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听听,秋的声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听听,秋的声音》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7 17:5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听听,秋的声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抖、蟋”等8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并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并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蟋蟀和大雁的音频)预设:蟋蟀和大雁的声音。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一位诗人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听听,秋的声音)
3.引导回顾:上一个单元学的哪篇文章也是略读课文?想想当时我们是怎么学习的。
4.学生交流从《不懂就要问》一课中学到的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教师明确:借助学习提示、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本文“听听,秋的声音”这一主题,以让学生听秋的声音来导入,形成学生对秋的声音的初步印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环节还关注到本文略读课文的特征,让学生交流《不懂就要问》学到的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新知勾连旧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二、整体感知
1.播放《听听,秋的声音》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先听读现代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教师出示听读任务:
(1)注意字词读音。(2)注意断句和节奏。
读后交流:
(1)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
dǒushuā xīshuàizhènqū
抖唰蟋蟀振
yùnlüèyínliáo kuò
韵掠吟辽 阔
朗读点拨:“韵”读yùn;“掠”读第四声;“振、吟”是前鼻音。
(2)集中识字
dǒuxīshuàizhèn
抖蟋蟀振
yùnlüèyínliáo kuò
韵掠吟辽 阔
(3)朗读指导
播放《听听,秋的声音》情境课文(跟读版)。
①情境跟读,指导学生读出恰当的停顿。
②学生齐读诗歌,读出节奏美。
③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现代诗歌的音韵美。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情境课文帮助学生疏通生字词,读好诗歌,为后面深入理解诗文意思打下基础。
过渡:同学们,听着你们的朗读声,我仿佛进入到了秋的世界。秋的声音,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三、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交流: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2.探究方法
(1)同桌交流从诗中听到了秋的哪些声音。
(2)思考:除了这些,你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秋的声音?
(3)齐读诗歌,整体感知秋的声音。
3.探究活动
(1)同桌交流从诗中听到了秋的哪些声音,教师指名回答。
预设:大树“唰唰”,蟋蟀“曜曜”,大雁的叮咛,秋风的歌吟。(板书:容易察觉的秋的声音大树唰唰蟋蟀曜曜大雁叮咛秋风歌吟)
点拨:大树“唰唰”,蟋蟀“曜曜”,大雁的叮咛,秋风的歌吟,这些都是容易察觉的秋的声音。
(2)启发:除了这些,你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秋的声音?
(3)引导学生通过类似“秋天的声音,在……”的句式推测第五小节写的也是秋的声音,只是这些声音不易察觉。
点拨:我们在叶子里、小花上、汗水里、谷粒里也感受到了秋的声音。这些都是不易察觉的秋的声音。(板书:不易察觉的秋的声音叶子里小花上汗水里谷粒里)
(4)引导学生齐读诗歌,整体感知秋的声音。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交流有关秋的声音引起的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探究方法
(1)边读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画面。
(2)小组交流分享,小组代表汇报。
(3)小组集体展示朗读。
3.探究活动
(1)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画面。
引导:读到这些秋的声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自己试着边读诗歌边想象画面,并说一说。
(2)小组交流分享。
小组展示交流,组间互相补充。
教师随机点拨,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想象的画面说清楚,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①四人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
②推荐一名成员,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画面,代表小组进行汇报。
③小组集体展示朗读。
(3)在小组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预设1:
学生想象的是黄叶向大树道别的画面。
点拨1:
①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抖抖手臂”“道别”这两个词语,结合生活经验,想象一阵阵秋风吹过,黄叶离开大树飘落下来的情景,还可以想象一下黄叶会对大树说些什么。
②提示学生朗读时把“道别的话音”读得稍慢些,表现出不忍告别的依依之情。
预设2:
学生想象的是蟋蟀向阳台告别的画面。
点拨2:
引导学生抓住“振动翅膀”“告别”这两个词语,想象蟋蟀会唱些什么,向阳台告别时会说些什么,并读好这一小节。
预设3:
学生想象的是大雁撒下温暖的叮咛的画面。
点拨3:
①在学生交流画面的基础上,随机提问:这里的“叮咛”指什么?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如:上学前,妈妈会叮咛我们要好好听课;生病时,妈妈会叮咛我们要多喝水,从而理解“叮咛”就是带有关切的反复叮嘱。
②启发:秋天到了,大雁可能会向谁叮咛些什么呢?
③引导学生在理解和想象的基础上,用舒缓的语调读出叮咛带给人的温暖之感。
预设4:
学生想象的是秋风送来丰收的歌吟的画面。
点拨4:
①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点拨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或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歌吟”的意思,即歌唱、歌咏。
②启发:秋风掠过田野,看到稻谷丰收了,它的歌里会唱些什么呢?
③指导学生朗读时,语气可以强烈些,语调可以高昂些,读出秋天丰收的喜悦之情。
预设5:
学生想象的是藏在其他事物中的声音的画面。
点拨5:
①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想象秋天里树叶飘落、花儿绽放、稻谷成熟、农民辛勤劳作等画面,感受秋天丰收的景象及其所蕴含的生机与活力。
②指导朗读第四至六小节:第四小节朗读时适当强调“辽阔透明的音乐厅”“好好地去听”;第五小节朗读时声音稍轻,语势要层层加强;第六小节“匆匆地来”“匆匆地去”可读得稍快些,最后的“秋的声音”4个字语速稍慢,读出意犹未尽的感觉。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读诗句,想象画面”为学习支架,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为学习形式,层层推进。开放的问题和学习形式,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主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适时进行点拨,或提供辅助的学习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他们把想象的画面说清楚。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秋天,聆听了秋的声音。我们知道秋天的声音有些是容易觉察的,还有些是不易觉察的。但只要我们认真聆听,就能听见它们。课下,请你赶紧去试一试吧。
五、拓展延伸
想象秋的其他声音
1.启发思考:秋的声音还会藏在哪里呢?展开想象,写一写秋的声音。
示例:
听听,听听,
秋的声音,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蟋蟀振动翅膀,
“唰唰”“ ”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指名交流。
3.学生展示交流。
预设:
听听,
秋的声音,
稻谷俯下身子,
“沙沙”
是向大地汇报丰收的喜讯。
4.四人小组合作朗诵原文,再把各自完成的片段组合成一首小诗,教师提供配乐,引导学生开展“听听,秋的声音”诗歌朗诵会。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根据上一环节中想象到的画面及诗歌的表达形式,试着展开想象,用诗的形式写写秋天的其他声音。学习活动由零散走向整合,由个体走向群体,较好地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开放自主的特点。
六、作业布置
尝试用小诗的形式记录下秋的声音。
【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
易觉察的声音 不易觉察的声音
黄叶唰唰 叶子里
蟋蟀 嚯嚯 小花上
大雁 叮咛 汗水里
秋风歌吟 谷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