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课件(共24+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课件(共24+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8 21:24:57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默读、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阅读目标
重点,涉及教材课后习题积累拓展四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诗歌的意象和主题,分析诗人的情感脉络。
3
体会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难点,涉及教材课后习题思考探究二、三
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二、三
学习目标
1
2
学会精选意象来抒发情感,表现主题。
写作目标
掌握象征手法,并灵活运用。
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二
品格素养
感悟诗人的爱国之心,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 年出生于福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其中《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诗集)二等奖。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本诗选自《舒婷的诗》。这首诗写于1979 年4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青年诗人舒婷,面对凝聚着深重苦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同时又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预习资料速查
知识链接
当代作家李朝全在《诗歌百年经典·1917—2015》中高度评价本诗:“在诗人笔下,祖国或许贫穷、落后、伤痕累累,但不失希望和美好。诗人愿意同全国十亿人民一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为祖国争取富饶、荣光和自由。这是一首情感浓郁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激情汹涌地表达了彻骨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共鸣。”
文体知识
预习资料速查
朦胧诗
朦胧诗是新诗潮运动的产物,兴起于20 世纪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以舒婷、北岛、顾城、江河、食指、芒克等为代表诗人。朦胧诗多借助意象,采用象征、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来表达诗人的心声,具有诗意隐约含蓄、诗境朦胧模糊、主题多解等特征。
1. 隧( )洞:隧道。
2. 蜗( )行:像蜗牛那样慢行, 比喻行动迟缓。
3. 淤( )滩:淤泥形成的滩地。
4. 驳( )船:用来运货物或旅客的一种船,一般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拉着或推着行驶。
5. 簇( )新:极新,全新。
suì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字形易错,注意右半部分。




6. 笑涡( ):酒窝儿。
7. 喷薄( ):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
8. 伤痕累( )累:一般指全身是伤,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

必考字词梳理
字音易错,注意声调。
字音易错,是多音字。

lěi
( )拉纤
( )纤维
qiàn
xiān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 )勒紧
( )勒令
lēi


( )情分太薄
( )如履薄冰
( )薄荷
báo



薄:语境记忆法。
他常叹自己家底薄(báo),只有几亩薄(bó)地,种了点儿薄(bò)荷,收入不高。
·
·
·
必考字词梳理
( )劳累
( )累计
( )累赘
lèi
lěi

léi
( )挣脱
( )挣扎
zhèng
zhēng

形近字
必考字词梳理
哀( )悲哀
衰( )衰老
衷( )衷心
āi
shuāi
zhōng
蜗( )蜗行
涡( )笑涡
娲( )女娲



饶( )富饶
娆( )妖娆
绕( )围绕
ráo
ráo
rào
绯( )绯红
诽( )诽谤
啡( )咖啡
fēi
fěi
fēi
偏旁辨字法: “绯”指红色,与“红”都为绞丝旁;“诽”指说人坏话,与 “语言(讠)”有关;“啡”指咖啡,与“喝”有关,要用到 “口”。
本诗是通过哪些意象来抒发感情的?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意象
思想感情
人物形象
预习思考问题
诗中的“我”仅仅指诗人自己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2
导思
1
导思
3
关键词:热爱祖国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栏目功能:抓住关键词,从几个角度整体感知课文。
课文初读感知
读法指导
①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
②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要用低缓的语气去读,给人一种沉重感。
③第二节,诗句读起来要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
④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读时语调也要拉长。
⑤第四节,节奏加快,读排比句要加强气势,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
课文初读感知
文章脉络
第①节:本节诗是对祖国历史的反思。诗人精心选取意象,描绘了祖国数百年来落后、贫穷的面貌。
第②节:承上启下,揭示出蕴藏在中华民族灵魂中的希望之花从未消亡。
第③节:连用多个意象,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摆脱束缚、正欲腾飞的崭新气象。
第④节:这是“我”的宣言,强调了“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表达了“我”要承担祖国复兴重任的决心。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这是一首深沉的爱国诗歌,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意象,描摹了祖国苦难的历史和蓬勃发展的现实,抒发了诗人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深沉的历史责任感。
一课一法
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如诗中作者赋予了“老水车”“矿灯”“稻穗”等意象丰富的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热爱祖国的主题。
一法
一课一法
运用象征手法应注意:
1. 选好“象征体”。“象征体”要能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寓意。如“煤”“砖”作“象征体”——歌颂献身精神;“松”“柏”作“象征体”——歌颂崇高的品德。
2. 明确“象征义”。一个象征体可以包含不同的象征义,赋予它什么象征义必须十分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令人费解。
3. 根据表达的需要,确定是采取全文象征,还是局部象征的方法。
一课一法
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的怒放着的梅花,难道你就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吗?难道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着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难道你不曾想到,她与红军战士坚强不屈的精神多少有些相似吗?
一例
一课一法
难道你就没有想到,这傲雪斗霜的梅花,真真切切地象征了我们的革命战士,象征了他们顽强不屈,勇于拼搏,渴望着暴风雪来临的那种精神,那种意志吗?我赞美梅花,是因为她的那种坚强不屈、傲雪斗霜的精神,也因为她象征了那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越挫越勇的人!
作者用严寒中怒放的梅花象征坚强不屈的革命战士,表达了对革命战士的赞颂之情。
一课一法
一练
请你选择一种或几种意象写一首小诗,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某种情感。
一、追叙祖国的
历史(第①②节)
板书设计
祖国啊,
我亲爱
的祖国
祖国在漫长的
历史岁月中所
经历的苦难
人民千百年来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痛苦的希望——
希望祖国自由富强
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希望未变成现实
历史漫长:数百年历史的隧洞
苦难重重
同母亲血肉相连
与祖国荣辱与共
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
干瘪的稻穗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
板书设计
祖国啊,
我亲爱
的祖国
二、描绘祖国的
现在(第③节)
三、“我”的宣言——用“我的血肉之躯”肩负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第④节)
簇新的理想
古莲的胚芽
挂着眼泪的笑涡
雪白的起跑线
绯红的黎明
千年古国
开始新生
同母亲血肉相连
与祖国荣辱与共(共16张PPT)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第二课时
课文细读品味
1.“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用第一人称来写,写出“我”向“你”(祖国)的倾诉。“我”代表着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表达了“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同时用“老水车”这个意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然存在着来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却依然具有活力的特点。 
课文细读品味
2.怎样理解“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意象?
这几个意象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这些意象前面的修饰语显示出祖国所遭受的苦难。“数百年来”“历史的隧洞”表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课文细读品味
3.“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赏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在空中飞舞的神。 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希望比作“飞天”袖间的花朵, 虽美丽诱人, 但尚未落到地面,不能成为现实,用此意象来比喻人民心中的渺茫的希望。
课文细读品味
4.第三节诗列举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的意思?
列举了“理想” “胚芽” “笑涡” “起跑线” “黎明” 这些意象。这些意象代表了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腾飞的憧憬和祝愿。
课文细读品味
5.“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如何理解句话?
从个体上说,“我”是中国十亿人中的一个,是祖国的一分子;但从“我”的使命上来说,“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因而是“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这里突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相连。
课文细读品味
6.“迷惘、深思、沸腾”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迷惘”一词是年青一代面对“文化大革命”给祖国带来的混乱而陷入深深的苦闷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当国家出现转机时,诗人经过“深思”,转而“沸腾”,投入到火热的建设大军中。
课文细读品味
7.诗人以语气强烈的重复性咏叹结束全篇,有何作用?
以语气强烈的重复性咏叹结束全篇,有力地强化了献身祖国的题旨,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
1. 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诗的第①节和第②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课文全篇探究
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丧失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课文全篇探究
2. [难点]诗歌每节中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
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不一样。
课文全篇探究
诗句 情感
第一句 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
第二句 蕴含着诗人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句 诗人对祖国母亲摆脱苦难、蒸蒸日上的欢悦
第四句 诗人对祖国美好未来感到无比自豪时的深情呼唤
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
1.意象新颖,主题深刻。
本诗在意象的选择上,避开了长江、黄河、长城等意象,从不为常人所注意的平凡事物入手,以独特的方式组合成一幅幅画面,配之以舒缓低沉的节奏,不仅写出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的年青一代的共同心声。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用词准确,语言生动。
诗人在本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理想”等,又分别在它们前面加上了修饰语,如“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簇新”等,形象地传递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使诗的语言具有感彩,更加具体可感。另外,“迷惘”“深思”“沸腾”和“富饶”“荣光”“自由”的连续使用,也使诗歌更连贯,更有层次。同时这些渐进式的词语如一首乐曲,逐渐奏到了高潮,达到了感情的极致。
归纳总结
原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译文:我长长叹息,不断地拭泪,哀伤人民的生活如此艰难。
课文拓展积累
国学经典
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唇亡齿寒
春秋时期,晋献公想消灭虢(guó)国(在今陕西宝鸡)。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大夫荀息建议,把晋献公的美玉和宝马,送给虞国国君,请求借道。晋献公接受了。
传统文化
课文拓展积累
虞公见到礼物,很高兴,答应借道。大夫宫之奇阻止说:“不行啊!虞国和虢国就像牙齿和嘴唇,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唇亡齿寒)。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彼此帮助,万一虢国被消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不听。
后来,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回来时顺便又消灭了虞国。
课文拓展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