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从托勒密到开普勒基础巩固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沪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一、选择题(共15题)
1.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开普勒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托勒密经过多年的天文观测和记录,提出了“日心说”的观点
C.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引力常量G
D.哥白尼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月球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B.地球是绕太阳运动的一颗行星
C.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D.地心说正确反映了天体运动的规律
3.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中一支 D.抛物线
4.某行星绕恒星运行的椭圆轨道如图所示,E和F是椭圆的两个焦点,O是椭圆的中心,行星在B点的速度比在A点的速度小。则恒星位于( )
A.F 点 B.A点 C.E点 D.O点
5.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应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送入地火转移轨道。为了节省燃料,我们要等火星与地球之间相对位置合适的时候发射探测器,受天体运行规律的影响,这样的发射机会很少。已知火星的公转周期约是地球公转周期的1.9倍,为简化计算,认为地球和火星在同一平面上、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公转向心加速度小于火星的公转向心加速度
B.探测器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处于加速状态
C.如果火星运动到B点时,地球恰好在A点,此时发射探测器,那么探测器沿轨迹运动到C点时,恰好与火星相遇
D.如果错过某一发射时机,那么下一个发射时机需要再等约2.1年
6.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一天24h,太阳以地球为中心转动一周是公认的事实
B.由开普勒定律可知,各行星都分别在以太阳为圆心的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C.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水星离太阳最近,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其运动周期最小
D.月球也是行星,它绕太阳一周需一个月的时间
7.理论和实践证明,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太阳系中的天体运动,而且对一切天体(包括卫星绕行星的运动)都适用。对于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式只适用于轨道是椭圆的运动
B.公式中的T为天体的自转周期
C.公式中的k值,只与中心天体有关,与绕中心天体公转的行星(或卫星)无关
D.若已知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可求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8.2020年5月6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运用了自主变轨技术,经过七次变轨后由近地小椭圆轨道进入大椭圆轨道,则关于飞船在近地小椭圆轨道和大椭圆轨道上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位于椭圆轨道的中心位置
B.小椭圆轨道上飞船与地球连线单位时间内扫过面积与大椭圆轨道上飞船与地球连线单位时间内扫过面积相等
C.飞船在小椭圆轨道上运动周期大于在大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
D.飞船在小椭圆轨道和大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周期平方比值相等
9.科学发展史上,开普勒第三定律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开普勒三定律的发现中,除开普勒以处,另一位作出巨大贡献的物理学家是( )
A.牛顿 B.哥白尼 C.哈雷 D.第谷
10.如图所示,火星和地球都在围绕太阳旋转,其运行轨道是椭圆,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
A.火星绕太阳运动过程中,速率不变
B.火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比地球的长
C.地球靠近太阳的过程中,运行速率将减小
D.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一定等于地球与太阳的连线扫过的面积
11.关于行星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B.所有行星都是绕太阳做椭圆运动,且轨道都相同
C.离太阳近的行星,其公转周期小
D.离太阳越远的行星,其公转周期越小
12.我国科学家在发射“天问一号”前,已精确掌握了火星运动规律。如图是火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M、N、P是火星依次经过的三位置(MN间路程小于NP间路程),F1、F2为椭圆的两个焦点。火星由M到N和由N到P的过程中经过时间相等,火星与太阳中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S1>S2 B.太阳位于焦点F1处
C.在M和N处,火星的动能EkM>EkN D.在N和P处,火星的加速度aN<aP
13.对公式(R表示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表示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
B.行星轨道半长轴越大,运动周期越大
C.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大
D.若地球绕太阳运转轨道的半长轴为R地,周期为T地;月球绕地球运转轨道的长半轴为R月,周期为T月,则:
14.如图,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形状为椭圆,P为近日点,到太阳的距离为R1,Q点为远日点,到太阳的距离为,公转周期为T,月亮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半径为r,公转周期为t。则( )
A.地球从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变大
B.地球在P点和Q点的速率之比
C.相同时间内,月球与地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地球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D.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k为常数
15.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时,天文学称这种现象为“行星冲日”。已知2020年7月21日土星冲日,土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的9.5倍,则下一次土星冲日的时间约为( )
A.2021年8月 B.2022年7月 C.2023年8月 D.2024年7月
二、填空题题(共4题)
16.木星的公转周期为12个地球年,设地球距太阳的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那么木星距太阳的距离为_______个天文单位。
17.有两个人造地球卫星,它们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半径之比是1:2,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它们绕地球运转的周期之比为_______.
18.下表列出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一些数据:直径d、与太阳间平均距离r及绕日转动的周期T。计算各行星离太阳平均距离r与行星直径d之比,平均距离r的三次方与周期T的二次方之比,并回答下列问题。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直径约 5 12 12.75 7 140 120 52 50
与太阳间平均距离约 60 108 150 230 780 1400 2900 4500
绕日周期T(年)约 0.25 0.6 1 1.9 12 29 84 165
约 12 9 118 32.9 5.57 11.7 55.8 90
约
(1)行星绕太阳旋转周期T与它们离太阳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____)
(2)各行星中,最大的是____________星,为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星,为____________。由于很大,你能将行星的绕日运动视为怎样的一个运动模型?(____)
(3)如图所示,将各行星之值用直方图表示出来。分析直方图,你能发现什么结论?(____)
19.地球和水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可近似看作是圆形,已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水星到太阳距离的倍,那么地球和水星绕太阳运转的线速度之比为多少?
三、综合题(共4题)
20.哈雷彗星轨道的半长轴约等于地球和太阳平均距离的18倍。哈雷彗星最近一次飞近地球的时间是1986年。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估算它下一次飞近地球将在哪一年。
21.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指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成正比,即,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
(1)现将行星绕太阳运动简化为匀速圆周运动模型,已知引力常量为,太阳质量为,行星到太阳距离为,运行周期为。请结合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常量的表达式。
(2)小明在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到:“已知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周期为;“嫦娥四号”探月卫星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周期为,引力常量为。”,他认为,若不计周围其他天体的影响,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应该满足,请判断他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2.地球的公转轨道接近圆,但彗星的运动轨道则是一个非常扁的椭圆。天文学家哈雷曾经在1682年跟踪过一颗彗星,他算出这颗彗星轨道的半长轴约等于地球公转半径的18倍(如图所示),并预言这颗彗星将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出现。哈雷的预言得到证实,该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最近出现的时间是1986年,请你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估算,它下次飞近地球大约将在哪一年?
23.一颗轨道半径为R的人造地球卫星每天绕地球转8周.今欲发射一颗同步卫星,求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
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D
6.C
7.C
8.D
9.D
10.B
11.C
12.D
13.B
14.B
15.A
16.
17.
18.r越大,T也越大 海王星 木星 几何点 各行星绕日运动的近似圈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与其周期的二次方之比为一定值
19.
20.2026年
21.(1);(2)不正确
22.2062年
23.4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