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水的三态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水的三态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1-29 21:01:44

文档简介

1.2水的三态变化(3)
1.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春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
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B.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C.雪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
D.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
3.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春天,雾绕群峰 B.夏天,雨笼山峦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檐上冰凌
4.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
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6.南极气温常低于-20 ℃,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这是(  )
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蒸发现象
D.凝华现象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汽化吸热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一瓶水在冰箱中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原理
8.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9.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请用所学科学知识简要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现象产生的原因:
_ __。
10.十二月的漠河俨然一副冰河世纪的景象,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气温让游客洒出一杯热水就能玩出“泼水成冰”的景观,如图所示,“泼水成冰”需要用热水的主要原因是热水周围的水蒸气遇到极寒冷的空气能迅速成冰,这就是__ __(填写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11.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科学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
12.下面关于冰箱的一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水凝固而成的
B.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放进去的蔬菜溅上去的
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液化而成的
D.冰箱的制冷剂应该在冰箱冷冻室汽化,在冰箱冷凝器液化
13.安装了空调的汽车,当空调开放时,车窗玻璃上会出现一些水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水珠出现在窗玻璃内侧,夏天水珠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B.冬天水珠出现在窗玻璃外侧,夏天水珠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C.不论冬天还是夏天,水珠都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不论冬天还是夏天,水珠都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14.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沉积的“白雪”和喷出的“白雾”发生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
A.凝固 液化
B.凝华 汽化
C.升华 汽化
D.熔化 液化
15.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16.(1)黄山景色闻名天下,严冬时节经常会出现“雨凇”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是由在朔风里飘扬的雨滴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如图1甲所示;而松花江畔,严冬却经常出现“雾凇”现象,如图1中乙所示。“雨凇”“雾凇”形成的物态变化是__ __(填“相同”或“不同”)的。
 
(2)冬天,小华拍到了悬挂在屋檐下的冰凌,如图2所示。冰凌的形成是因为冬天气温很低时,屋顶的积雪被阳光照射后__ __成水,在滴下来的过程中又__ __成冰。(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7.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这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____。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碘的熔点为113.7 ℃,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中,图____(填“甲”或“乙”)更好,因为另一种加热方式还可能会出现__ 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18.液态的露和固态的霜都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水蒸气有时候会凝结成露,有时候会凝结成霜。
(1)是什么因素影响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凝结成霜呢?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
(2)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1.2水的三态变化(3)
1.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A )
A.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春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
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B.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C.雪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
D.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
3.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C )
A.春天,雾绕群峰 B.夏天,雨笼山峦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檐上冰凌
4.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
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C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6.南极气温常低于-20 ℃,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这是( B )
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蒸发现象
D.凝华现象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汽化吸热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一瓶水在冰箱中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原理
8.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C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9.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请用所学科学知识简要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现象产生的原因:
__霜是由于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合理即可) __。
10.十二月的漠河俨然一副冰河世纪的景象,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气温让游客洒出一杯热水就能玩出“泼水成冰”的景观,如图所示,“泼水成冰”需要用热水的主要原因是热水周围的水蒸气遇到极寒冷的空气能迅速成冰,这就是__凝华 __(填写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11.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科学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C )
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
12.下面关于冰箱的一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D )
A.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水凝固而成的
B.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放进去的蔬菜溅上去的
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液化而成的
D.冰箱的制冷剂应该在冰箱冷冻室汽化,在冰箱冷凝器液化
13.安装了空调的汽车,当空调开放时,车窗玻璃上会出现一些水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冬天水珠出现在窗玻璃内侧,夏天水珠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B.冬天水珠出现在窗玻璃外侧,夏天水珠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C.不论冬天还是夏天,水珠都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不论冬天还是夏天,水珠都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14.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沉积的“白雪”和喷出的“白雾”发生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A )
A.凝固 液化
B.凝华 汽化
C.升华 汽化
D.熔化 液化
15.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16.(1)黄山景色闻名天下,严冬时节经常会出现“雨凇”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是由在朔风里飘扬的雨滴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如图1甲所示;而松花江畔,严冬却经常出现“雾凇”现象,如图1中乙所示。“雨凇”“雾凇”形成的物态变化是__不同 __(填“相同”或“不同”)的。
 
(2)冬天,小华拍到了悬挂在屋檐下的冰凌,如图2所示。冰凌的形成是因为冬天气温很低时,屋顶的积雪被阳光照射后__熔化 __成水,在滴下来的过程中又__凝固 __成冰。(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7.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这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__升华__。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碘的熔点为113.7 ℃,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中,图__甲__(填“甲”或“乙”)更好,因为另一种加热方式还可能会出现__熔化 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18.液态的露和固态的霜都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水蒸气有时候会凝结成露,有时候会凝结成霜。
(1)是什么因素影响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凝结成霜呢?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
(2)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答:(1)水蒸气是凝结成露还是凝结成霜可能与当时的环境温度有关。 (2)实验方案:①用同样的两只杯子装水,一只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另一只放入冷冻室;②五个小时后取出,放在空气中,观察两只杯子上的变化。若从冷藏室中拿出来的杯子上凝结的是水,而从冷冻室中拿出的杯子上凝结的是霜,则说明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凝结成霜是与温度有关的;若两个杯子上都凝结的是水或都凝结的是霜,说明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凝结成霜与温度无关。