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八单元
古人谈读书
忆读书
我的“长生果”
◎ 口语交际: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 习作:推荐一本书
◎ 语文园地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复习
单元主题:读书明智。
《古人谈读书》选取古人关于读书学习的文言文片段,告诉我们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忆读书》《我的“长生果”》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总结读书、作文的方法,告诉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阐明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单元语文要素】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习作要求】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古人谈读书》
主要内容:
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六句话。
要求:
背诵,默写,掌握注释,能说出意思。
知:同“智”,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聪敏。
好:喜爱。
耻:以…为耻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zhì记住。
厌:满足。
诲:huì教诲。
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好:喜好。
敏:勤勉。
我不知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得知识的人。(学习态度)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恐:害怕,担心。
学习要有进取心,不能懈怠。句子意思: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怕会丢失。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寝:睡觉。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思考,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学习。
第二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得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
练一练:
1.读一读,理解划线字的意思。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 厌:
(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知: 敏:
(3)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漫浪:
记住
知道
满足
勤勉
随意
《忆读书》
主要内容: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冰心按时间顺序,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
句子含义:
“读书好”指开卷有益,“多读书”指博览群书,“读好书”是说要读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书。
这九个字既是作者对自己一生读书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作者读书方法:
一知半解地读
反复读
隔段时间再读
比较读、挑选读
1.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使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要点:冰心奶奶从小就爱读书,也读了很多书,因此她从中感受到很多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你从书中懂得了什么,学会了什么。用连贯的语言组织起来就是你的感受。
例举:冰心奶奶认为:读书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提高人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我从阅读中获取很多,我了解到动植物的千姿百态,宇宙太空的神奇奥妙,云电风雨的形成,火山奇观。书是博学的老师,让我感到无穷的快乐。
你是否赞同作者一知半解的读书方法?
要点:读一读冰心奶奶童年时的读书方法,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想一想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这样的方法有没有用。
例举1:赞同。读书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一知半解到深入理解的过程,有的字虽然不认识,但不影响阅读理解,这样阅读可以早点接触名著,阅读面更广。
例举2:不赞同。我们有了查字典的本领,不认识的地方可以尝试解决。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阅读,才是有质量的阅读。
冰心给儿童写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意思是( )(多选)。
A.读书是好事 B.任何书都要读
C.要读有用的书 D.尽量多读书
ACD
《我的“长生果”》
内容:本文以时间问顺序,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描述的读书类型的变化:“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
解析:作者阅读的类型越来越多,阅读的内容越来越广。不同时期,书的来源不同、类型不同,读书方法也不同。
道理:
阅读扩展了想象力,做读书笔记锻炼了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
作文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要与众不同,还要写出真情实感;
可以借鉴和模仿,更要创造。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找书的方法:
从别人推荐的书目中找书读;
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中找书读;
从感兴趣的作家、作品中找书读;
读不同题材、体裁的书。
词句段运用:
把书比作长生果(出自27课《我的“长生果”》)、营养品(莎士比亚的戏剧《奥赛罗》)、朋友和故地(英国作家尤安﹒艾肯的散文《走遍天下书为侣》),表达了不同人对书的看法。
书写提示: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平正端庄、险劲生动”的艺术风格。
练习:下列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1.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2.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业中,当然是必需的。
3.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4.但是,只要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5.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32451 B.32541 C.53241 D.31245
B
日积月累:
宋代朱熹《观书有感》
第一首: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天空的光辉和云影一起映入水塘,随波晃动。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源头在为它输送活水。
道理:只有不断学习、更新和发展,汲取新的知识,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那样,才能使内心澄明。
第二首:昨天晚上,春江水涨,漂浮起来的大战船就像一根羽毛那样轻。往日舟大水浅,很多人白白花费了很大力气也推不动它,而现在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了。
道理:只有博览群书,注重积累,做学问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
比喻:“春水生”指江河里的春水涨起来了,这里比喻大量的阅读。
“蒙冲”是古代的一种战船,这里用行舟比喻学习。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师在台上讲得神采飞扬,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B.我站在泰山之巅俯视云海,不由得浮想联翩
C.他已经一天没有吃东西了,现在看到桌上的饭菜,感到如饥似渴
D.最近王阿姨病了,这让在外地的女儿牵肠挂肚
分析:A“津津有味”形容特别有兴趣。B“浮想联翩”很多感想连续不断地涌现出来。C“如饥似渴”是要求特别迫切,像饿了渴了要饮食一样。D可以看出是联欢,但“元旦”的意味不明。
C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③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④士人⑤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时期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②孤:幼年丧父。③荻:芦苇秆。④闾里:乡里。⑤士人:读书人。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意思是( )。
A.写字;记录;书写 B.字体
C.装订成册的著作 D.书信
2.根据译文写句子。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只是致力读书。
3.欧阳修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还有一个原因是: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③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④士人⑤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A
欧阳公四岁而孤
唯读书是务。
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③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④士人⑤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4.把握信息要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欧阳修4岁失去父亲,家境贫寒,但他在母亲的教育下刻苦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勤学苦练、专心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