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第十单元 酸和碱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人教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3分)关于浓盐酸和浓硫酸的下列说法中,说法错误的是( )
A.盐酸可用来制造药物
B.浓硫酸是油状的黏稠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C.打开浓盐酸的瓶口可以看到“白雾”
D.浓硫酸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2.(3分)浓盐酸具有的性质是( )
A.吸水性 B.导热性 C.挥发性 D.脱水性
3.(3分)下列关于浓硫酸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有强烈的腐蚀性
B.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D.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4.(3分)将一定量的浓硫酸和浓盐酸分别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的质量都增加
B.溶液的质量都减少
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大
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5.(3分)小明设计了如图装置探究“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物质A是( )
A.浓氨水 B.浓盐酸 C.石灰水 D.双氧水
6.(3分)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 酚酞试液
B 氯化钠和硝酸铵 水
C 高锰酸钾和氯酸钾 看颜色
D 碳粉和铁粉 稀盐酸
A.A B.B C.C D.D
7.(3分)如图所示实验中,紫色石蕊喷过的小花变红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3分)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至过量,下列图象合理的是( )
A. B.
C. D.
9.(3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2O2H2↑+O2↑ B.C+O2=CO2
C.2Mg+O22MgO D.4Fe+3O22Fe2O3
10.(3分)下列物质中,可以用于钢铁除锈的是( )
①盐酸;②氢氧化钠;③硫酸;④食盐。
A.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
11.(3分)某同学将一朵紫色牵牛花泡在石灰水里,牵牛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又将牵牛花泡在稀盐酸中,牵牛花又变成了红色,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
(1)该同学将紫色牵牛花泡在肥皂水里,牵牛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据此可推断肥皂水显 (填“酸性”或“碱性”)。
(2)该牵牛花的汁液 (填“能”或“不能”)用作指示剂。
12.(3分)下列12种物质:(1)NaCl (2)HCl (3)Ba(OH)2 (4)H2SO4 (5)Na2CO3 (6)H2S (7)CuO(8)KOH (9)CO (10)NaHSO4 (11)H2O (12)H3PO4
其中属于酸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
13.(3分)盐酸和硫酸,其化学式分别为 、 .由于浓盐酸具有 性,故在浓盐酸瓶口可看到白雾形成,由于浓硫酸具有 性,故常常用作干燥剂.
14.(3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对下列熟悉的物质,请用适当的化学式填空:
(1)食醋中含有的酸 ;
(2)汽车用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 ;
(3)碳酸饮料中含有的酸 ;
(4)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
(5)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碱 ;
(6)石灰水中含有的碱 。
15.(3分)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微观模拟图,图中“”“”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根据图示判断,该反应属于 反应.
16.(3分)写出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到的现象是 .
三.填空题(共1小题)
17.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图实验:
(1)上述反应中有气泡产生的是 (填字母序号)。
(2)写出C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上述反应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2022年01月27日158****7552的初中化学平行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3分)关于浓盐酸和浓硫酸的下列说法中,说法错误的是( )
A.盐酸可用来制造药物
B.浓硫酸是油状的黏稠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C.打开浓盐酸的瓶口可以看到“白雾”
D.浓硫酸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分析】根据常见的酸的性质以及用途来分析。
【解答】解:A、盐酸可用来制造药物,故A正确;
B、浓硫酸是油状的黏稠液体,没有刺激性气味,故B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所以打开浓盐酸的瓶口可以看到“白雾”,故C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的性质与用途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3分)浓盐酸具有的性质是( )
A.吸水性 B.导热性 C.挥发性 D.脱水性
【分析】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不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导热性。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3分)下列关于浓硫酸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有强烈的腐蚀性
B.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D.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溶于水的热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涂上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3分)将一定量的浓硫酸和浓盐酸分别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的质量都增加
B.溶液的质量都减少
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大
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变稀,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变稀。
【解答】解:A.浓盐酸挥发出溶质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浓硫酸易吸水而使溶液质量增加,故错误;
B.浓盐酸挥发出溶质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浓硫酸易吸水而使溶液质量增加,故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变稀,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变小,故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变稀,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变小,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溶液的组成进行。
5.(3分)小明设计了如图装置探究“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物质A是( )
A.浓氨水 B.浓盐酸 C.石灰水 D.双氧水
【分析】无色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色,浓氨水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氨气易溶于水显碱性。
【解答】解:A、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正确;
B、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错误;
C、石灰水溶液不具有挥发性,所以观察不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错误;
D、双氧水溶液没有挥发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浓氨水、浓盐酸都有挥发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6.(3分)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 酚酞试液
B 氯化钠和硝酸铵 水
C 高锰酸钾和氯酸钾 看颜色
D 碳粉和铁粉 稀盐酸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酸呈酸性、氯化钠溶液呈中性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溶于水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C、根据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的颜色进行分析;
D、根据铁与酸会反应产生氢气,碳不与酸发生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A.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因为稀硫酸显酸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故用酚酞试液无法鉴别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不正确;
B.氯化钠和硝酸铵固体均能溶于水,氯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故用水可以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铵,正确;
C.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氯酸钾是白色固体,故看颜色可以鉴别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正确;
D.碳粉不与稀盐酸反应,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故用稀盐酸可以鉴别碳粉和铁粉,正确;
故选:A。
【点评】根据被鉴别物质的性质选择药品进行实验。
7.(3分)如图所示实验中,紫色石蕊喷过的小花变红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分析】可以根据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醋酸显酸性,显酸性的物质能使石蕊变红色。纯净水呈中性,不能使石蕊变红色。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色,含有水的小花中的水会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显酸性,也能使小花变红。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石蕊试液与酸性、碱性、中性溶液相互作用显色方面的内容,解题时要注意物质间反应时是否会生成酸性物质。
8.(3分)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至过量,下列图象合理的是( )
A. B.
C. D.
【分析】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酸性溶液变成中性溶液,硫酸锌和氢气的质量会越来越多直至不再发生变化.
【解答】解:A、由于是稀硫酸变成了硫酸锌溶液,溶液由酸性变成中性,故A错误;
B、由于是每向溶液中加入65份质量的锌粒只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扩散出来,所以,溶液的质量增加。由于硫酸本来就有质量,所以开始的质量不是零,所以是起点错误,不应该在原点;故B不正确;
C、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氢气会越来越多直至不再增加,故C正确;
D、硫酸锌的质量不会一直增加,而应该出现一段水平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金属和酸反应时引起的一系列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过程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9.(3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2O2H2↑+O2↑ B.C+O2=CO2
C.2Mg+O22MgO D.4Fe+3O22Fe2O3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B、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2CO2。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0.(3分)下列物质中,可以用于钢铁除锈的是( )
①盐酸;②氢氧化钠;③硫酸;④食盐。
A.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分析】除锈,用某物质与锈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而除去的是一种用的除锈方法;铁锈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是一种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铁盐和水;不能与碱或盐类物质反应。
【解答】解:钢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和水,与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铁和水,使用盐酸或硫酸均可以除锈。氢氧化钠属于碱类物质,不能与氧化铁发生反应;食盐属于盐类物质,不能和氧化铁发生反应;因此这两种物质不能除去铁锈。
故选:C。
【点评】防止金属锈蚀一般采取在金属表面涂抹“防护层”的办法,常用的方法有抹油、涂漆、搪瓷、电镀、拷蓝等。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
11.(3分)某同学将一朵紫色牵牛花泡在石灰水里,牵牛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又将牵牛花泡在稀盐酸中,牵牛花又变成了红色,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
(1)该同学将紫色牵牛花泡在肥皂水里,牵牛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据此可推断肥皂水显 碱性 (填“酸性”或“碱性”)。
(2)该牵牛花的汁液 能 (填“能”或“不能”)用作指示剂。
【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溶液酸碱性分析解答;
(2)从指示剂遇酸碱溶液的变色情况分析解答。
【解答】解:(1)题干信息可知,紫色牵牛花遇碱性溶液变蓝。紫色牵牛花浸泡在肥皂水里,喇叭花很快变蓝,说明肥皂水显碱性;
(2)牵牛花的汁液遇酸碱性变不同的颜色,可以用作指示剂。
故答案为:(1)碱性;(2)能。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定义来判断生活中的常见汁液能否做酸碱指示剂,关键要把握有用的信息来进行分析。
12.(3分)下列12种物质:(1)NaCl (2)HCl (3)Ba(OH)2 (4)H2SO4 (5)Na2CO3 (6)H2S (7)CuO(8)KOH (9)CO (10)NaHSO4 (11)H2O (12)H3PO4
其中属于酸的是 (2)(4)(6)(12) ,属于碱的是 (3)(8) ,属于氧化物的是 (7)(9)(11) 。
【分析】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2)HCl、(4)H2SO4、(6)H2S、(12)H3PO4分别是由氢离子和氯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氢离子和硫离子、氢离子和磷酸根离子构成的,均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3)Ba(OH)2、(8)KOH分别是由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均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均属于碱。
(7)CuO、(9)CO、(11)H2O 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均属于氧化物。
故答案为:
(2)(4)(6)(12);(3)(8);(7)(9)(11)。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氧化物和酸碱盐的判别,抓住各概念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3分)盐酸和硫酸,其化学式分别为 HCl 、 H2SO4 .由于浓盐酸具有 挥发 性,故在浓盐酸瓶口可看到白雾形成,由于浓硫酸具有 吸水 性,故常常用作干燥剂.
【分析】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盐酸化学式为HCl;硫酸化学式是:H2SO4;气体HCl的水溶液俗称盐酸,敞口放置的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再结合成盐酸的小液滴,所以在瓶口看到了白雾.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能用作干燥剂;
故答案为:HCl;H2SO4;挥发;吸水;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3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对下列熟悉的物质,请用适当的化学式填空:
(1)食醋中含有的酸 CH3COOH ;
(2)汽车用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 H2SO4 ;
(3)碳酸饮料中含有的酸 H2CO3 ;
(4)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HCl ;
(5)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碱 NaOH ;
(6)石灰水中含有的碱 Ca(OH)2 。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食醋中含有的酸是醋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故填:CH3COOH;
(2)汽车用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硫酸,其化学式为H2SO4;故填:H2SO4;
(3)碳酸饮料中含有的酸是碳酸,其化学式为H2CO3;故填:H2CO3;
(4)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其化学式为HCl;故填:HCl;
(5)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碱是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故填:NaOH;
(6)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其中含有的碱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5.(3分)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微观模拟图,图中“”“”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根据图示判断,该反应属于 化合 反应.
【分析】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由图示可以看出,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属于化合反应.
【解答】解: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由图示可以看出,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要牢记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并会理解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6.(3分)写出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观察到的现象是 铁锈溶解,溶液变黄 .
【分析】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锈溶解,溶液变黄.
故答案为:Fe2O3+6HCl═2FeCl3+3H2O;铁锈溶解,溶液变黄.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填空题(共1小题)
17.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图实验:
(1)上述反应中有气泡产生的是 BE (填字母序号)。
(2)写出C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复分解反应 。
(3)上述反应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F (填字母序号)。
【分析】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
【解答】解:(1)B中稀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过程中产生气泡,E中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过程中产生气泡,上述反应中有气泡产生的是BE。
故填:BE。
(2)C试管中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复分解反应。
(3)上述反应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F,体现的是氯离子能和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故填:F。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2/1/27 10:22:21;用户:15877047552;邮箱:15877047552;学号:38945411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