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2
0
2
2
2022年小升初数学复习
全国通用版
专题八 统计与可能性
第16课时 统计
考点知识梳理
热门考点精讲
目录
小考真题演练
考点知识梳理
一、统计表
1. 统计表的意义
把统计好的数据制成表格,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种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2. 统计表的分类
统计表按项目的多少,分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两种。
(1)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有时需要把几个有联系的统计表合并成一个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二、统计图
1. 统计图的意义和分类
用点、线、面等来表示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2. 各类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类型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分类 单式、复式 单式、复式 —
特点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2)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2)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1)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
(2)用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
作用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3. 制作步骤
(1)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①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②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③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④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2)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①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②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折线的位置,确定折线的宽度和间隔。
③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④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并注明数量。
(3)扇形统计图不做要求。
三、统计量:平均数
1. 平均数的意义
平均数:用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平均数是表示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特征量,用它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也最充分,但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
2. 求平均数的方法
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可得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热门考点精讲
考点1: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要反映某种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最好使用( )统计图;要客观地看出树林中各种树木数量的多少,应选择( )统计图;要清楚地看出病人体温变化的情况,应选择 ( ) 统计图。
方法指导: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要反映某种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最好使用扇形统计图;要客观地看出树林中各种树木数量的多少,应选择条形统计图;要清楚地看出病人体温变化的情况,应选择折线统计图。
答案:扇形条形折线
1. 东庄小学气象兴趣小组为统计一周内气温变化情况采用( )比较合适。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B
2. 电冰箱厂为了清楚地表示2013年至2021年产值增长变化趋势,应绘制( )。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B
3. 某学校为统计参加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采用( )比较合适。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A
考点2:扇形统计图的应用
右图是某学校内树木种类统计图。
(1)请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2)如果杨树有20棵,松树有多少棵?
方法指导:(1)把校园树木总数量看成单位“1”,用单位“1”减去松树、槐树、杨树和其他树种的百分比,就能得到柳树棵数占总数量的百分比。(2)依据具体量÷对应百分率=单位“1”,根据杨树有20棵这一具体数量,以及杨树棵数占树木总数量的25%,就可以求出校园树木的总棵数是80棵。再求出80的15%,也就是松树的棵数是12棵。
答案:(1)补图略,柳树的百分比为1-25%-25%-15%-15%=20%。(2)校园树木总棵数为20÷25%=80(棵),松树的棵数为80×15%=12(棵)。
4. 下图是某校六年级学生某次数学竞赛的成绩统计图。
(1)这是一个( )统计图,
它用整个圆表示(
)。
扇形
某校六年级
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学生的总人数
(2)不及格人数占竞赛总人数的( )%,“及格”部分的扇形的圆心角是( )°。
(3)若获得优秀成绩的有60人,则全年级参加竞赛的学生共有( )人。
5
90
200
考点3:条形统计图的应用
如图是希望小学四年级一周内向“我爱祖国”主题活动投稿情况统计图。请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1)每格代表( )篇。
(2)这一周内,周( )
投稿篇数最多,周( )
投稿篇数最少。
(3)这一周一共投稿( )篇。
方法指导:(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的纵轴可知,每格代表5篇。(2)这一周内,周五投稿篇数最多,周三投稿篇数最少。(3)根据加法的意义,把这一周各天投稿的篇数合并起来即可。
答案:(1)5 (2)五三 (3)200
5. 如图是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玩具统计图:
(1)女生喜欢( )
玩具的人数最多,男生喜欢
( )玩具的人数最少。
布娃娃
布娃娃
(2)这个小学五年级一共有男生( )人。
(3)如果你是学校旁边玩具店店长,进货时应该多进一些( )玩具。
192
拼图
考点4:折线统计图的应用
下图是某超市2020年收入情况统计图。
全年平均每月收入( )万元,其中第四季度的收入比第一季度的多 ( )%。
方法指导:因为一年总收入÷12=平均每月收入,所以(50+100+150+300)÷12=50(万元)。
因为第四季度的收入与第一季度收入的相差数÷第一季度的收入×100%=第四季度收入比第一季度收入多的百分比,所以(300-50)÷50×100%=500%。
答案:50500
6. 如图是造纸厂2020年四个季度的产值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各题。
(1)第( )季
度产值最低。
(2)平均每个季度的产值
是( )万元。
一
106.25
(3)第二季度的产值比第一季度上升了( )%。
200
考点5:求平均数
小红在唱歌大赛中,7个评委打的分数是90分、89分、93分、87分、88分、94分、92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分是多少?
方法指导: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到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先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再把剩下5个评委打的分数相加求出总分,最后5个评委的总分除以5即可求出平均分。
答案:去掉最高分94分和最低分87分,(90+89+93+88+92)÷5=90.4(分)
答:平均分是90.4分。
7. 修路队要修一条长20 km的公路,前14天平均每天修0.85 km。余下的要9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千米?
(20-0.85×14)÷9=0.9(km)
答:平均每天要修0.9 km。
小考真题演练
一 填空题。
1. (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总数量的关系;( )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 而且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扇形
折线
2. 下面是六(1)班数学兴趣小组一次数学测试的成绩
(单位:分):
A组:64,78,90,80,62 B组:72,98,52,85,63
A组的平均分是( )分,B组的平均分是( )分;( )组的平均分要高一些;全组的测试平均分是( )分。
74.8
74
A
74.4
3. 在一幅统计图里,用2厘米长的直条表示20元,用( )厘米长的直条表示45元;用1.5厘米的直条可以表示( )元。
4. 小华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90分,英语成绩公布后平均分下降了2分,她的英语成绩是( )分。
4.5
15
84
5. 某工厂计划生产324万个口罩,已经生产了3天,还剩210万个未完成,平均每天生产( )万个口罩。后因病毒流感防护急需口罩,必须在8天内完成任务,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需生产( )万个口罩。
38
42
6. 下图是六年级同学最喜欢的水果情况统计图。
(1)最喜欢( )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 )%。
(2)若最喜欢梨的有60人,则六
年级一共有 ( )人,
最喜欢香蕉的有( )人。
西瓜
35
300
66
二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
1. 在我们学过的统计知识中,最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是( )。
A. 扇形统计图 B. 统计表
C. 折线统计图 D. 条形统计图
C
2. 要统计小方一学期各学科的分数,应选用( )统计图。
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D. 任意选用
3. 某省统计近期禽流感疫情,既要知道每天患病动物数量的多少,又要能反映疫情变化的情况和趋势,则最好选用( )。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D. 统计表
A
B
4. 马超四天看完了一本书,平均每天看40页,已知第一天和第二天看的页数都多于40页,第三天正好看了40页,第四天看的页数( )。
A. 比40页多 B. 比40页少
C. 等于40页 D. 以上都有可能
B
三 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1. 如图是某校四年级师生向希望小学捐书情况统计图。
(1)图中每格代
表( )本书。
5
(2)( )
捐的最多,( )
捐的最少,捐的最多的是捐的
最少的( )倍。
(3)如果把捐的书全部捐给希望小
学的25名小朋友,平均每人可分得( )本。
科技书
故事书
3
5
2. 下面是航模小组制作的两架飞机在一次飞行中的时间和高度记录。
(1)甲飞机飞行了( )秒,乙飞机飞行了( )秒。
40
35
(2)从图上看,起飞第10秒,乙飞机的高度是( )m;起飞后第( )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 起飞后约在第( )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 )飞机先落地。
(3)从起飞后第15秒至第20秒,
乙飞机的飞行状态
为( )。
20
15
30
乙
平稳(或速度不变)
3. 下图是云辉家本月的财务预算情况统计图。
(1)这个统计图叫做( )统计图,整个圆代表
( ),可以看出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能清楚地在图上表示出( )
与( )之间的关系。
扇形
云辉家本月的财务总预算
各部分预算
总预算
(2)本月饮食预算为1200元,则总预算为多少元?用在购买衣服上的钱比用在饮食上的钱少多少元?
总预算:1200÷50%=2400(元)
2400×(50%-25%)=600(元)
答:总预算为2400元,用在购买衣服上的钱比用在饮食上的钱少600元。
(3)若本月的总预算增加200元,则文化教育的经费将增加多少元?
200×15%=30(元)
答:文化教育的经费将增加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