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六年级生物学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1-3页)为选择题,15分;第II卷(4-6页)为非选择题,35分;共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 选择题(共1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等内容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涂)正确。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案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草履虫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如图),但它却属于生物。做出该判断的依据不包括( )
A.从外界获取营养,排出废物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通过分裂生殖 D.在水中观察到
2.下列能依次体现温度、光、水分、生物等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排列组合是( )
①仙人掌叶片退化为刺 ②草盛豆苗稀 ③南橘北枳 ④虫类多在夜间活动
A.②①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
3.关于生物特征下列说法正确是( )
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长和发育现象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的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蜻蜓点水”体现的是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大树底下好乘凉 D.蚯蚓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5.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某项探究活动,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该实验说明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生物生长
C.该实验能够探究植物生长是不是需要水分
D.该实验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
6.下表是某同学探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影响”的实验设计,选项正确的是( )
A.左右两侧的温度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的湿度都应适宜
C.左右两侧都应设置为黑暗环境
D.左右两侧黄粉虫数量可以不同
7.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
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8.农民在农田里喷洒一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杀虫剂。下图为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图中方框面积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体内所含杀虫剂的多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丁→丙→乙→甲
B.乙以丙为食
C.四种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丁
D.图中的乙就是要喷杀的害虫
9.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A代表分解者
B.图中的B代表生产者
C.图中的C代表非生物部分
D.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D→A→B
10.下列关于多细胞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的心脏属于器官,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B.动植物体内的导管、筛管、血管都属于输导组织
C.植物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属于上皮组织
D.植物体具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而动物体不具有
11.根尖和芽都能迅速生长,主要是因为其内部具有发达的( )
A.输导组织B.分生组织 C.机械组织 D.保护组织
12.如图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用到的显微镜及观察到的不同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动甲中③使镜筒缓缓下降过程中,眼睛应注视②
B.将乙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C.转动甲中①,视野由乙变成丙后,视野的亮度增强
D.图中的④是气泡,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有关
13.“A→B→生物体”表示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是绿色开花植物细胞,则B代表组织和器官
B.若A是哺乳动物细胞,则B代表组织、器官和系统
C.若A是草履虫细胞,则无B结构,单个细胞直接构成生物体
D.若A是衣藻细胞,则无B结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14.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在不更换目镜的情况下,依次观察到如图甲和图乙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图乙所用的物镜比观察图甲的物镜放大倍数小
B.要从图甲转换成图乙视野应先将玻片往右上方移动
C.图甲中出现“A”所示情况的原因是玻片未擦干净
D.图甲视野中草履虫的纤毛区分度不高,可尝试转换发较小光圈进行观察
15.草履虫能吞食细菌等微小生物,对净化污水有一定作用。草履虫吞食细菌的结构是( )
A.口沟 B.表膜 C.胞肛 D.伸缩泡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35分)
注意事项:1.第II卷要求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35分。)
16.(7分)右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图。请回答:
(1)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是影响生物生活的_______因素。
(2)在该生态系统中蛇与鹰的关系是_______。
(3)除了图中的生物,该生态系统中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_______。
(4)在生态系统中_______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5)有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儿,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
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这个实例说明了生物与_______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请写出图中与兔有关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
(7)为了防治草场上的害虫,人们在草上喷酒农药,农药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富集,最终在鹰的体内积累最多,是因为_______。
17.(8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荷花盛开是夏季东平湖的一大特色,小江同学为了研究植物细胞的结构,制作了叶片、莲藕结构的临时装片并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1)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叶的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 ]__________,如果外界光线较弱时,应选用图甲中[d]的__________镜。
(2)图丙是制作该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①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步骤__________(填序号)操作不当容易产生气泡。
(3)藕中的有机物是由图乙中的结构[ ]__________制造,然后由结构[ ]__________完成运输。
(4)东平湖的荷花品种繁多,颜色各异,使花瓣呈现不同颜色的色素存在于花瓣细胞的__________中。“藕断丝连”中的“丝”属于__________组织。
18.(4分)如图是某校学生制作并观察某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图片,图甲是操作步骤,图乙是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不同的细胞图象根据观察绘制的细胞模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制作临时装片时,为了看清楚物像,被观察的材料一定要_________。
(2)图甲表示的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图甲中B的操作过程是_________。
(3)小明在实验时,由a视野变成c视野是因为把玻片标本向_________移动。
19.(9分)图一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图二表示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图四是某同学画的植物细跑结构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不如森林生态系统强,原因是_______,草场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鼠的数量激增又会破坏草场,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角度说明_______。
(2)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除了图一所示生物外,还缺少一类生物,即是图三中的_______,此类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_______。图三中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理作用有_______(用数字表示)。
(3)若图一食物网中蛇大量减少,则短期内鼠的数量会大量增加,一段时间后,各类生物又恢复原样,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能力。
(4)图二所示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相对含量反映的是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其中图二中A、D分别是图一中的______________。
(5)图四是某同学画的植物细胞结构图,请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
20.(7分)小明用显微镜分别观察了人口腔上皮细胞、草履虫、人体的基本组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细胞结构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图一细胞没有:图一中的[ ]____________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2)观察图一细胞时需用碘液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细胞中被染上颜色的结构是[ ]______.(3)用显微镜观察图二所示的生物时,可先在载玻片培养液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目的是_______.小明发现草履虫细胞内有个结构呈绿色,该结构是_______。
(4)图三中动物细胞经过_______过程(填序号)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其中D细胞组成的组织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