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新版四年级下学期同步作业6.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带答案和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北师大新版四年级下学期同步作业6.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带答案和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1-28 11:0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新版四年级同步作业
6.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如图是一个健康人一天的体温曲线图,从这幅图中可知(  )
A.7:30体温约是36.8℃
B.一天的体温波动不超过1℃
C.8时到18时体温一直上升
D.6时和16时体温一样
2.希望小学五年级3个班的学生为灾区捐款,平均每班捐款520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五(1)班的捐款数不可能是520元
B.如果五(2)班的捐款数最多,那么一定是520元
C.如果三个班的捐款数不同,且五(2)班捐款520元,那么一定有一个班的捐款数超过520元
3.乔乔读一本连环画,第一天上午读了21页,第二天读了16页,第三天读了17页,正好读完,乔乔平均每天读(  )页。
A.17 B.21 C.18
二.填空题(共8小题)
4.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   和   两种,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   .
5.了解爷爷生病期间体温变化情况,制作   统计图比较合适.
6.要统计小红、小丽、小明、小东四个人的身高情况,选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7.在一幅表示某校学生人数的条形统计图中,纵轴“5格”表示一年级有25人,那么五年级有30人,在纵轴上应该用    格表示。
8.王阿姨要根据下面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那么每格代表   箱比较合适。
惠优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的牛奶销售情况
品牌 A B C D
销量(箱) 25 50 30 35
9.根据统计图填空.
(1)红灯和蓝灯相差   盏.
(2)黄灯再挂   就和绿灯一样多.
(3)四种灯共   盏.
10.某小学各年级采集树种情况统计图: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年级采的最多;   年级采的最少.
②五年级比二年级多采   千克;五年级比六年级少采   千克.
③平均每个年级采集   千克.
11.小芳前三次英语综合测试的平均分是89分,四次的测试的平均分是91分。她第四次测试的成绩是    分。
三.操作题(共2小题)
12.根据如表,将统计图画完整.
班级图书统计表
图书种类 数量(本)
图画书 40
文学书 50
科普书 20
故事书 60
13.下面是明德小学2014年一~六年级植树情况统计图.
①二年级植树的棵数是   棵,六年级植树的棵数是   棵.
②植树最多的年级是   年级,植树最少的年级是   ,它们相差   棵.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4.如表是小红家去年4、5、6三个月的用电量统计表。
月份 4 5 6
用电量(千瓦时) 50 57 73
(1)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
(2)如果1到3月份用电总量是120千瓦时,那么上半年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
15.书法比赛中,7位评委给王伟打出的分数分别是90分、92分、88分、91分、89分、99分、88分.
(1)这7位评委打出的平均分是多少?
(2)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那么这时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16.刘小强4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90分,第5次数学测验得95分,小强这5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2021-2022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新版四年级同步作业
6.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分析】A、观察统计图可知,7:30体温约是36.7℃;
B、一天中这个健康人的最低体温超过36.4℃,最高体温还不到37.4℃,所以这个健康人一天的体温波动不超过1℃;
C、8时到18时体温先上升后下降;
D、6时的体温大概是36.6℃,16时的体温大概是37.3℃;
据此求解即可。
【解答】解:A、观察统计图可知,7:30体温约是36.7℃,所以A说法错误;
B、一天中这个健康人的最低体温超过36.4℃,最高体温还不到37.4℃,所以这个健康人一天的体温波动不超过1℃,所以B说法正确;
C、8时到18时体温先上升后下降,所以C说法错误;
D、6时的体温大概是36.6℃,16时的体温大概是37.3℃,所以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统计图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反映的是平均水平,比大数小,比小数大,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A.五(1)班的捐款可能是520元,因此,五(1)班的捐款数不可能是520元,此说法错误;
B.因为平均每班相款520元,如果五(2)班即可最多,那么五(2)捐款数一定大于520元,因此,如果五(2)班的捐款数最多,那么一定是520元,此说法错误;
C.因为平均每班相款520元,如果三个班的捐款数不同,且五(2)班捐款520元,那么一定有一个班的捐款数超过520元.此说法正确。据此解答。
故选:C。
【点评】根据平均数的含义,解答此题即可。
3.【分析】根据平均数=总数÷个数,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答】解:(21+16+17)÷3
=54÷3
=18(页)
答:乔乔平均每天读18页。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平均数=总数÷个数这个公式。
二.填空题(共8小题)
4.【分析】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单式和复式两种,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由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单式和复式两种,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故答案为:单式,复式,多少.
【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分类和特点进行解答.
5.【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了解爷爷生病期间体温变化情况,制作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折线.
【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6.【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解答】解:要统计小红、小丽、小明、小东四个人的身高情况,选用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条形。
【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7.【分析】首先根据“等分”除法的意义,用除法求出该统计图的纵轴上一个单位长度表示多少人,再根据“包含”除法的意义,求30里面包含多少个5,据此解答。
【解答】解:30÷(25÷5)
=30÷5
=6(格)
答:在纵轴上应该用6格表示。
故答案为:6。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8.【分析】25,50,30,35都是5的倍数,所以每格代表5箱比较合适。
【解答】解:因为25,50,30,35都是5的倍数,所以每格代表5箱比较合适。
【点评】找出25,50,30,35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即可。
9.【分析】根据图得出绿灯有55盏,黄灯有35盏,红灯有75盏,蓝灯有20盏;
(1)要求红灯和蓝灯相差的盏数,用减法列式解答;
(2)要求黄灯再挂几盏就和绿灯一样多,用绿灯的盏数减去黄灯的盏数即可;
(3)把四种灯的盏数加起来即可.
【解答】解:(1)75﹣20=55(盏)
答:红灯和蓝灯相差55盏.
(2)55﹣35=20(盏)
答:黄灯再挂20就和绿灯一样多.
(3)55+35+75+20=175(盏)
答:四种灯共175盏.
故答案为:55,20,175.
【点评】本题是考查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10.【分析】①由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每个年级采集的千克数,进而可以看出哪个年级采集的最多、哪个年级采集的最少.
②根据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用五年级采集的千克数减二年级采集的千克数;用六年级采集的千克数减五年级采集的千克数.
③求各年级采集的千克数除以6.
【解答】解:①答:六年级采的最多;一年级采的最少.
②50﹣20=30(千克)
60﹣50=10(千克)
答:五年级比二年级多采30千克;五年级比六年级少采0千克.
③(10+20+30+40+50+60)÷6
=210÷6
=35(千克)
答:平均每个年级采集35千克.
故答案为:六,一,30,10,35.
【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11.【分析】先根据“平均分×次数=总成绩”,分别求出前三次和四次的总成绩,再根据减法的意义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91×4﹣89×3
=364﹣267
=97(分)
答:她第四次测试的成绩是97分。
故答案为:97。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先根据平均分、科目的数量和总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分别求出前三次和四次的总成绩。
三.操作题(共2小题)
12.【分析】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每格表示10本,图画书40本需要涂40÷10=4格;科普书20本需要涂20÷10=2格;故事书60本需要涂60÷10=6格;由此制作条形统计图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与分析可得: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能否正确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13.【分析】①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判断解答.
②植树最多的是五年级,植树最少的是一年级,用五年级植树的棵数减去一年级植树的棵数就是相差的棵数.
【解答】解:①二年级植树的棵数是305棵,六年级植树的棵数是500棵.
②645﹣200=445(棵)
答:植树最多的年级是五年级,植树最少的年级是一年级,它们相差445棵.
故答案为:305,500;五,一,445.
【点评】此题首先根据问题从图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据减法的意义列式计算即可解答.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4.【分析】(1)平均数=总数÷个数,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2)1到3月份共3个月,用电总量是120千瓦时,上半年是1~6月份共6个月,6是3的2倍,因此总电量是120×2=240(千瓦时),求平均每月用电再除以6即可。
【解答】解:(1)(50+57+73)÷3
=180÷3
=60(千瓦时)
答:平均每月用电60千瓦时。
(2)120×(6÷3)÷6
=120×2÷6
=240÷6
=40(千瓦时)
答:上半年平均每月用电40千瓦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平均数=总数÷个数这个公式。
15.【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将7位评委的打分相加,求出它们的和,然后除以7即可;
(2)去掉一个最高分99分和一个最低分88分后,将剩下的5个得分相加,然后用它们的和除以5即可.
【解答】解:(1)(90+92+88+91+89+99+88)÷7
=637÷7
=91(分)
答:这7位评委打出的平均分是91分.
(2)去掉一个最高分99分,一个最低分88分,
(90+92+88+91+89)÷5
=450÷5
=90(分)
答: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时的平均分是90分.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等于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16.【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用90×4求出前四次数学测验总分数,再加上第五次得的分数再除以5即可得解.
【解答】解:(90×4+95)÷5
=455÷5
=91(分)
答:小强这5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91分.
【点评】本题是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总分数÷测验次数=平均分.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