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哈姆莱特(节选)第1课时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6 哈姆莱特(节选)第1课时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2 11:0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哈姆莱特(节选)
第一课时
《哈姆莱特》是戏剧诗人之王莎士比亚的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钻石。
——俄国著名文学批评家 别林斯基 
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又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
——雨果
哈姆雷特挑着理性的灯笼在寻找大写的人。
——苏联 阿尼克斯特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并了解莎士比亚剧作的独特魅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哈姆莱特和现实之间的各种冲突,理解剧作家在这个人物身上
寄寓的理想和对现实的深刻批判。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动作化、个性化语言所表现出来的“忧郁”。通过阅读鉴赏、
编排演出等活动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
良知与悲悯情怀。
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入品味欣赏哈姆雷特身上蕴含的人性魅力及剧本的悲剧力量,初步
了解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流露的人文主义思想。
作者介绍
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必备的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1984年选举世界10名伟大作家莎士比亚名列第一。
他被誉为“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他的戏剧已被公认为是不可企及的典范。
威廉·莎士比亚,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1564年4月26日出生,默默无闻。1616年4月23日去世,举世闻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作者介绍
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
《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
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
等,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
“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
代表作品
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奥赛罗》
《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喜剧: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皆大欢喜》《无事生非》
文学常识
文艺复兴
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特点的反封建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思想体系是人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反对神权、神性,宣扬人权、人性。其思想基础为人性论:肯定人的价值,赞美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推崇知识,主张平等。代表这一时期文学最高水平的就是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一词,源自西方,也可称作“人文主义”。它是西方哲学在两千多年探索一些不可解问题的过程中,培育起来的一种精神,包含三个元素:
人性,主要精神就是尊重人,尤其尊重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价值;
理性,以科学的意义来说,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能够思考真理,追求真理;
超越性,以宗教的意义来说,人是有灵魂的,可以追问、追求生命的意义。
在他们看来,人是“了不得的杰作”,具有“高贵的理性”“伟大的力量”,有着无比的智慧,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作者借丹麦八世纪的历史反映了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当时的英国,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而《哈姆莱特》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剧中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象征着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与反动的封建王权代表的斗争。作品通过这一斗争,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同英国黑暗的封建现实之间的矛盾,揭露了英国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殊死较量,批判了王权与封建邪恶势力的罪恶。
写作背景
自读任务
01
自读全文,读准字音,解决疑难字词句。
02
理清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03
结合注释,理清故事情节。
04
根据剧情的发展,划分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诵读正音
鞭挞(tà ) 忏(chàn)悔
罪孽(niè) 嫁奁(lián)
延宕(dànɡ) 创(chuānɡ)痛

chàn
niè
lián
dànɡ
chuānɡ
词语积累
神魂颠倒 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
涂脂抹粉 涂胭脂,抹香粉,修饰容貌;比喻对丑恶事
物进行粉饰。
烟视媚行 眯眼看,慢慢走。文中形容扭捏不自然的样
子。烟视,眯着眼看。媚行,徐行。
3、重点词义(自主积累)
匍匐:倒仆伏地;爬行。
轻蔑:藐视,小看。
嫁奁:陪嫁的财物。奁,指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也指陪嫁的衣物等。
延宕:拖延。
踌躇:犹豫不决
情节主线:哈姆莱特的复仇经历
主要情节:(家国突变、鬼魂告白)
王子装疯
(试探奸王、比剑)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概情节。概括剧作内容。
找出贯穿情节的主线。
新知讲解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君臣密谋探查
王子心灵独白
情人痛苦对话
奸王设计迫害
人物关系:
克劳狄斯与哈姆莱特——叔侄
乔特鲁德与哈姆莱特——母子
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恋人
克劳狄斯和乔特鲁德——弟嫂、夫妻
波洛涅斯——恋人之父
雷欧提斯——恋人之兄
人物身份: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
克劳狄斯(丹麦国王)
王后(哈姆莱特之母)
波洛涅斯(御前大臣)
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
多森格兰兹(朝臣)
吉尔登斯吞(朝臣)
学生课前阅读原著,理清人物关系。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探讨:节选部分是如何体现戏剧的矛盾冲突的?
各小组划分阅读任务,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结论。
戏剧冲突:
人与人的冲突
人与非人(他者)的冲突
人与自我的冲突
表现手段:戏剧动作:是戏剧人物的活动形式。
戏剧语言:动作化、个性化
尖锐的矛盾冲突
克劳狄斯 ——
哈姆雷特 —— 雷欧提斯
实行毒计——实现复仇
报仇雪恨
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陨落(yǔn) 暴虐(nüè) 诅咒(zǔ) 迷惘(mǎng)
B.延宕(dàng) 藩属(pān) 怪诞(dàn) 诽谤(fěi)
C.虔敬(qián) 匍匐(pú) 鞭挞(tà) 吮吸(yǔn)
D.忏悔(chàn) 踌躇(chóu) 皮囊(náng) 罪孽(niè)
1.答案:D
解析:A项,“惘”应读“wǎng”。B项,“藩”应读“fān”。C项,“吮”应读“shǔn”。
课后练习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他一共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其中《十四行诗集》最为著名。
B.莎士比亚的戏剧写作共分3个时期:历史剧和喜剧时期、悲剧时期、传奇剧时期。
C.《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合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D.戏剧文学的两个重要内容是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
答案:C
解析:《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自十九世纪始,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这四部作品的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表现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及理想的破灭。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