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七单元
21 古诗词三首
四季之美
鸟的天堂
月迹
◎ 习作: 即景
◎ 语文园地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复习
单元主题:自然之趣。
《古诗词三首》或写山间傍晚的景色,或写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或写长途羁旅的风光;《四季之美》描写春夏秋冬某一特定时间的景致;《鸟的天堂》描写大榕树在早晨和傍晚时的不同情景;《月迹》描写了不同地点的月亮。课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景致的情趣。
【单元语文要素】
◎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学习描写景致的变化。
《古诗词三首》
主要内容:
山雨过后的山居秋景,夜半难眠的客船夜景,行军营帐的边塞雪景,这些风景都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
《山居秋暝》
王维
五言律诗
描写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
七言绝句
《枫桥夜泊》
张继
词
《长相思》
纳兰性德
作者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随驾出行时写下的。
深秋夜半,孤寂忧愁。
《山居秋暝》
首联写景: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那个人感受到阵阵秋意。
【“新”的含义】:新近下雨;雨后清新的感觉。
颔联写景:【明月高照、清泉流淌图】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
一静一动,写出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
颈联写人的活动:竹林里传来喧笑声,是一群洗衣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是渔船顺流而下。
借洗衣女的欢声笑语和莲叶晃动衬托出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
尾联抒情: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住在此。
山间景物如此清新美好,令人流连忘返,即使春去花落,隐居于此的心愿也不会改变。
解决问题:
1.《山居秋暝》描写了哪些景物?哪些是静态的?哪些是动态的?
描写了空山、新雨、明月、松、清泉、石、竹、莲、渔舟等景物。
“明月松间照”是静态的,“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态的。
2.《山居秋暝》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诗人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浣女归声),有色(青松、翠竹、莲),有静(明月),有动(泉流、浣女归、渔舟下)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要求:背诵、默写,掌握注释和句子意思。
《枫桥夜泊》
诗意: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灯火点点,面对这些景象,诗人心中充满愁绪。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入客船。
解析:前两句:“月落”“江枫渔火”是所见,“乌啼”是所闻,以乌啼衬托月夜之静;后两句写所闻,以动景衬静景,表达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长相思》
诗意: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诗人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是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
上阕:长途跋涉、远离故乡的情状。两个“一”:行军路上跋山涉水,写出了行军的艰辛;“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深千帐灯”军帐多,队伍庞大,写出了军队的阵势。
下阕:行程中的夜景。“风一更、雪一更”写风雪不止,风雪之声将梦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枫桥夜泊》是唐代张继所作,前两句诗中“ ”
“ ”等是所见,“ ”是所闻。后两句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
《长相思》中,纳兰性德用“山一程,水一程,
, ”描绘出 的情景,抒发了诗人 的情感。
月落
江枫渔火
乌啼
孤寂忧愁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将士们跋山涉水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四季之美》
课文内容:课文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
背诵积累:背诵全文。
动态描写:
春天黎明时分的天空,颜色的变化(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动词的运用(泛、染、飘),叠词的运用(一点儿一点儿、微微的),写出了天空颜色变化的过程。
夏天夜晚,“翩翩起舞”“闪着朦胧的微光”写出了萤火虫飞舞时迷人景色。
秋天黄昏时分,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大雁“比翼而飞”,赋予归鸦和大雁以情感。
冬天的早晨,手捧火盆穿过长廊的场景,既写出了冬季早晨的情趣,也写出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对比描写:
1.夏夜三种不同景致:有月的晴朗之夜,无月的黑暗之夜,蒙蒙细雨的夜晚。
2.秋天:归鸦和大雁的壮观场面,风声和虫鸣的细微景物。
3.冬天:“铺满白霜”与“熊熊的炭火”的动静和色彩对比。
《鸟的天堂》
课文内容:课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情景,展现了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关注文中重点语句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卧”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大榕树大、茂盛的特点。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是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堆”字写出了大榕树的茂盛,“似乎”说明是作者的想象,“颤动”写出了榕树充满生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是作者对榕树的喜爱和赞美。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这段采用动态描写,起初和后来表示时间的词语,和两个写拍手的短句,将“鸟的天堂”由静寂到热闹的场面变化。作者连用两个“到处”写出了鸟儿多,从视觉和听觉写出鸟儿数量多、种类多、姿态多。
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意思是:昨天大榕树上不是没有鸟儿,而是鸟儿栖息了,我没有看到。
加引号的“鸟的天堂”表示特定称谓,指的是大榕树,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意思是作者感受到鸟儿在这里生活得自由自在,大榕树的确是鸟的乐园。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与赞美。
文中表示“应接不暇”的语句是: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月迹》
课文内容:课文记叙了中秋夜几个孩子从屋里到院子、从院子到河边寻找月亮的过程,以儿童化的语言描绘了皎洁的月光和月光下的夜色,表现了爱投顾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关注文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词句段运用:
设计元旦联欢会的海报。
把画面写具体(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日积月累:《渔歌子》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易错的字音:
嫉jí妒 凛lǐn冽 红晕yùn
悄qiǎo没mo声儿 累léi累的骨ɡū朵儿
词句段运用:
院子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
从桂树的枝、叶、花的形态进行具体描绘。
(提示:把句子写具体,不是单纯的扩句)
练一练:
下列解释中有错误的是( )
A.山居秋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B.随意春芳歇(休息)
C.应接不暇(空闲) D.面面相觑(看)
下列不属于动态描写的是( )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C.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B
D
练一练。
你认为下列元旦联欢会的标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庆元旦,迎新年
B.欢聚一堂,喜迎新春
C.张灯结彩欢度佳节,齐心协力共创佳绩。
D.炫动青春,舞动校园,铸就梦想。
分析:A点出了“元旦”,但没有表明“联欢会”。C有节日气氛,但“佳节”指向性不明。D可以看出是联欢,但“元旦”的意味不明。
B
选字组词。
【榆 愉 喻】( )树 比( )( )快
【幕 慕 暮】( )布 羡( )( )色
【暇 瑕 假】( )日 闲( )洁白无(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聒噪(ɡuō)应接不暇(xiá)B.凛冽(liè)袅袅(niǎo)
C.嫦娥(chánɡ) 嫉妒(jì) D.瓷器(cí)榆树(yú)
C
榆
喻
愉
幕
慕
暮
假
暇
瑕
句子练习。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出诗句的意思)
2.半夜的时候,姑苏城外寒山寺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上。(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3.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用划线的词语写句子)
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爸爸酷爱锻炼,即使是寒风凛冽的冬晨,他也坚持外出跑步。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枫桥夜泊》写的是一位游子夜间把船停泊在枫桥的所见所闻,勾画了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愁闷的心情。 ( )
2.《长相思》的作者是明代词人纳兰性德,全词写景与叙事融为一体,体现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 )
3.《四季之美》中,作者认为春天最美是黎明,黎明之美的特征是色彩艳丽。( )
4.《鸟的天堂》中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群鸟齐飞的热闹场面。 ( )
√
×
√
×
熟悉本单元内容,读读背背。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4.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5.《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6.《月迹》这篇文章通过记叙一场饶有情趣的寻月活动,展现了美丽的月色,赞美了孩子们,表达了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灵,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人们:美属于每一个人,人人都可以拥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