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1-22 08:5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 卢沟桥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至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位于中都(金都城)西南永定河上,是古代又一杰出的桥梁建筑。它全长266.5米,宽7.5米,是一个由10个桥墩结起来的11孔联拱石桥。桥墩平面设计为船形,迎水面为分水尖,以抗击洪水冲击。拱圈采用纵联式砌拱法,使拱圈成为一个坚固的整体。在桥身两侧280根望柱顶端雕有神态各异的大小石狮485个。每当太阳未出,月亮未落之时,卢沟桥形成一幅月色迷离的图画,因此,美其名曰“卢沟晓月” 它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血染卢沟桥二、南京大屠杀东三省沦陷地点:时间:借口: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北平西南卢沟桥士兵失踪结果:平津沦陷士兵失踪是真实的原因吗? 在演习中失踪的日本士兵叫志村菊次郎,秋田县人。据考证,事变后被送回家乡。1941年,再次入伍。 1937年6月,东京军政界消息灵通人士中,就盛传:“七夕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沟一样的事件。”
卢沟桥事变示意图卢沟桥宛平永


丰台平 汉 铁 路日军重兵占据日本的控制区日本控制的伪蒙军北平宋哲元二十九军驻防北平七七事变后,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二十九军营长金振中进行了周密的布防,时时警惕日军的行动。面对强敌嚣张的侵略气焰,全营官兵同仇敌忾,他们在吃饭前、睡觉前都要高呼:“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誓死抗敌的军队 1937年7月,作曲家麦新有感于二十九军奋勇杀敌的事迹,创作了《大刀进行曲》。牺牲的将军132师师长赵登禹29军副军长佟麟阁抢答 1.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时间是?
1937年7月7日
2.卢沟桥事变的起因是什么?
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
3.在卢沟桥事变中,英勇抗击日军的中国军队是
二十九军 不做亡国奴卢沟桥上弹痕多抗日英雄血染河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7月17日
不抵抗政策蒋介石庐山讲话坚决抵抗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工农红军的改编西北工农红军八路军(第18集团军)总 指 挥:朱 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 谋 长:叶剑英 115师120师129师师长 林 彪师长 贺 龙师长 刘伯承南方游击队新四军军长 : 叶 挺副军长 :项 英 工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和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卢沟桥事变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发表宣言共产党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卢沟桥事变有什么历史意义?
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全国性抗战开始!
八年抗战开始!七七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日军占领了首都南京,在此过程中杀害了大量的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中国人(南京事件)。
让我们还原真实的历史
日军占领首都南京后,…………南京大屠杀300000南京大屠杀1、时间:1937年12月
2、地点:南京(江苏)
3、屠杀人数:30万人以上
4、持续时间:6周
5、手段:活埋、焚烧、集体枪杀、砍头 万人坑在废墟中啼哭的小孩“杀人竞赛”堆积在长江边的尸山杀人者面对镜头的“微笑” 在六周时间里,日军对南京人民进行疯狂屠杀,包括已经解除武装的大批军人及平民遭屠杀,手段极其残忍,有刀砍,有活埋,有枪杀,有火烧……日军罪行,馨竹难书!
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一直到达苏州,延展的距离是320多公里长、死难者身上的血重达1200吨、尸体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1937年,南京大屠杀的策划者和实施者之一松井石根在给家人的书信中,这样写道:
“日中之间的战争,一直是‘亚洲家庭’之间的兄弟阋xì墙……我们这样做不是因为我们恨他们,相反是因为我们太爱他们。就好像在家里,一般来说,做哥哥的必须忍受弟弟所有的坏行为,但是,为了让弟弟行为得当,做哥哥的有时也要惩罚弟弟。”日军野蛮侵略中国人民团结抗战 七七事变(1937.7.7) 南京大屠杀(1937.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宁为战死鬼 不作亡国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