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201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1-25 20:09:42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半期考试
历 史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在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2012年6月10日),如果要去参观、考查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应去
A.云南省元谋县 B.陕西省蓝田县 C.北京周口店 D.陕西西安半坡村
2.按距今时间的早晚排列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正确的顺序是
A.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B.北京人 、元谋人、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北京人、元谋人 D.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
3.小宇同学通过对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的房屋进行比较,归纳出这两种建筑风格不同的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我国南北地域自然环境有重大差异 B.种植农作物的需要
C.为了弘扬个性 D.不属于同一原始居民
4.某种子公司要考察我国水稻的种植历史,应该去哪一先民的部落
A.半坡氏族 B.河姆渡氏族 C.山顶洞人 D.北京人
5.如果我们去探寻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的发祥地,应当到
A.珠江流域 B.长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辽河流域
6.传说中的“禅让”,是根据什么方法,来实现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顺利更替
A.民主推举 B.血缘关系 C.武功强弱 D.年龄大小
7.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的是
A.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B.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C.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夏朝 D.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8.下列不属于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原因的是
A.“卧薪尝胆”积蓄力量 B.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C.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D.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一个大国
9.齐桓公和晋文公的相似之处不准确是
A.重用贤能 B.注重发展经济
C.建立强大的军队 D.曾长期流亡,了解民间疾苦  
10.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处于最北边的是
A.燕国 B.秦国 C.楚国 D.齐国
11.下列典故和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A.老马识途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尊王攘夷
12.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是由于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13.某班准备组织一次战国时期的科技图片展,以下哪一幅图片不能选入
A B      C         D
14.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缓和阶级矛盾 C.称雄天下的欲望 D.壮大新兴地主力量
15.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C.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 D.反映了新兴地主的愿望
16.《沁园春·雪》中写道:“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秦皇”的主要贡献是
A.击败匈奴开辟丝绸之路 B.实现并巩固国家统一
C.打败项羽建立西汉政权 D.平定叛乱维护统一
1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国实现统一是在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230年 D.公元221年
18.假设你是商鞅变法后秦国的一位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当兵建立军功 B.多生产粮食布帛
C.去经商发财而获得政府奖赏 D.大力开垦荒地而获得政府奖赏
19.下面是秦朝统一度、量、衡的图片,其根本着眼点在于
A.消除六国遗迹 B.方便商品流通? C.完善经济体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20.在秦末农民战争中,打败秦军主力,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 巨鹿之战 C.长平之战 D. 桂陵之战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
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材料二:见右图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2分)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2分)
?
(2)周天子分封的对象都有哪些人?(2分)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多少个封国?(2分)重要的封国有哪些?(2分)
?
(3)封国的统治者叫什么?(2分)他们对周天子有哪些权利和义务?(4分)
?
?
(4)你对这种制度能否巩固统治谈谈你的看法。(2分)这种制度在秦朝时被哪一种制度所代替?(2分)
?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材料二: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三: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材料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体现了秦始皇的哪三点暴政?(6分)
?
(2)材料四的话是谁讲的?(2分)他讲这些话是为了什么?(2分)
?
(3)前三则材料与材料四之间有何联系?并作简要阐述?(4分)
?
三、活动与探究题(共6分)
23.据报载,1996年末,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在北京观看大型话剧《商鞅》,当看到战国时期商鞅因变法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而最终惨遭车裂之刑时,朱镕基总理慨叹不已,忍不住潸然泪下。商鞅变法作为两千多年前效果最显著的一场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2012年秋学年七年级(上)半期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A 2、A 3、A 4、B 5、C 6、A 7、B 8、A 9、D 10、A 11、B 12、B 13、D 14、A 15、C 16、B 17、B 18、A 19、D 20、B
二、材料解析题(21题20分,22题14分,23题6分)
21.(20分)
(1)分封制(2分)。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2分)。
(2)有周王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2分)。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2分),重要的有鲁、齐、晋、宋等(2分)。
(3)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为诸侯)(2分)。国君享有统治和管理所辖区域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与此同时,他们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4分)。
(4)我认为分封制在西周初年对巩固国家统一,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周天子地位的下降,酿成了春秋战国的争霸局面。(2分)郡县制(2分)。
22.(14分)
(1)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6分)。
(2)陈胜(2分)。为了号召大家起义推翻秦朝(2分)。
(3)因果关系(2分)。正是由于秦朝的残酷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所以陈胜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2分)。
三、活动与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6分)
23.(6分)
借鉴意义:改革能使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光明前程。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阻挠和反对,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才能成功。还需要制订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以法治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