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卖油翁》课件+素材(两课时共3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卖油翁》课件+素材(两课时共3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8 21:22:03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13 卖油翁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熟读课文,识记、理解文言词语;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阅读目标
品味文章简洁生动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心理和态度。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积累拓展三
3
体会阅读时质疑的好处。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二
难点,涉及积累拓展四
品格素养
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并在学习中做到熟能生巧、精益求精,以取得优异成绩。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本文选自《归田录》卷一,是作者采用笔记体写的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它通过描写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知识链接
预习资料速查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的合称,即“韩柳曾王,三苏欧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宋文坛以他们的散文成就最高,作品流传最广。
预习资料速查
自矜( ) 家圃( ) 睨( )之
发矢( ) 颔( )之 忿( )然
酌( )油 沥( )之 遣( )之
jīn
文言知识积累
重点字
·


shǐ
hàn
fèn
zhuó

qiǎn
·
·
·
·
·
·
·
·
1. 但手熟尔( )
2. 徐以杓酌油沥之( )
文言知识积累
通假字
·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杓”同“勺”
·
1. 尝射于家圃
( )
2. 但微颔之
( )
3. 尔安敢轻吾射
( )
4.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 )
文言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
·
古义: 曾经; 今义: 尝试,品尝。
古义:只是;今义:连词,表转折,但是。
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平安。
古义:于是,就;今义:原因,因为。
·
·
·
文言知识积累
一词多义
汝亦知射乎( )
吾射不亦精乎( )
1.射
·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
康肃笑而遣之( )
2.而
·
·
·
·
动词,射箭
名词,射箭的本领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转折,但是
连词,表修饰
文言知识积累
以我酌油知之( )
以钱覆其口( )
3.以
·
·
介词,凭
介词,用
睨之久而不去( )
以我酌油知之( )
康肃笑而遣之( )
4.之
·
·
·
代词,指代陈尧咨
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代词,指代卖油翁
但手熟尔( )
尔安敢轻吾射( )
5.尔
·
·
语气词,同“耳”,相当于“罢了”
代词,你
1. 但微颔之( )
2. 吾射不亦精乎 ( )
3. 尔安敢轻吾射 ( )
4. 康肃笑而遣之 ( )
文言知识积累
词类活用
·
名词用作动词,点头
动词用作名词,指射箭的本领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走,打发
·
·
·
1. 省略句
(油)自钱孔入
( )
2. 倒装句
尝射于家圃
( )
文言知识积累
文言句式
省略了主语“油”
介词结构后置,应为“尝于家圃射”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
文言知识积累
成语积累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文言知识积累
名句积累
本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本文的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内容概要
详略安排
人物形象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写作目的
预习思考问题
如何理解卖油翁这一人物形象?
2
导思
1
导思
3
导思
4
关键词:熟能生巧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文章脉络
段解(①): 写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及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态度,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陈尧咨—善射—自矜
卖油翁—睨之—微颔
埋下伏笔
段解(②): 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陈尧咨 — 射技 — 但手熟尔
卖油翁 — 酌油技艺 — 惟手熟尔
熟能生巧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写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艺,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还告诫人们,即使有长处也不能骄傲,要精益求精。
板书设计
陈尧咨(略)
卖油翁(详)
技艺:善射
态度:自矜
技艺:善酌
态度:谦虚
道理:熟能生巧
卖油翁(共11张PPT)
第二课时
13 卖油翁
课文细读品味
1.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
地点:陈尧咨家的空场子上。
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
背景: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
课文细读品味
2.卖油翁说“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表明了什么?
是表明自己并非如陈尧咨所认为的“轻吾射”,呼应了上文对陈尧咨射技的评价,再次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二是表明了卖油翁不卑不亢、沉着镇静的性格特点。
课文细读品味
3.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我们如果把题目《卖油翁》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好吗
不好。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八九”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自我炫耀 ,趾高气扬。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1.[重点] 文章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结合本文内容举例说明。
本文通过神态、语言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语言精练生动、通俗易懂。如第①段中通过卖油翁的“睨之”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不以为意。又如第②段中陈尧咨“尔安敢轻吾射”的话表现了他的高高在上、骄横无礼以及他对卖油翁的不屑。作者正是通过这些神态、语言等描写,将陈尧咨的盛气凌人、自矜以及卖油翁的技艺高超和谦逊朴实表现得淋漓尽致的。
课文全篇探究
2.[发散思维] 你怎样看待“熟能生巧”的说法?
观点一:“熟能生巧”的说法有道理,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反复练习,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
观点二:一味追求“熟能生巧”也有弊端,它会令人不思创新,墨守成规。
课文全篇探究
1.运用对比手法,人物形象鲜明。
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刻画出陈尧咨虽然善射但“自矜”,卖油翁虽然技艺高超但谦逊朴实的性格特点。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本文对卖油翁的酌油技艺写得比较详细,而对陈尧咨“善射”则描写得简略,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3.词句使用准确而传神。
本文用“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等语句,充分表现了陈尧咨的“自矜”。用“睨之”“微颔”“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等词句,刻画出卖油翁酌油技艺高超,不卑不亢的形象。
归纳总结
原文: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礼记·中庸》
译文:做一件事情,别人用一分的努力,我用百分的努力;别人用十分的努力,我用千分的努力。如果真的能这样坚持下去,即使愚笨也能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能变得刚强。
课文拓展积累
国学经典
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儒家经典著作。
庖丁解牛
一天,一个叫庖丁的厨师给梁惠王宰牛,几刀就把一头整牛分解成几大块,又几刀把几大块牛肉分解成了一堆小肉块。梁惠王不禁赞叹说:“嘻,好啊!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高超到这种地步啊?”庖丁解释说:“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中看到的是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现在,我凭精神宰牛,而不用眼睛去看。”
传统文化
课文拓展积累
梁惠王耐心地听着庖丁的介绍,“我每下一刀,都是按照牛身体的结构运刀的,让薄薄的刀刃在牛身体的骨缝中运行,这样就毫无阻挡,既快又省力气。”梁惠王一边听庖丁说,一边不住地点头,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忽然注意到刀案上的解牛刀,忙问:“这刀一定也很锋利吧?”庖丁将刀递给梁惠王说:“大王您看,我这把刀已经用了近二十年,解了几千头牛,刀锋依然如新刀一样锋利。”梁惠王仔细看着刀锋,果然锋利如新。
课文拓展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