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草船借箭教案+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5草船借箭教案+反思(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8 17:4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字,会写“妒忌、委托”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4.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教学难点
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出示课件 1),请同学们欣赏。
(1)问题交流:歌曲里唱“浪花淘尽英雄”,你最崇拜《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呢 你了解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吗
(2)学生交流,了解三国中的重要人物及与他们相关的著名故事。
(3)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2.《三国演义》简介。(出示课件2)
课件2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撰。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终于王溶平吴,生动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的社会动乱及几个统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塑造出关羽、张飞、刘备、诸葛亮、曹操等一系列各具内涵和特点的人物形象。
学生阅读,师生交流,学生说说自己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了解。
3.作者简介。(出示课件3)
课件3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文学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所撰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尚传于世,一说《水浒传》也经其“编次”。又撰杂剧《风云会》《连环谏》蜚虎子》三种,后二种已佚。
设计意图:先以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导入交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然后简介与《三国演义》有关的内容和《三国演义》的作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生词,可以先在文中画出来,再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生字生词。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识记生字。
①本课生字大多为形声字,可以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比如“瑜、督”等。
②对比识记:丞-蒸 寨-赛
③可以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插图识记生字。
(2)指导书写。
①“忌、曹、鲁”是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其上下两部分所占的比例。
②“遮”:半包围结构,“庶”不要写得太大,四点底不要写得太宽。
③“插”:右半部分的笔顺为撇、横、竖、撇、竖、横、横折、横、横。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课文内容,找出课文的主要人物,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出示课件4)
课件4
主要人物: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
主要内容: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可分为起因、经过和结果三部分。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立下军令状,承诺在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经过: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船只、军士、草把子等,并叮嘱鲁肃不要告诉周瑜。第三天凌晨,诸葛亮把鲁肃请到船上,在大雾漫天时,把二十条布满草把子的船开向曹军水寨由于天气的原因,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出兵,只叫弓弩手向江中放箭。很快,二十条船的草把子上就插满了箭。
结果:十万支箭如期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试着连起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找到梳理文章结构的方法,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四、细读课文,了解起因
1.教师介绍《草船借箭》的时代背景。(出示课件5)
课件5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2.学生默读第12自然段,看看从这部分内容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从这部分内容中,你了解到什么 (周瑜要陷害诸葛亮)
(2)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你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点 (嫉贤妒能)
(3)当时,周瑜是吴国的大都督,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吗 (周瑜知道,他明知故问)周瑜为什么这样问 (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
(4)周瑜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 (出示课件6)
课件6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①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呢 (诸葛亮为了顾全大局,也说明诸葛亮在立军令状前已想好了应对之策)
②你从中了解到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胸有成竹、顾全大局的人)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要表现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如
周瑜表面客气,实际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4.从课文第1、2自然段中,我们了解到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把诸葛亮逼入了他设好的圈套,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以为自己的阴谋得逞了。(板书: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5.过渡: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 (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思考、交流描写人物言行的关键词句来体会人物的特点,还可以让学生想象画面,推想人物想法来感知人物特点。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发言、思考。学生自主阅读,教师相机引导,使学生通过读书与合作学习,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具体学习了起因部分。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诸葛亮借箭成功以及周瑜自叹不如这两部分。周瑜是怎么“叹”的呢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2.诸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在旁边作批注。
设计意图:与上节课做好衔接,为接下来学习借箭经过、感悟人物形象做好准备。
二、了解借箭准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自由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讲了什么内容。(借箭前的准备)
2.从这部分内容中,我们知道了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请他帮忙做借箭前的准备呢 (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信守承诺、顾全大局,所以请他帮忙)
3.从哪里可以看出鲁肃为人忠厚、信守承诺、顾全大局 (从“果然不提借船的事”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鲁肃为人忠厚、信守承诺、顾全大局,对诸葛亮赞赏并默默支持他)
4.诸葛亮请鲁肃帮忙。
(1)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好哪些准备 (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2)诸葛亮为什么对鲁肃说“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
(3)你从诸葛亮借箭的准备中感受到什么 (诸葛亮知人善用,草船借箭计划周密)
三、精读借箭经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指名读课文第6~9自然段,画出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相关语句。
2.小组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评议,相机指导。
(1)第一处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出示课件7)
课件7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①从“大雾漫天”中你了解到什么 (了解到当时的天气情况:到外都是大雾。
②从天气的变化中你感受到什么 (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③从诸葛亮从容饮酒谈笑的状态中你感受到什么 (诸葛亮镇定自若、胆略过人、胸有成竹,他知道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曹操不会轻易出动)
④诸葛亮吩咐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的目的是什么 (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⑤军士为什么要“擂鼓呐喊” (这样做既是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⑥从这一自然段中,你对诸葛亮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诸葛亮洞察人心,通晓天文地理,考虑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利用大雾天气,前去借箭)
⑦指导朗读:读好鲁肃和诸葛亮说话时的语气(2)第二处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出示课件8)
课件8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①“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安排既能使船两面受箭,又能保持船体平衡,还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地返回,省去调头的时间)
②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显示了诸葛亮过人的智慧;“逼近曹军水寨受箭”进一步说明了诸葛亮对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了如指掌)
4.自由读课文第6~9自然段,总结借箭的经过。(板书: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说说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算好鲁肃--忠厚守信;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算好曹操--谨慎多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人物对话,感悟人物特点。
四、了解借箭结果,感受人物形象
1.齐读课文第10自然段,了解借箭结果。(板书:十万支箭如期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2.结合课文谈感受: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出示课件9)
课件9
(1)周瑜不如诸葛亮机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2)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宽广。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顾全大局。
(3)诸葛亮考虑问题,观察事物,掌握天文、地理知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3.指名读课文第10自然段。
4.结合课文内容,交流并总结人物形象(出示课件10)
课件10
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
诸葛亮:神机妙算、胆略过人、洞察人心考虑周全、胸襟宽广、顾全大局、精通天文和地理知识。
鲁肃:忠厚老实、信守承诺、顾全大局。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总结人物形象,加深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五、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 课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结构严谨,故事情节紧凑,充满悬念,扣人心弦。
2.运用学会的阅读方法,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找出课文中与之对应的段落,说说阅读后的感受。
(1)学生默读“阅读链接”,通过“曹寨”“擂鼓呐喊”“放箭”“受箭”等词语理解内容。
(2)说说“阅读链接”的大概意思,并找出课文中与之对应的段落。(“阅读链接”讲的是曹操派人向江面射箭,诸葛亮借箭成功的情节课文中与之对应的是第8.9自然段)
(3)学生比较原著与课文,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3.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课下找到《三国演义》中的其他著名片段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原著片段,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学生在读读、说说、思思、议议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课文,在整个教学设中 “自主一合作一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围绕"从神机妙算”进行教学,让学生自主画出相关语句并阅读体会,做到了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拓展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地把自己所学会的阅读方法进行运用。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不足之处主要是学生的活动不到位,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
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