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生物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计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
1.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可靠的证据
B.人与黑猩猩DNA序列一致性比猕猴高,说明人与黑猩猩亲缘关系比猕猴近
C.不同生物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可为进化学说提供证据
D.不同种类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别很大,这说明这些哺乳动物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2.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蛋白质——缺氧诱导因子(HIF)在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中的作用。当体内氧含量正常时,细胞中几乎不含HIF;当氧含量减少时,HIF的含量增多。HIF能促进肾脏细胞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下列关于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含量变化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机制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氧气含量变化可调控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中HIF的含量变化
C.慢性肾衰竭引起的缺氧症状可通过该机制得到缓解
D.该过程的发生是一系列信号分子进行信号转导调节细胞生理生化的过程
3.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由三带喙库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三带喙库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科研人员对使用了杀虫剂的四个地域的三带喙库蚊种群的基因型进行随机检测,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基因型 数量 地理种群 检测总数 BB(敏感型) Bb(敏感型) bb(抗药型)
甲 100 42 22 36
乙 100 20 54 26
丙 100 63 10 27
丁 100 49 41 10
A.B基因频率由大到小依次是丙、丁、甲、乙
B.四个地域的三带喙库蚊种群的基因库可能存在差异
C.杀虫剂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四个地域的三带喙库蚊种群的进化方向相同
D.三带喙库蚊不同个体有不同的基因型,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4.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矜网膜下腔中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其产生部位位于侧脑室的脉络丛。脑脊液大部分是血浆的一种超滤液,也含有脉络丛主动分泌的一些成分。脑脊液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减震和支撑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脑脊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
B.脑脊液是脑部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酶含量丰富
C.脑部毛细血管破裂会导致脑脊液渗透压相对升高
D.脑脊液酸碱度能保持稳定,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HPO42-
5.血清是由血浆去除纤维蛋白原以及某些凝血因子后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下图是某人的血清化验报告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报告单所显示各项数据均符合健康标准
B.该报告单未包含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数据
C.若项目检测结果不在参考值范围内,便可确定被检测人患相应疾病
D.该报告单中的参考值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6.人受到惊吓时,一方面通过交感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使心跳加快(方式一);另一方面还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方式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心脏活动受交感神经支配,不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B.方式一是神经调节,方式二是体液调节
C.方式一的反应速度通常比方式二的快,两者作用范围均较局限
D.两种方式进行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都有神经递质
7.图甲为某一种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给予刺激后,可观察到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B.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C.若适当提高神经纤维培养液中K+浓度后给予适宜刺激,t1~t2曲线的峰值会变大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会消耗能量
8.嘌呤能神经元兴奋后可通过PDGFRα+细胞使兴奋的平滑肌细胞产生静息电位,抑制平滑肌细胞的收缩。PDGFRα+细胞表面存在P2Y1受体和SK3通道,接受嘌呤能神经元的信号;PDGFRα+细胞与平滑肌细胞之间能形成缝隙连接,直接传递电信号,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嘌呤能神经元通过胞吐释放的ATP是一种化学信号物质
B.P2Y1受体被激活后,可导致PDGFRα+细胞膜内的电位值降低
C.缝隙连接处形成突触利于PDGFRα+细胞向平滑肌细胞传递信息
D.平滑肌细胞收缩受抑制时,膜两侧的电位为外正内负
9.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的调节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排尿时,尿道括约肌舒张是由相关神经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引起
B.某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能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e
C.产生尿意后,(适宜条件下)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为:f-d-c-a-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
D.排尿过程中,通尿肌开始收缩时,会刺激膀胱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进一步收缩,并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
10.关于酶、抗体、激素、神经递质4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4类物质中都有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的实例
B.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都可作为信号分子
C.酶和抗体与双缩脉试剂都能发生紫色反应,激素则不一定
D.4类物质都组成细胞结构,但功能各不相同
1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某一外界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据图分析,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与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机理类似
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C.CRH会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D.下丘脑某些细胞具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识别受体
12.人体在饥饿和进食等不同状态下会发生不同的生理反应,进食可刺激小肠的K细胞分泌一种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引起血糖浓度降低,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①-④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现有甲乙两个糖尿病患者,甲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②的抗体(此抗体还可以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乙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③的抗体。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与注射葡萄糖相比,正常人口服葡萄糖体内胰岛素水平相对较高
B.与正常人相比,甲乙患者都表现为葡萄糖水平偏高,胰岛素水平偏低
C.患者甲通过注射适量胰岛素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浓度
D.饥饿时,胰高血糖素与②结合后能促进脂肪转变成糖
13.用无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实验中Ⅰ~Ⅳ组小鼠均感染细菌X。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1 图2
A.Ⅰ~Ⅳ组小鼠在感染细菌X后立即注射T细胞或血清
B.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细菌X为胞内寄生菌
C.实验结果显示,血清中的抗体能有效抑制细菌X的繁殖
D.图中Ⅰ、Ⅲ、Ⅳ组小鼠脾脏中X细菌的数量呈“S”型增长
14.HIV感染某个辅助性T细胞后,会强迫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细胞膜形成小囊膜,作为自己的藏身之所,囊膜会经历一个被称为“出芽繁殖”的过程,从这个辅助性T细胞断开感染其他辅助性T细胞,该过程涉及一种名叫Gag的HIV复合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IV有两条单链RNA,为逆转录病毒
B.若能阻止Gag蛋白在体内的积累可能会抑制HIV的传播繁殖
C.人感染HIV后,体内辅助性T细胞数量持续减少,机体免疫能力下降
D.在HIV潜伏期,机体可检测到抗HIV的抗体
15.关于植物激素调节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错误的是
A.植物的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一个烂苹果会槽蹋一筐好苹果”,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植物激素主要是脱落酸
C.茄子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授粉,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2,4—D,茄子产量影响不大
D.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能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生命活动
16.百日草是一种常见的园林花卉,其通过种子进行繁殖。研究人员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吲哚乙酸(IAA)、叫噪丁酸(IBA)和赤霉素(GA3)对百日草种子发芽程度进行研究,结果统计如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不同质量浓度的IAA、IBA,GA3对百日草种子发芽指标的影响
处理 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指数
IAA IBA GA3 IAA IBA GA3 IAA IBA GA3
对照组(0mg/L) 62.3 62.3 62.3 56.4 56.4 56.4 14.3 14.3 14.3
50mg/L 72.6 67.5 75.2 67.2 60.3 72.7 16.5 14.9 22.3
100mg/L 52.7 60.2 85.3 45.6 45.7 77.5 8.1 6.7 25.7
200mg/L 47.3 47.5 90.5 39.5 40.2 82.5 7.2 5.3 28.5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植物激素,因变量为种子发芽情况
B.分析表格数据可知,GA3对百日草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高于IAA和IBA
C.实验中几种高浓度的植物激素均会抑制百日草种子萌发
D.决定种子萌发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17.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在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连续定时取样检查活菌数,即可发现其增殖过程中的规律。如图是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的细菌生长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整个培养过程中,细菌种群数量不断变化,但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保持不变
B.在阶段③时,细菌种群增长速率几乎为0
C.若阶段①~②增长率不变,则该阶段呈“J”形增长
D.阶段③以后活菌数量下降与营养不足及代谢废物累积有关
18.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飘虫,吹绵蚧数量也可能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
B.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0-m点之间时,种群很可能会灭亡
C.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n点
D.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n-p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n点
19.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某研究团队以4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不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沙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宽度为2000m左右;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宽度为400m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
A.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一样,说明它们的生态位一样
B.4种水鸟中,青脚鹬的觅食生境范围最宽,绿头鸭的觅食生境范围最窄
C.从觅食的角度看、4种水鸟相互之间都存在竞争关系
D.每种鸟类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20.退耕还林还草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生态工程。研究人员对一处弃耕农田的演替过程记录如表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弃耕年数 0-1 1 2 3 5-10 50-150
优势植物 马唐草 飞蓬草 紫菀 须芒草 短叶松 硬木栎
非优势植物 — 豚草 豚草 豚草 火炬松 山核桃
A.弃耕的农田上和火灾过后的草原发生的是演替类型一样
B.第0-1年生长的植物只有马唐草,不同马唐草高矮不一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此地块上草本植物的演替速度比木本植物演替的快
D.农田演替过程中,原有的一些优势种会被后出现的物种所取代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大题,共计60分。
21.(14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1:某山谷中生活着一个鼠群。雌鼠和雄鼠之间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后来山洪暴发了,山谷中形成一条汹涌的大河。鼠种群的个体,一半在河这边,一半在河那边,就这样过了几千年。后来,河流干涸了,两个鼠种群又会合在一起。它们发现彼此大不相同。
材料2:某种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统计;2.6%(2005年)、6.11%(2006年)、10.9%(2007年),25.5%(2008年)。
材料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的基本规律: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中,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 。请说明理由: 。
(2)材料2中,长期使用杀虫剂,发现灭虫效果越来越差,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解释其原因: 。
(3)根据地球早期环境,推测在生命起源过程中,最早出现的生物的代谢类型是 ;有性生殖这一繁殖方式的出现对于进化的意义是 。
(4)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及其个体数
基因型 A种群(个) B种群(个)
XDXD 200 0
XDXd 50 160
XdXd 100 200
XDY 180 0
XdY 170 270
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 。你认为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的最可能原因是 。
22.(14分)下丘脑是功能复杂的高级内分泌中枢。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物,有的激发垂体前叶激素的分泌,称为释放激素(RH),有的抑制垂体前叶激素的分泌,称为抑制激素(IH)。释放激素和抑制激素包括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抑制激素等。如图为下丘脑的调节功能示意图,图中的序号代表激素,④⑤分别由肾上腺髓质和肾上腺皮质分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患者体内产生某种抗体与①的空间结构相似并发挥相同的效应,则与正常人相比,①的含量 ,原因是 。
(2)②和⑤都以肾小管和集合管为靶器官,但二者的作用不同,②的主要作用是 。⑤的主要作用是 。
(3)若饭后⑦的分泌量增多,⑥的分泌量减少,则图中能升高血糖的激素有 (填图中序号)
(4)为探究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请完成相关实验步骤。
①将生活力相同的同种健康仓鼠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
②对甲组小鼠进行手术切除其甲状腺,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
③对乙组小鼠 。
④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甲、乙两组仓鼠 的含量变化。
23.(16分)独脚金内酯是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在根部合成向上运输,影响侧枝生长。为了研究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科研人员用GR24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结果如图1。据实验结果推测,GR24的作用是
侧枝产生,不同浓度GR24处理突变体植株后侧枝数目变化不大,可能的原因是 。
(2)为了进一步研究GR24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野生型植株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结果如图3。
图2 图3
据图3分析,GR24对侧枝生长 ,推测GR24的作用机理是 。
(3)据图3的结果,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个假设;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外运输。为验证该假设,采用与图2相同的切段进行实验。
①实验组:用NAA处理主茎,在侧枝处施加 ,在固体培养基 中施加适量的 ,
一段时间后,检测主茎下端放射性强度。
②对照组:用NAA处理主茎,在侧枝处施加与实验组等量的相同物质,相应的固定培养基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主茎下端放射性强度。若该假设正确,则预期结果为 。
24.(16分)广西涠洲岛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三大典型海洋生物群落共存区域,是巨大的海洋生物基因库,具有较高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这三大生物群落往往位于靠近海岸的地方,其位置关系如图1。它们会因动物的移动和物质的迁移形成紧密的关系。
(1)研究人员现欲对涠洲岛南海湾的海草床、红树林以及珊瑚礁的群落进行比较分析,首先需要调查比较的是群落的 。
(2)珊瑚礁是由成千上万的珊瑚虫骨骼组成的。造礁珊瑚虫需要的有机物一部分来自于海水中的浮游植物和鱼类的排泄物,另一部分则依靠与珊瑚虫生活在一起的虫黄藻提供。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光合作用必需的CO2和N、P等无机盐。虫黄藻与珊瑚虫之间形成了 关系。
(3)研究人员对红树林丰富的A地区和红树林缺失的B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①调查两个地区珊瑚礁中不同体长蓝仿石鲈(一种鲈鱼)的比例,结果如图2,由实验结果可知红树林的存在 (“提高”或“降低”或“不影响”)珊瑚礁中体长较大的蓝仿石鲈的比例。同时还发现A地区珊瑚礁中该鱼的密度更大。
②海草床是蓝仿石鲈重要的育苗场所,A、B两个地区海草床中蓝仿石鲈体长无显著差异,均以体长2~6cm的占比最高。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A地区红树林中的蓝仿石鲈以体长6~8cm的占比最高。请根据以上信息推测随个体生长,蓝仿石鲈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迁移路径:(用箭头在答题卡上画出)。
红树林
海草床 珊瑚礁
③综合①②信息,下列能够解释图2两个地区结果出现差异的选项是 (多选)。
A.红树林为蓝仿石鲈幼鱼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B.红树林中存在大量捕食较小体长蓝仿石鲈的捕食者
C.A地区控制蓝仿石鲈体型的基因发生了变异
D.红树林为蓝仿石鲈幼鱼提供了躲避捕食者的避难所
(4)从以上实验结果推测,A与B两个地区中 区珊瑚礁的体积更大。若从蓝仿石鲈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黄冈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学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A C B D D C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B C B C A A A B
21.(14分,每空2分)
(1)不能确定 没有信息表明两个种群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2)经自然(杀虫剂)选择的作用,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升高
(3)异养厌氧型
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
(4)40% XD基因纯合致死
22.(14分,每空2分)
(1)偏低 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反馈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3)③④⑥
(4)③进行手术切除其甲状腺,注射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
④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3.(16分,每空2分)
(1)抑制 突变体独脚金内酯受体缺失
(2)无明显抑制作用 通过促进NAA的作用抑制侧枝生长
(3)①适量具有放射性的NAA B GR24
②实验组主茎下端放射性强度小于对照组
24.(16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
(1)物种组成 (2)互利共生
(3)① 提高
② 海草床→红树林→珊瑚礁(多画出海草床→珊瑚礁不扣分)
③ AD(答错多答0分)
(4)A
红树林丰富的地区蓝仿石鲈更多,珊瑚虫能更多的获得来自蓝仿石鲈排泄物中的有机物,生长更迅速;蓝仿石鲈排泄物等经分解者分解产生无机盐、CO2,有利于虫黄藻的生长,为珊瑚虫生长提供更多的无机物(4分,答出一个方向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