。使用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课文通过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物候及物候学的特点,便于读者接受和理解,增强了说明的效果,表现了作者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一法
一课一法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 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一例
通过作比较,突显出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
一课一法
一练
本文在介绍“大自然的语言”时,采用了大量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试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你熟悉的事物,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动物,写一个200 字左右的片段。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1 — 3 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4 — 5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6 —10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11 — 12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空间
古今差异→时间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现象
本质



序(共10张PPT)
第二课时
5 大自然的语言
课文细读品味
1.课文第一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
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写燕子归 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 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这些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 形象的感受。这几句话通过时间顺序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四季图”,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铺垫。
课文细读品味
2.“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到十天左右”,句中的“左右”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不能。“左右”对十天进行了限定,表示一个大概的数字,如果去掉就变成一个确切的数字,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课文细读品味
3.课文7-10自然段中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
不能颠倒,因为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度由大到小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体现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另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这样安排条理清晰,不能打乱。
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顺序进行说明?有什么好处?
本文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从整体上看,本文的思路是:自然现象——物候、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这样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说明,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又使读者对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及意义有了清楚的认识。
课文全篇探究
1.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文章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第四部分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文章条理清晰,介绍的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说明语言准确而生动。
如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开了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引发了人的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再如第③段“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不一概而论,措辞严谨。
归纳总结
原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译文: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而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原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译文:黄梅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了青草的池塘中蛙声不断。
课文拓展积累
国学经典
诗魔:白居易 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
诗佛:王维 诗鬼:李贺 诗豪:刘禹锡
立 春
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早在周朝时,就有“迎春”“接春”的活动,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祈求丰收。汉朝时,仪式进一步完善。立春当日,迎春队伍中的人一律穿青色衣服,乘青色车辆,擎青色旗帜,人们歌“青阳”,舞“云翘”,举行隆重的迎春仪式。现在立春曰迎春虽不如从前隆重,但仍然有许多民俗遗存。
传统文化
课文拓展积累
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的还有“清明”。
立春节,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这实际上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张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
立春节,女孩子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为“春蛾”。
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春盘、春饼,称为“咬春”。
课文拓展积累
民俗①
民俗②
民俗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