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共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龟(jūn)裂 巢穴 (xué) 伺(sì)机 长歌当(dàng)哭
B.浸渍(zì) 创(chuāng)伤 污垢(gòu) 呱呱(guā)而泣
C.胆怯(què) 逶迤(yí) 老妪(yù) 殒(sǔn)身不恤
D.倔(juè)强 墙垣(huán) 粘(zhān)贴 若合一契(q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曼妙的纹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盅惑。
B.此地有崇山竣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殇曲水,列坐其次。
C.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D.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恶恶,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刘和珍等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令人敬佩。
B.无论是司马迁“苟活”,还是屈原“赴死”,后人谈到他们,都充满溢美之词。
C.我很希望在这一问题上,在这一颗“基因原子弹”爆炸之前,通过我们的努力,建立国际性的合作,防患于未然,杜绝灾难发生。
D.二次革命失败,很多同志殉义武昌。我是一个书呆子,既非军人,又非政客,更无直接参加革命的资格,只好弄弄长笔,长歌当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更应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
B、10兆瓦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实验工程的完成,超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相关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C、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D、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近期我国在高油价的压力下,航空运输主营业务需要探索新的发展空间。 。
此外,加强收益管理也是航空公司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
①进一步提高服务档次,以吸收高端旅客
②短期来看,铁路运输并不会给航空运输带来很大的冲击
③但是,长远来看,航空运输必须加强高端服务以发挥其优势
④航空运输快捷、舒适
⑤但在节能环保上、运输量上较铁路运输处于劣势
A.③②④①⑤ B.④⑤②③① C.③②①⑤④ D.④⑤③①②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B.渔父莞尔而笑
C.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D.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
D.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8.选出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 ▲ )(3分)
例句:圣人不凝滞于物
A.之二虫又何知 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C.重为乡党所笑 D.其制稍异于前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明代散文家归有光记叙家人之谊,朋友之情,感情真挚,神态生动,风韵悠远,有《震川文集》。《项脊轩志》是他的名篇。
B.《长亭送别》出自“元曲四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整折戏由不同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C.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英国文豪。其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大部分。
二、名句默写(7分,每空1分)
(1)青山隔送行, ▲ ,淡烟暮霭相遮蔽。(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2)左丘失明, ▲ ; ▲ ,《兵法》修列。(司马迁《报任安书》)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 ,?????????? ▲ ????? 。(司马迁《报任安书》)
(4)是日也,天朗气清,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阅读分析(27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11—13题。(6分)
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②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③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11.你如何理解第①段中的“哀痛者和幸福者”?(2分)
▲ ▲ ▲
12.有人说第②段中“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这句话有重复之嫌,你赞同吗?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 ▲ ▲
13.第③段中,作者写“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时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大量的木材”与“一小块”分别比喻什么?(2分)
▲ ▲ ▲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17题。(共12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分)
①《齐谐》者,志怪者也 ②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臣以供养无主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 鹏之徙于南冥也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C.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16.从这段文字对大鹏的描写看,你觉得大鹏达到了真正的逍遥了吗?为什么?(2分)
▲ ▲ ▲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分)
▲ ▲ ▲
⑵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分)
▲ ▲ ▲
⑶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2分)
▲ ▲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8—20题。(9分)
城市羔羊
晨义
城市每天都有意外的事情发生。
今天,在市中心碧绿的圆草坪上,出现了一只雪白的羔羊。
她的飘荡着山野气息的眼神,第一次闪现出犬牙参差的楼厦以及纵横交错的车流。起初,她似闯入一条不曾啃过野草的峡谷,环视这样的悬崖,顾盼这样的溪水,颈上的两个小铃铛欢快地碰来碰去,还甜甜地叫唤两声,露出少女的天真。她甚至试着走到草坪边缘,探头嗅嗅来去匆匆的车影,仿佛那是涓涓流水,可以解渴,可以照亮她可爱的模样。然而她渐渐发现这里的草干枯单调,又短又碎,也没有花朵,连她的小蹄尖都遮不住,吃起来无滋无味,山坡上的草叶多鲜美啊!这里的声音杂乱,山坡上的声音多悦耳啊!山坡上的风吹到身上像水洗一样,越吹越白越洁净,而这里的风恰恰相反,而且没有憩息的树阴……同时,她感到了处境的危险,比有一天遇见了饿狼还严重,因为那一刻她可以奔跑,跑到羊群那里,羊群那里有牧人。但现在,就她一个。她“咩咩”地叫了几声,惶恐地张望。她的语言只有她自己听得懂。这是一座孤岛,除了脚下这些小市民化的草,她成了岛上唯一的求生者。
她怎么来到了这里?
城市的草是不允许长高的,长高了叫荒草,要毫不客气地清理掉,不然会生出野花,生出飞叫着的昆虫,比如蟋蟀、蚂蚱——那不乡村化了吗?城市的草卑微低矮,直白一律,就那么浅浅一层薄色,看上去平平淡淡,不让你产生任何奇思异想;踩上去软软绵绵,从不留有步步芳菲的浪漫:含蓄什么?深沉就别在这里。这些草从老远的地方一块块买来,曾随阵雨般的流行音乐一起,润染过一片片苍白的心灵。但日升月落,也就不再新鲜。你见过失却魅力的情人的瞳眸吗?正是如此茫然。而今日,因了这只明亮的羔羊,它竟闪射出前所未有的奶汁般的神采。
毫无疑问,这只羔羊吸引了众多的注目和议论。有人还端起油光光的猎枪向她眯起一只血红的三角眼。
“哦,像个天使!”
“哟,迷途的羔羊啊。”
“哈,四面楚歌。”
“很危险了,哼,说不定会叫车碰死。”
“可惜太小了,还不够一顿涮羊肉。”
“谁叫这家伙馋哩,啃草啃到城市里来了,这不是破坏绿化吗?”
“它一定渴了,真可怜。”
“倒有些诗意。”
四周都是路,可没有她的一条。日头西沉,到了归卧家园、品味甘草的时刻。然而今天,她连回忆的权利都不存在。她等待着,她要趁夜色快快奔跑!奔跑!什么时候找到了野草,生命才能获救。
黑夜来临,她能寻到归去的来路吗?而且,不到最终的一刻,红唇绿眼的城市不会终止纵横。何况,城市的夜路并不好走。她的心可以舒展在崎岖坎坷的旷野,却不敢透露给宽阔平坦的城市。
不过别担心,这羔羊原来只是一尊白石雕像。她不会走动,不会饥渴。如果有人打碎它,也听不到痛苦的惨叫,看不见可怕的流血。
感谢上帝。
18.从第三段看,这只“城市羔羊”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概括回答。(2分)
▲ ▲ ▲
19.文章题为“城市羔羊”,却用了不少笔墨写圆草坪上的草,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3分)
▲ ▲ ▲
20.结合全文,请分析倒数第二段在结构安排和主旨表达上的妙处。(4分)
▲ ▲ ▲
四、古代诗文阅读(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4分)
徐中山武宁王达,与上比肩起军中,而王东平强吴,北定胜国,燕赵中原,齐鲁关陕,古扼塞形胜之地,皆兵不留行,而定开拓混一之功,十居八九。
王事上最忠谨。专征吴时,遣人诣京师请事,上手书劳王曰:“将军天性忠义,且沉毅善谋,端重有武。今所请事,率可便宜行。顾军中禀命,此贤臣事君之事,吾甚佳将军。然将在外,君不御,古之道也。继自今诸军中缓急,将军其便宜行,吾不中制。”
上尝召王饮,迨夜,强之醉,命内侍送旧内宿焉。旧内,上为吴王时所居也。中夜,王酒醒,问宿何地,内侍曰:“旧内也。”即起,趋丹陛下,北面再拜,三叩头乃出。上大悦。
方蹙元帝定西时,王阙其闱一角使逸去。常开平①恚之曰:“昔人恨不得一当单于,今得之,奈何纵之?”王喟然曰:“元虽夷狄,然帝天下日久,今得之,能裂地封之乎?抑甘心之乎?皆不可,则不如纵之去之为得也。”开平意不惬,既罢军,先驰归,为上言故纵元主状,疑其心,上信之。比师还,至龙江,上命百官出都门郊迓②。王称病卧舟中不起。上亲出郊劳,又坚卧不起。上乃入舟问王疾,王持上踵而泣,具道所以释元主状,上为释然。
按:中山王受命北征时,请曰:“臣虑进师之日,恐其北奔,将遗患于后,必发师追之。”上曰:“元起朔方,世祖始有中夏,气运之盛,理自当兴。彼气运既去,理固当衰。其成其败,俱系于天。纵其北归,天命厌绝,彼自渐尽,不必穷兵追之。但其出塞之后,即固守疆圉,防其侵扰尔。”由斯以观,我太祖神武不杀,庙算已定。中山之故纵,正其一遵指示。岂当时方略密授,开平殆未之闻耶?
(选自明·樊玉冲编著《智品》,有删节)
【注】①常开平:即常遇春,明朝开国大将。②迓:迎接。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方蹙元帝定西时 蹙:这里指“追赶”。
B.上尝召王饮,迨夜 迨:到。
C.元起朔方 朔方:西方。
D.庙算已定 庙:这里指“明太祖”。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且沉毅善谋 彼且奚适也
B.将军其便宜行 则尽其天年
C.三叩头乃出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D.由斯以观 斧斤以时入山林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徐达虽立有大功,但并不居功自傲、擅自行事,在征讨吴地时,他就派人请示朱元璋,表现出忠谨的性格特点。
B.朱元璋“手书劳王”,许便宜行事,在召饮时,灌醉徐达并送他到“旧内宿”,写出了朱元璋对徐达的信任和喜爱。
C.常开平向朱元璋告状说徐达故意放走元主,徐达因害怕不敢进京城,说明徐达虽忠谨皇帝,但不善处理同事关系。
D.从“按”来看,放走元主是朱元璋的既定方针,徐达冒着被同事误解的风险而放走元主,再一次表现了他的忠谨。
2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元虽夷狄,然帝天下日久,今得之,能裂地封之乎?抑甘心之乎?(3分)
▲ ▲ ▲
(2)岂当时方略密授,开平殆未之闻耶?(2分)
▲ ▲ ▲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25—26题。(5分)
晚渡咸阳
明·马中锡①
野色苍茫接渭川②,白鸥飞尽水连天。
僧归红叶林间寺,人唤斜阳渡口船。
表里山河③犹往昔,变迁朝市④已多年。
渔翁看破兴亡事,独坐秋风钓石边。
【注】①马中锡:成化己未年(1475)进士,屡次得罪权贵被革职。②渭川:即渭河。③表里山河:指有山河作为屏障,地势非常险要。④变迁朝市:指秦、汉、北朝、隋、唐等朝代都以此为京城,而今已成历史陈迹。
25.这首诗前两联写景有什么特点?(2分)
▲ ▲ ▲
26.结合第三联内容,简析“渔翁”看破的“兴亡事”。(3分)
▲ ▲ ▲
五、作文(40分)
上下五千年,是指时间的距离;纵横八万里,是指空间的距离;同床而异梦,是指心理思想上的距离;产品十年不出故障与三天一小修五天一大修,是质量上的距离;年薪十万美元与一万美元,是水平上的距离……认识距离,缩短距离,有时又有意识地保持距离或拉大距离,相信你对“距离”不会陌生。
请你以“距离”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高 二 语 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⑵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2分,关键词为“险衅”,“夙”)
⑶自古以来,富贵而姓名埋没不传的人,多得不可胜数,只有那些卓越、不同寻常的人才被后世称颂。(2分,关键词为“摩灭”“非常”“称”)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9分)
18、惊奇(新奇)——失望(迷惘)——惶恐(本题2分,每点各1分,没概括回答不给分。)
19、形象展示城市羔羊面临的生活环境;与山坡上的草形成对比,传达羔羊对过去自
由生活的怀念;借以抒发作者对单调乏味、直白一律的城市生活的不满。(本题3分,
每点1分)
20、结构安排:照应开头,揭示悬念;出人意料,使文章波澜曲折,达到戏剧性的效果。
主旨表达:更强烈地传达出作者的悲悯情怀;深化主旨,进一步引发读者的思考。(本题4分,结构、主旨各2分。)
三、(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按语:中山王徐达受命北征时,请示道:“我考虑大军进攻时,担心元朝皇帝要向北方逃跑,将来会给后代带来祸患,因此一定要发兵追击他。”皇上说:“元朝起于北方,到了元世祖才占有华夏大地,气运昌盛,按理应当兴亡。现在他们的气运既然去了,按理应当衰亡。他们的成败,都是有上天决定的。放他们回到北方,天命厌绝,他们自会慢慢消亡,不必穷兵追击。但是他们出塞之后,我们应当固守疆域,防备他们的侵扰。”从这里看来,我们太祖皇帝英明神武,不杀元朝皇帝,他心中已有方略。中山王徐达故意放走元朝皇帝,正是他遵守了皇上的指示。难道是当时密授方略,开平王常遇春大概没有听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