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二氧化碳(2)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二氧化碳(2)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1-29 20:59:33

文档简介

2.4二氧化碳(2)
1.空气成分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D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2.鲜鸡蛋呼吸时会排出二氧化碳,下列物质能在蛋壳表面形成难溶性保护膜,因而可作为鲜鸡蛋保鲜剂的是( C )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石灰水 D.食盐溶液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 B )
A.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碳酸
B.二氧化碳跟石灰水反应有难溶于水的碳酸钙生成
C.二氧化碳跟石灰水反应有氧化钙生成
D.石灰水的溶解度变小了
4.人们在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要进行灯火试验,其原因是地窖中的空气与外部空气相比( D )
A.不含有氧气 B.氧气的含量高
C.全部为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含量高
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 C )
   A.    B.     C.   D.
6.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C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B.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酸性
D.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7.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B )
A.生产化肥
B.用来灭火
C.制造舞台云雾
D.干冰用作制冷剂和用于人工降雨
8.小科同学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点燃两支短蜡烛,然后沿烧杯内壁倾倒二氧化碳,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观察两支蜡烛的变化,写出实验现象:__下面的蜡烛火焰先熄灭,上面的蜡烛火焰后熄灭 __。
(2)这个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__的性质。由此写出二氧化碳的一种相关用途:__灭火 __。
9.将少量的某种无色的碳酸饮料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A )
A.先变红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
D.先变蓝后变紫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则该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某无色溶液中呈现红色,则该溶液中一定有二氧化碳
C.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石灰水表面会有一层白膜生成
D.人与动物的呼吸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呼吸相反,是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所以树林中空气新鲜
11.如图是验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用一根铁丝穿4片干燥紫色石蕊试纸按图示将稀硫酸和水滴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已知稀硫酸是一种酸溶液)( B )
A.图中1、3变红,2、4不变色
B.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C.1和2现象证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1和3现象证明3中产生某种酸
12.鉴别集气瓶中的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D )
A.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13.如图所示,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假设:①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②瓶口密封且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③氢氧化钠溶液可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A )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1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锥形瓶中放入的是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具体操作:①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②从a端通入氮气;③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④从b端通入二氧化碳;⑤从b端通入氮气。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C )
A.①③④ B.④②①③
C.①⑤③① D.④②③①
15.“维C泡腾片”能补充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要。在盛有温水的杯中加入该药品,药品迅速溶解,同时出现了大量的气泡。小明用燃着的火柴伸到杯口,发现火柴熄灭,由此他初步推测了该气体中含有的成分,但还不能最终确定。为了进一步确定自己的推测,第二天小明拿着药品去学校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
操作 气体的色、味 气体通入紫色 石蕊试液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 无色无味 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分析小明的实验现象,可以确定该气体中一定有__二氧化碳 __,写出这种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__。
(2)从“维C泡腾片”说明书的注意事项中,小明还发现了这样的叙述:冲饮时水温不能高于80 ℃;冲后即服用。从中你可推测维生素C还有哪些性质?__维生素C受热易分解(合理即可) __(写出一项)。
16.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某兴趣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打开 __(填“打开”或“关闭”,下同),活塞B__关闭__。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_关闭 __,活塞B__打开 __,此时可观察到乙瓶内的现象是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__。
(3)甲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__;乙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_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所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17.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如图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实验 (Ⅰ) (Ⅱ) (Ⅲ) (Ⅳ)
现象 紫色纸 花变红 紫色纸花 不变色 紫色纸花 不变色 紫色纸花变红
分析 ①实验(Ⅲ)验证了__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__; 实验(Ⅳ)验证了__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__。 ②实验(Ⅳ)结束后,将纸花用酒精灯小心加热烘烤后纸花又变紫,说明碳酸__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__2.4二氧化碳(2)
1.空气成分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2.鲜鸡蛋呼吸时会排出二氧化碳,下列物质能在蛋壳表面形成难溶性保护膜,因而可作为鲜鸡蛋保鲜剂的是(  )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石灰水 D.食盐溶液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  )
A.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碳酸
B.二氧化碳跟石灰水反应有难溶于水的碳酸钙生成
C.二氧化碳跟石灰水反应有氧化钙生成
D.石灰水的溶解度变小了
4.人们在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要进行灯火试验,其原因是地窖中的空气与外部空气相比(  )
A.不含有氧气 B.氧气的含量高
C.全部为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含量高
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B.     C.   D.
6.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B.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酸性
D.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7.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生产化肥
B.用来灭火
C.制造舞台云雾
D.干冰用作制冷剂和用于人工降雨
8.小科同学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点燃两支短蜡烛,然后沿烧杯内壁倾倒二氧化碳,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观察两支蜡烛的变化,写出实验现象:__ __。
(2)这个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 __的性质。由此写出二氧化碳的一种相关用途:__ __。
9.将少量的某种无色的碳酸饮料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A )
A.先变红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
D.先变蓝后变紫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则该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某无色溶液中呈现红色,则该溶液中一定有二氧化碳
C.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石灰水表面会有一层白膜生成
D.人与动物的呼吸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呼吸相反,是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所以树林中空气新鲜
11.如图是验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用一根铁丝穿4片干燥紫色石蕊试纸按图示将稀硫酸和水滴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已知稀硫酸是一种酸溶液)(  )
A.图中1、3变红,2、4不变色
B.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C.1和2现象证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1和3现象证明3中产生某种酸
12.鉴别集气瓶中的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13.如图所示,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假设:①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②瓶口密封且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③氢氧化钠溶液可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1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锥形瓶中放入的是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具体操作:①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②从a端通入氮气;③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④从b端通入二氧化碳;⑤从b端通入氮气。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
A.①③④ B.④②①③
C.①⑤③① D.④②③①
15.“维C泡腾片”能补充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要。在盛有温水的杯中加入该药品,药品迅速溶解,同时出现了大量的气泡。小明用燃着的火柴伸到杯口,发现火柴熄灭,由此他初步推测了该气体中含有的成分,但还不能最终确定。为了进一步确定自己的推测,第二天小明拿着药品去学校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
操作 气体的色、味 气体通入紫色 石蕊试液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 无色无味 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分析小明的实验现象,可以确定该气体中一定有_ __,写出这种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 __。
(2)从“维C泡腾片”说明书的注意事项中,小明还发现了这样的叙述:冲饮时水温不能高于80 ℃;冲后即服用。从中你可推测维生素C还有哪些性质?__ __(写出一项)。
16.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某兴趣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 __(填“打开”或“关闭”,下同),活塞B____。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___,活塞B__ __,此时可观察到乙瓶内的现象是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__。
(3)甲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 __;乙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 _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所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17.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如图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实验 (Ⅰ) (Ⅱ) (Ⅲ) (Ⅳ)
现象 紫色纸 花变红 紫色纸花 不变色 紫色纸花 不变色
分析 ①实验(Ⅲ)验证了__ __; 实验(Ⅳ)验证了__ __。 ②实验(Ⅳ)结束后,将纸花用酒精灯小心加热烘烤后纸花又变紫,说明碳酸__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