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期末复习突破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期末复习突破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28 22:0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秋人教化学九上期末复习突破题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
A.电器着火——用水泼灭
B.森林着火——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身上着火——就地打滚压灭
D.酒精灯内的酒精不慎洒出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2、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3、厨房炒菜时,油锅着火,最适宜的灭火方法是( )
A.立即加水 B.撒沙子 C.盖上锅盖 D.用湿抹布扑盖
4、下列有关燃料及其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该有效地提高煤等化石燃料的利用率
B.所有的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C.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甲烷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5、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乙醇
6、“霾”是由细小颗粒物组成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及地面灰尘等。它侵蚀着人们的健康,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出行。下列治理雾霾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②控制车辆使用
③减少户外活动 ④加强城市绿化
⑤关闭厂矿企业 ⑥调整能源结构
A.①②④⑥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7、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8、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酒精灯碰倒导致失火,立即用水浇灭
B.易燃物和易爆物可以储存在露天或高温的地方
C.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火灾最合适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环境污染,应停止使用化石燃料
9、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验 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释 吸收放出的热量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破裂 水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便于观察
A B.B C.C D.D
10、如下四幅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实验当 R1≠R2时可用于探究电流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
B.图乙实验说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图丙实验上下移动微小压强计能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
D.图丁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1、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发现火险或遇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液化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
B.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炒菜油锅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D.被困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体逃生
1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13、如下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
选项 气体X 水温/℃
A 氧气 5
B 氮气 40
C 二氧化碳 80
D 空气 80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4、现在公交车上都要求备有灭火毯,该灭火毯在无破损的情况下能重复使用。若车内起火,在起火初期快速取出灭火毯,抖开后覆盖在火焰上,直至扑灭。
(1)灭火毯的灭火原理是  。
(2)请你推测,制造灭火毯的材料应具有            等特性。
15、甲烷作燃料,具有清洁无毒的特点,其原因是          。
某种燃气处的燃料由水煤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改为天然气后,灶具的进风口应
    (填“改大”“改小”或“不变”)。
16、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发生森林火灾,30名扑火人员在扑火行动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 可燃物;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 。
(2)“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BD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引发爆炸
D.发现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气
17、小天学完“燃烧的条件”之后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实验甲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B中棉球不燃烧的原因是             。
(2)若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含量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18、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就得到乙醇汽油。
(1)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列关于乙醇汽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乙醇汽油不能用作汽车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3)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一种新型催化剂能使二者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常见的无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题。
19、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燃烧的发生条件,他们首先根据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分别猜想燃烧的发生条件有:
甲同学:一定要有可燃物;
乙同学: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他们根据手中已有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来判断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其过程如下:
(1)甲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木炭、石块、酒精、水、火柴、酒精灯、镊子。
他的实验方案是: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木炭和石块同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发现木炭能燃烧,石块不能燃烧,所以得出结论:燃烧一定要有可燃物。
(2)乙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蜡烛、火柴、酒精灯、集气瓶。请你帮助乙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过程、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酒精灯、火柴、纸杯、水、坩埚钳。请你帮助丙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过程、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只能使用题目中的仪器和药品,但不限制药品、仪器的数量和规格)
20、实验小组用微型实验装置“W”型玻璃管进行探究实验。
(1)用如图1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实验步骤:
I.通入N2,将 W 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 处白磷均不燃烧
II.通入空气,a 处白磷不燃烧,b 处白磷燃烧。
知识卡片:
白磷的着火点为40℃,P2O5能与水反应。
①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P2O5。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通入N2,b处白磷不燃烧,通入空气,b处白磷燃烧 。
②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填序号)。
A.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
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步骤 II中,a 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图2用W玻璃管进行CO还原Fe2O3实验。
装置中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O2 ,d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3)如图3所示,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填序号)。
A.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氧气
B.若m处粉末是木炭粉,能看到木炭燃烧
C.若m处粉末是硫粉,n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D.若m处粉末是铜粉,能看到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2021秋人教化学九上期末复习突破题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
A.电器着火——用水泼灭
B.森林着火——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身上着火——就地打滚压灭
D.酒精灯内的酒精不慎洒出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A
2、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答案】B 
3、厨房炒菜时,油锅着火,最适宜的灭火方法是( )
A.立即加水 B.撒沙子 C.盖上锅盖 D.用湿抹布扑盖
【答案】C
4、下列有关燃料及其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该有效地提高煤等化石燃料的利用率
B.所有的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C.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甲烷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5、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乙醇
【答案】D
6、“霾”是由细小颗粒物组成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及地面灰尘等。它侵蚀着人们的健康,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出行。下列治理雾霾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②控制车辆使用
③减少户外活动 ④加强城市绿化
⑤关闭厂矿企业 ⑥调整能源结构
A.①②④⑥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A
7、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答案】D
8、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酒精灯碰倒导致失火,立即用水浇灭
B.易燃物和易爆物可以储存在露天或高温的地方
C.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火灾最合适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环境污染,应停止使用化石燃料
【答案】C
9、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验 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释 吸收放出的热量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破裂 水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便于观察
A B.B C.C D.D
【答案】A
10、如下四幅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实验当 R1≠R2时可用于探究电流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
B.图乙实验说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图丙实验上下移动微小压强计能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
D.图丁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B
11、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发现火险或遇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液化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
B.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炒菜油锅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D.被困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体逃生
【答案】B
1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B
13、如下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
选项 气体X 水温/℃
A 氧气 5
B 氮气 40
C 二氧化碳 80
D 空气 80
A.A B.B C.C D.D
【答案】D
二、填空题。
14、现在公交车上都要求备有灭火毯,该灭火毯在无破损的情况下能重复使用。若车内起火,在起火初期快速取出灭火毯,抖开后覆盖在火焰上,直至扑灭。
(1)灭火毯的灭火原理是  。
(2)请你推测,制造灭火毯的材料应具有            等特性。
【答案】(1)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2)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合理即可)
15、甲烷作燃料,具有清洁无毒的特点,其原因是          。
某种燃气处的燃料由水煤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改为天然气后,灶具的进风口应
    (填“改大”“改小”或“不变”)。
【答案】甲烷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 改大
16、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发生森林火灾,30名扑火人员在扑火行动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 可燃物;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 。
(2)“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BD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引发爆炸
D.发现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气
【答案】(1)可燃物,氧气;(2)BD。
17、小天学完“燃烧的条件”之后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实验甲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B中棉球不燃烧的原因是             。
(2)若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含量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答案】(1)物质具有可燃性 温度没有达到棉球的着火点 (2)D
18、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就得到乙醇汽油。
(1)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列关于乙醇汽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乙醇汽油不能用作汽车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3)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一种新型催化剂能使二者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常见的无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C2H5OH+3O22CO2+3H2O
(2)B (3)2CO+2NON2+2CO2
三、实验题。
19、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燃烧的发生条件,他们首先根据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分别猜想燃烧的发生条件有:
甲同学:一定要有可燃物;
乙同学: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他们根据手中已有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来判断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其过程如下:
(1)甲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木炭、石块、酒精、水、火柴、酒精灯、镊子。
他的实验方案是: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木炭和石块同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发现木炭能燃烧,石块不能燃烧,所以得出结论:燃烧一定要有可燃物。
(2)乙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蜡烛、火柴、酒精灯、集气瓶。请你帮助乙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过程、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酒精灯、火柴、纸杯、水、坩埚钳。请你帮助丙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过程、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只能使用题目中的仪器和药品,但不限制药品、仪器的数量和规格)
【答案】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分别点燃两支蜡烛,用集气瓶罩住其中一支,发现被集气瓶罩住的蜡烛慢慢熄灭了,没有被罩住的蜡烛仍在燃烧,所以得出结论: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合理即可)
(3)用坩埚钳分别夹住两个纸杯,其中一个纸杯里面放有一杯水,将两个纸杯同时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没有放水的纸杯很快燃烧,放有水的纸杯没有燃烧,所以得出结论: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合理即可)
20、实验小组用微型实验装置“W”型玻璃管进行探究实验。
(1)用如图1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实验步骤:
I.通入N2,将 W 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 处白磷均不燃烧
II.通入空气,a 处白磷不燃烧,b 处白磷燃烧。
知识卡片:
白磷的着火点为40℃,P2O5能与水反应。
①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P2O5。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通入N2,b处白磷不燃烧,通入空气,b处白磷燃烧 。
②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填序号)。
A.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
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步骤 II中,a 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图2用W玻璃管进行CO还原Fe2O3实验。
装置中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O2 ,d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3)如图3所示,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填序号)。
A.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氧气
B.若m处粉末是木炭粉,能看到木炭燃烧
C.若m处粉末是硫粉,n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D.若m处粉末是铜粉,能看到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答案】(1)4P+5O22P2O5;通入N2,b处白磷不燃烧,通入空气,b处白磷燃烧。
②ABC。
(2)Fe2O3+3CO2Fe+3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