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3单元 写作
学写读后感
总体目标:学会写读后感
具体目标:
1. 能从所阅读的作品中获得丰富而深刻的感悟,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2. 能够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
3. 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写作目标
写作指导
知识讲解
读后感是读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在深入领会原文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表现手法或某一感兴趣的问题等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见解的一类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
写作指导
写作方法点拨
注意事项 具体讲解 举例分析
确定题目 可以用《读〈×××〉有感》或是《〈×××〉读后感》作为题目,但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可以采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把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或者感受提炼成正标题,以《读〈×××〉有感》为副标题。 在写《城南旧事》的读后感时,可取题目为《永恒的童年——读〈城南旧事〉有感》。这样既醒目又生动,且能直观地表达阅读时的真情实感。
写作指导
注意事项 具体讲解 举例分析
适当引述原文
【引】【概】 “感”是作文的重点,因此,在写作时要围绕感受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引用要简练、准确。 如写《昆虫记》的读后感时,可在开头这样引述原文:“假日里,我读了一本叫《昆虫记》的书。书中详细描写了很多昆虫的动作、习惯等。这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书中,我最喜欢的昆虫是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里既有概述,又有对原文中感受较深的句子的直接引述,要言不烦,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感”是从“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句话而来。
写作指导
注意事项 具体讲解 举例分析
“感” 点集中 明晰
【议】 “感”点来自研读作品的感触,也是作者的观点。所谓“动人心的呼喊”,那就必须明晰而有条理地表述出来,不能模棱两可、吞吞吐吐。 如写关于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的读后感时,简单概述这部小说后,可以这样写:“对于许多读者来说,《老人与海》中的老人象征着‘压力下仍保持优雅’的美国‘硬汉’。在我看来,海明威在小说中反映的是人对爱的终极诉求。”这样能非常明晰地亮出阅读后的感受(也是自己的观点)。
写作指导
注意事项 具体讲解 举例分析
联想、 拓展
【联】 写作中,应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来印证或深化当前的阅读感受,还可结合生活经历中的类似体会来写。 比如写作实践二,要求写读过某部名著后的感受,这就要求我们写作的时候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深刻拓展,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写作指导
注意事项 具体讲解 举例分析
总结全 文,升华感受点
【结】 好的读后感应当前呼后应,首尾相合,有真情实感。结尾要回应前文,强调感受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比如写电影观后感,如果开头所表达的是保护环境或者共建和谐社会的主题,那么在结尾应当再次体现这一主题,起到强化、升华主旨的作用。
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写一则随感。200 字左右。
写作实践一:随感片段
写作实践
1. 选定课文后,可以再仔细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
2. 尽量少引述,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3. 可以写得自由灵动些,尽可能富有新意。
写作实践
提示
优秀例文
写作实践
《社戏》随感
读完鲁迅先生的《社戏》,我看到了朦胧的月色、白篷的航船、起伏的群山,闻到了豆麦的清香,听到了悠扬的笛声……这一切都是那么美。
这些乡村景色再普通不过了,但是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就变成了人人向往的人间仙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纯朴、善良的农民的赞美。这些正是鲁迅先生高尚品格的写照,也激发起我们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对家乡的热爱。
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 字。
写作实践二:读后感
写作实践
1. 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章节、片段来写。选定之后,重读一遍,然后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来写。
2. 引用名著原文时,要仔细核对,以保证引文与原文一致。
3. 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写作实践
提示
1. 简述原文有关内容。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绝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名著的具体内容,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 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写作实践
写法点拨
3. 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 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写作实践
《傅雷家书》读后感
读完《傅雷家书》后,我感觉这不仅是家书,更是一本教人育人的书。在这里,傅雷不只是一个父亲,同时也是儿子的好友、老师。书中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父亲的关怀疼爱,朋友的关心勉励,老师的谆谆教诲。
优秀例文
写作实践
开篇总写对书及其主人公的评价,给人总体印象。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外,更多的是关于艺术与人生的讨论。傅雷在教给儿子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与个人的荣辱息息相关,做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国家的爱和对儿子的深切期望。信中,傅雷告诉儿子一个年轻人应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耐心引导儿子走上正确的道路。他告诉儿子在学习上应该劳逸结合,切不可操之过急。他还告诉儿子如何正确理财,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
写作实践
从“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预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地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理方面,我一起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要依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中,我们可以看出傅雷对儿子深沉的爱,他希望儿子少走弯路。同时这段话也告诉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苦 心,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以我们的成长为出发点,希望我们有所建 树。傅雷对儿子的理解和希望也是天下父母的所想所望。
写作实践
这段文字有叙有感,令人信服。
家书中涉及各个方面,内容富有哲理。读完《傅雷家书》,我们可以知道:年轻的一代做人做事要有条有理,不能激进,要学会如何做人,在学习上更要下苦功夫,不负众望!
写作实践
总结全文,写出感悟,结构完整。
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 字。
写作实践三:观后感
写作实践
1. 回忆你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选出印象最深的一部,想一想,剧中的哪个人物、哪个情节(或细节)打动了你?
2. 分析剧中人物或情节打动你的原因,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写作实践
提示
1. 首先要明白要写的内容是什么,主题是什么,这个是很重要的,这决定了你写作的方向。所以大家首先要注意这个“观”字,大家要把电影、电视剧所讲的大致内容搞清楚。我们写的时候可以先把故事大体介绍一下,但是不能过长。观后感的重点肯定还是要放在“感”上,发表对主要内容的看法。
写作实践
写法点拨
2. 写电影、电视剧观后感,要选择好角度。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而一部电影、电视剧所牵涉的内容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须选好角度,把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择角度,一方面要看电影、电视剧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影响。
写作实践
一部震撼人心的好剧
——电视剧《好男好女》观后感
暑假里,在奶奶家,跟奶奶一起看了电视剧《好男好 女》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视剧《好男好女》只有9 集,唐果导演,李保田、宋丹丹、郑卫莉等主演。
优秀例文
写作实践
紧扣题目,交代所看的电视剧概况。
《好男好女》第一集就不一般:亲切的黄土地、朴实的陕北人、浓郁的地方话、高亢的信天游……看完最后一集,好多天过去了,信天游的旋律似乎依然在我耳旁萦绕。《好男好 女》讲述的是六十年代西北黄土高原上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发生的辛酸故事。剧中有这么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
我们的农民,他们用枯瘦却坚韧不拔的脊梁背负着我们这个国家。
写作实践
引述内容,为下文写感想做准备,使感想有依据。
在剧中你能看到那个年代偏远乡村的人们如何娶妻生子,如何面对生老病死,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土里刨食,如何劳作娱乐,如何卑微挣扎……这些都让人心酸落泪。
或许今天的青少年已经看不懂这个剧了,甚至怀疑这样的过去,但是,奶奶说,电视剧里的情况都是真的,过去就是这样的。奶奶一边看,一边流泪,我也陪着她流泪。
写作实践
今天,很多农村人进了城,住上了楼房,开上了小汽车,走上了小康路;留在乡村的人,也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奶奶家那个小村庄就是典型的例子,崭新的楼房,光洁的水泥路,很多人家院子里都停着小汽车。可是,我们怎能忘了过去?我们是从过去走到现在的。我们要记住过去,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
写作实践
联系现实,谈感想,感想有针对性。
奶奶说,几十年前,想也不敢想会有今天这样的生活。是的,这话一点儿都不假,我的大姑二姑,现在都快60 岁了,她们小时候,就因为是女孩,所以根本没机会去学校读书。
我们一定不能忘了过去,一定要好好珍惜今天,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美好。结尾提出倡议,提醒大家记住过去,创造美好未来。
写作实践
写作实践
点拨
本文先简介所看的电视剧,紧扣题目中的“电视剧《好男好女》观后感”。接下来引述电视剧有关内容,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谈感想。谈感想时能够摆事实、讲道理,很有说服力。结尾发出号召。文章内容充实,详略得当,议论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