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课件:68页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课件:68页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1-22 13: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8张PPT。竺可桢根据草木生长的特定季节命名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草长莺飞 百花盛开春天夏天冬天秋天 “一年有四季,四季景不同”,通过草木昆虫呈现出不同的情景,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季节的变换更替,能够据此来安排农事活动,自然界就像一个智者,用他独特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着季节变化的种种消息。
大 自 然 的 语 言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从1917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开始,竺可桢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其中又主要记录了气象研究的各种资料。由于战乱,只保存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的日记,共计38年37天,其间竟然一天未断!这些日记页页蝇头小楷,一笔不苟,共计800多万字,令人叹为观止。直到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抖的笔在日记本上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数据。 1,说明方法常见的有: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画图表 下定义 作诠释 打比方 摹状貌 引资料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3,说明的语言:准确性竺可桢 萌发 融化
翩然 孕育 簌簌
销声匿迹 呈现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谚语 连翘
酝酿 纬度 结束
草长莺飞 shùwěi1、正音。zhú zhēnménɡ rónɡ piān yùn sù nì chénɡ zài yàn zhǎn ɡ yīnɡ Yùn niànɡqiáoshuāi 2、给加点字注音。记载
风雪载途衰草连天
鬓毛衰连翘
翘尾巴观测
道观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播种
耕种差异
差遣差劲
参差(zài)(z?i)(shuāi)(cuī)(qiáo)(qiào)(guān)(guàn)(zh?ng)(zhòng)(luò)(là)(lào)(chā)(chāi)(chà)(cī)次 第:
孕 育:
衰草连天:
周而复始:一个挨一个地。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形容循环往复,转了一周又一周。积累词汇到处都是枯黄的草,常用来形容秋
天的景象 整体感知课文,初步理解以下问题:
1.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物候: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学: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①纬度的差异②经度的差异③高下的差异④古今的差异三月的内蒙古草原三月的海南纬度对物候的影响经度对物候的影响四月的内蒙古草原四月的大连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古代三月的长城现代三月的长城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对这篇课文的层次划分,有四种不同的意见。选出你所赞成的一种分法并说明理由。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⑾ ⑿? ?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⑾ ⑿? ?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⑾ ⑿?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⑾ ⑿?理清段落层次一(1~3段)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二(4~5段)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三(6~10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四(11~12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逻辑顺序)探究文章说明顺序从文章整体看是什么顺序?从局部看是什么顺序?
( 以§ 6---10 为例)
首先介绍-------
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
接着谈------
最后说明--------
“四个因素”是由大到小(逻辑)
“前三者”是空间因素
“第四个”是时间因素齐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安排的?这样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纬度经度高下古今四个决定因素按照影响程度大小大小空间因素时间因素逻辑顺序
不能调换品味赏析体会并学习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看注释 ⑴ 思考: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或者《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好不好? 把大自然拟人化,用大自然的语言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认识物候现象、研究物候现象的重要性。既能吸引读者,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同时又将抽象的科学概念通俗化。想一想 ?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2.以下是新的文章开头部分,与原文作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改文:简洁。过于直白,缺乏吸引力。
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大地复苏 冰雪融化品味第一部分草长莺飞 百花盛开翩然归来孕育果实秋叶簌簌北雁南飞衰草连天风雪载途1、分析课文第一部分(一)齐读第一自然段。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3、摘出文段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语句。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本段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立春过后
再过两个月
不久
夏季
到了秋天
准备迎接寒冬3、摘出文段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语句。层次井然条理清楚描写一年四季的词句



冬苏醒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各种花次第开放炎热 孕育果实果实成熟 叶子渐渐变黄
簌簌的落下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这一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说明中运用描写的作用是:
使文章生动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描写本段描写生动形象,用词典雅、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
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
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
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
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二)齐读第二自然段,解决以下问题:1、总结第二段段意。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草木荣枯候鸟归来杏花传语耕地桃花暗示种谷子布谷鸟唱歌割麦插禾时间顺序3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语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1、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2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如: “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 赶快耕地 ;
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 始唱歌------” 揣摩下列语句,体会说明语言的 科学性(准确、严谨).⑴ .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⑵.北京的物候记录, 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 年迟五六天。
⑶.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紫色划横线的词语和句子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介绍一些农谚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
只要你观察思考,随处可以发现。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农谚知多少清明前,开秧田(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古代农谚选粹
古代农谚选粹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睛。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古代诗歌也有反映物候知识的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此诗的理解 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夏天人们往往到下列地方去避暑,根据本课知识说一说为什么?北戴河
大连
青岛
庐山
昆明处于海滨,由于经度差异,夏季比内陆凉爽。海拔较高,由于高下差异,温度比低处低。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
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
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
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
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
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
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
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
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
学。 别以为人才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睁开眼就能发现。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白云飘得高高,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    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蚂蚁忙着搬家,   
明天准是个晴天。出门就要带好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写着:  
大雁集队南飞,   不就“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写着:
  春天已到人间。秋天已在眼前。 别以为人才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睁开眼就能发现。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白云飘得高高,   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    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蚂蚁忙着搬家,    出门就要带好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写着:  春天已到人间。
 大雁集队南飞,    不就“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写着:  秋天已在眼前。
  你看那天空飞翔的大雁,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你看那天上的云彩,
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
明儿准是晴天。
大自然永远都是用温柔、美丽的方式与人类交流吗?拓展延伸草原沙尘暴 沙尘暴袭击西安 沙尘暴袭击京城 作业
1.完成《百年学典》
2.预习《奇妙的克隆》(预习本) 燕子是益鸟,一对燕子一天可捕捉8000多只虫。 燕子善飞,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 燕子善于辨识方向,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向目的地前进。??学以致用请参考下面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