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1-28 20:27:21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呼和浩特市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生物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D B C D A B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D D C C A C D D
21 22 23 24 25
A B D B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 (每空2分,共10分)
(1)大脑皮层;神经递质(递质或乙酰胆碱)
(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舒张(,血流量增大)
(3)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27.( 每空2分,共10分)
(1)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减少;
(2)T细胞;下降
(3)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降解酶(或单胺氧化酶)的活性,阻止脑内神经递质降解
28. (每空2分,共10分)
(1)微量和高效
(2)①增大
②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抑制胰岛素受体的活性/或抑制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或降低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速率等)
③添加1组:用胰岛素和葡萄糖处理,检测实验前后血糖浓度
添加2组:给健康状况相同小鼠用胰岛素、抵抗素和葡萄糖处理
29. (每空2分,共10分)
(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或自身)产生的
(2)枝条种类和溶液类型
(3)营养素类物质
(4)细胞的生长(伸长);细胞的分裂
30. (每空2分,共10分)
(1)间接价值和直接;
(2)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缺一不可);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12.8%
注:在非选择题中,考试如有其它正确表述,同样给分。呼和浩特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一、单选题
1. 下图表示人体肝脏中血液的流动情况及物质交换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中的液体,1、2、3、4、5指明物质交换的方向。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由b、c、d构成
B. 当d所在的管道受阻,c液将增多
C. 当长时间没有饮食,血浆中血糖的含量是A端高于B端
D. b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 某同学参加开学军训时,脚掌磨出了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泡可自行消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泡形成过程中,其内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于该部位正常状态时可能变大
B. 水泡自行消失的可能性原因是其中的液体可以回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C. 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了内环境中的成分是不断更新的
D. 水泡的液体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3.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人体温维持在39℃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 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其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C. 胰岛素、血红蛋白、乙酰胆碱、尿素等物质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D. 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作用下,各种系统和器官协调活动的结果
4. 下列对于神经元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其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是其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
B.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方式双向传导
C. 神经元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D. 神经元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5. 抽动症足一种慢性精神病,多发于学龄儿童,其病因之一是多巴胺过度分泌。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其分泌过多会引起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异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巴胺在释放前位于突触小泡中 B. 多巴胺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
C. 多巴胺可以是内环境的成分之一 D. 多巴胺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不需要能量
6. 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经肝脏代谢转变为尿素,此过程发生障碍时,大量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患者会出现昏迷、膝跳反射明显增强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神经元的类型比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元的类型多
B. 患者膝跳反射增强的原因可能是高级神经中枢对膝跳反射中枢的控制增强
C. 静脉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
D. 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
7. 人体内酶、激素、神经递质等三类物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者都需与特定分子结合后才能起作用 B. 三者均是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 三者都需运输至靶细胞处才能发挥作用 D. 三者均具有信息传递作用
8. 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且其中的信息均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传到c
B. 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分泌d、b分泌e均具有抑制作用
C. 若a为大脑皮层、b为脊髓、c为膀胱,若失去a的控制,排尿反射将不能完成
D. 如果该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的膜(即突触前膜),b为递质,c为突触后膜,则发生在a中的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9.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执行其正常生理作用的效应不足,主要表现为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早期时,胰岛B细胞尚能代偿性地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以弥补效应不足,但久而久之,胰岛B细胞的功能就会逐步衰弱,引发糖尿病。科学家用小鼠进行实验,探究小鼠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实验组小鼠给予高脂饮食。对照组小鼠给予正常饮食,两组小鼠的食物均不限量。一段时间后,给两组小鼠空腹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或胰岛素,定时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示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可能出现了“胰岛素抵抗”
B. 图甲中30min后血糖浓度下降和图乙中60min后血糖浓度上升均主要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关
C. “胰岛素抵抗”会使胰岛素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效率下降,从而导致血糖含量升高
D. 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可能导致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从而使胰岛素含量下降
10. 某患者血液化验的部分结果如下表,据此推测该患者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甲状腺激素 26.20 5.00~13.00 ug/dL
葡萄糖 10.61 3.89~6.11 mmol/L
钾 3.12 3.50~5.50 mmol/L
A. 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B.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合成加快
C. 静息状态时,钾离子外流减小
D. 基础体温较高,食欲旺盛,体重迅速下降
11.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幼小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 实验处理 观察指标
甲组 切除甲状腺 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
乙组 切除甲状腺+注射甲状腺激素
丙组 只进行相关手术不切除甲状腺
A. 实验组乙中甲状腺激素除注射外,也能通过饲喂补充
B. 该实验用蝌蚪作为实验材料比用小鼠观察指标更明显
C. 若甲组停止发育,丙组正常发育,则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D. 测量各组动物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甲组高于乙、丙组
12. 冬泳过程中,体内生理过程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①~④表示激素,A、B表示器官)。据图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在冬泳过程中,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血糖浓度上升
B. 图中A为垂体,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中只存在分级调节
C.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肝脏和骨骼肌产热为多
D. ④的生理功能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13. 下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II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表面
B. 物质I具有促进细胞D增殖分化的作用
C. 细胞B和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D. 图中细胞B和细胞C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
14. 当肿瘤细胞过度表达表面的PD-L1时,会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使T细胞减少增殖或失活,从而失去识别和打击肿瘤细胞的能力,这是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在使用药物阻碍PD-L1与PD-1结合时,T细胞能正常增殖分化。下图为该机制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抑制肿瘤细胞表达PD-L1的药物能起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B. T细胞识别抗原X后会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C. T细胞识别和打击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D. 抗PD-L1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会导致自身免疫病
15. 截止到2021年3月,我国已经有3类新冠疫苗批准上市,其中国药集团生产的疫苗是病毒灭活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接种者需接种两针。从临床数据看,接种后的保护率达到了79.34%,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大于50%的保护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初次接种疫苗后,接种者体内浆细胞能接受该抗原的刺激
B. 注射康复者的血清提取物救治患者与接种疫苗的作用原理相同
C. 病毒灭活疫苗实质是丧失了致病性、仍保留抗原特性的病毒
D. 二次接种疫苗时,接种者体内产生的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并分泌大量抗体
16. 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探究植物生长的实验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B. 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C. 温特实验中如果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能够生长但不弯曲
D. 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17. 每天用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喷施某植株,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顶芽和侧芽的生长速度,得到的结果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萘乙酸的浓度和芽的生长速度
B. 萘乙酸对顶芽生长的作用体现了其作用的两重性
C. 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对顶芽生长的作用可能相同
D. 16mg/L的萘乙酸喷施处理会抑制该植株顶芽和侧芽的生长
18. 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因变量是生根的数量或长度,枝条的处理时间属于无关变量
B. 用浸泡法长时间处理插条时应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
C. 进行正式实验之前要先做预实验,其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D. 预实验不用设置空白对照组
19. 重金属镉不是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必需元素,但随着工业发展,镉污染严重的土壤已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为研究外源IAA、ABA对镉胁迫下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对小麦幼苗进行定期喷施处理,且每组小麦幼苗培养液中均加入5 molL-1镉胁迫,观察长势并测量第28天小麦幼苗地上部生物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喷施药剂 清水 IAA IAA ABA ABA
喷施剂量( molL-1) / 1 100 1 100
小麦地上部生物量(g/盆) 0.6 1.05 0.83 0.98 1.35
A. 实验结果说明镉胁迫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B. 外源施加IAA对镉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具有两重性
C. 一定浓度ABA对镉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D. IAA促进镉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最佳浓度是1 molL-1
20. 大豆为一年生农作物,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对某生长着大豆幼苗的农田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大豆田的空间特征为随机分布
B. 种群密度是该农田中大豆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 通过观察雌蕊和雄蕊数量可得出性别比例
D. 不同高度的大豆幼苗可构成农田的垂直结构
21. 燕鸻是有名的食虫鸟,尤其嗜吃蝗虫。下图中的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燕鸻和蝗虫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 t+1=N t。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研究燕鸻和蝗虫的关系属于群落层次的种间关系
B. 当蝗虫种群数量处于S点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 当燕鸻种群数量低于X点时,该种群数量会逐年上升
D. 当种群数量较少时,曲线乙的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
22. 海水稻是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单产可达300kg/667m2以上的一类水稻品种。海水稻培育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期大规模种植海水稻能提高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 调查水稻天敌跳蝻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C. 不同栽培稻品种的遗传特性不完全相同,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D. 与普通栽培稻相比,海水稻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对较高
23.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上的小型植食性动物,可大量啃食牧草,其洞穴常成为小鸟赖以生存的巢穴。若小鸟发现附近有猛禽,就会立刻扑扇翅膀并高声鸣叫,为鼠兔示警。鼠兔是藏狐的主要食物来源,而藏獒经常咬死藏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鼠兔、藏狐和藏獒之间形成一条食物链
B. 小鸟为鼠兔传递的信息类型只有物理信息
C. 一只藏獒捕食一只藏狐,将获得其10%~20%的能量
D. 人类投放有毒物质控制鼠兔的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24. 在“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多地将荒草地等闲置区域改建为湿地公园,如下图所示,为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鸟类等野生动物大多属于消费者,能促进该地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 植物属于生产者,种类的选择要注意野生动物食性、栖息环境等差异
C. 湿地公园的改造过程中体现出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 从深水区到水岸高地,不同区域植物种类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5. 关于生物多样性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洋污染导致水产品体内毒素残留,鱼类比藻类更严重
B. 引入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物种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C. 实施垃圾分类,有利于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 湿地能蓄洪防旱,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二、非选择题
26. 夏季吃辣味火锅时,人体会发生一系列反应来维持内环境稳态。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能感受到嘴唇有热辣辣的感觉,形成这种感觉的部位是_____。吃得太急可能会引起咳嗽,在咳嗽反射过程中,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_____会作用于肌肉细胞,引起肌肉收缩,导致气流从气管冲出,有利于清除进入气管的辣椒油等刺激物。
(2)夏季吃辣味火锅时,由于环境和食物温度都很高,人们在大汗淋漓的同时面部发红,原因是在_____(填中枢所在位置)发出的神经冲动刺激汗腺使其分泌加强,面部发红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_____,这些调节都有利于增加散热,从而有利于人体维持正常体温。
(3)火锅蘸料如果调制得比较咸,会导致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此时垂体会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_____,从而调节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平衡。
27. 现代社会中,紧张的工作常常会给人带来巨大的情绪压力,甚至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抑郁症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的功能减弱有关。下图1为人在情绪压力下,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其中激素d能够升高血糖,激素c能够阻止淋巴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图2为人在情绪压力下,大脑中某突触结构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推断,机体应对情绪压力的生命活动调节方式是_____。当激素d的分泌量增多后,人体储存的糖原的量会_____。
(2)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c的靶细胞是_____。压力的长期效应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力_____。
(3)在情绪压力下,抑郁症患者体内的神经递质降解酶的含量会增多,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抗抑郁药,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其原因可能是该抑制剂能_____,使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浓度升高,从而提高了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
28. 中科院研究了抵抗素(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与胰岛素生理作用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抵抗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还具有_____的特点。
(2)研究者对健康小鼠进行不同处理测定其血浆中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①给对照组小鼠输入葡萄糖后,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值__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抵抗素能降低胰岛素的作用,请你提出一种抵抗素作用机理的假设_____。
③若要证明抵抗素与胰岛素具有拮抗作用,还需增加两个处理组,请写出设计思路:
添加1组:给健康状况相同的小鼠_____。
添加2组:_____,检测实验前后血糖浓度。
29. 绿萝是较好的室内装饰植物之一,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影响绿萝生根数量的因素,他们以某一正常生长的绿萝枝条(无叶枝条和有叶枝条)为材料,分别用植物生长调节剂a、营养素b及二者的混合液处理枝条进行了A、B、C三组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表中数据为生根数量):
A B C
有叶枝条 25 4 27
无叶枝条 4 4 26
(1)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是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
(3)与C组相比,A组中无叶枝条和有叶枝条的生根数量差别很大,最可能的原因是有叶枝条能够产生_____。
(4)研究发现,绿萝茎的伸长区中几乎不含细胞分裂素,而含有较多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则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绿萝的伸长、茎的生长主要是通过_____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_____实现的。
30. 广阔众多的湿地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图表示能量流经某湿地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的变化示意图,其中能量的单位为J/(cm2.a)。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不仅在蓄洪防旱和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且湿地中的鸟类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的人前来观赏,这些事例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2)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_____,其中能量流动是指_____,图中Ⅰ表示的能量是_____,若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J/(cm2.a),则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