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1 21:5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波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说明: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答题时,不得使用修正液,修正带
3.答卷时将答案均填在答卷相应的题号的位置,不按要求者,答题无效
第Ⅰ卷 知识积累(36分)
一、基础知识(36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舸争流(kě) 遒劲(qiú) 灰烬(jìn) 惆怅(chóu)
B. 胡同(tóng) 锲而不舍(qì) 槁暴(bào) 舟楫(jí)
C. 跬步(kuǐ) 静谧(mì) 搭讪(shàn) 铩羽而归(shā)
D. 摇曳(zhuài) 诳语(kuáng) 愀然(qiǎo) 引觞(shāng)
2. 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橘子州头 寥廓 镌刻 遗笑大方
B. 沧茫 急躁 翱游 揭杆而起
C. 慷慨 陷媚 愧煞 杯盘狼籍
D. 蛰居 酥骨 名片 恣意妄为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金秋时节,看到果园里汗牛充栋的苹果,就知道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B.老谈的儿子正值豆蔻年华,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也没有考上,只好送到国外去念书了。
C.曾几何时,我们的班主任蒋老师是那样的年轻,帅气;十多年过去了,如今脸上也有了皱纹。
D.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4. 下列各句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他有了自己的思想、朋友和活动天地;他开始反叛,甚至不再那么依顺。
B.你要老实交代,上周三上自修课,你背着李老师和班长在做些什么?
C. 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我们人文特色班带来的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我也很幸福,很快乐。
D. 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 填入下句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 , ; , ,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③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④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⑤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②③①④⑤ B.②⑤③①④ C.①⑤②④ ?D.③④②①⑤
6. 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老师们。”校长严肃地说。
B.一进校门,你就将看见了宁波四中镌刻着“诚、朴、爱”三个大字的校训石。
C.戴老师对学生说:“我们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古语不是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现代朦胧诗是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一批年轻的诗人打破传统的观念和表现手法,颠倒时空顺序,选择奇特意象,捕捉瞬时感受,运用跳跃的结构,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而形成的一种诗歌。代表人物有食指,海子,江河,舒婷等。
B. 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代表作品:长篇小说《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被誉为 “人民艺术家”。
C.莫言,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上世纪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的小说,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D. 柳宗元、苏东坡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两人仕途坎坷,“诗家不幸文章幸”,但两人文风不尽相同。柳文风格多清新峭拔,山水文章侧重于精神人格层面,苏文多洒脱飘逸,侧重于哲学层面。
8. 找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C.或师焉,或不焉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0. 从特殊句式来看,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1. 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 B. 望西山,始指异之。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2. 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B.攀援而登,箕踞而遨。(遨游)
C.圣人无常师。(固定的老师) D.觉而起,起而归(睡醒)
第Ⅱ卷 课内文段阅读理解(1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
高一语文 共5页 第2页
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应)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流逝)
C. 正襟危坐。 (端正)D. 固一世之雄也。 (本来)
14. 对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A. (1)句的两个“而”相同,(2)句的两个“之”不同。
B. (1)句的两个“而”不同,(2)句的两个“之”也不同。
C. (1)句的两个“而”相同,(2)句的两个“之”也相同。
D. (1)句的两个“而”不同,(2)句的两个“之”相同。
15. 对这两段文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作者的议论和抒情作铺垫。
B.两段文字,写了历史事件,同时也写了眼前之景,还写了主客互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C.作者刚开始也感慨人生的短促无常,由遥想昔日英雄转入对自身境遇的悲叹。
D.作者善于借用夸张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情感与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6.将文中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请注意关键的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4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7-19题。(6分)
想北平?  老舍?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17.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来形容对北平的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2分)

18. 作者说自己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你怎么理解?(2分)

19.作者在文章中反复“我说不出”“只是说不出而已”“可是我说不出”等句子来表达对北平的爱无法言说,简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2分)

第Ⅲ卷 课外阅读理解 (2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回答20-25题。
自己的院子 毛萍
1现代人不缺房子,缺院子!尽管现在的人一说起房子就忿忿然,抱怨居得如何寒碜,但往细里想,其实没多少人是住在露天地里的,无非是租房的想买房、买了房的还想更大的房。但现在的人尤其城里人享有一个自己的院子的的确不多。 
2 旧时,人们没有高楼住,全住在自己盖的屋子里。屋子很简陋,一间用来睡觉、一间用来见客就很不错了。
3 屋子虽简陋,但几乎都有一个自己的院子。有钱人用那种好看的砖墙砌一个院子,没钱人用竹篱笆草草扎一个院子。再没钱的人干脆什么也不围,屋前整出一块平地,放上几把椅子,累了乏了坐坐。
4许多大户人家还常常不止一个院子,而是数个院子沿中轴线层层递进,组成一个又一个有纵深感的空间,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即指这种几进几重院落结构。
5可别小看院子!它既没有屋子的封闭,又不像旷野那么开放,前者不易交流,后者没有安全感。院子其实就是一种过渡、一种铺垫!是公共空间到私人空间的一种过渡,自然到人工的一种铺垫。如同学校的寒暑假,虽不用工作,可又不等于退休,是工作到赋闲的一种调节!
6来人了,先在院子里寒暄一番。若是深交,有些儿私密话,便迎到屋子里去。若只是一般串门,便在院子里坐了下来,一边观街景一边闲聊。因此,院子避免了好些个社交尴尬场面——譬如一个不太熟稔的人敲开了你的门,你是让进还是不让进?堵在门口,显得不礼貌,迎入室内,又太过了点。
7 院子还有一个好处,平日里一些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家什譬如清洁用具笤帚簸箕拖把之类的便可以放在院子不起眼的角落里,用之则行,舍之能藏。若是电梯洋房就不然了,放在杂物间和其他吃的用的挤在一起不卫生,扔在阳台和花卉盆景掺和吧又影响观瞻。百儿几十平方的一个空间,还真没个笤帚簸箕拖把的安置处!
8 因此,院子不仅是人存在方式的一种过渡,还是器具家什的一种过渡。
9 间尝思之,现代人思维之所以古怪,只会即此非彼,中间缺乏过渡、缺乏缓冲,没有回旋的余地,怕是跟现代人住的公寓要么进来,要么出去,缺少一个过渡的院子有关联!
10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过去人们向往的“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早实现了,可院子却逐渐消失。文明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以往穷人只能住竹篱围着的平房,有钱的人才居电梯洋房,现在调了个个,穷人住上了梦寐以求的高层楼房,有钱人却忙不迭地从高处撤下来住有院子的矮房去了。
11人,从根子上说,是属于大地的。只是随着文明进化,人才逐步离开大地,先是上树,继之上楼。等到人升到半空、登上月球,这才醒悟,哪儿都不是人自己的家,唯有大地,才是我们的家。
12有德国思想家言,现代人有三重疏离,首当其冲是人与自然的疏离(其他是与上帝的疏离以及与他人的疏离)。有如连接母体的婴儿脐带,院子是人与自然的最后一点牵绊。故此,院子里那些沿篱攀爬的绿藤、花草树木,无不诉说着人对自然的那种欲离不舍的暧昧、弃之不甘的无奈。
13借用海德格尔的词语,屋子是“世界”,院子是“大地”。“世界”向我们敞开人类文明如此这般地逃离自然以及超越自然,“大地”则呼唤误入歧途的终有一死者,使其重新植根于自然。人只有切近“大地”并且满足于神圣的切近才有可能达乎安宁。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4分)
A.“现代人不缺房子,缺院子!”在作者看来,现在的人只注重内在的生活享受,而拒绝外在的调适。
B.“院子其实就是一种过渡、一种铺垫!”是说院子是私人空间向公共空间的一种过渡,人工向自然的过渡,工作到赋闲的调节,是由封闭到开放的理想空间。
C.本文通过大量的描写主要批评了现代的人过于追逐名利,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淡化了精神生活的闲适。
D.文章不重雕饰,或叙述,或议论,充满了人生的况味与深沉的哲思,不失为一篇佳作。
E.文章构思精巧,开头由院子谈起,然后讲到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再谈到思维方式的缓冲,最后上升到亲近自然的生活真谛,由浅入深,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21.从全文来看,院子与房子相比有哪些特别的地方?(4分)

22.从全文来看,第一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

23.举例分析文章在语言风格上的主要特色。(5分)

五.鉴赏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长干曲 唐 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24.这首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________)(表现手法)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2分)
25.简析诗中女子的心理活动及形象。(4分)

第Ⅳ卷 语言运用题 (16分)
26.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文字,它们还会说话,可谓妙趣无穷。例如:(1)叉对又说:美女,你什么时候整的容啊?脸上那颗痣呢?(2)臣对巨说:一样的面积,但我是三室两厅。
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以“日对明说” “心对忿说”“人对囚说”“ 气对汽说”等为对象,也可以自己另拟一组对象写一句,总写两句话。要求思想健康,活泼。(2分)
(1)
27.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练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其寓意。(不超过15个字)(4分)  
螃蟹妈妈对儿子说:"我的孩子,你别再横爬了,直爬多好看啊!"小螃蟹回答说:"好妈妈,一点儿不假。如果你教我直爬,我一定能学着做。"螃蟹妈妈用了各种方法尝试直爬都不行,于是她才明白起初那样要求孩子有多愚蠢。


28.名句默写填空。(10分)
(1)是故_________,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__________。 是故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4)苟利国家生死以,_________。
第Ⅴ卷作文 (60分)
六.守望燃烧的青春,守望永恒的经典,守望远逝的家园,守望心中的那份宁静,守望对自然的一份的承诺……我们在守望中慢慢长大,在守望中品味人生,迎来了自己的风景,也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点滴,请以“守望”为文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宁波四中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供42分)
23、 一是:取譬形象,叙写生动。文章多出用到比喻,将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大大拓展了表意的空间。如把院子比作“学校的寒暑假”;用“连着母体的婴儿脐带”,比喻“院子是人与自然的最后一点牵绊”,让人觉得丰富有味,情切可感。
二是:庄谐并用,风趣幽默。如“随着文明进化,人才逐步离开大地,先是上树,继之上楼。”在与读者倾吐和交谈中,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现代人生活的调侃的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未来的思索。(只要抓住某一点,并举例来分析就可以打满分)(5分)
24、白描手法(2分)
25.本首诗形象地将女子既想结识对方,又害羞的心态描绘了出来。诗人巧妙地以口吻传达人的神态,用女子自报家门的急切程度,传达了这个女子纯朴、大胆、聪慧、天真无邪的音容笑貌。(4分)
语言运用题:
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第三部分.作文批改参看高考评分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