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体内物质的运输(1)
课前预练
1.血液的成分包括 和 ,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 。
2. 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形。它里面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 ,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 ,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跟氧 。
3. 细胞有细胞核,它能抵抗 的侵入。
4.血小板有加速 和防止 及阻止 的作用。
5.血液具有输送 、 、各种 及 的功能,还能起防御保护作用,血液对 也有重要作用。
6.人体的血管可分为 、 和 。
课内演练
【例1】血红蛋白的特点是( )
A.易与氧结合,但不易分离
B.氧浓度高时易与氧结合,氧浓度低时易与氧分离
C.不能运输二氧化碳
D.不易与氧结合,但易分离
点拨 (1)本题考查血红蛋白的功能。
(2)求解本题要了解血红蛋白的作用。
【跟踪练习1】贫血患者常常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心慌气短、面色苍白等症状,其主要原因是( )
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
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
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
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
【例2】运送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它的管壁厚,富有弹性,这类血管是( )
A. 静脉 B. 上腔静脉 C.动脉 D.毛细血管
点拨 (1)本题主要考查血管的种类及其特点的知识。
(2)求解本题要分清静脉、动脉、上腔静脉、毛细血管等血管的特点。
【跟踪练习2】某游客在外出时不慎受伤,其前臂伤口有细小的血液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流出,由此可以断定其受伤的血管是( )
A.毛细血管 B.小静脉 C.大静脉 D.小动脉
课后训练
基础达标
1.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血液的主要功能是 。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 ,体积最大的细胞是 ,体积最小的细胞是 。
2.血管分 、 和 三种,其中把血液从心脏送出的是 ,血流速度最慢的是 。
3.血液在循环过程中,能按一定方向流动的原因是心房与心室之间有 ,心室与动脉之间有 ,四肢静脉内有 。这些结构能防止血液倒流。
4.如图所示,制作血涂片时,需要推出薄而均匀的血膜,其正确的顺序应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5.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的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6.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曾经提出“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目的就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能使肌细胞体积变大、数目增多
B.运动能使参与呼吸的肺泡数目增多
C.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D.运动能改善脑的营养,使人的思维和记忆力得到发展
7.下列不属于血液的防御保护功能的是( )
A.血浆将药物运输到全身起治疗作用
B.某些白细胞吞噬病原体和坏死的组织
C.某些血浆球蛋白具有抗病作用
D.伤口处凝血反应是为了防止病原体的侵入
拓展提高
8.某同学肠胃不适,检验血常规后,化验单上有一条记录是WBC(白细胞)——15×109/升(白细胞正常值为4×109/升~10×109/升)。医生推断该同学肠胃可能出现炎症,进一步检查后,医生给该同学开了抗生素药物。通过输液,该同学的病症出现明显好转。医生判断该同学肠胃可能出现炎症的依据是 。 若跟踪检查,则抗生素进入人体后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
9.从手腕静脉处给胃炎病人注射药液,药液由手腕到达胃所经过的循环路线是( )
①肺动脉 ②肺静脉 ③左心房 ④左心室 ⑤右心房 ⑥右心室 ⑦主动脉
A.③→④→①→②→⑤→⑥→⑦
B.③→④→⑤→⑥→⑦→①→②
C.①→②→③→④→⑦→⑤→⑥
D.⑤→⑥→①→②→③→④→⑦
10.小柯的面部长了一个疖子,疖子的顶端出现了一个黄豆大小的“脓头”,这个“脓头”的组成主要是( )
A.死亡的白细胞和血小板
B.死亡的病菌和白细胞
C.死亡的淋巴细胞
D.死亡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11.青藏铁路的全线贯通,引发了西藏旅游热,许多游客刚到达西藏时会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甚至恶心、呕吐等高原反应,其主要原因是( )
①高原上气温偏低 ②高原上缺氧 ③高原上气压偏低 ④高原上人体能量消耗过多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课前预练
1.血浆 血细胞 7%~8%
2.红 血红蛋白 结合 分离
3.白 病菌
4.血液凝固 伤口大量出血 细菌入侵
5.氧 二氧化碳 营养物质 代谢产物 调节体温
6.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课内演练
【例1】B[解析:血液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是因为红细胞中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有一种特性: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这样就把氧从浓度高的地方运输到浓度低的地方,从而达到运输氧的目的。血红蛋白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跟踪练习1】D
【例2】C[解析:动脉是从心脏运送血液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它的管壁较厚,弹性大。静脉是从全身各器官运送血液回到心脏的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大静脉管腔内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毛细血管是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它的管壁极薄,管径较细,一般只允许红细胞排成单行通过。]
【跟踪练习2】D
课后训练
1.运输养料及废物、防御保护和调节体温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2.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动脉 毛细血管
3.房室瓣 动脉瓣 静脉瓣
4.D 5.B 6.A 7.A
8.血常规中自细胞的含量超过正常值
右心房[解:从化验单上的检查结果看,该同学的白细胞计数超过了正常值,结合该同学肠胃不适的病症,因此判断可能是炎症。根据血液循环中血液的流动,注射的抗生素先进入毛细血管,通过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9.D[解:手腕静脉处注射的药物进入上腔静脉后,会依次流入右心房、右心室,通过肺动脉进入肺,再通过肺静脉流入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最后通过主动脉进入胃毛细血管(患处)。]
10.B[解:疖子顶端的“脓头”主要是死亡的病毒和白细胞。]
11.B[解:高原反应主要是由于空气稀薄,气压低,人体大脑缺氧造成的。]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2)
课前预练
1.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 和 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按一定的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可分为 和 两部分。
2.体循环的路线是: → → →
→ 。肺循环的路线是: → →
→ → 。
3.动脉血:含氧量高的血液,呈 色。静脉血:含氧量较低的血液,呈 色。
4.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 。健康的成年人安静时心率约为每分钟 次。
5.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叫血压,可以用 测定。健康的成年人收缩压范围是 千帕,舒张压为 千帕。高血压是指舒张压经常超过 千帕。低血压是一个人的收缩压经常低于 千帕。
课内演练
【例1】如图4.3—1所示的曲线表示血管中血液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图中H
段为肺动脉。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甲表示的是 在血液内含量的变化。
(2)曲线乙在1段血管处迅速升高的原因是 。
(3)曲线乙所表示的气体在血液内的主要存在方式是 。
(4)J代表的血管类型是 。
点拨 (1)本题考查血液循环过程中的气体交换知识。
(2)解题时要充分了解血液流经全身组织细胞时进行的气体交换及流经肺泡时气体交换的情况。
【跟踪练习1】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这个过程发生在( )
A.血液流经左心室时
B.血液流经右心室时
C.血液流经全身毛细血管时
D.血液流经人体各器官时
【例2】水蚤的身体呈半透明,制成装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心脏的搏动情况。某班甲、乙、丙、丁四组学生,用滴管从10℃、20℃、30℃的三种含有水蚤的培养液中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不同装片各自进行观察,得到数据如下表。请回答: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平均心率
/(次/分)
10℃
281
191
192
187
20℃
(室温)
288
286
289
291
30℃
401
393
398
296
(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2)表中有错误数据的组别是 。
(3)实验数据有误是由于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引起的,为什么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会引起数据错误? 。
点拨 (1)本题主要探究温度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2)解题时可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跟踪练习2】为了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某学生在实验中配制如下的不同浓度梯度的酒精溶液:1%、3%、5%、8%、10%、15%、20%等。在15℃左右的室温中,选择10秒内水蚤心脏跳动范围在30~36次之间的成年水蚤为材料,经过多次实验得到平均数值。在不同酒精浓度梯度下的水蚤在10秒内的心脏跳动次数如下表所示:
酒精浓度
(体积分数)
清水
1%
3%
5%
8%
10%
15%
20%
10秒内心脏
跳动次数
33
30
28
24
22
21
18
死亡
将表中的数据转换为如图4.3—2所示的曲线图: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图表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 的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 。
(2)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而导致 。分析其原因,是因为酒精具有 作用,所以会减缓心脏的跳动。
课后训练
基础达标
1.人体的血液循环分 循环和 循环。这两部分的血液循环是同时分别沿着不同的途径进行的,并且在 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 次。
2.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 叫血压,血压可用 测定;中医诊脉的常用部位是 。
3.下列关于脉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脉搏是动脉或静脉有节律的搏动
B. 正常人的脉搏一般比心跳略快
C.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的脉搏约为75次/分
D.中医诊脉的部位是腕部的桡静脉处
4.中医说的“望、闻、问、切”中的“切”,指的是诊脉,这里的“脉”是指( )
A. 毛细血管 B.经络 C.动脉 D.静脉
5.下列关于血液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
B.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构成了完整的循环路线
C.在血液循环中,先进行肺循环再进行体循环
D.肺循环的路线短,体循环的路线长,范围长
6.某人在体检时,医生测量其血压为16/8千帕,其含义是( )
A. 收缩压为l6千帕,舒张压为8千帕
B.舒张压为16千帕,收缩压为8千帕
C.高血压为16千帕,低血压为8千帕
D.低血压为16千帕,高血压为8千帕
7.张婷的母亲最近经常感觉眩晕,经过医生检查得知她的血压是19千Off/14千帕,根据这组数据可以诊断她可能患有( )
A. 高血压 B.贫血 C.坏血病 D.脑膜炎
8.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
A.小静脉 B.小动脉 C毛细血管 D.大静脉
9.某人大腿受伤出血,血色鲜红,血流成喷射状,则损伤的血管以及止血的部位分别是( )
A.静脉,远心端 B. 静脉,近心端
C. 动脉,远心端 D.动脉,近心端,
10.护士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常用橡皮管扎紧上臂,因为被扎处的静脉会积血膨大形成隆起,便于进针。主要是利用( )
A.静脉内血液是从近心端流向远心端
B.静脉内的血流速度较慢
C.静脉的管腔很大,管壁的弹性大
D.静脉血管内具有瓣膜
拓展提高
11.如图为某人心脏跳动周期图,请据图回答:
(1)此人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需的时间为 ,心率为 。
(2)若心室每收缩一次可射出的血量为75毫升,则此人每小时由心室射出的血量为
毫升。
12.如图所示曲线为人体血管中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血管B的名称及血管内减少的气体分别可能是( )
①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O2
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C02
③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O2
④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C02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课前预练
1.心脏 全部血管 体循环 肺循环
2.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肺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3.鲜红 暗红
4.次数 75
5.血压计 12~18.7 8~12 12 12
课内演练
【例1】(1)二氧化碳
(2)肺泡内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
(3)氧合血红蛋白
(4)肺静脉[解:血液中气体交换是在肺泡毛细血管处和全身的毛细血管处,在肺泡毛细血管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氧气含量增加;在全身组织细胞的毛细血管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由于H段为肺动脉,里面流的是静脉血,故静脉血中气体含量较多的甲是二氧化碳,乙代表氧气。在1段氧气含量增加,是因为肺泡内氧气进入血液,氧气在血液中是以氧合血红蛋白的方式存在的,经过气体交换后,到达J处也就是肺静脉。]
【跟踪练习1】C
【例2】(1)温度是否影响水蚤心脏的搏动快慢
(2)甲、丁
(3)载玻片上的水温发生了变化[解:从题意可知,甲、乙、丙、丁四组同学通过观察显微镜下不同水温中的水蚤心率的变化,说明了四组学生研究的问题是温度对水蚤心脏搏动快慢的影响。从表中四组同学的实验数据来看,甲组同学在观察10℃和20℃时水蚤的心率时,得到的数据很接近,几乎没多大变化,丁组同学在观察20℃和30℃时水蚤的心率,得到的数据也很接近,而乙和丙两组同学观察到的水蚤心率随温度变化有明显的改变,说明甲、丁两组同学在实验观察时可能观察时间太长,导致水温改变,使水蚤的心率改变,影响了实验结果。]
【跟踪练习2】(1)酒精 降低 (2)死亡 麻醉
课后训练
1.体 肺 心脏 2
2.心率 压强 血压计 桡动脉
3.C 4.C 5.C 6.A 7.A 8.C 9.D 10.D
11.(1)0.8秒 75次/分
(2)337500[解:心脏跳动一次包括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一般来说,成年人心房收缩一次约需0.1秒,舒张一次约需0.7秒。(1)从图中可知此人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需的时间是0.8秒,即心率应该是(2)心室每收缩一次可射出的血量为75毫升。则每小时由心室射出的血量一
12.C[解:人体血液中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如果血管B是肺毛细血管,则血管内减少的是二氧化碳。如果血管B是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减少的是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