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由CCTV-9和BBC联合出品的纪录片《宇宙》于2021年11月28日正式上线。主持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高能物理学教授布菜恩·考克斯说:“人类能够出现在这片宇宙中是极为幸运的,我们应该在这片广表、动荡、粗暴的宇宙中充分利用好我们的时间。毕竟,人类奇迹般地出现了。”图1示意《宇宙》纪录片第一集《太阳源起》在CCTV-9播出的一帧画面。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天体
A.呈云雾状,由气体和尘埃组成
B.由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大
C.轨道呈近圆形,自身不发光
D.体积大,密度小,有较长拖尾
2.材料中“人类奇迹般地出现了”需要满足的条件不包括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绕日公转周期适中
C.地球体积、质量适中
D.八大行星公转轨道都是正圆形
图2为地球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新生代
A.全球气侯整体比较干旱 B.第四纪冰川覆盖面积比现在大
C.寒冷期偏长,温暖期偏短 D.全球气温一直在升高
4.在地球演化历史过程中,裸子植物的繁盛时期是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11月24日凌晨1时21分,DART航天器搭乘“猎鹰9”火箭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据此完成5~6题。
5.“猎鹰9”火箭从发射至50km高空,经历的气温
A.逐渐升高 B.先升高后降低 C.先降低后升高 D.一直不变
6.该火箭选择在夜间发射,主要是因为
A.夜间安静 B.夜间便于监测
C.发射具有随意性 D.躲避追踪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图3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某时刻热力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①②③④四处,气压值由大到小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④①③②
8.此时,图中①②之间的风向为
A.西风 B.东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图4为重庆市乌江画廊部分地区景观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乌江画廊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类型为
A.全球大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海陆间循环
10.该地居民生活中常用的淡水主体是
A.冰川 B.河流水 C.地下水 D.植物水
“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小夫满损不齐同。”据此完成11~12题。
11.诗句中描述的海水运动是
A.洋流 B.波浪 C.潮汐 D.海水浮力
12.下列现象属于上述海水运动的是
A.日本暖流 B.钱塘江大潮
C.近海赤潮 D.海啸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在《科学》杂志上发文,呼吁人们重视对喀斯特洞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受到了科学界关注。有研究者在某喀斯特地区部分洞穴发现15种稀有的洞穴生物类群。喀斯特洞穴内生境特殊,又相对隔离,所以大多数典型洞穴生物仅仅局限存在于某个独立山丘或单一洞穴。如今,当地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开展自然体脸活动。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喀斯特洞穴内环境特征的是
A.光线昏暗 B.湿度大 C.温度波动小 D.食物供给充足
14.下列体验活动所观赏到的景观中,成因与其他三类不同的是
A.石钟乳 B.石笋 C.石柱 D.暗河
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你仿伟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当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苹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的绿色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据此完成15~16题。
15.材料中植被垂直分层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湿度
16.该区域的土壤
A.有机质含量高 B.水分较少,氧气偏多
C.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 D.土层较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图5示意8月份大西洋沿某一经线表层海水性质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6分)
(1)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和盐度的曲线分别是 ▲ 、 ▲ (填序号)。(4分)
(2)图中②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和 ▲ ②曲线的数值在甲海域比乙海域低,是因为甲海域 ▲ 。(6分)
(3)描述①曲绕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并说明理由。(6分)
18.图6为四种典型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8分)
(1)指出①②两地貌形成的共同外力作用,并分析两地貌特征差异。(8分)
(2)说出③地貌的名称,并指出其迎风坡与背风坡坡度的差异。(4分)
(3)结合④地貌所处的位置,指出同位置海蚀拱桥、海蚀穴和海蚀柱演化的先后顺序。(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2021年7月中旬,河南省郑州市发生强降雨,造成了“千年一遇”的特大洪灾,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郑州市大部分地区因地势原因不易排水,最低海拔低于黄河河岸。相关部门通过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受灾范围,及时进行抢救和灾后恢复。图7为郑州市水系图。
(1)说出郑州市的地势特征。(4分)
(2)推测此次郑州市特大洪灾产生的主要原因。(6分)
(3)列举洪水灾害的防避措施。(8分)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1.B【解析】图示天体为恒星太阳;呈云雾状,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是星云:恒星自身可以发光:体积大、密度小,有较长拖尾的是星:太阳由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大。故B选项正确。
2.D【解析】日地距离适中和公转周期适中提供了合适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给地球提供了合适厚度的大气:八大行星公转轨道都接近而并非正圆,且与地球存在生命关系不大。故D选项正确。
3.B.【解析】据图可知,新生代全球平均降水偏湿;全球平均气温大部分时间偏暖,且波动下降,到第四纪温度偏冷,冰川覆盖面积比现在大,故B选项正确。
4.C【解析】裸子植物在中生代发展迅速,极度繁盛。故C选项正确。
5.C【解析】火箭从地面升空后先位于对流层,继续升空到达平流层;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先降低后升高,故C选项正确。
6.B.【解析】火箭发射需要实时监测,夜间人类活动少,干扰少,便于监测。故B选项正确。
7.C【解析】①处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③处形成低压:②处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①处形成高压: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则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①>②>①>③,故C选项正确,
8.C【解析】①②之问的风向为北半球近地面风:水平气压梯度力使风由高压①吹向低压②,该地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得风向向右偏转,在近地面,受摩擦力的影响。斜交等压线,最终形成西北风。故C选项正确。
9.D【解析】乌江为长江支流,通过长江人海,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故D选项正确。
10.B【解析】人们最常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有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当地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来自乌江,属于河流水。故B选项正确。
11.C【解析】“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小大满损不齐同,“描述的是受月球引潮力影响形成的潮沙,故C选项正确。
12.B【解析】黑潮指的是日本暖流,为洋流;近海赤潮为海洋水体受到污染;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钱塘江大潮由潮沙引起。故B选项正确。
13.D【解析】喀斯特洞穴生物数量种类十分有限,食物难以供给充足。故D选项正确。
14.D【解析】石钟乳、石笋、石柱均为喀斯特堆积地貌:暗河为喀斯特侵蚀地貌,成因与其他三类不同。故D选项正确。
15.B【解析】植被垂直分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故B选项正确。
16.C【解析】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土壤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低:水分充足,含氧量高:循环旺盛,土层深厚:冲刷、淋溶作用强.土壤较为贫瘠。故C选项正确。
17.(1)③②(4分)
(2)降水量蒸发量降水多(6分)
(3)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最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水温下降,海水密度逐渐增大:在两极的寒冷海域密度出现最大值,(6分)
18.(1)作用:流水堆积作用。(2分)差异:①地貌位于河流入海口,呈三角形,沉积物颗粒较小:②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呈扇形,沉积物颗粒较(①大。(6分)
(2)名称:沙丘。差异:迎风坡坡度较缓,背风坡坡度较陡。(4分)
(3)海蚀穴一海蚀拱桥一海蚀柱。(6分)
19.(1)地势大部分地区较低平:西高东低,(4分)
(2)持续性强降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引发洪灾;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黄河河床抬高,加剧洪涝灾害:城市排水系统潜后,(答出三点,6分)
(3)修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降分洪区;提高人们的防洪减灾意识,(答出四点。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