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在探索外星空间是否存在生命的过程中,科学家始终把寻找水作为最关键的一环,这是因为水在生命中最重要的意义是 ( )
A.水可以降温 B.水在生物体内可以流动?
C.水能与蛋白质结合 D.生物化学反应必须在水中进行
2.下图是表示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一部分,图中A、B、C、D标出了分子中不同位置的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时,断裂的键是 ( )
3.某细菌能合成一条“毒性肽”,其分子式是C55H70O19N10,将它彻底水解后只能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一分子“毒性肽”彻底水解需要消耗9个水分子
B.合成该“毒性肽”所需能量来自细胞溶胶
C.该“毒性肽”彻底水解后将会得到4个谷氨酸分子
D.该“毒性肽”核糖体上合成之后再到内质网上进行加工
4.某蛋白质由3条多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下列关于该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形成该蛋白质时产生了N个水分子?? B. 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N个肽键
C. 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 D. 合成该蛋白质至少需要20种氨基酸
5.下列健康人的4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脉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的是 ( )
①尿液 ②胃液 ③汗液 ④唾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细胞学说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 )
A.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B.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C.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
D.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是有区别的
7.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
A.人的肝细胞 B.蛙的红细胞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
8.下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①②③④顺序依次是
① ② ③ ④
A.叶绿体膜、液泡膜、线粒体膜、核膜
B.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
C.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
9.右图是根据细胞器的相似或不同点进行分类的,
下列选项中不是此图分类依据的是 ( ) ( )
A.有无膜结构 B.单层膜还是双层膜
C.有无色素 D.是否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10.下列对于线粒体分布数量的叙述中,不确切的是 ( )
A.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
B.动物细胞比绿色植物细胞的线粒体数量多
C.生长和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多
D.在细胞内的需能部位,线粒体的数量比较集中
11.下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油脂,所贮存的能量油脂多于糖
B.种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油脂,种子需要的N增加
C.种子萌发时,油脂酶的活性很高
D.种子萌发时,油脂转变为可溶性糖
12.关于细胞器的界定,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细胞器是细胞内以膜跟细胞质隔离的相对独立的结构。根据这种界定,下列哪种结构不能称为细胞器 ( )
A.细胞核 B.核糖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13.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在活细胞中,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可以相互转移的有 ( )
A.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核糖体膜 B.核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
C.内质网膜、核膜、高尔基体膜 D.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14.将萤火虫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干燥后研成粉末。将粉末装入试管,滴加蒸馏水,使之混合,则有淡黄色荧光出现,2min后,荧光消失了。接着若在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如果滴一点ATP溶液,荧光将恢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滴入蒸馏水发出荧光,是由于试管内有荧光物质和ATP
B.荧光消失是由于该实验中ATP—ADP循环无法进行
C.滴加蒸馏水,荧光出现2 min后才消失,说明细胞内含有大量的ATP
D.该实验说明,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而不是葡萄糖
15.下列关于核被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的细胞都具有核被膜
B.核膜是一种选择透性膜
C.核被膜是由一层单位膜构成的,外面附有大量的核糖体
D.核被膜上有核孔,DNA和RNA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16.如右图所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完成胞吞和胞吐过程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a和b过程都所需能量由线粒体或细胞溶胶提供
C.b示细胞分泌的同时导致细胞膜成分的更新
D.b与a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的主要方式
17.将一黑色公绵羊的体细胞核移入到一白色母绵羊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再将此细胞植入一黑色母绵羊的子宫内发育,生出的小绵羊即是“克隆绵羊”。那么此“克隆绵羊”为 ( )
A.黑色公绵羊 B.黑色母绵羊 C.白色公绵羊 D.白色母绵羊
18.右图所示为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你认为该图最能说明 ( )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B.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C.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19.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的影响,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 =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
A.pH=a 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 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
20.下图是探究酵母菌进行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
B.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
C.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
D.假设装置一、二中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或只进行厌氧呼吸
21.右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到B时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细胞的厌氧呼吸
B.B所对应的氧气浓度比较适合果实和蔬菜的生长
C.B到C的过程中,需氧呼吸逐渐增强
D.该植物组织的细胞能进行产生酒精的厌氧呼吸
2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发生的物质变化并伴随吸能反
应的正确的一组是 ( )
①ATP→ADP+Pi ②NADP++e-+H+→NADPH
③ADP+Pi→ATP ④CO2+H2O→C6H12O6+H2O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23.右图为一种常见的坐标曲线图。该图标能够表示的
生物学含义是 ( )
A.萌发的种子中水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B.细胞代谢中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情况
C.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
D.厌氧微生物中K+吸收量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24.酶的抑制剂是那些能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两种。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非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于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它位点,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具体如甲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乙图曲线a表示没有酶抑制剂存在时的作用效果
B.乙图曲线c表示在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下酶的活性降低
C.乙图曲线a、b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是酶处于饱和状态
D.竞争性抑制剂与该酶催化的底物化学结构相似
25.在需氧呼吸过程中氧的作用是( )
A.与碳结合生成CO2 B.与[H]结合生成水
C.氧化葡萄糖生成丙酮酸 D.参与酶的催化作用
26.在下列哪些条件下栽培番茄,对增产有利( )
A.增强光照,提高温度 B.减少光照,降低温度
C.白天增加光照,夜间适当降低温度 D.白天增加光照,夜间适当提高温度
27.在一普通的密封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下列有关坐标图中不正确的是(? ?? )
28.小陈在观察成熟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照片后得出如下结论,错误的是 ( )
A.内质网膜与核膜相连 B.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双层
C.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 D.液泡是最大的细胞器
29.在室温下进行了如图酵母菌厌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中的气体是CO2 ( )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缺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30. 右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B.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
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
D.可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31.如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某个同学在分析时,做出了如下判断,你认为其中判断有错误的是 ( )
A.甲为光合作用,乙为细胞呼吸
B.甲中的H2O在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乙中H2O的消耗与产生都在线粒体中
C.甲和乙过程中都有[H]的产生与消耗
D.与④过程有关的酶不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32.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叶绿体和线粒体均含有少量的DNA和核糖体
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33.设置不同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与d3浓度相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NADPH多
B.与d2浓度相比,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多
C.从d1到d3浓度,蓝藻真正光合速率逐渐增大。
D.图中净光合速率曲线表示随CO2浓度的增加,蓝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O2的速率
34.右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1~3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1和3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1和2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C.2和3都能产生大量ATP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35. 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曲线b~c 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没有关闭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个小题,共30分)
36.(6分)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该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肽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右图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 ▲ ,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 ▲ 。
(2)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 ▲ 。
(3)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 ▲ 种单体组成,有 ▲ 个肽键,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 ▲ 分子水。
37.(9分)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流动镶嵌模型”中,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 ▲ ,由于 ▲ 的分布使生物膜的结构表现出不对称性。
(2)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此实验结果直接证明了细胞膜中的 ▲ ,由此较好地解释细胞膜结构上的 ▲ 性。
(3)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时发现,其外膜包含很多称作“孔道蛋白”的整合蛋白,可允许某些离子和小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物质的这种跨膜方式为 ▲ ,体现了生物膜功能上的 ▲ 性。若将线粒体的蛋白质提取出来,脱离膜结构的大部分蛋白质无法完成其生理功能,说明 ▲ 是完成生命活动的基础。
(4)右图为唾液腺细胞结构模式图(局部)。唾液腺细胞的细胞核通过控制细胞质中有关细胞器和细胞膜的活动可以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参与此过程的所有具膜的细胞结构有 ▲ (用图中序号表示)。
38.(9分)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右表为某地夏季晴朗的某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测定值。图17表示玉米CO2同化途径。玉米叶肉细胞中有一种酶,通过系列反应将CO2 “泵”入维管束鞘细胞,使维管束鞘细胞积累较高浓度的CO2,保证卡尔文循环顺利进行。这种酶被形象地称为“CO2泵”。而花生缺乏类似的“CO2泵”。
(1) 11:00时,光照增强,温度过高,叶片气孔开度下降,作为光合原料之一的 ▲ 减少,导致花生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而此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反而有所升高,原因是 ▲ 。
(2)如果在玉米叶肉细胞中注入某种抑制剂使“CO2泵’’的活性降低,则在短时间内,维管束鞘细胞中ATP的含量变化呈_▲_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ATP在叶绿体中的运动方向是 ▲ 。
(3)与11:00时相比,17:00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
(4)假设用表中11:00对应的光照强度连续照射两种作物10分钟,则玉米积累的葡萄糖总量比花生多__▲___mg/m2。(相对原子量:C-12,O-16,H-1)
(5)卡尔文循环需要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NADPH,NADPH最初来源于物质_____▲______。
39.(6分)某植物在停止供水和恢复供水条件下,气孔开度(即气孔开放程度)与光合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1)停止供水后,光合速率下降。这是由于水是 ▲ 的原料,又是光合产物在植物体内 ▲ 的主要介质。
(2)在温度、光照相同的条件下,图中A点与B点相比,光饱和点低的是 ▲ 点,其主要原因是 ▲ 。
(3)停止供水一段时间后,叶片发黄,原因是 ▲ 。此时类囊体结构破坏,提供给碳反应的 ▲ 减少。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高 二 生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